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皓陽
Huang, Hao-Yang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蕃地神社之研究—以臺北州為中心
The Study on the Shinto Shrines in the Aboriginal Region of Formosa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Focusing on the Taihoku Prefecture
指導教授: 蔡錦堂
Tsai, Chin-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9
中文關鍵詞: 蕃地神社遙拜所無願神祠大麻奉齋殿校內社樞要地監視區一監視區一社主義
英文關鍵詞: Aboriginal Region, Shinto Shrine, Subordinary Shinto Shrine, Shrine, Place of Remote Worship, Undocumented Shrine, Tai-Ma Worship House, School Shrine, Pivot Place, Surveillance Area, One Surveillance Area-One Shrine Principl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01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係透過文獻史料、田野調查和口述訪談,探討日治時期臺北州下不置街庄之蕃地裡所建設的蕃地神祠,並發掘未被臺灣總督府官方記載的蕃地神祠。除了了解其建設和營運維持的過程,也依據日治時期之期刊所揭露的「一監視區一社(一箇所)」主義來檢證臺北州下蕃地神祠的分佈情況。本文首先釐清何謂蕃地與何謂神社?再整理史料論述蕃地神社建設的法令依據;接著蒐集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刊行的《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所記載之臺北州下的蕃地裡臺灣總督府認可之東澳祠(タンオウ祠)、シキクン祠(四季祠)、ウライ祠(烏來祠)、カンケイ祠(寒溪祠)、濁水祠、南澳祠等六個神祠的有關基本資料和鎮座時的景況,除此之外從蒐集整理之期刊資料中,得知臺北州下蕃地沒有建設臺灣總督府公認的神社和遙拜所,但是有建設ショウラ(松羅)祠和ボンボン(梵梵)祠兩個校內社;除了實地踏查神祠遺跡地,也以口述訪談證實臺北州下在明治時期日本人進入南澳山區後即建立了四個無願神祠,還有日治末期有建設一個リヨヘン(流興)祠和一個未完工的大濁水祠。
    本文並深入研究「樞要地」建設神祠的意義,且探討臺北州下之蕃地神社是如何建立和分佈。基本上臺北州下的蕃地神社以「一監視區一社(一箇所)」主義來控制數量,避免陷於濫立粗糙之弊;又蒐集史料了解監視區的法令來源依據,了解臺北州下有七個監視區,以及這六個祠和兩個校內社又是如何被建設和分佈在監視區內。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基本上每一個監視區都有一個祠,但是仍然有三個例外:「松羅監視區」沒有建立祠,但是有兩個校內社大麻奉齋殿;「南澳監視區」裡有東澳祠、南澳祠兩個,以南澳祠作為全南澳分室的信仰中心;「金洋監視區」沒有建立祠;更進一步從史料了解第一個被建立之東澳祠的獨特性。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Shinto Shrines established in the Aboriginal Region of the Taihoku Prefecture, Formosa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by mean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oral interviews, then finds out the Undocumented Shrines that had not been officially recorded by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Besides, we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Shinto Shrines, and then to further verify and demonstrate the real distributions of Shinto Shrines in the Aboriginal Region of the Taihoku Prefecture according to the One Surveillance Area-One Shrine Principle disclosed by the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Firstly, we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Aboriginal Region and what the Shinto Shrines are, and then discuss and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regulations and provis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into Shrines. Furthermore, we collect the basic materials of the Shinto Shrines and real situations of honoring the Gods in the worship places recorded by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s “The Shinto Shrines and Religion in Formosa”, which were approved by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as follows: Tang-ou Shrine, Sikikun Shrine, U-rai Shrine, Kankei Shrine, Dakusui Shrine and Nan-ou Shrine. By surveying the periodicals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hinto Shrine and Place of Remote Worship built in the Taihoku Prefecture that had been officially approved by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and then found out two School Shrines that were attributed to the Tai-ma Worship House: Shyou-ra Shrine and Bob-Bon Shrine.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relics sites of these Shinto Shrines and made oral interviews with the superiors of indigenous tribes, demonstrating that four Undocumented Shrines were built soon after the Japanese policemen and military forces entered into the dwelling areas of Nan-ou tribes during the Mei-Ji Period of Japanese ruling. And finally we also found one Ryohen Shrine established and the unfinished Dai-Dakusui Shrine by the end of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We also researched the exact meanings of establishing these Shrines in the Pivot Place of the Aboriginal Region, and then further discuss how the Shinto Shrines were geographically establish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Aboriginal Region of the Taihoku Prefecture. A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we found that basically the Shinto Shrine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One Surveillance Area-One Shrine Principl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number and prevent the drawback of randomly establishing. We also collected and understoo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showing the sources of the provisions for the Surveillance Area, realizing that there were seven (7) Surveillance Areas set up in the Aboriginal Region of Taihoku Prefec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and about how these six Shrines and two School Shrines were establish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Surveillance Areas. The final outcomes of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in principle, there is mostly only one Shrine established in every Surveillance Area, but three exceptions were found: no Shrine but two School Shrines in the Syou-ra Surveillance Area, secondly Tang-ou Shrine and Nan-ou Shrine in the Nan-ou Surveillance Area and the Nan-ou Shrine been the worship center for all the dwelling people under the Nan-ou Police Division of the Su-ou County, Taihoku Prefecture, thirdly no Shrine in the Kin-yang Surveillance Area. We also further realized the unique characters of the firstly-established Tang-ou Shrine by survey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參考史料 19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1 第五節 名詞解釋 22 第二章 蕃地神社出現前後的法制發展 25 第一節 何謂蕃地神社 25 第二節 神社建設的法制發展 52 第三章 臺北州的蕃地神社 77 第一節 特別行政區域出現前的蕃地社祠 77 第二節 官方文獻中的蕃地神社 81 第三節 期刊、報紙記載的蕃地社祠(大麻奉齋殿) 136 第四節 日治末期的蕃地社祠 143 第四章 蕃地神社的建設分佈 153 第一節 警察機關和蕃社的受持關係 153 第二節 氏神與氏子關係之建立 161 第三節 州下蕃地「樞要地」的神社建設 189 第四節 「一監視區一社主義」下的神社分佈 217 第五章 結論 239 參考文獻 253 附錄

    (一)史料
    雜誌:
    臺灣神職會
    《敬慎》。
    臺灣三成協會
    《まこと》。
    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警察時報》。
    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警察協會雜誌》。
    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
    《臺灣の山林》。
    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
    《臺灣山林會報》
    社團法人臺灣山岳會
    《臺灣山岳彙報》。
    新竹州
    《新竹州時報》,昭和13年9月5日。
    臺北州
    《臺北州時報》,第3卷第6期,昭和3年(1928年)7月17日。
    東都書籍臺北支店
    《民俗臺灣》,第4卷9號,1944年9月1日號。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の友》,昭和7~18年,東京:綠蔭書房複刻板第一刷,1993年。

    書籍:
    宮尾詮、稻村貞文
    《神社行政法講義》,東京:集成堂,1911。
    宮尾詮、稻村貞文
    《神社行政法講義》,東京:集成堂,1912。
    臺灣總督府
    《臺灣統治概要》,昭和20年(1945)。
    岡田包義
    《神祇制度大要》,政治教育協會發行,昭和12(1937)年6月28日四版。
    宮地直一
    《神社綱要》,東洋圖書株式合資會社,昭和13(1938)年3月25日。
    小笠原省三
    《海外の神社-並にブラジル在住同胞の教育と宗教》,東京:昭和8年5月10日,まゆに書房復刻板,平成17年5月25日。
    近藤喜博
    《海外神社の史的研究》,東京:明世堂書店,1943。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編
    《臺湾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昭和14年度)。1940,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臺湾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昭和18年3月)。1943,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皇學書院
    《統一的神社新法令》,1913。
    神祇院總務局 監輯,東京京文社
    《最新神社法令要覽》,1941。
    帝國地方行政學會
    《現行法令輯覽》昭和4年版 [第2卷],內閣官房記錄課 編,1929。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神社及社總覽》,1933年。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現行臺灣社寺法令類纂》,帝國地方行政學會發行,昭和18年(1943),二刷。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現行臺灣社寺法令類纂》,帝國地方行政學會發行,昭和11年(1936)。
    林錫慶
    《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臺北:臺灣社寺宗敎刊行會,1933年。
    田村晴胤著
    《神の國日本》,臺灣思想文化委員會,昭和20年,1945。
    臺東廳
    《教育要覽--附-社會事業及社寺、宗教》,昭和四年(1930)。
    臺灣総督府刊行
    《臺灣総督府事務成績提要》或《臺灣総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明治28年~昭和19年度(1895~1944)。
    臺北州
    《臺北州要覽》,昭和10年,1935。
    臺北州
    《臺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大正12年、昭和6~12年版。
    臺灣總督府
    《臺灣現勢要覽》,昭和18年版 (1943)。
    林清池‧譯、李英茂‧審訂
    《羅東鄉土資料-羅東公學校,昭和十一年,1936》,1999。
    入澤滲
    《生蕃國的今昔--『附』新竹蕃地行腳》,1922。
    毛利之俊
    《東臺灣展望》,1933年,臺東:東臺灣曉聲會。
    仲摩照久
    《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1933年,東京:新光社。
    大橋捨三郎
    《新高山の歌と詩》,昭和12年6月3日。
    河野道忠著
    《臺灣地方制度要覽》,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0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河野道忠 編,1921。
    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市街庄便覽》 [昭和七年版],篠原哲次郎著兼發行,1932。
    臺灣總督府總務局統計課
    《昭和18年6月1日現在--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1944。
    作者不詳
    《既往的蕃社集團移住狀況調》,昭和12年10月調製(1937)。
    丸井圭治郎
    《撫蕃ニ關スル意見書‧蕃童教育意見書》,台北:台湾総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大正3年(1914)。
    岩城龜彥
    《台湾の蕃地開發と蕃人》,昭和11年(1936)。
    岩城龜彥
    《臺灣蕃族の營む農事祭と彼等の教化》,1936。
    持地六三郎
    《臺灣殖民政策》,大正元年(1912),東京:富山房。
    持地參事官復命
    《蕃政問題ニ關スル取調書》,明治35年(1902)。
    渡边編
    《蕃人教化の一端》,昭和10年3月(1935),銅門教育所發行。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臺灣蕃族志》[第一卷],森丑之助 著,1917。
    加藤春城
    《臺灣教育沿革誌》,1939年,社團法人臺灣教育會。
    三省堂
    《大辭林》[第二版],松村明 編,1995年11月3日第二版第一刷發行。
    育生社弘道閣
    《高砂族》,大形太郎 著,1942。
    鈴木作太郎
    《台湾の蕃族研究》,昭和7年8月(1932),臺北:臺灣史籍刊行會。
    藤崎濟之助
    《臺灣の蕃族》,1936年,國史刊行會。
    鈴木秀夫
    《臺灣蕃界展望》,昭和10年 (1935),理蕃之友發行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集團移住十箇年計畫書》,1933。
    臺北州警務部
    《臺北州理蕃誌》 [舊宜蘭廳-下編],大正12年,1923。
    臺中廳蕃務課
    《臺中廳理蕃史》,大正3年(1914),頁349-36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綱要》,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昭和14年,193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2年 (192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3年 (192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4年 (192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5年 (1930)。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6年 (193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10年 (1935)。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理蕃概況》,昭和13年 (193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蕃人教育概況》,昭和9年度 (193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蕃人教育概況》,昭和10年度 (1935)。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高砂族の教育》,昭和17年 (194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高砂族の教育》,昭和18年 (1943)。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高砂族の教育》,昭和19年 (194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高砂族授產年報》,昭和11~16年版 (1937~194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高砂族調查書 -- 第一編 戶口、內臺人トノ接觸、衛生》,昭和11年(1936)。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高砂族調查書 -- 第五編 蕃社概況-迷信》,昭和13年 (1938)。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調查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第一冊(本篇)》,昭和10年 (193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一回報告書》 [上卷],1903。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臺灣蕃社戶口一覽》,明治45(1912)年6月24日發行。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
    《蕃社戶口》 [大正五年三月版],1919。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理蕃誌稿》第一卷第一編、第二編,大正7年發行,191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理蕃誌稿》第二卷第三編,大正10年發行,192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理蕃誌稿》第三卷第四編,昭和7年發行,193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理蕃誌稿》第四卷第五編,昭和13年發行,1938。
    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職員錄》[大正十四年一月十日現在],秋澤次郎,1925。
    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警察協會-警察職員錄》[昭和十三年版],篠原哲次郎,1937。
    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職員錄》[昭和十六年十一月一日現在],篠原哲次郎,194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の警察》,1935。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警察遺芳錄》,昭和15年,1940。
    臺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臺北州總務部總務課
    《臺北州統計書》,大正14年~昭和16年,1927~1943。
    臺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
    《臺北州統計要覽》,大正8~10、12年,1920~1924。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第一統計書》[明治三十二年二月],1899。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第二統計書》[明治三十三年五月],1900。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第三統計書》[明治三十四年],1901。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第四統計書》,1902。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第五統計書》,1903。
    宜蘭廳
    《宜蘭廳統計要覽》[大正六年],大正8年,1919。
    臺灣總督府營林所
    《營林所の事業》,昭和8年,1933。
    牧野英一
    《改訂日本刑法》,東京:有斐閣,1932年。
    吳庚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四版],台北:三民書局發行,1998。
    帝國地方行政學會
    《現行法令輯覽.昭和2年版 [上卷]》,內閣官房記錄課 編,1927年。
    松元竹二編、鳩山秀夫監修
    《日常法律辭典》,東京:非凡閣,1933。
    末川博編
    《新法學辭典》[上卷],日本評論社,1937。

    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日文版及漢文版,漢珍圖書有限公司電子化資料庫。
    臺灣新報社,《臺灣新報》。
    臺灣民報社,《臺灣民報》。

    (二)專著
    村上重良
    《國家神道》,東京:岩波書店,(1984)。聶長振譯(1992),北京:商務印書館。
    村上重良
    《天皇制國家と宗教》,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2007年12月5日第28刷。
    陳玲蓉
    《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蔡錦堂
    《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
    近藤喜博
    《海外神社の史的研究》,東京:大空社,1996年。
    青井哲人
    《植民地神社と帝国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年。
    近藤正己
    《總力戰と臺灣: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年。
    三浦正幸
    《神社の本殿-建築にみる神の空間》吉川弘文館,2017年4月1日第三刷。
    國學院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
    《神道事典》[縮刷版],東京:弘文堂,初版第12刷,2016。
    鎌田東二
    《神道用語の基礎知識》,角川書店,2004,平成15年12月5日。
    宜蘭縣史館
    《Ska yulung-宜蘭泰雅族百年影像》,2014。
    宜蘭縣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北州理蕃誌》[舊宜蘭廳](壹~肆),原臺北州警務部編,宜蘭文獻叢刊39,2014年12月。
    金子展也
    《台湾旧神社故地への旅案内》,東京:神社新報社,2015。
    金子展也
    《台湾に渡ったに日本の神々》,東京:潮書房光人社,2018。
    青木說三著、張勝雄譯
    《遙想當年台灣》,東台灣研究會,東台灣叢刊之十五,2020年3月。

    (三)期刊論文
    蔡錦堂
    〈第85回臺灣研究研討會演講紀錄:日據時期台灣之宗教政策〉,《臺灣風物》第42卷第4期,頁105-136。
    蔡錦堂
    〈日本治台時期的神道教與神社建造〉,《宜蘭文獻雜誌》第50期,2001年3月,頁3-32。
    蔡錦堂
    〈日本據台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社」政策為中心〉,《淡江史學》第4期,1992年6月,頁211-224。
    蔡錦堂
    〈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年12月,頁65-83。
    蔡錦堂
    〈日據時期的臺灣宗教政策研究—奉祀「神宮大麻」及發行《神宮曆》〉,《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1990年12月,頁313-331。
    蔡錦堂
    〈日治時期日本神道在臺灣的傳播與侷限〉,《淡江史學》第12期,2001年12月,頁141-153。
    蔡錦堂
    〈教育勅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臺灣史學雜誌》第2期,2006年12月,頁133-166。
    蔡錦堂
    〈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第18期,2007年9月,頁227-245。
    蔡錦堂
    〈日本治台時期所謂「同化主義」的再檢討—以「內地延長主義」為中心〉,《臺灣史蹟》第36期,2000年6月,頁242-250。
    蔡錦堂
    〈植民地期台湾に建てられた社・祠について〉,《非文字資料研究》第15號拔刷,神奈川大學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2017年9月。
    黃士娟
    〈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史聯雜誌》第33期,全國大專青年臺灣史論文研討會論文,1998年12月,頁1-22。
    林正芳
    〈宜蘭地區神社調查報告〉,《宜蘭文獻雜誌》第50期,2001年3月,頁80-113。
    林正芳
    〈宜蘭神社近百年來的演變〉,《宜蘭文獻雜誌》第51期,2001年5月,頁61-104。
    賴志彰
    〈臺灣殖民地神社的研究—從大環境、配置、建築談起〉,《宜蘭文獻雜誌》第50期,2001年3月,頁33-79。
    陳進傳
    〈神社與宜蘭人的生活〉,《宜蘭文獻雜誌》第51期,2001年5月,頁3-60。
    吳永華
    〈臺灣高山神社:南湖大山神祠的建立〉,《宜蘭文獻雜誌》第51期,2001年5月,頁123-136。
    陳鸞鳳
    〈日本在臺殖民時期之神道發展與神社之空間分佈初探〉,《新竹師院學報》第15期,2002年2月,頁319-354。
    陳鸞鳳
    〈日據時期在臺神社社域特徵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報》第5期,2002年6月,頁91-127。
    陳鸞鳳
    〈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之空間分布、環境觀和方位觀念〉,《社會科教育學報》第7期,2004年7月,頁33-51。
    陳鸞鳳
    〈日治時期「臺灣都市計畫令」實施前後各地神社空間規劃之分析〉,《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1卷第2期,2008年9月,頁95-126。
    江桂珍
    〈尋找消失的烏來神社〉,《歷史文物》第179期,2008年6月,頁50-58。
    江桂珍
    〈烏來神社探源〉,《歷史月刊》第261期,2009年10月,頁116-120。
    潘繼道
    〈花蓮縣秀林鄉境內的九宛祠與銅門祠〉,《臺灣文獻》別冊第17號,2006年6月,頁32-40。
    潘繼道
    〈花蓮縣秀林鄉「立霧神社」遺跡探勘記〉,《臺灣文獻》別冊第28號,2009年3月,頁52-60。
    潘繼道
    〈花蓮縣秀林鄉「富世岡神社」與「武士林神社」遺跡探勘記〉,《臺灣文獻》別冊第29號,2009年6月,頁54-62。
    趙川明
    〈日治時代台東廳的神社〉,《台東文獻》第16期,2010,頁127-157。
    陳凱雯
    〈日治時期基隆神社的興建與昇格之研究〉,《臺灣學研究》第16期的,2010年,頁75-96。
    林瑞珠
    〈寒溪神社-日治教化遺跡〉,《原住民族季刊》,原住民族委員會,2012年,頁52-55。
    林承緯
    〈臺北稻荷神社之創建、發展及其祭典活動〉,《臺灣學研究》第15期,2013年6月,頁35-66。
    蔡明志
    〈日治時期寒溪祠的設立及其歷史意涵〉,《宜蘭文獻雜誌》第112期,2017年12月,頁4-57。
    横森久美
    〈台湾における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関連において〉,《台湾近現代史研究(三)》,東京:緑蔭書房,1982年。
    中島三千男
    〈「海外神社」研究序説〉,《歴史評論》第六〇二號,2000年。
    中島三千男
    〈台湾・旧花蓮港庁下における神社の創建について〉,岩井忠熊・馬原鉄男編《天皇制国家の統合と支配》,文理閣,1992年。
    中島三千男
    〈台湾の神社跡を訪ねて〉,《歴史と民俗》第10号,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1993年8月。
    詹素娟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93年6月。

    (四)學位論文
    陳玲蓉
    〈日據時期臺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臺北:私立淡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士娟
    〈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1998。
    青井哲人
    〈神社造營ょリみた日本殖民地の環境変容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國立京都大学博士学位論文,2000。
    蔡榮任
    〈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築:從臺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蔡欣雁
    〈日治時期台中州國家神道之傳播及影響(1931-1945)〉,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
    徐正武
    〈日治時期臺南州神社之研究〉,臺南: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賴麗蓮
    〈日治時代臺灣的神社政策-以其在國民統合中扮演之角色為中心〉,臺北:私立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黃贏生
    〈文化資產保存與地域性之關聯研究—以苗栗縣通霄神社為例〉,苗栗: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鸞鳳
    〈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2007。
    蔡誌山
    〈佳冬神社的設立原由及原貌探討〉,屏東: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曾景斌
    〈日治時期臺灣神社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潘映儒
    〈神聖空間意義的建構與競逐—從桃園神社到桃園縣忠烈祠〉,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
    胡訓嘉
    〈神道教的推行和其對臺灣社會與傳統信仰的影響-以臺中州為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
    黃翔韻
    〈日治時期臺灣神社奉納品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金雅蘭
    〈戰爭時期臺灣與朝鮮神社建造之比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黃家榮
    〈日治時期花蓮港廳之神社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5。
    蔡誌德
    〈日治時期神社與地方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州為例〉,臺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2015。
    李御齊
    〈國家「信仰」的接替:從新營神社到臺南縣忠烈祠〉,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楊芝菁
    〈臺灣在地化下神社地景的重塑與再現〉,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7。
    朱加恩
    〈從國家神道信仰到地方歷史記憶─玉里神社的演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7。
    黃信健
    〈苗栗縣日本神社歷史與變遷〉,苗栗: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8。
    陳柏羽
    〈臺灣地區神社與御朱印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
    葉昕
    〈日治時期臺南州斗六郡的神社建造與寺廟整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吳思穎
    〈日治末期臺灣的神社昇格之研究——以國幣小社新竹、台中、嘉義神社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陳凱鈞
    〈日治時期高雄州神社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碩士論文,2019。
    鍾郁芬
    〈南澳山地之聚落發展:從清代至光復後〉,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胡曉俠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壢: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張宜珍
    〈日治時期烏來地區經濟社會的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泓斌
    〈大南澳地區的開路與移民開發(1874 - 1945)〉,臺北:私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芃伶
    〈尋回消失的Ryohen(流興)部落 : 歷史記憶與生活空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鄭安晞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011。

    (五)網路資源
    資料庫: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官報、府報》
    國立臺灣圖書館:
    《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宜蘭縣史館:
    《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舊版)
    《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2.0》(新版)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