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胤儀 |
---|---|
論文名稱: |
電子報閱聽人生活型態及閱讀行為分析 |
指導教授: | 莫季雍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生活型態 、電子報 、區別分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7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電子報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人獲得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電子報本身具備許多的意義,對企業及非營利組織而言,它可以傳達企業的訊息以及傳達人文藝術思維的工具,對個人而言,它是一種可以在網際網路中傳達出主流媒體以外一種另類的聲音,也是一個滿足閱聽人本身需求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針對電子報讀者進行研究,以一般的生活型態量表做因素分析,以了解生活型態與電子報使用行為的關連性,將傳播領域中的閱聽人研究與行銷學的消費者行為研究相結合,描繪出電子報讀者的面貌;本研究研究對象選擇台北市15-35歲的民眾,分析人口統計變數、生活型態變數以及電子報使用行為變,並以T-test檢定、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工具,來檢驗生活型態因素、人口統計變數和電子報電子行為三者之間的關連性;經由因素分析之後,將受訪者分為「居家安定」、「憤世嫉俗」、「娛樂社交」、「流行創新」以及「多姿多采」等五大生活型態因素。研究結果發現,電子報的讀者以女性居多,年紀多為21-25歲,以學生居多,讀者的最高學歷則多為大學學歷,可自由支配的金額多在1001-4000之間,多數人的勝網地點是在家中,而上網的設備則以以ADSL上網的方式最多,且生活型態因素在電子報使用行為上具有某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一、 中文資料
(一)期刊論文
E-ICP研究中心(2000)。生活型態白皮書----2000年台灣消費習慣調查報告。台北:商周
。
丁虹(1983)。民營企業經理人員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王昭正、朱瑞淵譯,(Paul J. Lavrakas原著),1999。電話調查方法,台北:弘智。
王昭正,朱瑞淵譯,(Floyd J. Fowler, Jr 原著),1999。調查研究方法,台北:弘智
。
王嘉隸(1995)。表演藝術觀賞行為與自我監控、藝術觀感、生活型態之關係。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仲儀(1998)。網際網路線上出版業之經營策略分析—以電子報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世杰(1989)。消費者行為與營銷策略。台北:書泉。
方世榮(1996)。行銷學。台北:三民。
司久岳(1993/11/11)。在電腦上讀報紙,中國時報,15版。
江翔煇(2000)。網路拍賣參與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思齊(1999)。台灣地區報紙市場生活型態區隔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宋同慶(1984)。電視觀眾的行為分析與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煒(2001/4/15),內容網站紛計劃推出付費頻道。工商時報,15版。
周晉生(1997)。台灣電子報初探—中時電子報個案研究。世新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呂長民(1994)。方法論與SPSS/PC+實力應用。台北:前程。
李雙燕(1988)。表演藝術觀賞者生活型態之研究。政治大學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生(1997)。全球資訊網使用者之區隔及其使用型態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學學生為例。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琪,鍾蔚文(1998)。第二代媒介:傳播革命之後(二版)。台北:東華。
吳筱玫(1993)。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上)。網路通訊雜誌,90期,頁96-101。
吳筱玫(1993)。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下)。網路通訊雜誌,91期,頁122-128。
吳統雄(1984)。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台北:聯經。
吳永吉、蕭惟年、郭明碁、黃治清(1999)。大學傳播學系學生電子報的使用狀況調查。
世新印刷學報,5期,頁201-214。
涂志豪(1998)。台灣電子報市場結構與競爭優勢,八十七年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研
討會。高雄,中山大學。
林雯華(1999)。連鎖速食餐廳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折價券使用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旻(1999)。生活型態與產品設計策略關係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台灣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瑞唐(1996)。華爾街日報網站(WSJ.com)。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6期,頁58-63
。
林耿毅(1997)。有線電視閱聽人之人口統計變數、生活型態因素與頻道偏好關係之研
究--以台北市為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資敏,陳德文(1999)。生活型態行銷ALL IN ONE。台北:奧林。
林淑真(2000)。生活型態與購買涉入對品牌權益的影響研究----以電子字典為例。政治
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洪毅妍(1997)。網路使用者對電子報的認知圖像—以交大資科BBS站為例。政治大學新聞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哲生(1981)。電視觀賞者區隔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登第譯,(Philip Kotler, Joanne Scheff原著),1998。票房行銷,台北:遠流。
翁秀琪(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徐萱齡(1998)。報紙消費者購閱報行為之影響因素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陳坤宏(1985)。消費文化與空間結構—理論與應用。台北:詹氏。
許靜宜、劉介瑜、劉佩玲、蘇銘芬(2000)。傳統報與電子報研究其閱讀行為與閱讀動機
—以世新大學學生為例。世新印刷學報,6卷2期,p261-272。
莫季雍(1999)。廣電調查中的生活型態測量。廣電人,52期,頁44-50。
陳友芳(1997)。再見古騰堡--由電子報談對中心通訊的期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13卷11期。 頁127-131。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德文(1998)。行銷第五元素—生活型態。動腦,271期,頁81-82。
陳彥豪(1995)。將你的心情接在我的線路上:電腦資訊網路上的「電子報」業初探。國立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安(1998)。《九O年代台灣地區閱聽人研究新視野—以1990到1998年為範圍》。八十
七年海峽兩岸研究生研討會,台北:銘傳傳播管理研究所。
陳嘉彰(2001),網路電子報之生與死—築夢是幻夢的開始?。動腦,299期,p23-25。
陳俊榮(1999)。有線電視網際網路服務之潛在採用者類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均碩(2000)。農業電子報使用者動機、行為與滿足程度之研究-以資策會「臺灣農業資
訊網(TAIS)電子報」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1995)。傳統報紙與電子報紙。新聞鏡週刊,367期。
彭佳琪(1999)。電影閱聽人生活型態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齊若蘭譯,(Nicholas Negroponte原著),1995,數位革命:011011100101110111...的
奧妙。台北:天下。
傅仰止、田芳華譯,(Floyd J. Fowler, Jr 原著),1999。改進調查問題:設計與評估
,台北:弘智。
傅世卿(1994)。我國業餘無線電使用者生活型態及其使用行為之分析。加通大學傳播科
技研究所。
張冠倫(1996)。生活型態與商圈惠顧之實証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張耀升(1987)。筆記型電腦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慧如(1994)。傳播媒介的演進與展望。新聞鏡,308期,p16。
張郁蔚(1997)。電子報發展與使用之探討。大學圖書館,1卷4期,頁121-136。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
計(上)。台北:松崗。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
計(下)。台北:松崗。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松崗
。
張宏源(1999)。解構媒體環境變遷與報業發展趨勢。台北:亞太。
黃識銘(1999)。「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台灣地區
世代群剖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朗文譯,(Floyd J. Fowler, Jr & Thomas W. Mangione原著),1999。標準化的調查
訪問,台北:弘智。
楊忠川(1996)。如何推出成功的電子報。新聞鏡周刊,407期,頁36-42。
楊志弘 (主編) (1996)。新媒體經營策略。台北﹕三思堂。
楊仁烽(1996)。報業面臨經營管理上的挑戰,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楊舜臣(1999)。農業電子報網站服務品質之研究-農業試驗所農業電子報網站之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瑪琍(1983)。管理研究所學生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研究—以法學研究所學生為比較對
象。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榮泰生(2000)。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實務篇。台北:五南。
廖文智(2000)。虛擬社群參與者之市場區隔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劉新白、陳甫彥、黃聿清、尤英琳(2000)。電子媒介經營管理。台北:空大。
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譯,(Ranjit Kumar原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台北:學富。
賴鎰隆(1993)。台北地區雷射唱片市場之區隔研究。東吳大學商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謝耀龍(1986)。大學生生活型態與國劇觀賞行為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謝文雀譯,(Kolter P. , Leong S. M. , Ang S. H. , Tan C. T. 原著),1998,行銷
管理。台北:華泰。
謝文川(1996)。TANET BBS使用行為生活型態及其使用行為分析。交通大學資訊傳播管理
研究所。
鍾光輝(1994)。報紙讀者市場區隔與讀報行為之研究。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
羅添耀(1996)。背景因素、生活型態、自我監控與雜誌讀者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三民。
羅美玲(1998)。電子報讀者之動機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網路資料
李盈節(2001/04/18)。電腦報付費傳佳音,首日訂戶首日突破1000份,http://tech.
smartnet.com.tw/news/news_cont.asp?NewsNo=20010418061。
別蓮蒂(2000)。20歲以上成年消費者生活型態題目,http://www.gsba.nccu.edu.tw/
lienti/above20.htm。
吳修辰(2000/12/22)。MIC:明年台灣網路廣告將成長105%,達17.8億元。http://tech.
smartnet.com.tw:80/news/news_cont.asp?NewsNo=20001222017。
陳世運(2001/5/2)。告別免費時代 內容網站收費之成功關鍵因素探討,http://www.
find.org.tw/trend_disp.asp?trend_id=1156。
陳珮雯(2001/5/1)。專訪ACNielson媒體研究總監張小玲。Pchome ePaper。
張煒天(2000/6/22)。與矽谷一起成長,助矽谷一臂之力-訪聖荷西水星報編輯
。E21times.com。
蔡甘子(2001/03/22)。ePaper有料電子報傳捷報,上線兩週訂閱量超過2,500筆
,http://invest.smartnet.com.tw/new_news_asp/ipo/ipo1/ipo_1.html。
蕃薯藤(2000)。2000年台灣地區網友生活型態大調查,http://survey.yam.com/
life2000/index.html
蕃薯藤(2000)。2000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0/index.
html
蕃薯藤(1999)。1999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9/index.
html
蕃薯藤(1998)。1998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8/index.
html
蕃薯藤(1997)。1997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7/index.
html
蕃薯藤(1996)。1996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6/index.
html
二、英文文獻
(一) 期刊論文
Aronld M.,(1983).The Nine American Lifestyle: Who We Are And Where We’re
Going.New York:Macmillan .
Aumente , J. (1987)New Electronic Pathways: Videotex, Teletext, and Online
Database. London : Sage.
Bourdieu , P.(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 New York : Routledge & Kegan Paul.
Iris C. H. & Dominic L.(1999).Access , use and preferences for online
newspaper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4,p.2-2-13.
David C. (1996).Lifestyles .London: Routledge.
Demby D.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re it comes.”In W. D Wells.(Ed.)
Life Styles and Psychographics.(pp.21)Chicago:AMA..
Evans M. J., Luiz M. , Raaij W. Fred Van(1996),Applied Consumer Behavior,
Addison-Wesley,p.130,p.138-139.
Ewen S. & Ewen, E.(1982).Channels of Desire. New York: McCrew-Hill.
Featherstone, M.(1991). Consumer culture & postmodernism. London:Sage.
Feldman S. D. & Thielbar G. W. (Ed.)(1975).Life Style Diversity in American
Society.2th ed. Boston: Little , Brown And Company.
Harper C.(1996).Online newspapers : going somewhere or going where?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17:3 .p.2-13.
Haruta A. , Singer J. B. & Tharp M. P.(1999).Online staffers: Superstars or
second -class citizen?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3,pp29-47.
Kamer. D. , Jennifer M.(1995). Reader preference for electronic newspaper .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6:3. P.2-13.
Karla , A. , George S. & Russell T.(1996).Real-time journalism: implications
for news writing.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7:3-4,p.53-67.
Karla , A. , George S. & Russell T.(1996).Real-time journalism: implications
for news writing.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7:3-4,pp53-67.
Kelly,G. A.,(195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Clinical Diagnoise
and Psychotherapy. vol.I, p105-106.New York: W. W. Norton & Co.
Kline,F. G.(1971)”Media Time Budgeting as a Function and Demographics and
Life Style”. Journalism Quarterly(vol. 48).p211-221.
Lazer, W.(1963).”Life styles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Dec.).p.130-
139.
Grant M. (1986),Culture and Consumption: 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Structure and 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nsumer Good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3(Jan),pp.71-84.
Miegel, F. (ed.) (1994)”Values, lifestyles and family communication” in K.
E. Rosegren (Ed),Media effects and beyound , Culture, socialization and
lifestyle. London:Routledge
Plummer, J. T.,(1974),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ementation
, Journal of Marketing,38(Jan),p33-37.
Reimer, B. (1994).The Most Common of Practices On Mass Media Use in Late
Modernity. Sweden:Grafikerna I Kungalv.
Reynolds, F. D.& William R. D. (1974),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in W. D. Wells ,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74-76),
Chicago : AMA.
Rosengren K. E.(Ed.)(1994)media effects and beyond-culture , socialization and
lifestyl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Singer J. B.(1997).Changes and consistencies – Newspaper journalists
contemplate online future.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8:1 ,p.2-19.
Sobel , M. E.(1981),Lifestyle and Social Structure: Concept, Definition,
Analysi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Solomon , Michael R., Consumer Behavior,(1999).3th ed., Int’l ed.,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 New Jersey,pp.577-615.
Irving T. , Morgner R. (1970).Life-style differences among urban and
suburban blue-collar families. Social Force,48:3,p.334-p338.
Tumin , M. M.(1970).Reading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N.Y.: Orentical -Hall.
Wells D. W. and Tigert D.J. (1971).”Activity , Interest and Opin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11).p.27-35.
Wind, Y. and Green, P. E. (1974)”Some conceptual ,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 D Wells.(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 AMA.pp.122.
Yeuh P. F. , Naphtali T. I. & Hao X.(1999).Trends in online newspaper: A
look at the US web.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 20:2,p52-63.
Zablocki B. D. & Moss K. R.(1976).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fe-Style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pp269-297.
(二) 網路資料
Meyer E. K.(2000)。An Unexpectedly Wider Web for the World’s Newspaper
,http://arj.newslink.org/emco110.htm.
Lorrie A.(1992)The Electronic Newspaper of the Feture : Rationale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http://cec.wustl.edu/-cs142/articles/MISE/PUBLISHING/
electronic_newspaper—cra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