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胤儀
論文名稱: 電子報閱聽人生活型態及閱讀行為分析
指導教授: 莫季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生活型態電子報區別分析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7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電子報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人獲得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電子報本身具備許多的意義,對企業及非營利組織而言,它可以傳達企業的訊息以及傳達人文藝術思維的工具,對個人而言,它是一種可以在網際網路中傳達出主流媒體以外一種另類的聲音,也是一個滿足閱聽人本身需求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針對電子報讀者進行研究,以一般的生活型態量表做因素分析,以了解生活型態與電子報使用行為的關連性,將傳播領域中的閱聽人研究與行銷學的消費者行為研究相結合,描繪出電子報讀者的面貌;本研究研究對象選擇台北市15-35歲的民眾,分析人口統計變數、生活型態變數以及電子報使用行為變,並以T-test檢定、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工具,來檢驗生活型態因素、人口統計變數和電子報電子行為三者之間的關連性;經由因素分析之後,將受訪者分為「居家安定」、「憤世嫉俗」、「娛樂社交」、「流行創新」以及「多姿多采」等五大生活型態因素。研究結果發現,電子報的讀者以女性居多,年紀多為21-25歲,以學生居多,讀者的最高學歷則多為大學學歷,可自由支配的金額多在1001-4000之間,多數人的勝網地點是在家中,而上網的設備則以以ADSL上網的方式最多,且生活型態因素在電子報使用行為上具有某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1 第二節  研究目的………………………………………………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電子報的發展與使用…………………………………..10 第二節  生活型態理論…………………………………………..37 第三節  國內所作過的相關研究………………………………..5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63 第三章 研究方法………………………………………………....77 第一節 操作型定…………………………………………………..7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流……………………………………..82 第三節  統計分析方法…………………………..………………85 第四章 資料分析………………………………………………………87 第一節  樣本結構……………………………………………………87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電子報使用行為之關聯性…………………102 第三節 生活型態變數與使用行為分析………………………………132 第四節 生活型態與電子報使用行為的區別分析……………………1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6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38 參考書目 附錄一、正式問卷

    一、 中文資料
    (一)期刊論文
    E-ICP研究中心(2000)。生活型態白皮書----2000年台灣消費習慣調查報告。台北:商周

    丁虹(1983)。民營企業經理人員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王昭正、朱瑞淵譯,(Paul J. Lavrakas原著),1999。電話調查方法,台北:弘智。
    王昭正,朱瑞淵譯,(Floyd J. Fowler, Jr 原著),1999。調查研究方法,台北:弘智

    王嘉隸(1995)。表演藝術觀賞行為與自我監控、藝術觀感、生活型態之關係。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仲儀(1998)。網際網路線上出版業之經營策略分析—以電子報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世杰(1989)。消費者行為與營銷策略。台北:書泉。
    方世榮(1996)。行銷學。台北:三民。
    司久岳(1993/11/11)。在電腦上讀報紙,中國時報,15版。
    江翔煇(2000)。網路拍賣參與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思齊(1999)。台灣地區報紙市場生活型態區隔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宋同慶(1984)。電視觀眾的行為分析與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煒(2001/4/15),內容網站紛計劃推出付費頻道。工商時報,15版。
    周晉生(1997)。台灣電子報初探—中時電子報個案研究。世新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呂長民(1994)。方法論與SPSS/PC+實力應用。台北:前程。
    李雙燕(1988)。表演藝術觀賞者生活型態之研究。政治大學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生(1997)。全球資訊網使用者之區隔及其使用型態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學學生為例。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琪,鍾蔚文(1998)。第二代媒介:傳播革命之後(二版)。台北:東華。
    吳筱玫(1993)。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上)。網路通訊雜誌,90期,頁96-101。
    吳筱玫(1993)。電子報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下)。網路通訊雜誌,91期,頁122-128。
    吳統雄(1984)。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台北:聯經。
    吳永吉、蕭惟年、郭明碁、黃治清(1999)。大學傳播學系學生電子報的使用狀況調查。
    世新印刷學報,5期,頁201-214。
    涂志豪(1998)。台灣電子報市場結構與競爭優勢,八十七年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研
    討會。高雄,中山大學。
    林雯華(1999)。連鎖速食餐廳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折價券使用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旻(1999)。生活型態與產品設計策略關係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台灣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瑞唐(1996)。華爾街日報網站(WSJ.com)。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6期,頁58-63

    林耿毅(1997)。有線電視閱聽人之人口統計變數、生活型態因素與頻道偏好關係之研
    究--以台北市為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資敏,陳德文(1999)。生活型態行銷ALL IN ONE。台北:奧林。
    林淑真(2000)。生活型態與購買涉入對品牌權益的影響研究----以電子字典為例。政治
    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洪毅妍(1997)。網路使用者對電子報的認知圖像—以交大資科BBS站為例。政治大學新聞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哲生(1981)。電視觀賞者區隔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登第譯,(Philip Kotler, Joanne Scheff原著),1998。票房行銷,台北:遠流。
    翁秀琪(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徐萱齡(1998)。報紙消費者購閱報行為之影響因素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陳坤宏(1985)。消費文化與空間結構—理論與應用。台北:詹氏。
    許靜宜、劉介瑜、劉佩玲、蘇銘芬(2000)。傳統報與電子報研究其閱讀行為與閱讀動機
    —以世新大學學生為例。世新印刷學報,6卷2期,p261-272。
    莫季雍(1999)。廣電調查中的生活型態測量。廣電人,52期,頁44-50。
    陳友芳(1997)。再見古騰堡--由電子報談對中心通訊的期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13卷11期。 頁127-131。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德文(1998)。行銷第五元素—生活型態。動腦,271期,頁81-82。
    陳彥豪(1995)。將你的心情接在我的線路上:電腦資訊網路上的「電子報」業初探。國立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安(1998)。《九O年代台灣地區閱聽人研究新視野—以1990到1998年為範圍》。八十
    七年海峽兩岸研究生研討會,台北:銘傳傳播管理研究所。
    陳嘉彰(2001),網路電子報之生與死—築夢是幻夢的開始?。動腦,299期,p23-25。
    陳俊榮(1999)。有線電視網際網路服務之潛在採用者類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均碩(2000)。農業電子報使用者動機、行為與滿足程度之研究-以資策會「臺灣農業資
    訊網(TAIS)電子報」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1995)。傳統報紙與電子報紙。新聞鏡週刊,367期。
    彭佳琪(1999)。電影閱聽人生活型態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齊若蘭譯,(Nicholas Negroponte原著),1995,數位革命:011011100101110111...的
    奧妙。台北:天下。
    傅仰止、田芳華譯,(Floyd J. Fowler, Jr 原著),1999。改進調查問題:設計與評估
    ,台北:弘智。
    傅世卿(1994)。我國業餘無線電使用者生活型態及其使用行為之分析。加通大學傳播科
    技研究所。
    張冠倫(1996)。生活型態與商圈惠顧之實証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張耀升(1987)。筆記型電腦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慧如(1994)。傳播媒介的演進與展望。新聞鏡,308期,p16。
    張郁蔚(1997)。電子報發展與使用之探討。大學圖書館,1卷4期,頁121-136。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
    計(上)。台北:松崗。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
    計(下)。台北:松崗。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編著(2000)。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松崗

    張宏源(1999)。解構媒體環境變遷與報業發展趨勢。台北:亞太。
    黃識銘(1999)。「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台灣地區
    世代群剖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朗文譯,(Floyd J. Fowler, Jr & Thomas W. Mangione原著),1999。標準化的調查
    訪問,台北:弘智。
    楊忠川(1996)。如何推出成功的電子報。新聞鏡周刊,407期,頁36-42。
    楊志弘 (主編) (1996)。新媒體經營策略。台北﹕三思堂。
    楊仁烽(1996)。報業面臨經營管理上的挑戰,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楊舜臣(1999)。農業電子報網站服務品質之研究-農業試驗所農業電子報網站之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瑪琍(1983)。管理研究所學生價值觀與生活型態之研究—以法學研究所學生為比較對
    象。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榮泰生(2000)。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實務篇。台北:五南。
    廖文智(2000)。虛擬社群參與者之市場區隔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劉新白、陳甫彥、黃聿清、尤英琳(2000)。電子媒介經營管理。台北:空大。
    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譯,(Ranjit Kumar原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台北:學富。
    賴鎰隆(1993)。台北地區雷射唱片市場之區隔研究。東吳大學商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耀龍(1986)。大學生生活型態與國劇觀賞行為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謝文雀譯,(Kolter P. , Leong S. M. , Ang S. H. , Tan C. T. 原著),1998,行銷
    管理。台北:華泰。
    謝文川(1996)。TANET BBS使用行為生活型態及其使用行為分析。交通大學資訊傳播管理
    研究所。
    鍾光輝(1994)。報紙讀者市場區隔與讀報行為之研究。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
    羅添耀(1996)。背景因素、生活型態、自我監控與雜誌讀者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三民。
    羅美玲(1998)。電子報讀者之動機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網路資料
    李盈節(2001/04/18)。電腦報付費傳佳音,首日訂戶首日突破1000份,http://tech.
    smartnet.com.tw/news/news_cont.asp?NewsNo=20010418061。
    別蓮蒂(2000)。20歲以上成年消費者生活型態題目,http://www.gsba.nccu.edu.tw/
    lienti/above20.htm。
    吳修辰(2000/12/22)。MIC:明年台灣網路廣告將成長105%,達17.8億元。http://tech.
    smartnet.com.tw:80/news/news_cont.asp?NewsNo=20001222017。
    陳世運(2001/5/2)。告別免費時代 內容網站收費之成功關鍵因素探討,http://www.
    find.org.tw/trend_disp.asp?trend_id=1156。
    陳珮雯(2001/5/1)。專訪ACNielson媒體研究總監張小玲。Pchome ePaper。
    張煒天(2000/6/22)。與矽谷一起成長,助矽谷一臂之力-訪聖荷西水星報編輯
    。E21times.com。
    蔡甘子(2001/03/22)。ePaper有料電子報傳捷報,上線兩週訂閱量超過2,500筆
    ,http://invest.smartnet.com.tw/new_news_asp/ipo/ipo1/ipo_1.html。
    蕃薯藤(2000)。2000年台灣地區網友生活型態大調查,http://survey.yam.com/
    life2000/index.html
    蕃薯藤(2000)。2000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0/index.
    html
    蕃薯藤(1999)。1999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9/index.
    html
    蕃薯藤(1998)。1998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8/index.
    html
    蕃薯藤(1997)。1997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7/index.
    html
    蕃薯藤(1996)。1996台灣網路使用調查,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6/index.
    html
    二、英文文獻
    (一) 期刊論文
    Aronld M.,(1983).The Nine American Lifestyle: Who We Are And Where We’re
    Going.New York:Macmillan .
    Aumente , J. (1987)New Electronic Pathways: Videotex, Teletext, and Online
    Database. London : Sage.
    Bourdieu , P.(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 New York : Routledge & Kegan Paul.
    Iris C. H. & Dominic L.(1999).Access , use and preferences for online
    newspaper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4,p.2-2-13.
    David C. (1996).Lifestyles .London: Routledge.
    Demby D.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re it comes.”In W. D Wells.(Ed.)
    Life Styles and Psychographics.(pp.21)Chicago:AMA..
    Evans M. J., Luiz M. , Raaij W. Fred Van(1996),Applied Consumer Behavior,
    Addison-Wesley,p.130,p.138-139.
    Ewen S. & Ewen, E.(1982).Channels of Desire. New York: McCrew-Hill.
    Featherstone, M.(1991). Consumer culture & postmodernism. London:Sage.
    Feldman S. D. & Thielbar G. W. (Ed.)(1975).Life Style Diversity in American
    Society.2th ed. Boston: Little , Brown And Company.
    Harper C.(1996).Online newspapers : going somewhere or going where?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17:3 .p.2-13.
    Haruta A. , Singer J. B. & Tharp M. P.(1999).Online staffers: Superstars or
    second -class citizen?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3,pp29-47.
    Kamer. D. , Jennifer M.(1995). Reader preference for electronic newspaper .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6:3. P.2-13.
    Karla , A. , George S. & Russell T.(1996).Real-time journalism: implications
    for news writing.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7:3-4,p.53-67.
    Karla , A. , George S. & Russell T.(1996).Real-time journalism: implications
    for news writing.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7:3-4,pp53-67.
    Kelly,G. A.,(195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Clinical Diagnoise
    and Psychotherapy. vol.I, p105-106.New York: W. W. Norton & Co.
    Kline,F. G.(1971)”Media Time Budgeting as a Function and Demographics and
    Life Style”. Journalism Quarterly(vol. 48).p211-221.
    Lazer, W.(1963).”Life styles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Dec.).p.130-
    139.
    Grant M. (1986),Culture and Consumption: 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Structure and 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nsumer Good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3(Jan),pp.71-84.
    Miegel, F. (ed.) (1994)”Values, lifestyles and family communication” in K.
    E. Rosegren (Ed),Media effects and beyound , Culture, socialization and
    lifestyle. London:Routledge
    Plummer, J. T.,(1974),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ementation
    , Journal of Marketing,38(Jan),p33-37.
    Reimer, B. (1994).The Most Common of Practices On Mass Media Use in Late
    Modernity. Sweden:Grafikerna I Kungalv.
    Reynolds, F. D.& William R. D. (1974),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in W. D. Wells ,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pp.74-76),
    Chicago : AMA.
    Rosengren K. E.(Ed.)(1994)media effects and beyond-culture , socialization and
    lifestyl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Singer J. B.(1997).Changes and consistencies – Newspaper journalists
    contemplate online future.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8:1 ,p.2-19.
    Sobel , M. E.(1981),Lifestyle and Social Structure: Concept, Definition,
    Analysi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Solomon , Michael R., Consumer Behavior,(1999).3th ed., Int’l ed.,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 New Jersey,pp.577-615.
    Irving T. , Morgner R. (1970).Life-style differences among urban and
    suburban blue-collar families. Social Force,48:3,p.334-p338.
    Tumin , M. M.(1970).Reading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N.Y.: Orentical -Hall.
    Wells D. W. and Tigert D.J. (1971).”Activity , Interest and Opin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11).p.27-35.
    Wind, Y. and Green, P. E. (1974)”Some conceptual ,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 D Wells.(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 AMA.pp.122.
    Yeuh P. F. , Naphtali T. I. & Hao X.(1999).Trends in online newspaper: A
    look at the US web.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 20:2,p52-63.
    Zablocki B. D. & Moss K. R.(1976).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fe-Style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pp269-297.
    (二) 網路資料
    Meyer E. K.(2000)。An Unexpectedly Wider Web for the World’s Newspaper
    ,http://arj.newslink.org/emco110.htm.
    Lorrie A.(1992)The Electronic Newspaper of the Feture : Rationale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http://cec.wustl.edu/-cs142/articles/MISE/PUBLISHING/
      electronic_newspaper—cranor.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