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志貞
Chou, Chih-Chen
論文名稱: 新北市高中原住民藝能班推動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Promo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in the Indigenous Arts Class in New Taipei City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周惠民
Chou, Hui-Min
口試委員: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周惠民
Chou, Hui-Min
劉秋玲
Liu, Chiu-Ling
口試日期: 2022/01/1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都市原住民學生原住民重點學校原住民藝能班原住民族教育
英文關鍵詞: urban indigenous students, indigenous highlighted schools, indigenous arts classes, indigenous education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半結構式訪談法焦點團體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081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107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新北市都會區志林高中原住民藝能班為研究對象,探討對於都會區原住民學生,如何推動民族教育。研究目的為:探討原住民藝能班推動民族教育之實施現況;瞭解原住民藝能班推動民族教育之效益、過程遭遇之困境及解決方法,最後探討原住民藝能班民族教育實施後對提升高等教育受教率之效益。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資料蒐集的方式包括文獻分析、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
    研究結果發現實施民族教育可強化學生民族意識,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而民族意識有助於提升學生高等教育就學意願;此外,針對一般人的原住民族教育可改變對原住民族之刻板印象。在實施民族教育的困境包括:師資來源不穩、文化傳承堪憂;經費支用限制多、不符實際需求;教師專業訓練不足,教學資源獲得不易。在普通高中原住民學生升學輔導方面發現,升學資訊平台資訊不夠齊全,而民族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多元管道入學。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民族教育應以回歸傳統的課程輔以文化回應式教學,並擴大原住民族教育對象,多面向推廣原住民族教育,以化解一般人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及偏見,達到族群主流化之目的;應多元管道培育原住民族師資,同時建立師資人才庫,以利學校聘請專業師資,並應發展教師專業社群,建置教學資源平台,使民族教育師資專業化;在補助經費方面,應彈性放寬經費支用,以利學校更靈活運用;在升學方面,應建置升學資訊平台,以利原住民學生獲取完整升學資訊,提升原住民高等教育就學率。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how to promote ethnic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students in Chihlin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This study is a case study, and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in indigenous arts classes, to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of ethnic education in aboriginal arts classe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and the solutions, and finally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in aboriginal arts classes in increasing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rat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ethnic awareness and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ethnic awareness can help increas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attend higher education. In addition, indigenous ethnic education for ordinary people can change the stereotype of indigenous peoples.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include: unstable sources of teachers, worrying about cultural inheritance; too many restrictions on expenditures and inconsistent with actual need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teaching resources. In terms of counseling for indigenous students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further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ethnic education are conducive to multiple channels for admis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Ethnic education should be supplemented with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and the target audience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should be expanded to promote indigenous education in multiple directions, so as to resolve the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s of indigenous people; diversified channels should be used to cultivate indigenous teach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a teacher talent pool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schools to hir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and establish a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 to facilitat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for ethnic education; in terms of subsidies, the expenditure of funds should be flexibly relaxed to facilitate more flexible use of schools; in terms of further education, a platform for further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indigenous students to obtain complet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to increase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indigenous enrollment rat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問題意識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原住民族相關法令及政策 9 第二節 都市原住民學生教育之狀況與文化回應教學 22 第三節 原住民學生高等教育之現況及困境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35 第二節 資料分析與方法 38 第三節 研究背景及參與者介紹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5 第一節 回歸傳統的課程築起尋根之路 45 第二節 豐富的活動搭起多元族群共榮之路 59 第三節 多元成果的展能踏上逐夢之路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9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84 附錄二 訪談提綱 85 附錄三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普通班與原住民族藝能班學分數對照一覽表 99

    一、中文部分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21)。108課綱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本土語言(原住民族語言)(2017)。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無日期)。歷年資料。https://www.cac.edu.tw/star110/history_statistics.php
    教育部原住民族及少數族群教育資訊網(2021)。中華民國原住民族教育年鑑 1945-2018。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UbsOBiPZYCTmJ8L-PDGlpiBjv2xZQeA
    王前龍(2011)。從原住民族自決權利論原住民族教育權利之建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2),143-169。
    李壬癸(2011)。台灣南島民族的語言與遷徙。前衛出版社。
    李明憲(2010)。臺東縣排灣族地區學校民族教育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四所學校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何光明(2017)。原住民升學優惠政策與高等教育現況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49-56。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109年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吳永明、陳雅琪、陳信木(2018)。臺灣原住民族人口空間分布重心探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1(2),149-189。
    吳景雲、劉美慧(2006)。原住民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臺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主辦。
    沈淑敏 (2018)。與都市地區高中原住民重點學校合作發展以原住民族環境知能為本之課程的嘗試。原住民科學教育週訊,128,4-5。
    沈淑敏 (2020)。都市原住民專班之「部落摺頁」教學的成效與反思。原住民科學教育週訊,170,2-3。
    卓石能(2004)。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35,77-108。
    周惠民(2010)。原住民族語教師教學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及桃園縣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周惠民(2011)。原住民族知識在文化回應課程中的可能性初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2),167-190。
    周惠民(2019)。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
    施玉權(2018)。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及專班之推動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07-112。
    紀惠英、劉錫麒(2000)。泰雅族兒童的學習世界。花蓮師院學報,2(10),65-100。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107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https://www.cip.gov.tw/zh-tw/index.html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2021)。106-110年第一季原住民就業狀況報告。https://www.cip.gov.tw/zh-tw/index.html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 10911台閩縣市鄉鎮市區原住民族人口-都會比例。http://www.cip.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2D9680BFECBE80B691308C3A76F705B5
    高淑芳、周惠民、顏淑惠(2008)。原住民學生升學優惠政策評估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
    徐偉民(2019)。原住民文化融入數學課程的發展:以一所實驗小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65(4),77-116。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www.naer.edu.tw/
    張如慧(2012)。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8(3),73-103。
    張耀宗、楊雯齡(2009)。文化、社區與原住民幼兒教保人員培育: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夥伴計畫為例。幼兒保育學刊,7,95-106。
    教育部(2020)。「擴大高中職原住民學生多元參與高等教育之發展策略」,專家諮詢會議資料。
    教育部(2020)。109學年原住民學生概況統計。https://stats.moe.gov.tw/bookcase/Native/110/index.html
    教育部部史全球資訊網。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14。
    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2010)。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22/100.04%E5%8E%9F%E4%BD%8F%E6%B0%91%E6%97%8F%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105年-109 年)。https://www.edu.tw/News_Plan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954974C68391B710&s=A189160491CC642C
    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110年-114 年)。https://www.edu.tw/News_Plan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954974C68391B710&s=A189160491CC642C
    教育部統計處(2019)。107學年原住民族教育概況分析。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7native.pdf
    章英華(2015)。洞見都市:臺灣的都市發展與都市意象。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枝烈(1999)。排灣族古樓部落的五年祭。原住民教育季刊,14,34-46。
    陳枝烈(2013)。台灣原住民族部落學校發展現況探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4),147-168。
    陳張培倫(2010)。原住民族教育改革與原住民族知識。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8,1-27。
    陳菱霆(2011)。學校裡的部落:星光高職原住民藝能班的個案分析。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惠茹(2018)。應用文化回應教學提升原住民學童學習成效。師友雙月刊,7,62-66。
    陳豪(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與台灣原住民族。台灣原住民研究學報,5(3),163-172。
    簡文英、陳增穎、連廷嘉(2007)。原住民高中生參與「敘事取向生涯探索支持性團體」之團體效果研究。高師諮商輔導學報,16,69-94。
    湯仁燕(2002)。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教育研究集刊,48(4),P75-101。
    黃家凱(2018)。臺灣原住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3),33-64。
    黃雅惠(2019)。夕陽下的都市原住民文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5),68-73。
    楊錦青(2012)。從多元文化國際趨勢談原住民族教育法之修正。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1,149-187。
    劉美慧(2000)。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花蓮師院學報,11,115-142。
    劉美慧(2001)。新書評介: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4(4),143-151。
    劉美慧(2012)。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4),56-63。
    劉祐彰(2001)。傾聽被忽視的聲音—都市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師友月刊,408,30-33。
    潘玉龍(2017)。臺灣原住民學生在高等教育就學現況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09-16。
    蕭佩華(2014)。原住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與受高等教育意願之分析。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藍茜茹、徐麗明(2011)。大專原住民護生之學習歷程、校園適應與文化調適之探討-以某多元族群技術學院為例。長庚科技學刊,14,155–171。
    顏素瑛(2019)。原住民小學轉型實驗教育學校之個案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譚光鼎(2005)。臺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師大書苑。
    法規
    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2018年1月31日)。
    原住民族教育法 (1998年6月17日)。
    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2005年9月13日)。
    特殊教育法(1984年12月17日)。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8年1月31日)。
    高級中等學校設置原住民藝能班試行要點(1999年3月6日)。
    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實驗教育辦法(2019年5月31日)。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要點(2021年5月27日)。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設置原住民族藝能班要點(2004年3月16日)。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8年01月31日)。
    二、英文部分
    Banks,J.A(2002).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Allyn&Bacon.
    Gay,G.(2000).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Ramirez,P.& Jaffee A. (2016).Culturally responsive active citizenship edution for newcom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iticultural education,18(1),45-67.
    Sleeter,C.E.(1996).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Social Activism.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