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儀玲
論文名稱: 張岱的夜晚書寫探析
指導教授: 黃明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張岱晚明夜晚夜禁夜晚書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張岱的小品以雋永見長,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寥寥幾筆,意在言外,往往令人有一唱三嘆之致。著作《陶庵夢憶》是他對早年生活及世俗人情的回憶,其中專寫夜間活動,或其他涉及夜晚書寫的內容,將近佔了四分之ㄧ的篇幅;《西湖夢尋》記述西湖風景及掌故,對於夜景也有所描摹;《瑯嬛文集》中所收遊記,也可見張岱特立獨遊於人們休憩的夜晚;其他詩詞中,更不乏對月夜的吟詠與感懷。這些夜間活動的描寫,描繪出明朝後期繁華靡麗的夜生活,同時也是了解張岱個人性格的重要材料。
      本文以「張岱的夜晚書寫探析」為題,研究成果大致如下:
      其一,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回溯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及定義研究範疇與取材依據。
      其二,從張岱所處的外緣時代背景,以及其個人的家世生平,探討了張岱夜間活動頻繁的內外在因素。
      其三,以資料呈現張岱豐富的夜晚生涯活動,並劃分為旁觀的冷靜之遊、社交的歡聚樂遊、個別的任性漫遊、沉思的懷想心遊四類。
      其四,論析張岱夜晚書寫的文學特色以及傳世價值。
      張岱夜晚書寫的篇章,反映了晚明市民文化的風貌,窺見當時江南百姓夜晚活動的一斑,這些材料,更照見了張岱生命情志的嚮往,是最貼切其個人性格的研究資料,同時,更具有開拓文人生活廣度的文學素材價值,筆者以「夜」為主題切入研究,探索出張岱其人其文的豐富面向,當可呈現前人所未見的研究領域。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4 一、專書研究4 二、 論文研究5 (一)大陸方面5 (二)台灣方面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版本10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章節簡述11 第二章 張岱夜間活動頻繁的內外在因素13  第一節 晚明時代背景13   一、政治動盪,文人退離13   二、經濟繁榮,享樂成風15   三、戲曲蓬勃,家班繁起17   四、交通發達,遊憩興盛19  第二節 張岱家世生平21   一、累世鼎食之家的優渥21   二、終生未仕的閒暇24   三、中年遭變的逸民生涯26   四、生命情調的抉擇29 第三章 張岱的夜晚活動33  第一節 張岱文章所反映的夜晚景象34 一、節慶的夜晚盛事35    (一)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元宵燈事36    (二)鑼鼓喧闐,絲管繁興──中秋慶賞42   二、民常的夜晚活動47    (一)搭臺懸燈,徵歌獻技──曲會48    (二)拭桌剪燈,縱橫撼動──說書52    (三)百炬齊燒,對佛危坐──朝廟進香55    (四)密戶曲房,遊寓淫冶──狎妓風月60   三、偶見的夜晚現象65 第二節 張岱個人親歷的夜間活動66   一、尋幽攬勝,臥舟浴雪──戴月興遊67   二、犯忌朝頂,泛海觀景──遠遊夜行74   三、度曲徵歌,詼諧雜進──攬夜聽曲77   四、禾黍悲歌,遺民血淚──夜讀靜思81  第三節 夜遊的型態86   一、客觀冷靜之遊87   二、社交歡聚樂遊88   三、個別任性漫遊90   四、沉思懷想心遊91 第四章 張岱夜晚書寫的文學特色96  第一節 觀物設色96   一、空明的皓月97   二、「白色」的夜晚100  第二節 取材特色104   一、群眾夜間的風俗呈現104   二、山水夜遊的情趣描寫107  第三節 表現手法110   一、靈動奇幻的夜景描摹111   二、戲劇手法的夜境創造115  第四節 藝術風格121   一、風格之奇121   二、冰雪之氣的表現126 第五章 結論130 第一節 張岱夜晚書寫的價值130   一、反映晚明市民文化的史料價值130   二、開拓文人生活廣度的文學素材價值135   三、了解張岱個人性格的傳記價值138  第二節 夜晚生活的變遷145 第三節 未來展望149 參考書目151

    一、張岱主要著作(依書名首字筆劃為序,同書則以出版年代為序)
    《四書遇》朱宏達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石匱書》,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石匱書後集》,上海:中華書局,1959年。
    《石匱書後集》,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
    《西湖夢尋》,王文誥評,《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西湖夢尋》,馬興榮點校,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快園道古》,高學安、佘德余標點,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夜航船》劉耀林校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夜航船》,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
    〈明越人三不朽圖贊〉,收錄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書局,1991年。
    《張岱詩文集》,夏咸淳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陶庵夢憶》,臺靜農點校,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57年。
    《陶菴夢憶》,王文誥評,《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陶菴夢憶》,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陶庵夢憶》,陳萬益導讀,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年。
    《陶庵夢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陶庵夢憶》,馬興榮點校,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馬興榮點校,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夏咸淳、程維榮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瑯嬛文集》,上海:廣益書局,1936年。
    《瑯嬛文集》,臺北:淡江書局,1956年。
    《琅嬛文集》,云告校點,長沙:嶽麓書社,1985年。

    二、古籍(依朝代先後為序,同朝代則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晉﹞袁宏:《後漢紀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87年。
    ﹝南朝齊﹞蕭子顯:《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唐﹞王維:《王右丞集注》,台灣:中華書局,1984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
    ﹝唐﹞李白:《李太白詩集》,台灣:中華書局,1978年。
    ﹝宋﹞蘇軾:《東坡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蘇軾:《東坡樂府》,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宋﹞蘇軾:《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南宋﹞張炎:〈高陽臺〉,《山中白雲詞》,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明﹞王世貞:《王世貞文選》,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
    ﹝明﹞王世懋:《名山遊記》,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明﹞余懷《板橋雜記》,收錄於《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餘談》》,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明﹞姚思仁注:《大明律例註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收錄於《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2年。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明﹞笑笑生:《金瓶梅》,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明﹞高濂:《四時幽賞錄》,臺北:新文豐,1989年。
    ﹝明﹞張瀚:《松窗夢語》,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1989年。
    ﹝明﹞陳弘緒:《寒夜錄》,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黃宗羲《南雷文定》,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熊鳴岐輯:《昭代王章》,臺北:中央圖書館,1981年。
    ﹝明﹞劉侗、于奕:《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蕭良幹,張元忭等纂修《紹興府志》,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明﹞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5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臺北:新興書局,1971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顧清等修:正德《松江府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清﹞李艾塘:《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李衛修,傅王露纂:《浙江省西湖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林蘇門《邗江三百吟》,收錄於《中國風土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清﹞夏燮:《明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張潮:《虞初新志》,收錄於《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三、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
    吳承學、李光摩編:《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藉出版社,1999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年。
    施蟄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
    胡益民:《張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劍心選注:《晚明小品選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胡益民:《張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韋明鏵:《二十四橋明月夜──揚州》,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0年。
    夏咸淳:《明末奇才:張岱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夏咸淳:《張岱》,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
    夏咸淳:《張岱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臺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陽明山華岡明史硏究小組:《明史研究專刊》,臺北:陽明山華岡明史硏究小組,1978年。
    黃桂蘭:《張岱生平及其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錢杭、承載:《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錢基博:《明代文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陳寅恪:《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朱恆夫:《目連戲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胡適:《胡適文選》,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編:《天文百問》,臺北:氣象局,1998年。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中 嵐:〈《陶庵夢憶》中的陶庵與夢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散文與評論之部)(臺北:巨流出版社,1986年),頁171-182。
    毛文芳:〈花、美女、癖人與遊舫──晚明文人之美感境界與美感經營〉,《中國學術年刊》第19期,1998年3月,頁381-416。
    毛文芳:〈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3卷,2000年9月,頁1-44。
    王彥永:〈張岱小品文的藝術特色及其文化成因〉,《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3期,2006年5月,頁114-116。
    吳智和:〈黃桂蘭《張岱生平及其文學》〉,《明史研究專刊》第1期,1978年7月,頁144-148。
    李合群:〈古代的夜市〉,《價格月刊》第8期,2003年,頁1-4。
    李俊杰:〈晚明社會變遷與士人休閒活動之探究---以江南地區為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1年6月,頁19-24。
    李聖華:〈論張岱的遺民心態和他的「冰雪」之詩〉,《貴州文史叢刊》第4期,2000年,頁57-62。
    沈星怡:〈近十年張岱研究綜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5年3月,頁70-73。
    周作人:〈《陶庵夢憶》序〉,《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57-59。
    周振鶴:〈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年,頁72-78。
    胡海義、賀秋菊:〈夢華懷舊情結與明末清初西湖小說之興盛〉,《貴州文史叢刊》第1期,2008年,頁77-81。
    胡益民:〈張岱的藝術範疇論〉,《殷都學刊》第2期,2000年,頁69-73。
    夏咸淳:〈明人山水趣尚〉,《學術月刊》第4期,1997年4月,頁43-49。
    夏咸淳:〈論張岱及其《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天府新論》第2期,2000年5月,頁68-73。
    夏咸淳:〈論張岱詩稿──〈張子詩粃〉,《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第3期,1986年,頁176-183。
    常建華等:〈明代歲時節日生活〉,《中國歷史上的生活方式與觀念》(臺北:馨園文教基金會,1998年),頁35-125。
    張 淼:〈夜禁的張弛與城市的文學記憶〉,《江淮論壇》第4期,2008年,頁129-135。
    張則桐:〈「冰雪之氣」:張岱散文藝術精神論〉,《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3年5月 頁172-175。
    張則桐:〈一往深情-張岱散文情感底蘊論〉,《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9年5月,頁149-153。
    張則桐:〈張岱與戲曲藝術述論〉,《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2003年8月,頁35-38。
    張則桐:〈試論戲曲藝術對張岱散文的影響〉,《藝術百家》第5期,2004年,頁86-88。
    曹淑娟:〈癡人說夢,寧恆在夢──論張岱的尋夢情結〉,《鵝湖月刊》第19卷第3期,1993年9月,頁26-33。
    陳婭玲:〈社戲與紹興民俗風情〉,《中國戲劇》2007年1月,頁44-46。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二分,2004年6月,頁283-327。
    陳儀玲:〈白色的夜晚──張岱湖心亭看雪時間考〉,《有鳳初鳴年刊》第五期,2009年5月,頁267-278。
    陳學文:〈明代杭州的夜市〉,《浙江學刊》第二期,2007年,頁106-111。
    黃 裳:〈絕代的散文家張宗子〉,《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195-202。
    黃明理:〈精魅觀點──論〈西湖七月半〉的敘述主體〉,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2009敘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12月。登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47期,2010年6月。
    楊振良:〈目連戲中特殊民俗演出形式〉,發表於韓國淑明女子大學主辦「第三屆中國文化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004年11月。。
    楊惠玲:〈論晚明家班興盛的原因〉,《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2005年1月,頁129-133。
    葉 濤:〈泰山香社傳統進香儀式述略〉,《民俗研究》第3期,2004年,頁100-111。
    劉春興、劉鳳偉:〈張岱與休閒文化〉,《浙江樹人大學學報》第5卷第2期,2005年3月,頁99-101。
    劉桂蘭:〈張岱小品文「西湖情結」管窺〉,《淮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2005年4月,頁542-545。
    劉崇義:〈試賞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孔孟月刊》第三十卷第五期,1992年1月,頁45-47。
    劉貴蘭:〈精神家園的夢憶與夢尋──解讀張岱小品文的「西湖情結」〉,《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5年1月,頁53-56。
    劉燕玲:〈一曲禾黍悲歌,一把遺民血淚──張岱詩歌研究〉,《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1期,2007年2月,頁64-68。
    鄭雅尹:〈晚明文人西湖遊觀試探──以張岱《西湖夢尋》為考察對象〉,《暨南史學》第8卷,2005年7月,頁1-35。
    羅 青:〈諷刺妙品〈西湖七月半〉〉,《明道文藝》第40期,1979年7月,頁34-45。
    羅玉華:〈民俗風土,人生品味──談張岱《陶庵夢憶》〉,《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卷第3期,2004年9月,頁70-71。
    龔紅林:〈論蘇軾的「夜遊」情結〉,《孝感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5年7月,頁64-67。
    龔鵬程:〈由蔡根譚看晚明小品的基本性質〉,《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430-463。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台灣
    江佩怡:《張岱小品文由雅入俗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段正怡:《張岱、李漁飲饌小品之考察》,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徐世珍:《張岱《夜航船》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志帆:《論張岱遊記中人文精神之體現》,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郭秉融:《張岱及其散文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郭榮修:《張岱散文理論及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陳忠和:《從劉勰「六觀」論張岱小品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進泉:《晚明張岱《陶庵夢憶》戲劇資料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陳麗明:《張岱散文美學之硏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曾淑娟:《張岱小品中的旅遊休閒》,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黃靜瑜:《袁宏道與張岱的西湖書寫──從外緣到文本的考察》,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蔣靜文:《論張岱小品:從生命模塑到形式意義的完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蔡麗玲:《從晚明「世說體」著作的流行論張岱的《快園道古》》,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簡瑞銓:《張岱四書遇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蘇恆雅:《《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研究──以文學表現與遺民意識為主》,臺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二)大陸
    宋雪茜:《蘇軾夜遊及其對現代夜間旅遊的審美啟示》,四川:四川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馬桂珍:《名士與遺民雙重人格的展示-論張岱的散文》, 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麗杰:《論張岱《陶庵夢憶》的情感意蘊》,內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倫文,2004年。
    梁 佶:《張岱文化小品研究》,揚州: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秀梅:《論張岱散文的藝術特徵》,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喬 亞:《張岱論》,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趙一靜:《張岱的《四書》學與史學》,湖南:湖南大學專門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雪飛:《張岱散文研究》,蘭州:蘭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盧 杰:《張岱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學思想》,揚州:揚州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