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彥伯
論文名稱: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s of Hosts in TV News Discussion Programs
指導教授: 楊美雪
Yang, Mei-Hs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生涯發展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深度訪談
英文關鍵詞: Career Development, TV News Discussion Program, Intensive Interview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有線電視於1993年合法化後,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即隨著英、美國家脫口秀(talk show)腳步成為節目製作的趨勢,且在成本考量下,成本低廉的新聞性電視談話性節目已然成為有線電視頻道的節目主流。身為塑造節目風格中心人物的主持人,無論是在討論議題的選擇或節目流程的掌握上,其影響性也與節目內容,同樣都會受到社會的評價與探討。
    為瞭解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本研究計劃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對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進行訪談,以瞭解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的歷程、影響因素、發展的轉進類型與模式,以及職場生涯發展與節目產製的關係。
    研究發現,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在擔任主持人前,多以新聞記者工作做為職場生涯發展開端,受到內、外在因素影響,以及經過受邀為節目來賓,以及新聞主播等工作經驗,進而接任主持工作;其中內在因素主要為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外在因素則為政治、社會風氣的變化。與節目產製關係上,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參與節目製作程度高,對節目的發展也有高度的主導程度。

    After the Taiwanese cable television has been legalized in 1993, TV news discussion programs have become a fad of TV production as in the west countries.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cost, the low-budget discussion programs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able television in Taiwan. And both the influence of the host, who represents the style of the program, and the program itself are necessarily under the evaluation and scrutiny of the society in terms of choosing the topic and controlling the rundown of the program.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s of discussion program hosts, this research uses intensive interviews with the hosts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various factors, developing pattern and mode of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s.
    Research shows, before they began to host news discussion programs, most of these hosts started their careers as news reporters. Being invited as guests in similar sort of programs and experienced in news report, they then hosted programs of their own; the internal factor contributed to such a phenomenon is their rich experiences of news reporting, and the external one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limate. As for the production, a host is often deep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and manip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發展理論與影響因素 11 第二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的演進 18 第三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工作狀況 21 第四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相關研究 24 第五節 文獻探討小結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3 第五節 研究實施 3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個人職場生涯描述 43 第二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 58 第三節 影響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因素 68 第四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轉進類型 78 第五節 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與節目產製關係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93 附錄A 訪談邀請函 附錄B 訪談同意書

    一、中文部份
    「雙惡相生」 民間團體拒看政治名嘴節目(2004年12月5日)。立報。2007年8月9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4/12/06/04c12054/
    TVBS(2006)。台灣之最民調。TVBS民意調查中心。2007月10月15日,取自:http://www.g-club.com.tw/FILE_DB/DL_DB/sophia_tsai/200603/sophia_tsai-20060301164024.pdf
    丁櫻樺(1986)。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女性館生涯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臺北縣。
    大眾媒體研究(黃振家等譯)(2003)。台北:學富文化。(原著: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2000):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大眾媒體研究:導論(李天任、藍莘譯)(1995)。台北:亞太。(原著: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天下雜誌編輯部(2002)。看電視後,焦慮、心煩、沒有前途。天下雜誌,4月號,144-145。
    王瑤芬(2005)。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8)。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2008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852916381671.xls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楊朝祥(編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李鴻典(2006)。中肯針砭時事,大話新聞收視高。新台灣新聞週刊,562。2007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62&bulletinid=65996
    李珉愷(2004)。台灣電視新聞性節目多元化之研究-以談話性新聞節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李慧敏(2001)。台灣電視節目製作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縣。
    汪仁玠(2001)。媒體大亨:邱復生與他的TVBS王國。台北市:商智文化。
    辛秋菊(1993)。生涯發展、離職傾向及其關係之研究─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
    彼德勞佛(Peter Laufer)(1995)。叩應內幕大公開:透視談話性節目真相(Inside Talk Radio America’s Voice or Hot Air?)。(楊淑智譯)。台北:正中。(原著出版年:1995)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2,265-297。
    林南谷(2006年11月7日)。大話新聞飆新高,中立評論新主流。自由時報。2007年8月10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IService2/SearchList.php?SKey=%E5%A4%A7%E8%A9%B1%E6%96%B0%E8%81%9E&flag=1&Year=2006&SMonth=11&SDay=6&EMonth=11&EDay=7#
    林巧婷(1997)。新聞性電視叩應談話節目之論述過程分析:以「溝通行動理論」分析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台北市。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台灣東華。
    姜漢儀、劉蘊儀(2007)。2007年台灣家庭娛樂家庭電視節目類型偏好比例分析。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瑞松(1995)。政治性叩應節目內容的結構分析:以「2100 全民開講—大選大家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康紀漢(2003)。電視談話性叩應節目的內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徐若彧(2003)。公營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工作投入程度與節目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警廣、漢聲、教育電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82,163-203。
    郭力昕(2001)。電視批評與媒體發展。台北市:時報文化。
    郭峰淵(2003年11月11日)。讓選民瘋狂的是媒體。中國時報。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darkroom.idv.tw/pd/dir_show.asp?file=3539&mana=0&page=8&area=6
    陳加偉(2006)。聚焦台灣媒體揭弊戰:表面中立與表態中立。新世紀周刊,21。2007年10月5日,取自:http://magazine.sina.com.tw/newtimesweekly/21/2006-07-10/11542837.shtml
    陳玉瓊(2003)。電子報新聞工作者勞動過程的研究-以中時電子報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縣。
    陳孝凡(2003年11月3日)。台灣奇蹟-政論節目,每週860萬人次看。中時晚報,第4版。
    陳宗逸(2006)。年度風雲人物-大話新聞撫慰本土心靈。新台灣新聞週刊,562。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62&bulletinid=65994
    陳勇安(2005)。企管顧問師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台北市。
    陳凱莉(1997)。2100贏的策略。廣電人,5月,21-24。
    陳銘軒(2005)。從新聞工作者轉型試析名聲勞動之商品經濟特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台北市。
    彭芸(1996)。談話性節目、叩應與民主政治。美歐月刊,8,61-79。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
    彭清仁(2007年9月7日)。數據會說話,台灣人最熱衷政治。中廣。2007年9月9日,取自:http://news.msn.com.tw/news259806.aspx
    游明儀(2003)。新聞談話性節目的內容分析暨其節目中記者專業意理實踐之研究:以新聞駭客News98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文化。
    黃莉雅(2007)。政論節目之論辯語藝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與大話新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黃新生(1994)。電視新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楊育儀(1997)。生涯組型與生涯之錨的質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市。
    楊軍良(1997)。出賣李濤-2100全民開講幕後秘辛。台北:商智文化。
    楊朝祥(1990)。生涯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意菁(2003)。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楊意菁(2004)。民意與公共性:批判解讀台灣電視談話節目。新聞學研究,79,1-47。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2007年10月29日,取自:http://ocit.edu.tw/~hkelly/course/KM/IN-DEPTH%20INTERVIEW%20(2004).pdf
    葉芷嫻(2006)。新聞記者與電視談話性節目:詮釋社群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路境(2000)。邱復生和TVBS傳奇。台北:亞細亞。
    管中祥(2002)。為民喉舌?還是口水大戰?有線電視Call-in節目監看報告。目擊者雙月刊,27,26-33。
    歐普拉開講-世紀脫口秀女王的智慧與傳奇(林達譯)(1999)。台北:商周。(原著:Janet C. Lowe :Oprah Winfrey Speaks:Insight from the Word’s Most Influential Voice)
    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2005)。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原著: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原作1990年出版)。
    鄭陸霖(2005)。產業研究的質化方法:反省與分享。2007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ios.sinica.edu.tw/cll/fieldreflect.htm
    盧世祥(2005年9月15日)。角色錯亂的主持人。南方快報。2007年10月9日,取自: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specil_coul/Lu/Lu00/0082.htm
    盧世祥、林育卉(2004)。透視政論節目-廣電基金政論談話性節目觀察研究。台北:廣電基金。
    謝章富(1988)。電視節目主持研究。台北:合記圖書。
    鍾起惠(1997)。談話性新聞節目分析。廣電人,30,32-35。
    顏伶如(2007年9月29日)。歐普拉榮登富比世電視圈最有錢名人榜首。中央社。2007年10月7日,取自:http://news.msn.com.tw/print.aspx?id=375688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空中大學。
    關蕾(1991)。架橋的人-小議社會教育節目主持人。中央電視台編,全國電視社教節目論文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二、外文部份
    Armstrong, C., & Rubin, A. (1989). Talk radio a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9, 84-94.
    Avery, R., Ellis, D., & Glover, T. (1978).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on talk radio.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2, 5-18.
    Barker, D.C.(2002).Rushed to judgment: Talk radio, persuasio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arker, D.C., & Knight, K.(2000).Political talk radio and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64(2),149-170.
    Bilmes, J (2005). The call-on-hold as conversational resource. TEXT 25(2):149-170. Retrieved December 4, 2007, from 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CIW.cgi
    Bloch,D.P.(2005).Complexity, chaos, and nonlinear dynamics: A new perspective on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3(3),194-207.
    Bogdan, R.C. & Biklen, S.K.(198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oyd, A. (1997). Broadcast Journalism : techniques of radio and TV news. Boston: Focal Press
    Dixon, K & Spee, S (2003). Deploying identity for democratic ends on Jan Publiek-A Flemish television talk show.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10(4):409-422. Retrieved December 4, 2007, from 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CIW.cgi
    Fontana, A. & Frey, J.H.(1994).Interviewing: The Art of Science. In N.K. Denzin & Y.S. Lincoln(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and Herma, J. R.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inzberg, E.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Eds.),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 138–16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ottfredson, L.S.(1981).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8(6),545-579.
    Greenhaus,J.F., Callanan, G.A., & Godshalk, V.M.(2000).Career Management. Fort Worth: The Dryden Press.
    Herbst, S.(1995). On electronic public space: Talk shows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12(3),263-274.
    Herr, E.L., & Cramer, S.H.(1996).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5th ed.). NY: Harper Collins.
    Himmelsteim, H.(1994).Television myth and the American mind(2nd ed.).London: Praeger.
    Hirsch, A. (1991). Talking heads: Political talk shows and their star pundi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Hofstetter, R. C. (1998). Political talk radio, situational involvement,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79, 273-286.
    Hofstetter, R. C., Barker, D., Smith, J., Zari, G. M., & Ingrassia, T. A.(1999). 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and political talk radio. Political
    Holland, J.L.(1973).Making Vocational Choice: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rowitz, E.(1993).Talk show politics: The match that rekindles American democracy? Paper presented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ivision for the AEJ Annual Convention in Kansa City, August.
    Icaacson, E. L. & Brown, D.(1997).Career information, career counsel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6th ed.).Boston, MA: Allyn & Bacon.
    Ilie, C (2001). Semi-institutional discourse: The case of talk show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3(2):209-254. Retrieved December 4, 2007, from 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CIW.cgi
    Jane M. Shattuc(1997).THE TALKING CURE: TV Talk Shows and Women. New York: Routledge.
    Krumboltz, J.D., Mitchell, A.M.,& Gelatt, H.B.(1975).Applications of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selection. Focus on Guidance, 8(3),1-16.
    Livingstone, S., & Lunt, P. (1994). Talk on television: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London: Routledge.
    Mayer, W. G. (2004). Why talk radio is conservative. Public Interest, 156, 86-103.
    McKenzie, R. (2000). Audience involvement in the epideictic discourse of television talk show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8, 190.
    Munson, W. (1993). All talk: The talk show in media cultur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abi,RL & Hendriks, A (2003). The persuasive effect of host and audience reaction shots in television talk sho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3(3):527-543. Retrieved December 4, 2007, from 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CIW.cgi
    Page,B.I., & Tannenbaum, J.(1996). Populist deliberation and talk radio.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6(2),33-54.
    Pietrofesa, John J. & Splete, Howard(1975). Career development :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 Grune and Stratton.
    Super, D.E.(1951).Vocational adjustment: Implementing a self-concept. Occupation. 30, 88-92.
    Super, D.E.(1953).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lvelopment. Americnan Psychologist,8, 185-190.
    Super, D.E.(1957).The Psychologist of Careers. N.Y:Harper & Row
    Super, D.E.(1976).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eice of Education.
    Super, D.E.(1990).A life-span, life-space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orwn & L. Books(Eds.)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pp.197-261.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hmas, G. Gutteridge(1988).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Inc.
    Timberg, B. M., & Erler, R. J. (2002). Television talk: A history of the TV talk show.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Tolson, A. (Ed.). (2001). Television talk shows: Discourse, performance, spectacle. Makwah, NJ: Erlbaum.
    Vondracek, F.W., Lerner.R.M.,& Schulenberg,J.E.(1986).Career development: A life-span developmental approach.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2006)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8th ed.)Belmont, CA:We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