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煜騰 Lin, Yu-Teng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意識其及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Discipline Behaviors of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
指導教授: |
簡茂發
Chien, Maw-Fa 譚光鼎 Tan, Guan-D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6 |
中文關鍵詞: | 性別角色認知 、性別認同 、性別意識 、管教行為 |
英文關鍵詞: | gender consciousness, discipline behaviors, gender role, gender identit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6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意識及其管教行為之關係,瞭解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意識的現況,分析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對教師性別意識及管教行為的影響,並進行教師性別意識與管教行為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樣本以苗栗縣公立國民中學(包含縣立完全中學)286位教師為對象;研究工具為「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意識問卷」及「國民中學教師管教行為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5.0版統計軟體程式,經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多重比較法及卡方考驗分析以檢驗研究假設。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性別角色認知整體上屬較現代、不刻板。
二、國民中學教師性別認同以兩性化為最多。
三、在性別角色認知上,男性教師較女性教師刻板。
四、不同性別、年齡、任教領域及任教區域的國中教師在男性化特質上有顯著差異;但在女性特質上沒有差異。
五、國民中學教師管教行為屬低要求、高反應。
六、未婚教師比已婚教師在管教行為上較常採用要求策略。
七、國民中學教師性別角色認知較刻板者,管教時較易採要求策略。
八、性別角色認知較現代者,管教行為屬冷漠忽視、寬鬆放任;性別角色認知較傳統者,管教行為屬開明權威。
九、兩性化教師在管教行為方面屬開明權威;男性化教師在管教行為方面屬專制權威;女性化教師在管教行為方面屬冷漠忽視、寬鬆放任;未分化教師在管教行為方面屬冷漠忽視。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國民中學教師性別意識及其管教行為方面的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heir discipline behaviors. The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he teachers’ discipline behaviors by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the variables of teachers’ backgrounds, school environments and teachers’ gender consciousnesses.
A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mainly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sample focused on the teachers of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Miaoli County.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included a sample of 286 teacher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 é method of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chi-square test were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ppeared to be mor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2.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ere mainly androgynous.
3. As for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male teachers were more rigid than female teachers.
4. Different genders, ages, teaching subjects and school district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the gender identity of masculine, wherea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in the gender identity of feminine.
5. The discipline behavior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wed the tendency of “low demand and high response.”
6. Single (unmarried) teachers employed more “demand” strategy than married teachers.
7. Thos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se gender consciousness was rigid more likely employed the “demand” strategy.
8. The discipline style of the teachers whose gender consciousness was more flexible showed the inclination of neglect and indulgence. However, for those teachers whose gender consciousness was more conservative, their discipline behavior appeared to be more liberal and authoritative.
9. In terms of the discipline behaviors, the androgynous teachers were authoritative; masculine teachers showed the inclination of authoritarian; feminine teachers appeared to be indulgent and neglec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teachers inclined to neglect.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d useful suggestions and insightful implica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service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2)。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頁115-150)。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靖芳(2006)。國小教師發問行為之研究。載於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集,352-376。
王麗蓉(2002)。性別意識與校園性騷擾問題。高中教育,15,4-9。
台灣教育長期追踨資料庫(2006)。男生較女生適合念自然科學嗎(一)2008年9月4日,取自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TEPS~News_067.pdf
台灣教育長期追踨資料庫(2006)。男生較女生適合念自然科學嗎(二)2008年9月4日,取自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TEPS~News_068.pdf
台灣教育長期追踨資料庫(2006)。教師教學信念調查(二)男生比較適合念自然科學嗎?2008年9月4日,取自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2004~TEPS_News.htm
白秀玲、柯淑敏(2006)。兩關係與性別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朱雅琪(1999)。國中女性教師認識論及其教育實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慧蘭(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85-119。
江芳盛(1998)。「男女合校與教育機會均等的研究與啟示—以美國為例」。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125-141。台北市:揚智出版社。
何秀珠(1994)。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何金針(1986)。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學習成就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市:元尊出版社。
吳芊儀 (2005)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岡文魁出版社。
吳素娟(2007)。國小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管教行為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大型國小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吳素惠、黃月嬋(2006)。一位體育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差異對待研究。身體文化學報,2,41-56。
吳清山(1995)。教師管教責任之探討。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之「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129-140,台北市。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4-135。
吳進村(2008)。彰化縣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嘉麗(1998)。從性別角度看國中數理化教科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8-65。
呂寶靜(1999)。性別與家庭照顧一個女性主義的觀點。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101-134。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政潔(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枝(1981)。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4-34。
李美枝(1983)。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李惠茹(2001)。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輝華(1994)。教室管理。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周何編(2008)。國語活用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20。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愚文(2001)。中國教育史網。台北市:正中書局。
周業謙、周光淦(2005)(譯)。社會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林文瑛(1992)。體罰實態、理論及心理因素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1,53-73。
林月雲(2007)。零體罰政策實施現況與教師管教信念之分析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弘杰(2007)。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行為與友善校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正誼(2005)。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1999)。性別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檢討與實踐。教育學刊,15,1-34。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琴(1995)。國民小學教師領導型態與學生疏離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子芸(2005)。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的性別角色與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心怡(2006)。國民中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雅玲(2008)。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映君 (2008)。國民小學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校長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禧慧(2000)。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榮鍵(2006)。國中生知覺之補習班教師管教方式、學習壓力與數學科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蘭(譯)(2006)。A. Moir & D. Jessel著。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Brain Sex)。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洪蘭(譯)(2006)。L. Sax著。養男育女調不同。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洪蘭(譯)(2008)。L. Sax著。浮萍男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范熾文(2007)。教師情緒智商與班級管教。師友,475,1-4。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旻儀(2008)。國中教師管教方式代間傳遞模式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孫旻儀、王鍾和(2007)。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學習動機關係之探討。國民教育學報,18,165-193。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200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吳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麗(2004)。男孩?女孩?——談幼兒性別意識的培養。檢索日期,2008年9月25日,取自http://www.ep-china.net/content/family/b/20040712182952.htm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兩性平等教育學術論文集。台北市政府編印。
教育部(2007)。教育部愛的教育網。2008年7月4日,取自http://140.111.34.180/develop.php
教育部統計處(2007)。2008年10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araway.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2008年7月4日,取自http://140.111.34.54/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8
教育部統計處(2010)。2010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303-2.xls
梁忠三(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職務分派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畢恆達(2003)。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2,51-84。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莊燿隆(1998)。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耀嘉(2003)。國小已婚教師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芳菊(2009)。男孩女孩腦不同。親子天下,9,166-169。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5)。N. J. Smelser著。社會學。台北市:桂冠。
陳定金(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怡如(2006)。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管教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2004)。社會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陳奎憙(2003)。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7)。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刻板印象知覺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敏瑜(2007)。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皎眉、孫旻瑋,(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威脅談學業表現上的性別差異。教育研究月刊,147,19-29。
陳新轉(1997)。管教學生不只是良心的工作。師友,361,32-35。
陳榮華、林坤燦(1991)。國民中小學體罰問題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36期,65-116。
陳鳳如(2009)。台經建會:兩性初婚年齡有往後延趨勢。大紀元。2010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9/6/9/n2552843.htm
陳瑩娟(2004)。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陶鐵柱(譯)(1999),S. Beauvoir著。第二性。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游美惠(1994)。體罰之法律規範及其實證基礎—以桃園縣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美惠(2001)。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53(3),42-57。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仁傑(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三(2006)。性別角色與教育。台北市:群英出版社。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姬芬(2001)。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婷惠(2007)。高雄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順利(1999)。國小教師權威性格、自我效能信念、學生行為信念與體罰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楠森、夏甄陶、陳志尚(編)(1990)人類學詞典。北京市: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黃德祥 (200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德祥(200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楊巧玲(2002)。性別意識、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課程—一個女性主義教育學的凝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86-97。
楊巧玲(2008)。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學生校園生活與教師工作文化之性別分析。台北市:高等教育。
楊秀宮(2005)。性別正義的哲學思索與社會意義。哲學與文化,32(3),51-71
楊宜憓、高之梅(譯)(2002)。Vivien Burr著。性別與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楊雅卉(2008)。國中教師零體罰態度與其管教方式相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毅竹(2003)。學校進行性別意識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徑。檢索日期,2008年9月09日,取自http://www.cgedu.net/forum/030213006.htm
葉興華 (1994)。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管理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居蓮(譯)(1995)。Ann L. Weber著。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Gender education(三版)。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Susan A. Basow著。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劉泗翰(譯)(2004),R. W. Connell著。性/別(gender)。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歐陽教(1996)。體罰問題與管教學生。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編「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論文集,(p.87-109),台北市。
潘慧玲、林昱貞(2000)。從教師的性別意識談師資培育。未出版手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鄭芳芳、陳惠萍(2004)。車底鑽探—尋找汽修科女生。性別解碼全紀錄。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精選文章專輯1。150-161
蕭玉燕(2008)。國民小學教師性別角色、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佳華(2002)。中部地區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性別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友梅(1997)。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小芩、王秀雲(1994)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所主辦的「兩性平等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台北市:文笙書局。
簡茂發(2006)。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增訂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龐偉華(2001)。國小男性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性別角色壓力關係之研究。
蘇靜芬(2003)。教師教學互動性別差異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靜美(2006)。台中縣國民小學行政支援策略、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顧燕釙、鄭至慧(1999)。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市:女書文化。
二、英文部分
Baron, R. A. & Byrne, D. (1997). Social psychology(8th ed.). 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Bem, S. 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2), 15-162
Blair, G. M., Simpson, R. H., & Jones, B. S.(1975). Educational psychology(4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Charles, C. M. (1999). 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6th ed.). New York, NY: Longman.
Corcoran, K., & Fisher, J. (1987), Measures for clinical practices: A source book.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Etzioni, A. (197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New York,NY: Macmillan.
Harris, R. J. & Fireston, J. M. (1998). Changes in predictors of gender role ideologies among wome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ex Roles, 38(3/4), 239-252. Retrieved September 21, 2008,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atabase. (Document ID: 28216630).
Helgeson, V. S. (2005). Psychology of gender。Upper saddle River,NJ: Pearson Education.
Jocelyn, J. A., & Hollander, J. A. (1997). Gendered Situations, Gendered Selv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Lockheed, M., Finkelstein, K., & Harris, A. (1978). Curriculum and research for equity: A training manual for promoting sex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4,pp.1-02).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Oakley, A. (1982). Subject Women. London, UK: Fontana.
Rinehart, S. T. (1992).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s. London, UK: Routledge.
Sadker, M., & Sadker, D. (1991). Sexism in American education: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L. R. Wolfe (Ed.), Women, work, & school (pp. 57-76). San Francisco, CA: Westview.
Shaffer,D. R. (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4th ed.).New York :Brook/Cole, and ITP.
Vekiri, I., & Chronaki, A. (2008, November 1). Gender issues in technology us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value beliefs, and computer use beyond school. Computers & Education, 51(3), 1392-140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798870)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8, from ERIC database.
Zittleman, K. & Sadker, D. (2005). Boys and girls together: Improving gender relationships in K-6 classrooms. Review of medium_being_reviewed title_of_work_reviewed_in_italics. Kappa Delta Pi Record, 41(2), 93. Retrieved September 21, 2008,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atabase. (Document ID: 76875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