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雅琦
Chen,Ya-Chi
論文名稱: 女子跆拳道技戰術分析-以102年全國運動會前三量級比賽為例
Th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the First 3 Rank Women’s Taekwondo
指導教授: 蔡虔祿
Tsai, Chien-L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跆拳道攻擊型態技術分析
英文關鍵詞: Taekwondo, attack patterns, techniques analysi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及瞭解102年全國運動會跆拳道女子組前三量級前四強選手之比賽技術分析,本研究將比賽的策略分為攻擊型態、主要攻擊技術動作、綜合攻擊型態、得分數及得分成功率,並針對每場三回合比賽中主動與被動、左腳與右腳、前腳與後腳以及8種攻擊技術動作之攻擊數、得分數及成功率進行綜合性描述及統計分析。研究方法是以現場實況錄影12場比賽並做賽後分析,利用錄影帶系統觀察法加以記錄統整
    ,經統整記錄後的資料再進行量化處理與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是以卡方檢定來考驗不同量級與不同技術之間是否有所差異,若有差異則再進行事後比較,統計以SPSS 21.0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訂為α = .05。研究所得之結果如下:(一)各量級皆為主動攻擊型態;攻擊腳依序為右前腳、左前腳、右後腳、最後為左後腳;成功得分率以下壓為最高13.00%。(二)不同量級選手在攻擊動作及攻擊腳使用有顯著性差異,全部選手皆以旋踢為主要攻擊技術,其次是側踩踢。旋踢攻擊數與得分數皆佔最高比例,為本次賽會主要攻擊技術動作。攻擊腳都是以前腳為最高。(三)各量級金牌選手攻擊型態皆為主動攻擊型態。攻擊動作的次數仍是以旋踢為最高其次是側踩踢。攻擊腳皆以右前腳及左前腳為主要攻擊腳。在攻擊方式皆以單擊中端攻擊為主,成功率以連擊成功率較高。本研究結果除了可了解目前社會女子組比賽中各項技術之運用外,更可以提供日後跆拳道技術訓練及比賽指導之參考,做為我國女子選手訓練的參考依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final fours of the first 3 rank women’s Taekwondo Tournament in the 2013 National Athletic Games. The strategies were divided into attack styles, main attack techniques, active and passive attacks, score counts and successful rate. In every three-round game, it also had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bout the attack counts, score counts and successful rate by the attack of active and passive, left foot and right foot, front foot and rear foot, and 8 attack actions. The video observational system was used to record attack techniques; the games were video-recorded during the matches for the analysis. All the variables were tested by χ2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 and the post-hoc comparison werecalculated by SPSS 21.0, the significant levels as α= .05.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processed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ed:(1) The attack type of each rank was the active attack style. The frequently-used legs were in the order from front right, front left, rear right to rear left. The highest score successful rate was 13%.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ack actions and frequently-used leg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ranks. The round kick was the main attack technique to attack and score, and then the side kicks. The right foot had the highest attack count. (3)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gold medal winners’ attack styles, which were all active attacks. The timesof attack movements with the round kicks rated the highest, and then the side kicks. The single middle attack was performed as major attack type, and the turning kick had the highest successful rate。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ic techniques appliedin the women's Taekwondo tournament. It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women athletes.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Abstract) ........ⅳ 謝 誌 .............ⅴ 目 次 .............ⅵ 表 次..............ⅸ 圖 次 ..............ⅹ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跆拳道規則修改相關文獻探討........12 第二節 跆拳道各類比賽技術分析...........15 第三節 跆拳道比賽事後分析相關文獻........18 第參章 研究方..........................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2 第三節 研究分析時間與地點 ..............23 第四節 研究工具.......................24 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信度考驗 ..............24 第六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0 第七節 研究資料處理 ...................3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2 第一節 前三量級選手的攻擊型態、攻擊動作、左右腳、前後腳及成功得分率之情形 ...................................32 第二節 不同量級選手的攻擊型態、攻擊動作、左右腳、前後腳得分及攻擊部位之差異..................................39 第三節 前三量級金牌選手個案分析 .........4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69 引用文獻 .............................70 附 錄一 ..............................73 附 錄二 ..............................75 個人小傳...............................76

    一、中文部份
    蔡明志(2004)。2004雅典奧運跆拳道第一量級金牌運動員比賽技術分析研究。運動訓練學國際論壇,137-148。

    邱共鉦、蔡明志、相子元(2004)。92年全國運動會跆拳道比賽男子蠅量級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選手之個案研究。2004年運動訓練學國際論壇專刊,107-122。

    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周桂名(1996)。跆拳道攻擊動作之反應及動力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書局。

    張榮三、蔡明志、湯惠婷(2004)。2002年跆拳道新競賽規則實施後比賽與訓練趨勢分析探討。大專跆拳道學刊,1,105-112。

    毛彥明、陳詩欣、徐台閣(2007)。跆拳道規則修訂對選手比賽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 21(1),92-99。

    柯玉貞(2001)。跆拳道後旋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思敏(2002)。運動比賽戰略戰術概念與應用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2),35-46。

    黃秀蘭(2004)。我國跆拳道選手上端攻擊得分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鄭大為、魏香明(2009)。跆拳道技擊競賽採用電子護具計分對其競技思維的影響。大專體育2009.04[民98.04],122-130。

    跆拳道競賽規則與解釋說明。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邊編譯,台北市。2009年版本。

    蔡葉榮(1999)。跆拳道下壓踢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

    李佳融(2001)。間歇訓練對跆拳道選手踢擊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桂名(2001)。跆拳道競技中裁判判分差異性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8,55-64。

    廖家興(2008)。杜哈亞運跆拳道男子組第六量級比賽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周桂明(1996)。跆拳道攻擊動作之反應及動力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蔡明志(1998)。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得牌選手攻擊動作型態之攻擊率、得分率 及成功率分析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台北市。

    李奕揚(2007)。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金牌技術分析-吳靜鈺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台北縣。

    高霈詠(2008)。北京奧運女子跆拳道49公斤級技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台北。

    錢紀明、李志文(1984)。跆拳道踢擊動作速度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3(1),95-102。

    湯惠雯﹙2001﹚。跆拳道五種不同類型旋踢攻擊動作之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宋玉麒(2006)。2006年東亞運跆拳道三強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志雄(2001)。2000年雪梨奧運男子跆拳道第一量級之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芷菱(2007)。杜哈亞運女子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蕭婉恬(2010)。2009世界盃跆拳道賽女子62公斤級韓國選手林秀貞技術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邱共鉦、蔡明志、相子元(2004):92年全國運動會跆拳道比賽男子蠅量級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選手之個案研究。2004年運動訓練學國際論壇專刊,107-122頁。

    蔡明志(2009)。輔仁大學女子跆拳道選手吳燕妮參加2006年杜哈亞運會競賽理論與食 物技術報告。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曾敬翔(2012)。2010年亞錦賽與亞運會女子跆拳道金牌吳靜鈺選手比賽技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蔡明志、陳靜玲、陳麒文(2002)。2000年雪梨奧運我國男子跆拳道銅牌黃志雄選手比賽攻擊型態分析。發表於2002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2004)相關網站。

    邱共鉦、蔡明志、陳淑貞、相子元(2003)。二00三年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男、女輕
    量級優秀運動員身高、體脂肪之探討。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九十二年度跆拳道C級裁判講習會暨跆拳道學術研討會,台北縣,輔仁大學。

    陳立新、張明飛(2001)。當前跆拳道運動競技能力的發展趨勢及對策。上海體育學院
    學報,25(25),133-144頁。

    二、外文部分
    Kim,Y I(1988)A study on frequency of kick technique and Points in Taekwondo Games-Focused on Women Players. University Advisor:Professor Kang Yong Ho.

    Kim,U.Y.(2005)TaeKwonDo textbook.Seoul,Korea:O-Sung

    Lee,Keum-Jae(1992)Taekwondo Textbook.O-Sungpublishing Company. Seoul,Korea.4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