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柔漪
Chen Jou-I
論文名稱: 黃光男水墨繪畫風格研究-以1972~2008年作品為範圍
A Study of Huang Kuang-Nan’s Ink Painting(1972~2008)
指導教授: 曾肅良
Tseng, Su-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黃光男水墨繪畫
英文關鍵詞: Huang Kuang-Nan, Ink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知識分子闡發與傳承文化價值,不同時代背景各有其不同表現,都可為我輩進德修業的文化範式。黃光男以畫家與教師身分,在自我不斷進修努力下,躍上國家文化發展中具引導性的博物館主持工作,行政上的亮麗成績,使其畫家身分易被忽視。本文亟望透過適切的研究方法,提出客觀的理論分析,試圖從作品的圖像形式與造型關係中,剖析其創作演變的脈絡,探詢其視覺意義,以期能對作品與畫家,皆能做客觀深入的探討。

    基於作品研究之聚焦考量,本文內容主要以黃光男1972~2008年的繪畫作品為研究範圍,對作品本身進行探討分析,輔以其個人相關背景的脈絡梳理。黃光男七○年代作品,傳統技法的掌握紮實,於農村鄉野大自然的題材中,藉著流暢的筆墨表現出真實動人的感染力;八O年代中期以後的創作,於公務繁忙之餘,卻仍不斷尋求變化與突破。

    其創作歷程,可代表從台灣戰後環境成長的田莊孩子,於貧困中求學上進,藉由創作傳達出對土地的關愛,和積極參與現實的特質,同時也隱含著一個時代士人,努力追求藝術理想的生命熱情。透過對其繪畫作品的分析探討,可瞭解其生活實踐於心境上的豐富沉積,所造成於藝術創作中的不同展現。

    In different times, cultural values and heritage were developed and passed on in different forms by the intellectuals; nevertheless they can all be good examples for the new generation. As a painter and teacher, Huang Kuang-nan has consistently been a dedicated individual in his works, which has led him to be chosen as the head of one of the leading museu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But his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in running the museum can easily make people overlooked his identity as a painter. Through relevant methodology, this study looks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theoretical analysis by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form and shape in his works,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reative context, and exploring their visual meanings, in a hope that it will offer an in-depth and objective study on both the works and the artist.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is article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Huang Kuang-nan’s paintings dated between 1972 and 2008 as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These work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personal background. His works in the 70’s showed solid execu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with flowing strokes that realistically depicted scene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nature; after the 80’s, he continued the search for change and breakthrough despite of his busy work schedule.
    His creative journey is a representation of a child from a village during the post-war era in Taiwan, who worked hard in schools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Through creative works his zest for life and love for the land were conveyed. They have also reflected the artist’s passion in the pursue idealism. Looking at his works in details, it is easy to se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life experiences has into spiritual maturity, which gives his works a whole new dimension in creativ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架構……………………………………………………5 第二章 成長經歷、繪畫志業與相關時空背景……………………………7 第一節 成長、繪畫志業與教育工作………………………………………7 第二節 師承、畫會與交遊…………………………………………………10 第三節 美術館、博物館館長與藝術大學校長……………………………15 第三章 風格演變與主要分期………………………………………………19 第一節 傳統水墨思變期- 傳統媒材之掌握與思考(1972~1987年)………………………19 第二節 抽象與符號創發期- 從具體到抽象空間之過渡與符號象徵(1988~2003年)………24 第三節 抽象突破與社會反思期- 抽象空間之突破與社會人文沉思的主題(2004~2008年)……35 第四章 技法與內容分析 …………………………………………………42 第一節 筆墨與色彩分析 …………………………………………………42 第二節 結構與形式分析 …………………………………………………48 第三節 內涵與意義分析 …………………………………………………62 第五章 藝術思想、美學與批評意識 ……………………………………66 第一節 藝術思想與創作美學 ……………………………………………66 第二節 性格與人生觀 ……………………………………………………74 第三節 文學、繪畫與批評意識 …………………………………………77 第六章 結論……………………………………………………………… 82 參考書目 ………………………………………………………………… 85 附錄一 黃光男著作與發表章…………………………………………… 89 附錄二 黃光男大事年表………………………………………………… 94 附錄三 黃光男歷年作品圖錄……………………………………………103

    【中文書目】

    方聞著(2004),李維琨譯,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西安:陜西人民美術。
    蘇啟明主編(1998),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1997),民初十二家上海畫壇,台北:國立歷史博館。
    曾肅良(2002),當代藝術廣角鏡,台北:三藝文化。
    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1998),呂健忠譯,反美學,台北:立緒文化。
    黃光男(1999),臺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世界。
    俞崑編著(1984),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台北:華正。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葛路著(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丹青。
    王國維(1994),人間詞話,台北:大夏。
    周策縱(1981),論王國維人間詞,台北:時報。
    高千惠(1996),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台北:藝術家。
    Michael Auping編(1991),黃麗娟譯,抽象表現主義,台北:遠流。
    劉紀蕙、周英雄編(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
    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文津出版社。
    李明明(1993),古典與象徵的界線,台北:東大。
    朱文章發行(1987),中國畫論,台北:駱駝出版社。
    黃光男發行(1992),進入抽象世界,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蕭瓊瑞著(1991),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台灣之發展(1945~1970),台北:東大。
    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沅(1996),潘襎譯,藝術學手冊,台北:藝術家。
    郭繼生主編(1991),當代台灣繪畫文選,台北:雄獅。
    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1992),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
    陳銀輝編著(1975),剖析現代美術,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阮榮春、胡光華(1992),中華民國美術史,四川美術出版社。
    阮榮春、胡光華(1997),1911~1949近代美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Johannes Itten(2001),蔡毓芬譯,造形分析,台北:地景。
    李元春(譯)(1997),Erwin Panofsky著,造形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
    潘天壽著(2003),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榮格(1994),心理學與文學,馮川、蘇克譯,台北:久大出版。
    王秀雄 (1997),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劉文潭(2002),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劉思量 (200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
    饒見維 (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思的心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
    Arnheim, R. 著 李長俊譯 (1982),視覺與藝術心理學,台北:雄獅。
    Arnheim, R. 著 郭小平譯 (1998),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五洲。
    Arnheim et al 著 周獻譯 (2003),藝術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Gerring, R. & Zimbardo, P. G. 著,游恆山編譯(2004),心理學,台北:五南。
    Lowry, B. 著 杜若洲譯(1987),視覺經驗,台北:雄獅美術。
    Wnner, E. 陶東風等譯 (1997),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台北:田園城市。
    朱光潛(1987),談美,台北:金楓出版社。
    朱光潛(2001),詩與畫的界限,台北:駱駝出版社。
    何懷碩(1981),風格的誕生,台北:大地出版社。
    丁炳啟(1991),古今題畫詩賞析,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世德(1987),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
    勵忠發(1996),記號、藝術、情報,台北:正中。
    劉昌元(1994),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
    Craig Denton 著、劉錫權陳幸春譯(1998),視覺傳達(上),台北:六合。
    Craig Denton 著、劉錫權陳幸春譯(1998),視覺傳達(下),台北:六合。
    Gombrich, E.H 著、雨云譯(2000),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
    蔣青融(1970),疏影-蔣青融畫集,青融畫室。
    蔣青融(1973),孤山心吟,墨林芸苑。

    【外文書目】

    Erwin Panofsky(1982),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 H. Gombrich (1969), Art and illusion :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nold Hauser(1985),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Mark Rolkill(1976), What is art history ,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期刊論文】

    林谷芳(2008.12),自有一派自然—黃光男的墨韻與心,藝術家。
    葛漢(2008.12),黑與留白相對的美學觀—評黃光男的藝術,藝術家。
    廖新田(2006.11),得意忘象—黃光男的新世紀東方水墨,藝術家。
    張繼文(2006.11),從南方啟航:論黃光男的台灣南部時期(1933-1986)繪畫精神,藝術欣賞。
    陸蓉之(2002.06),反映時代的畫境--看黃光男的水墨畫,藝術家,頁394~6。
    黃寶萍(2004.02),黃光男— 星月下的水墨元神,藝術家,頁290~3。
    張元茜(2004.01),墨愫--黃光男水墨畫,典藏今藝術,頁165。
    王蘭芬(2004.01),黃光男的情愫與墨愫,聯合文學,頁162~3。
    陳玉珍(1998.09),廿一世紀來臨的前奏—黃光男水墨新作,藝術家,頁484~5。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