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承璇
Lee, Chen-Hsuan
論文名稱: 臺灣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策略與意涵 ─以馬英九執政時期為例 臺灣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策略與意涵─以馬英九執政時期為例
The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port Federations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指導教授: 湯添進
Tan, Tie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運動與國際關係政府涉入運動政治運動外交體育外交
英文關鍵詞: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overnment involvement, sport politics, sports diploma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幾乎完全被排除於以主權國家為入會條件的國際組織之外,為了突破外交困境,我國轉而尋求透過發展與各國非官方關係和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GO)。在此時代背景下,本研究以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為基礎分析架構,採內容分析法和半結構式的訪談,探究自2008年05月20日馬英九總統上任至2015年05月20日為止之期間內,我國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的策略及背後意涵,並將分析焦點著重於參與過程中,我國籍代表主要是基於個人的策略及意志行動,或實際上受到政府影響,希望透過其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以達符合國家利益之目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內,政府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策略主要有二:一為整體環境和相關經費補助辦法之確立,二為以「建立民間體育團體參與國際體育機制」與「培育國際體育事務人才」作為建立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機制之策略。在意涵上,「政府於政策宣示中展現對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重視」與「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未像國家外交此類高階政治一樣受重視」此兩點發現皆符合現實主義之論點。然因政府策略未能有效協助我國籍代表成功取得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職位,因此本研究受訪我國籍代表多靠自己力量獲取國際組織之職位,以致其享有一定程度之自主權,立場並未明顯受政府直接影響,亦符合自由主義之部分論點。

    After being forced out,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71, Taiwan has lost its edge in diplomacy. To break out the diplomatic isolation, Taiwan sought to build non-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join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guideline of government's pragmatic diplomac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 of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s (IFs)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while facing such diplomatic dilemma.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through 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 To fulfill the aims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ppli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of realism and liberalism to examine the implication of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IFs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Ma Ying-jeou, there are two main strategie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IFs for the government: one is to establish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governmental act of subsidies in international sport, the other one is to build the mechanism of training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affairs by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non-governmental sports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sport and fostering local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affairs. As for the implications, the fac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wed its emphasis on participating in the IFs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 statements but this emphasis does not reached the level of the country's foreign policies, all thes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gument of the realism. On the other hand, given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failed to help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IFs effectively in the study, most of them relies on themselves to successfully get into the IFs. Therefore,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had certain degree of autonomy. This is partially in line with the argument of liberalism.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 目 次 vii 表 次 x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7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8 第七節 名詞釋義 9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0 第一節 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 10 第二節 運動與國際關係 21 第三節 政府介入運動的情形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程序 43 第肆章 我國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情形-政府部門 45 第一節 馬英九政府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情形-外交機關 45 第二節 馬英九政府參與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之情形-中央層級體育行政主管機關 49 第伍章 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中我國籍代表實際參與情形 58 第一節 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中我國籍代表對政府策略執行情形之感受 59 第二節 國際競技運動組織中我國籍代表對政府之態度 72 第陸章 分析 77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5 引用文獻 87 附錄一 94 附錄二 95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a)。歐部長立法院第七屆第一會期外交業務報告。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052449DD01A26E24&sms=DF52F83A5B7D2A47&s=5665649756190634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b)。外交部中程施政計畫 (99至102年度)。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2535/110653/df1e9d3e-cfd3-4137-90fb-e18fc1444204.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9)。外交部98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728E755B0D5FBBC6ABE34D20EE20B7150EEE198A8BBB4F4796CFE0958C825B79C6887592E0430B9F3EE7F1B868A503F61A122BA8DCDE0D7E&type=FB01D469347C76A7&s=B8101542D62C952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0)。外交部99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728E755B0D5FBBC6EBA8D70107869CE9F17F46DBD14D468FCEA1FE63DD520C633B3E22D0C594A02CFCD93D4AC7838AE722101C725ADBF30E&type=FB01D469347C76A7&s=7BD38B79C84E2EAD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1)。外交部100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728E755B0D5FBBC64A30AECAC50A5626B3786197CCF984211E48B4946616EF32BCD4654CDC6D7A9044F489D640FB9A58AA196CA95CF2D62A&type=FB01D469347C76A7&s=7240C34A905F9BD7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中華民國101年外交統計年報。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391F0EF0EC160378C57373D3196411797ED9726A20328F18D6B1A4BDB7118FF6C0AE94BE7752B56AE35163C0A5CCC4487088B4ABFF54F9A0&type=FB01D469347C76A7&s=4E2A91FC308E5CEA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外交部101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NewsNoHeadOnlyTitle.aspx?n=6B2C44A62273A313&sms=65EEF82B2544AC63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3)。中華民國102年外交統計年報。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8C6A6A323E250B73C31F79CD5FA535AE57ADCE7A5D4D496ED12EBA1370937864DDEF4EB3B7169B66983937EC4E6DB7D5&type=FB01D469347C76A7&s=C71418BCBB6D149A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3)。外交部102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728E755B0D5FBBC658FC43AA40EFC9FCD7B4B05CDE4133DE5ABC389201F6717F8C1920A6672961D7645A247476D96A1BE93C5870BB4ED55B&type=FB01D469347C76A7&s=CA56662FB0B55AA3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外交部103年度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外交部網址http://www.mofa.gov.tw/Common/HitCount.ashx?p=D088CF286338ED1CAA2DABF9F30230D8728E755B0D5FBBC66434FC1EC6C715D442621619FFDC5F22458C4BA9FB33EB53168DD41FE1AE61C0E486F72CA81B483E054EC9998FC430D1&type=FB01D469347C76A7&s=A9D4307A4B8DA878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8)。五二○就職專輯-就職演說。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FeaturesSection/Other-feature-articles/2008_0520p/speech.html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8)。馬英九總統97年言論選集。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與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278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9)。馬英九總統98年言論選集。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與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279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0)。馬英九總統99年言論選集。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與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53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1)。馬英九總統100年言論選集。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與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453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2)。馬英九總統101年言論選集。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與總統府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478
    毛樹仁、吳坤霖 (2004)。台灣非政府組織於政府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國家政策季刊,3(1),175-200。
    包宗和 (2011)。國際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
    外交部NGO 國際事務會 (2015)。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部長歡迎詞。取自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網址http://www.taiwanngo.tw/files/11-1000-194.php?Lang=zh-tw
    江哲妤 (2011)。打敗巴西 2017世大運在臺北郝厲害 72小時訪22執委大陸關鍵四票 臺灣逆轉達陣。取自臺視新聞網址http://www.ttv.com.tw/100/12/1001201/10012014938904I.htm
    江啟臣 (2001)。全球化與國家在政治經濟上之角色:舊劇本與新爭論。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1,1-26。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8)。中華民國97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9)。中華民國98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0a)。中華民國99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0b)。運動人才中長程培育計畫。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3143&ctNode=502&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a)。中華民國100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b)。2011年國際體育事務人才計畫。取自國立體育大學網址http://ape.ntsu.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1060006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a)。中華民國101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b)。組織與業務職掌。取自原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http://oldsac.sa.gov.tw/menu.aspx?wmid=18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c)。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01年前年度預算書。取自原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3276&ctNode=510&mp=11
    周湘華、董致麟、揭仲、林穎佑、蔡欣容 (2014)。國際關係理論概述。載於周湘華、董致麟 (主編),國際關係:理論與應用 (頁2)。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慶傑 (2003)。中國外交與對外體育交往。外交評論,2003(3),52-57。
    林國棟 (1987)。當前我國體育外交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碧炤 (2010)。國際關係的典範發展。國際關係學報,29,11-68。
    胡幼慧、姚美華 (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頁141-158)。臺北:巨流。
    胡祖慶 (譯) (2009)。國際關係。臺北市:麥格羅希爾。(Pearson, F. S., & Rochester, J. M., 2006)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 (譯) (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臺北市:心理出版社。(Maxwell, J. A., 1996)
    倪世雄 (2003)。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
    張亞中 (2003)。國際關係總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亞中 (2007)。國際關係總論 (第二版)。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啟雄 (2010)。「法理論述」vs.「事實論述」:中華民國與國際奧委會的會籍認定交涉,1960-1964。臺灣史研究,17(2),85-129。
    張廖年仲 (2004)。守勢現實主義與冷戰後中共的安全政策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 (2015)。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846&KeyWord=%E5%9C%8B%E9%9A%9B%E9%AB%94%E8%82%B2
    教育部體育署 (2013a)。中華民國102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教育部體育署 (2013b)。2013年國際體育事務人才計畫。取自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網址http://www.tpenoc.net
    教育部體育署 (2014a)。中華民國103年運動統計。取自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統計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7&ctNode=698&mp=11
    教育部體育署 (2014b)。2014年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專案計畫。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23304&wid=d5f7055e-a9e5-4311-9d7f-6831202fa970
    教育部體育署 (2015a)。我國人士擔任國際運動組織職務列表。取自教育部體育署,國際體育事務人才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4624&ctNode=443&mp=11
    教育部體育署 (2015b)。2015年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課程。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26570&wid=d5f7055e-a9e5-4311-9d7f-6831202fa970&Index=1
    曹犇、王志强 (2007)。試論周恩來新中國體育外交實踐。唐都學刊,23(3),125-128。
    湯銘新 (2000)。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臺北市: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黃煜、李振綱 (2005)。發展運動外交政策之解析。大專體育學刊,80,1-6。
    楊文琦 (2004)。兩岸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歷程與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永明 (2010)。國際關係。臺北縣:前程文化。
    劉宏裕 (2003)。A study of political control over the Taiwan national governing bodies of sport。大專體育英文學刊,3,9-32。
    劉宏裕 (2006)。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Iintervention in sports: The case of the 2001 Taipei World Baseball Cup。大專體育學刊,8(1),13-32。
    劉進枰、蔡禎雄 (1993)。中華民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會籍問題之探討-1949~1993。體育學報,15,15-25。
    劉照金 (2003)。各國政府涉入運動模式之比較分析。體育學報,34,135-147。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 (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雙葉。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育岱 (2010)。國際關係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鼎茂圖書
    蘇瑞陽 (2010)。國府反共堡壘觀的臺灣體育 (1945~1971)。身體文化學報,10,65-107。
    Allison, L. (1986). The politics of sport.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Berg, B. K., Kessler, S. A., & Hunt, T. M. (2012). A realist perspective of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 and the H.J. Lutcher Stark governmental perceptions of Olympic boycott movements, 1936-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 and Politics, 4(3), 307-320.
    Evans, G., & Newnham, J. (1990). The dictionary of world politics: A reference guide to concepts, idea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Houlihan, B. (1994).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Hemel Hempstead, UK: Harvester Wheatsheaf.
    Hsieh, H. F., & Shannon, S. E. (2005). Three 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15(9), 1277-1288.
    Jackson, S. J., & Haigh, S. (2009). Sport and foreign policy in a globalizing world. London, UK: Routledge.
    Kauppi, M. V., & Viotti, P. R. (1998).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3rd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Levermore, R., & Budd, A. (2004).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 emerging relationship. London, UK: Routledge.
    Lowe, B. (1978). Preface. In B. Lowe, D.B. Kanin, & A. Strenk (Eds.),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p. v). Champaign, IL: Stipes Publishing Company.
    Maxwell, J. A.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 Interactive Approach.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Merkel, U. (2008). The politics of sport diplomacy and reunification in divided Korea: One nation, two countries and three flag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43(3), 289-311.
    Mokeba, H. M. (1989). Th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of Cameroon sports: A study in the quest for nation-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prestig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0(9), 3045-3046.
    Morgenthau, H. J. (1978).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5th ed.). 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f.
    Pease, K. S. (2003).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Viotti, P. R. (2010).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New York, NY: Longma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