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麗英
YANG,LI-YING
論文名稱: 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訓練團體對高社會焦慮大學生輔導效果
指導教授: 劉焜輝
Liu, Kun-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8
中文關鍵詞: 社會技巧認知行為取向訓練高社會焦慮大學生輔導效果特質焦慮自我概念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比較社會技巧訓練、認知行為取得訓練、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結合訓
練對高社會焦慮大學生之社會焦慮、自我概念及特質焦慮的影響。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計31人,隨其能參加的時間分為:社會
技巧組、認知行為取向組、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結合訓練組以及控制組。社會技
巧訓練組接受行為式社會技巧訓練;認知行為取向訓練接受自我教導、理情治療的認
知重建;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結合訓練則是以上兩種訓練方法的結合;控制組則
不接受任何處理。三組實驗組每周進行一次活動,共計八次,並以「社會焦慮量表」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特質焦慮量表」為評量工具,所得資料分別以獨立樣
本單因子單變項共變數分析和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項共變數分析進行處理。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社會技巧訓練對於減少受試的「社交情境焦慮」、增加「心理自我」、「社會自
我」、「自我行動」等自我概念有顯著效果,對特質焦慮並不具顯著輔導效果。
二、認知行為取向訓練減少受試的「害怕負向批評焦慮」、增加「社會自我」自我概
念有顯著效果,對特質焦慮並不具顯著輔導效果。
三、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結合訓練對於減少受試的「社會交情境焦慮」、增加「
心理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行動」等自我概念有顯著效果,對特質焦慮並不
具顯著效果。
四、以上三種訓練處理之間對受試的「社交情境焦慮」、「害怕負向批評焦慮」、「
心理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行動」及「特質焦慮」輔導效果並無顯著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對於高社會焦慮大學生可以用社會技巧或認知行為取向訓
練來進行輔導。並可進一步以不同的受試或比較不同的訓練策略作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50008960.abs
#50008960.ab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