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闕宇彤
Chueh ,Yu-Tung
論文名稱: 張夢徵《青樓韻語》研究
The Study of Chang Mang-Cheng "Chinglou yunyu"
指導教授: 林麗江
Lin, Li-C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張夢徵青樓韻語朱元亮嫖經杭州版畫武林版畫西洋畫風銅版畫
英文關鍵詞: Chang, Mang-Cheng, Chinglou, Yun-Yu, Piaoj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8下載:10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青樓韻語》出版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內容包含妓女所寫的詩詞、寫給男性讀者的嫖妓竅門和精美的十二張插圖。書中雖列有兩位編者,但本文從序言的描述、目錄和內文對照後的不合理處,以及妓女詩詞的題贈對象,釐清兩位編者的分工和彙編流程可知,張夢徵才是書中佔有主導地位的人。原先是由張夢徵先彙集了妓女詩詞,另一編者朱元亮所負責的嫖妓竅門是事後才加入,最後再由張夢徵將妓女詩詞、插圖編入嫖妓竅門中。仔細分析張夢徵在《青樓韻語》中最先收集的妓女詩詞和精心繪製的插圖,解析圖文之間的互動,才能更適切地解讀《青樓韻語》。

    經過本文解讀後發現,張夢徵利用了過往經書的彙編體例,將嫖妓竅門《嫖經》作為《青樓韻語》的綱領,並讓妓女創作的詩詞和自己所繪製的插圖羅列在經文後。張夢徵很可能是利用讀者閱讀書頁時的前後翻找,讓讀者在瀏覽過程中辯證男性/女性、嫖客/妓女多重的視角。張夢徵的案例,將能補充書籍版畫編排圖文的過程,並更進一步說明繪稿者是如何藉由書中插圖,傳達己意。

    另一方面,本文在梳理張夢徵的繪稿風格時也自張夢徵的家世、居住地釐清了他的版畫風格來源。張夢徵家世代居於浙江杭城中心處「弼教坊」,該地是明代貢院的所在地,因此四周環繞著書肆和古董攤商。由於該地離杭州港也不遙遠,當地更是多有外國人來往走動。從張夢徵的家世和活動地點已經可以嗅出張夢徵極可能接觸到來自西方的視覺物品,在了解張夢徵父親張堯恩的交遊、繪畫風格時更意外的發現,其父張堯恩對蘇州風格和西方繪畫應該並不陌生,甚至將該風格運用於自身的創作。從張夢徵繪稿的《青樓韻語》和《東西天目山志》中則可清晰地見到張夢徵承繼父親風格,在作品中可見蘇州風格,並有許多細節與低地國的銅版畫十分相似。

    The book Chinglou yunyu青樓韻語 was published in 1616. Chinglou yunyu has the verse works by the prostitutes of Tsin to Ming dynasties which were collected by Chang Meng-Cheng. And Chang Meng-Cheng also painted twelve illustrations attached. Chu Yuan-Liang gave the explanatory notes are included afterwards,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 former publication, Piaojing.

    Chinglou yunyu has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It sustains the practicability of Piaojing and carries the banter and the love to beauty of literati. I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research areas through the brothel phenomenon of late Ming dynasty. However, no further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the twelve illustrations. From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of the book, the role of Chang Meng-Cheng in the book is indicated. By comparing the text and illust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illustrations, the roles of illustrations, and Chang Meng-Cheng’s intention of publishing the book can be further studied. Who are the readers the book published for? What are the concepts that Chang Meng-Cheng wanted to express? These are the key points of this research to focus 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0 第一節 研究回顧 2 一、晚明風月文本的研究 3 (一)嫖妓竅門《嫖經》3 (二)妓女情書 6 (三)《青樓韻語》的版本 7 (四)小結 8 二、書籍版畫研究的幾種取徑 9 (一)書籍的製作過程與製作者 13 (二)書籍的讀者 16 (三)版式與裝禎 18 (四)圖文關係 19 (五)同一文本中的不同繪稿 20 (六)中歐交流研究中的書籍研究 22 第二節 論文架構和全文主旨 26 第一章《青樓韻語》的製作 28 第一節 《青樓韻語》的版本 28 一、相關的版本流傳 30 二、全書概要 33 第二節 《青樓韻語》的編輯 35 一、《青樓韻語》的內文出處 35 (一)「風月機關」35 (二)妓女詩詞 40 二、重建編輯過程 41 (一)自序可見是張主導 41 (二)目錄與內文的不相合處44 (三)用註解經典的方式編輯 45 三、小結 47 第二章張夢徵的生平 48 第一節 仁和世家48 第二節 天文背景 53 第三章張夢徵的版畫風格 57 第一節 《青樓韻語》的版畫特徵 57 一、輕快圓轉的人物衣紋 57 二、層層深入的曲房密境 59 三、細碎華麗的山石疊加 63 四、高光奇幻的場景營造 66 五、小結 70 第二節 張夢徵版畫風格的來源 71 一、浙派風格 71 二、蘇州風格 73 三、西洋銅版畫 77 四、小結 84 第四章《青樓韻語》的插圖 85 第一節 安插插圖時的考量 85 第二節 圖文關係 89 一、插圖與詩詞是否一同製作 89 二、插圖描繪出妓女情思 90 三、插圖描繪風月 94 四、小結 95 第三節 張夢徵的情愛觀 96 一、實際交往:張夢徵的自我宣傳 96 二、當時思潮:張夢徵的思想脈絡 100 結論 106 參考書目 110 附圖 120 附表 166

    一、古籍
    1. (明)《臨川玉茗堂批評西樓記》,日本天理圖書館藏本,922-イ37。
    2. (明)不著撰者,《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刊本,《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6,北京:東方,2011。
    3. (明)不著撰者,《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萬曆書林余獻可刊本,《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5,北京:東方,2011。
    4. (明)不著撰者,《新鍥燕臺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星羅》,萬曆二十五年(1597)刊本,《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7,北京:東方,2011。
    5. (明)方悟編、方新序,《青樓韻語廣集》,崇禎4年(1631)刊本,台灣國家圖書館藏本,書號15038。
    6. (明)王穉登選,虎林張琦校,《吳騷集》,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刊,國家圖書館藏本,書號000525882。
    7. (明)田藝蘅編,《詩女史》,明嘉靖三十六年刊本,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系統號000020018。
    8. (明)存誠堂刊,《新刻魏仲雪先生批點西廂記》,國家圖書館藏本,15061。
    9. (明)余懷,《板橋雜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733,上海:上海古籍,2002。
    10. (明)利瑪竇,《畸人十篇》,收於《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上海:復旦,2001。
    11. (明)利瑪竇,《辯學遺牘》,收於《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上海:復旦,2001。
    12.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書畫,1992。
    13. (明)沈朝宣著,《嘉靖仁和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179,台北:成文,1975。
    14. (明)周銘撰,《林下詞選》,《續修四庫全書》1729,上海:上海古籍,2002。
    15.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台北:世界書局,1980。
    16. (明)徐𤊹,《徐氏筆精》,《文淵閣四庫全書》856,台北:臺灣商務,1986。
    17. (明)張之象,《彤管新編》,北京圖書館明嘉靖33年甲寅刻本(155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3,濟南:齊魯,2001。
    18. (明)張氏白雪齋,《吳騷合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刊,國家圖書館藏本,書號000525849。
    19. (明)張星曜,〈家學源流〉,收錄於鍾鳴旦等編,《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續編》,台北:輔大神學院,1996。
    20. (明)張栩,《彩筆情辭》,台灣國家圖書館藏本,系統號000525834。
    21. (明)張琦、王煇選輯,《吳騷二集》,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刊,國家圖書館藏本,書號000525885。
    22. (明)張夢徵、朱元亮合編,《青樓韻語》,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書號11235。
    23. (明)張瀚著,《松窗夢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5。
    24. (明)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崇禎四年(1631)刊,國家圖書館有藏本,系統號000522589。
    25. (明)梅鼎祚,《青泥蓮花記》,《續修四庫全書》1271,上海:上海古籍,1997。
    26. (明)許光祚,《許黃門先生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475,台北:臺灣商務,1986。
    27. (明)陳繼儒輯,《精選點版昆調十部樂府先春》,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刊,上海圖書館藏本。
    28. (明)黄汝亨,《寓林集》,《四庫禁毁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9. (明)黃宗羲,《明儒學案》,收於《黃宗羲全集》7,杭州:浙江古籍,2005。
    30. (明)臧懋循編《元曲選》,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刊,國家圖書館有藏本,系統號000525912。
    31. (明)臧懋循編《元曲選》,國家圖書館藏本,系統號000525912。
    32. (明)嘯竹主人編、鄧百拙生校,《新刻洒洒篇》,天啟年間刊,《明清善本小說叢刊》7(台北:天一,1985)。
    33. (明)蓮池大師,〈竹窗三筆〉,收於《竹窗隨筆》,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
    34. (明)衛泳,《悅容編》,收於《筆記小說大觀》5編5冊,台北:新興書局,1974。
    35. (明)鄧志謨編,《丰韻情書》,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刊,《明清善本小說叢刊》7,台北:天一,1985。
    36. (明)藍瑛、謝彬,《圖繪寶鑑續纂》,收錄於《畫史叢書》第二冊,上海:人民美術,1959序。
    37. (清)周銘撰,《林下詞選》卷9,見《續修四庫全書》1729 ,上海:上海古籍,2002。
    38. (清)杭世駿,《道古堂文集》47,臺北故宮藏本,系統號000016140。
    39. (清)張廷玉,《明史》225,台北:中華書局,1971。
    40. (清)葉德輝撰,《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57。
    41. (清)鄭澐修、邵晉涵纂,《杭州府志》,上海 : 上海古籍,1995。
    42. 北京天主教北堂圖書館舊藏書庋藏1585年版,Christophor Clavius, In Sphaeram Ioannis de Sacro Bosco Commentarius, 編號1308。
    43. 費賴之(Louls Pfister),《石宏基》,收於《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上35,台北:中華書局,1995。

    二、專書
    1. Brokaw, Cynthia J. and Chow, Kai-wing,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5.
    2. Bussotti, Michela、朱萬曙主編,《徽州︰書業與地域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8。
    3. Cahill, James, The Compelling Imag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4. Chia, Lucille Printing for Profit :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Clunas, Craig,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Hsiao, Li-ling, The Eternal Present of the Past:Illustration, Theater, and Reading in the Wanli Period,1573-1619, Leiden & Boston: Brill, 2007.
    7. Kuhn, Dieter and Stahl, Helga (eds.), Perceptions of Antiquit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eidelberg: Edition Forum, 2008.
    8. Lazarist Mission, Peking China, Catalogue of the PEI-TANG library, Beijing : Guo jia tu shu guang chu ban she, 2008.
    9. Silbergeld, Jerome, Ching, Dora C. Y., Smith, Judith G. and Murck, Alfred “Bridges to Heaven: Essays on East Asian Art in Honor of Professor Wen C. Fong, volume II,”, Princeton University, 2011.
    10. 丁申,《武林藏書錄》,北京:燕山,1999。
    11. 于安瀾編,《畫史叢書(二)》,上海:人民美術,1959。
    12. 小川陽一,《明代の遊郭事情──風月機關》,東京:汲古書院,2006。
    13.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下,台北:學生書局,1969。
    14. 方豪,《李之藻研究》,台北:臺灣商務,1966。
    15.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1996。
    16.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6。
    17. 吳震,《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 周心慧、王致軍編,《徽派武林蘇州版畫集》,北京:學苑,2000。
    19. 周亮編,《武林古版畫》,南京:江蘇美術,2013。
    20. 周蕪,《徽派版畫史論集》,北京:學苑:2000。
    21. 周蕪、周路、周亮,《建安古版畫》,福州:福建美術,1990。
    22. 周蕪編,《金陵古版畫》,南京:江蘇美術,1993。
    23. 林正秋,《浙江經濟文化史研究》,杭州:‪浙江古籍,1989。‬‬‬‬‬‬‬‬‬‬‬‬‬‬‬‬‬‬‬‬‬‬
    24. 青木茂、小林宏光,《中国の洋風画展─明末から清時代までの絵画‧版画‧挿絵本》,東京:町田市立國際版畫美術館,1995。
    25. 青木茂與小林宏光合編,《『中国の洋風画』展 : 明末から清時代の絵画・版画・挿絵本》,東京,町田市立國際版画美術館,1995。
    26. 施蛰存,《施蛰存全集》7,上海:華東師大,2012。
    27. 柯律格,黃曉鵑譯,《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2011。
    2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6明代二,上海:上海古籍,1985。
    29. 徐宗澤,《明清間耶蘇會士譯著提要》,上海:中華書局,1949。
    30. 祝重壽,《中國插圖藝術史話》,北京:清華大學,2005。
    31. 酒井忠夫監修,坂出祥伸、小川陽一編,《中國日用類書集成》,共十四冊,東京:汲古書院,1999-2004。
    32. 高居翰著,李佩樺等初譯,《氣勢撼人》,台北:石頭,1994。
    33.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緣起》,上海:上海古籍,1980。
    34.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緣起》,上海:上海古籍,1980。
    35. 黃一農,《兩頭蛇》,新竹:清華大學,2005。
    36. 葉樹聲、余敏輝,《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浙江:安徽大學,2000)。
    37. 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9。
    38. 魯迅、柔石編輯,《近代木刻選集》,上海:合記教育用品社,1929。
    39. 魯迅編,《梅斐爾的木刻士敏土之圖》,上海:三閑書屋,1931。
    40. 魯迅編譯,《蘇聯版畫集》,上海:三閑書屋,1934。
    41. 錢謙益,《列朝詩集》,上海:上海古籍,2002。
    42. 蘇利文(Michael Sullivan),《東西方美術的交流》,蘇州:江蘇美術,1998。
    43. 蘇利文,陳瑞林譯,《東西方美術的交流》,南京:江蘇美術,1998。
    44. 鐘鳴旦著,聖神研究中心譯,《楊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三、會議論文、期刊
    1. Barnhart, Richard M.,‘Dong Qichang and Western Learning: A Hypothesis in Honor of James Cahill,’ in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 50(1997/1998), pp. 7-16.
    2. Carlitz, Katherine, “ The Social Uses of Female Virtue in Late Ming Editions of Lienü Zhuan,” Late Imperial China 12.2(1991), pp. 117-152.
    3. Craig Clunas, 'The West Chamber; a Literary Theme in Chinese Porcelain Decor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46 (1981 – 82), pp. 69-86.
    4. Fu, Li-tsui Flora, Framing Famous Mountains: Grand Tour and Mingshan Paintings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5. Hsiao, Li-ling, “Representation of Fictional Themes on Chinese Transitional Porcelain and Their Sources of Decoration”,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1986, no. 1.
    6. Hsu, Wen-ch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Fictional Themes on Chinese Transitional Porcelai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Ph.D.dissertati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London University, 1984).
    7. Katherine Carlitz,“ The Social Uses of Female Virtue in Late Ming Editions of Lienü Zhuan,” Late Imperial China 12.2(1991): 117-152.
    8. Kern, Iso, Buddhistische Kritik am Christentum im China des 17. Jahrhunderts,(十七世紀中國佛教之研究)Bern, u.a., 1992.
    9. Lin, Li-chiang, “The Making of Images—Reading Wang Tingna’s ‘Everyday Life’ through the Huancui tang yuanjing tu,”《美術史學》25(2011.08),頁401-449。
    10. Richard M. Barnhart, ‘Dong Qichang and Western Learning: A Hypothesis in Honor of James Cahill,’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 50(1997/1998, pp.7-16.
    11. 小林宏光,〈中國繪畫史における版畫の意義——『顧氏畫譜』(1603年刊)にめる歷代名畫複製をめぐつて〉,《美術史》128(1990),頁123-135。
    12. 小林宏光,〈顧炳による中國繪畫集大成の試み——萬曆三十一年(1603)刊『顧氏畫譜』の研究〉,《實踐女子大學文學部紀要》30(1988),頁143-173。
    13. 方豪,〈李我存楊淇園先生傳略〉,《我存雜志》5=1937:2,頁23-31。
    14. 方豪,〈明季西書七千部流入中國考〉,《文史雜誌》,3:1、2(1944),頁47-51。
    15.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2003.09),頁1-85。
    16. 王正華,〈城市與視覺商品:十八世紀蘇州版畫的商業面向〉,發表於「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2012-06-20至2012-06-22,頁1-32。
    17. 王正華,〈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2(2001),頁76-89。
    18. 吳莉葦,〈明杭州佛教界與天主教的互動〉,收錄於《中華文史論叢》01:2004。
    19. 沈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85:1(1996),頁101-118。
    20. 周亮,〈明末武林和蘇州版畫共同性初探〉,《創意與設計》3(2010),頁65-67。
    21. 周亮,〈明末徽派版畫對武林版畫的影響及武林版畫新的風格確立〉,《江南大學學報》4(2010),頁115-119+130。
    22. 林麗江,〈明代版畫《養正圖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2012.09),頁163-224+345。
    23. 林麗江,〈晚明徽州墨商程君房與方于魯墨業的開展與競爭〉,《法國漢學》 Faguo hanxue 13(2010),頁121-197。
    24. 林麗江,〈徽州版畫《環翠堂園景圖》之研究〉,《區域與網絡—近千年來中國美術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頁299-328。
    25. 紀建勛,〈我國製造望遠鏡第一人薄珏及其西學關係之考辨〉,收錄於《史林》2013:1,頁77-88。
    26. 范金民,〈明清江南進士數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學學報》2(1997),頁171-78。
    27. 孫承晟,《明清之際西方光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孫雲球〈鏡史〉研究》,《自然學史研究》2007:3。
    28. 徐文琴,〈十八世紀姑蘇版《全本西廂記圖》之探討──康熙至乾隆時期「洋風版畫」研究〉,《「宮廷與地方:乾隆時期之視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2011. 12. 15-16日。
    29. 徐文琴,〈由「情」至「幻」──明刊本《西廂記》版畫插圖探究 〉,《藝術學研究》(2010.05),頁63-109。
    30. 秦曼儀,〈書籍史方法論的反省與實踐──馬爾坦和夏提埃對於書籍、閱讀及書寫文化史的研究〉,《台大歷史學報》41(2008.06),頁257-314。
    31. 馬孟晶,〈《隋煬帝豔史》的圖飾評點與晚明出版文化〉,《漢學研究》(2010 .06),頁7-56。
    32. 馬孟晶,〈「明清的圖譜與版畫」專輯導言〉,《漢學研究》28:2(2000),頁1-5。
    33. 馬孟晶,〈文人雅趣與商業書坊:十竹齋書畫譜和箋譜的刊印與胡正言的出版事業〉,《新史學》10: 3(1999),頁1-54。
    34. 馬孟晶,〈名勝志或旅遊書―明《西湖遊覽志》的出版歷程與杭州旅遊文化〉,《新史學》24:4(2013.12),頁93-137。
    35. 馬孟晶,〈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02),頁201-276。
    36. 馬孟晶,〈依違於版畫與繪畫之間:十竹齋書畫譜的多重性格〉,《故宮學術季刊》18: 1(2000),頁109-149。
    37. 馬孟晶,「敘事與詩意:晚明西廂記插圖的圖文關係與閱讀模式」,發表於中研院文哲所之「理論與文本──明清敘事理論與敘事文學」學術研討會2006/12/15。
    38. 馬孟晶〈地志與紀遊:西湖合志與晚明杭州刊刻的名勝志〉,《明代研究》22(2014.06),頁1-49。
    39. 馬祖熙,〈女詞人王微及其期山草詞〉,《中國國學》22(1994.10),頁41-52。
    40. 馬雅貞,〈中介於地方與中央之間:《盛世滋生圖》的雙重性格〉,《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4(2008.03),頁259-322。
    41. 商偉,〈The Making of the Everyday World:Jin Pion Mei Cihua and the Encyclopedias for Daily Use〉(日常世界的締造:《金瓶梅詞話》與日用類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4(1999.12),頁51。
    42. 許媛婷,〈《彩筆情辭》與晚明文人的風月吟詠〉,《故宮文物月刊》360(2013.03),頁22-33。
    43. 陳韻如,〈奇幻真如:試論吳彬的居士身分與其畫風〉,《中正漢學研究》2013:1=21(2013.06),頁251-278。
    44. 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古蹟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 (1997),頁185-222。
    45. 黃一農,〈邵輔忠《天學說》小考〉,《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7=2:1994,頁163-166。
    46. 黃莘瑜,〈晚明「情種」說之文化意涵及多重向度〉,《臺大中文學報》14(2013.06),頁177-224。
    47. 董捷,〈明末版畫創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對「徽派版畫」的反思〉,《新美術》4(2010),頁13-27+47。
    48.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中的詩畫關係〉,《藝術學》6(1991),頁33-73。
    49. 潘建民,〈鄭功懋及其《書戴草堂詩存》〉,《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2(2007.02),頁52。
    50. 潘建民,〈鄭功懋及其《書戴草堂詩存》〉,收錄於《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2=2007:2,頁51-54。
    51. 潘敏德,〈《嫖經》點校並序〉,收錄於《明代研究》21(2013),頁99-143。
    52. 鄭培凱,〈明末清初的繪畫與中國思想文化-評高居翰的《氣勢撼人》〉,《九州學刊》1:1(1986),頁75-98。
    53. 謝鶯興,〈楊廷筠及其《代疑編》述略〉,收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14期(2002.11),頁20-28。
    54. 韓琦,〈明末清初歐洲占星術著作的流傳及其影響——以湯若望的《天文實用》爲中心〉,《中國科技史雜誌》34=4:2013,頁471-480。

    四、學位論文
    1. Lin, Li-chiang,” The Proliferation of Images: The Ink-stick Designs and the Printing of the Fang-shih mo-p'u and the Ch'eng-shih mo-yuan,”, Ph.D.dissertati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1998.
    2. Ma, Meng-ching, “Fragmentation and Framing of the Test:Visuality and Narrativity in Late-Ming Illustrations to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 Ph.D.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rt and Art History, Stanford University, 2006.
    3. 王姿婷,《娛樂消費與印刷文化:以萬曆後期青樓的情愛書寫與閱讀為中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4.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1。
    5. 李曉寧,《晚明風月文化:以《青樓韻語》為探討核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2008。
    6. 肖清和,《「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之形成與交往研究(1580-1722)》,北京: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所,2011。
    7. 徐雪媄,《鄧志謨《新刻灑灑篇》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8. 馬孟晶,〈晚明金陵《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研究〉,台北:台大藝史所碩士論文,1992。
    9. 許文美,〈陳洪綬,《張深之正北西廂祕本》版畫研究〉,台北: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0. 許文美,〈陳洪綬,《張深之正北西廂祕本》版畫研究〉,台北: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1. 陳怡蓉,《丁雲鵬與徽派版畫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12. 陳怡蓉,《丁雲鵬與徽派版畫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13. 彭喻歆,《北京坊刻版畫之奇葩—明弘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增奇妙註釋西廂記》版畫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藝術史所碩士論文,2009。
    14. 黃文玲,《張宏《棲霞山圖》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所碩士論文,2003。
    15. 黃貞燕,〈清初山水版畫《太平山水圖畫》研究〉,台北: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6. 黃貞燕,〈清初山水版畫《太平山水圖畫》研究〉,台北: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7. 董捷,《明末湖州版畫創作考》,杭州: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08。
    18.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89。
    19. 劉馥賢,《吳彬《歲華紀勝圖》冊之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07。
    20. 劉馥賢,《吳彬《歲華紀勝圖》冊之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07。
    21. 蔡依玲,《明代伎詞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
    22. 鄭婷婷,《石林居士序本《牡丹亭還魂記》版畫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藝術史所碩士論文,2013。
    23. 蕭麗玲,《晚明版畫與戲曲和繪畫的關係──以《琵琶記》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五、網路資源
    1. 《鶴所圖》的基本資料見佳士得的官方網站http://www.christies.com/lotfinder/lot_details.aspx?intObjectID=5142133&lid=3&sid=901e42ba-e007-4df7-a48d-3e1dcb3af41a&from=searchresults(查閱於20130103)
    2. 「百年論學:中國古典文藝思潮研讀會」第七十七次研讀「情竇‧情種‧情史—晚明文學思維的文化意涵」http://blog.sina.com.tw/inbooks/article.php?pbgid=33426&entryid=629014(查閱於20140103)
    3. google map計算錢塘江至「弼教坊」的距離http://ppt.cc/Sh47x(查閱於20130103)
    4. 上海圖書館古籍書目http://search.library.sh.cn/guji/(查閱於20130103)
    5. 中國國家圖書館http://www.nlc.gov.cn/(查閱於20130103)
    6. 肖清和博士論文後記,引用自肖清和的部落格。http://xiaoqh.jimdo.com/简历/博士论文后记/(查閱於20150505)
    7. 東京大學的總合圖書館http://www.lib.u-tokyo.ac.jp/sogoto/index.html(查閱於20130103)
    8. 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系統《石鏡山房彙彩筆情辭》http://ndweb.iis.sinica.edu.tw/rarebook/Search/Monograph/Basic/View.jsp?PK_ID=4(查閱於20150416)
    9. 嘉德拍賣官網http://www.cguardian.com/tabid/77/Default.aspx?oid=482717(查閱於20140103)
    10. 德國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https://opacplus.bsb-muenchen.de/metaopac/singleHit.do?methodToCall=showHit&curPos=1&identifier=100_SOLR_SERVER_662838770(查閱於2013010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