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陸景琳
論文名稱: 詩經服飾研究
指導教授: 余培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詩經服飾詩經服飾冕服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8下載:20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三百篇中多以服飾起興、比喻,毛、鄭為配合〈詩序〉,多以詩中之物指禮中某物;孔疏更據鄭說大量引述禮制,讀之令人目眩,有時解釋過於複雜,反使詩意隱晦不彰。本文意圖將《詩經》中提及之服飾,做一有系統之研究,藉由分辨《詩》文名物,納入禮制與考古雙重體系中思考,以求瞭解《詩經》服飾之風貌、作用,更進一步體察詩義,深入詩人作詩之本意。
    本文研究之方法為,首先閱讀《詩》文及各家註釋,將各詩中服飾名物依順序列表;其次根據服裝史學者之專著,將其依服飾結構分類,成為系統;故本文大標目為服飾結構,小標目則皆舉詩中所用名稱。每項細目下引《詩》文、注疏,依據相關文獻及詩意,分析判斷該項服飾名稱之形制、作用、使用目的及涵義。若有時代相近之出土文物可供參考,則加以列舉說明,並擇取重要圖片附於章後。
    本文首章緒論概述周代服裝基本制度,自上而下,由頭衣、體衣至足衣,,以及服裝階級制度,以使下文有所依歸。第二章論首部服飾,首服以男性冠冕為主,首飾則指女性頭飾。第三章為身體服飾,主要以服用場合分禮服與燕服,禮服之場合由重至輕排列,燕服亦然,細部再以性別不同分述。第四章為身體佩飾,為附屬於衣裳之衣飾與外掛於腰間之佩飾,第五章為足部服飾,主要為舄屨。第六章分析《詩經》所反映之周代染織製衣工藝,主要為參考對照功能,服制與染製為兩種不同之系統,藉由此章,以明周代紡織技術概況,與材料名詞之解釋;並藉由出土文物,證明《詩經》時代之服飾製作技術以達「禮制」所需。第七章為結論。
    《詩經》言及服飾之篇章,經統計共有六十三首,約佔三百零五篇之五分之一。綜觀《詩經》中之服飾名物,其作用有三個層次:其一為單純描述服飾;其二為以服飾表現身份;其三為象徵抽象概念如禮制、品德等。這些意義層面,有時一項名物只包含一種,有時卻兼有三種,足見服飾意涵之豐富,詩人運用文字符號技巧之成熟。《詩經》服飾之研究,除解釋名物之外,尚有兩項主要心得:第一,服飾多用於象徵人物身份。第二,服飾象徵之人物身份多為貴族階級。

    《詩經》服飾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方法 1 第二節、西周服飾制度 4 第二章 首部服飾 15 第一節 首服 15 一、冠 15 (一)冠名 16 1.緇撮 16 2.素冠 17 (二)冠飾 18 1.冠緌 18 二、弁 20 (一)弁名 20 1.弁 20 2.載弁 23 (二)弁飾 24 1.會 24 2.騏 25 3.充耳 25 三、冕 27 第二節 首飾 30 一、假髻 30 (一)副 30 (二)鬄 31 二、笄類 32 (一)笄 33 (二)瑱 33 (三)六珈 34 (四)揥 34 三、髮式 35 (一)髦 35 (二)總角 36 (三)卷髮 36 第三章 身體服裝 44 第一節 禮服 44 一、 祭服 44 (一)男性祭服 45 1. 袞衣繡裳 45 2. 玄袞 46 3. 黻衣繡裳 47 4. 毳衣 48 5. 絲衣 49 6. 常服黼冔 49 (二)女性祭服 50 1. 象服 50 2. 翟 51 二、朝服 51 (一)男性朝服 52 1.緇衣 52 2. 麻衣 53 (二)女性公服 54 1.展衣 54 2.綠衣 55 三、軍服 57 (一)常服 57 (二)命服 58 第二節 燕服 60 一、男性貴族 60 (一)裘衣 60 1.狐裘 60 2.羔裘 64 (二)裼衣 66 1.錦衣狐裘 66 (三)素衣 67 二、女性貴族 68 (一)錦、褧衣 68 (二)紲袢 70 三、 一般服裝 70 (一)縞衣 70 (二)袍 71 (三)澤 71 (四)褐 72 第四章 身體佩飾 76 第一節 衣飾 76 一、 芾 76 (一) 赤芾 77 (二) 朱芾 79 (三) 韎韐 80 二、  81 三、 巾 81 (一) 綦巾 81 (二) 帨 82 (三) 縭 82 (四)襜 83 四、 帶 83 (一)垂帶 83 (二)絲帶 85 第二節 佩飾 86 一、玉佩 86 二、雜佩 93 三、觿 94 四、韘 95 五、容刀 97 第五章 足部服飾 106 第一節 脛衣 106 一、邪幅 106 第二節 足衣 108 一、舄 108 (一)赤舄 108 (二)金舄 110 二、屨 111 (一)葛屨 111 第六章 《詩經》所反映之染織與製衣工藝 115 第一節 原料 116 一、葛 116 二、麻 116 三、毛皮 117 四、蠶絲 120 第二節 製作 120 一、紡織工具 120 二、葛麻織品 122 三、毛皮製品 124 四、絲織品 126 第三節 染繪 130 一、練絲 130 二、染料 131 三、色譜 133 四、繡畫 137 第七章 結論 144 第一節 服飾描寫 144 第二節 服飾象徵 146 附錄一 《詩經》服飾篇章表 151 附錄一 《詩經》服飾結構表 155 參考書目 159

    一、 詩經類
    漢毛亨傳、鄭玄箋《毛詩正義》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唐孔穎達疏
    宋、蔡卞 《毛詩名物解》 通志堂經解
    宋、歐陽修 《詩本義》 通志堂經解
    宋、嚴粲 《詩緝》 台灣: 廣文書局
    宋、呂祖謙 《呂氏家塾讀詩記》 台北:商務,四庫全書
    宋、朱熹 《詩經集註》 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 1991
    元、許謙 《詩集傳名物鈔》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明、何楷 《詩經世本古義》 商務:四庫全書
    明、季本 《詩說解頤》 商務:四庫全書
    清、陳大章 《詩傳名物集覽》 叢書集成初編
    清、陳啟源 《毛詩稽古編》 藝文:皇清經解
    清、戴震 《毛鄭詩考正》 藝文:皇清經解
    清、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台灣:廣文書局 1980
    清、姚際恆 《詩經通論》 台灣:廣文書局 1993
    清、陳奐 《詩毛氏傳疏》 藝文:續經解毛詩類
    清、胡承珙 《毛詩後箋》 藝文:續經解毛詩類
    清、王夫之 《詩經稗述》 藝文:續經解毛詩類
    清、俞樾 《詩名物證古》 藝文:續經解毛詩類
    清、方玉潤 《詩經原始》 藝文印書館
    清、吳闓生 《詩義會通》 台灣:中華書局
    清、包世榮 《毛詩禮徵》 台灣:大通書局
    清、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 台灣:世界書局
    清、吳闓生 《詩義會通》 台灣:中華書局 1970
    孫作雲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1966
    竹添光鴻 《毛詩會箋》 台灣:大通書局 1975
    白川靜 《詩經研究》 台灣:幼獅月刊社 1978
    于省吾 《澤螺居詩經新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高亨 《詩經今注》 台北:漢京出版公司 1984
    朱東潤 《詩三百篇探故》 台北:漢京出版公司 1984
    文幸福 《詩經周南召南發微》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6
    林義光 《詩經通解》 台灣:中華書局 1986
    糜文開、裴普賢 《詩經欣賞與研究》 台灣:三民書局 1987
    陳智賢、袁寶泉 《詩經探微》 廣東:花城出版社 1987
    徐華龍 《國風與民俗研究》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8
    王靖獻 《鐘與鼓——詩經套語及其創作方式》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
    夏傳才 《詩經語言藝術》 台北:雲龍出版社 1990
    夏傳才 《詩經研究史概要》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
    張樹波 《國風集說》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3
    郭晉稀 《詩經蠡測》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3
    聞一多 《詩經通義》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
    聞一多 《風詩類鈔》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
    聞一多 《詩經新義》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
    余師培林 《詩經正詁》 台灣:三民書局 1993
    朱師守亮 《詩經評釋》 台灣:學生書局 1994
    季旭昇 《詩經古義新證》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 1994
    陳子展 《詩經直解》 河南: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4
    李湘 《詩經特定名物應用系列新編》台北:萬卷樓 1995
    程俊英、蔣見元 《詩經注析》 北京:中華書局 1996
    葉舒憲 《詩經的文化闡釋》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
    耿宣 《詩經中的經濟植物》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6
    《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6
    李山 《詩經的文化精神》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
    向熹 《詩經詞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屈萬里 《詩經詮釋》 台灣:聯經出版社 1998
    劉運興 《詩義知新》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
    揚之水 《詩經名物新證》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二、服飾類
    任大椿 〈弁服釋例〉 皇清經解
    江永 〈鄉黨圖考〉 皇清經解
    王宇清 《冕服服章之研究》 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66
    王師關仕 《儀禮服飾考辨》 台灣:文史哲 1977
    明文書局 《中國紡織史話》 台北:明文書局 1982
    周錫保 《中國古代服飾史》 台灣:丹青圖書公司 1986
    陳夏生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服飾篇(上)》
    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1986
    陳瑞庚 《士昏禮服飾考》 台灣:中華書局 1986
    吳淑生、田自秉《中國染織史》 台北:南天書局 1987
    周汛、高春明著 《中國歷代婦女妝飾》 台灣:南天書局 1988
    周汛 《中國古代服飾風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9
    那志良 《中國古玉圖釋》 台灣:南天書局 1990
    鄧淑蘋 《古玉圖考》 台灣:藝術圖書公司 1992
    李應強 《中國服裝色彩史論》 台灣:南天書局 1993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3
    王宇清 《中國服裝史綱》 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4
    彭浩 《楚人的紡織與服飾》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黃能馥 《中國服裝史》 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 1995
    尤仁德 《玉趣》 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1995
    俞美霞 《戰國玉器研究》 台灣:南天書局 1995
    趙漢生 《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6
    劉雲輝 《周原玉器》 台灣:中華文物學會 1996
    李英華 《中國古代織繡藝術》 台灣:南天書局 1997
    高春明 《中國古代平民服裝》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8
    周迅、高春明 《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 台灣:南天書局 1998
    羅蘭‧巴特著 《流行體系——符號學與服飾符碼》
    敖軍譯 台灣:桂冠圖書公司 1998
    三、相關書籍
    (一)經類
    漢、鄭玄注 《周禮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 《儀禮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 《禮記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魏、何晏注 《論語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晉、杜預注 《春秋左傳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晉、郭璞注 《爾雅注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
    聶崇義 《三禮圖》 皇清經解
    聞人軍 《考工記導讀圖譯》 台北:明文書局 1990
    (二)史類
    漢、司馬遷著 《史記會注考證》 萬卷樓圖書公司
    瀧川龜太郎考證
    吳、韋昭注 《國語》 藝文印書館
    南朝宋、范曄 《後漢書‧輿服志》 鼎文書局
    劉文淇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証》 台北:明倫出版社 1970
    許倬雲 《西周史》 台灣:聯經出版社 1993
    楊寬 《西周史》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
    (三)子類
    《二十二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四)小學類
    漢、許慎著 《說文解字注》 黎明文化事業
    清、段玉裁注
    漢、劉熙 《釋名》 四部叢刊
    王念孫 《廣雅疏證》 四部備要
    (五)考古類
    郭沫若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黃然偉 《殷周青銅器賞賜銘文研究》香港:龍門書局 1978
    杜正勝 《古代社會與國家》 台灣:允晨文化 1992
    明、宋應星撰 董文 校《天工開物》 台灣:世界書局 1997
    許進雄 《中國古代社會》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8
    汪中文 《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台灣:國立編譯館 1999
    四、學位論文、期刊論文
    季旭昇 《詩經吉禮研究》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
    陳溫菊 《詩經器物考釋》 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朱孟庭 《詩經重章藝術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郭寶鈞 〈古玉新銓〉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二十 1948
    周瑗 〈矩伯、裘衛兩家族的消長與周禮的崩壞——試論董家青銅器群〉
    《文物》第六期 1976
    李也貞 〈有關西周絲織和刺繡的重要發現〉《文物》第四期 1976
    鄧淑蘋 〈瑱與耳飾玦〉 《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六期 1985
    杜勇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服飾〉 《中原文物》第三期 1990
    苑濤 〈中國服飾文化略論〉 《文化研究》第四期 1991
    苑濤、章亞昕〈中國服飾文化與角色心態〉 《文化研究》第六期 1991
    朱楨 〈讀「甲骨文所見商代的服飾」——與杜勇先生商榷〉
    《中原文物》第三期 1993
    張維青,高毅清〈論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文化研究》第六期
    王幼敏 〈從詩經看周代的服裝〉 《浙江學刊》第一期 1995
    宋鎮豪 〈從出土文物看春秋戰國時代的服飾〉 《文物天地》第一期 1996
    陳靜俐〈詩經草木意象〉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號 199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