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春成
Chen, Chun-Cheng
論文名稱: 一個數學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
指導教授: 陳佩英
Chen, Pei-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發展數學咖啡館
英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or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th café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68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探討數學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軌跡、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以及社群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觀察、文件分析以及對七位數學咖啡館核心小組的成員進行訪談等方式來蒐集資料,並進一步分析資料以形成研究的發現與結果。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軌跡可分為「社群發展的緣
    起與理念」及「社群的重點活動與運作」兩項重點,其中社群的重點活動與運作主要分成共同備課、辦理教師研習以及線上資源分享與交流三部分。
    二、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可分為
    「教學」、「班級經營」、「教師內在成長需求」三個部分。
    三、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共有七項,分別
    為:
    (一)不易獲得校內同仁們的支持;(二)社群內部缺乏專業管理團隊;(三)經費及資源的短缺;(四)社群事務壓縮休息時間;(五)礙於現行評量方式的規準,教學策略之成效易遭質疑;(六)組織尚未成形,制度不夠健全;(七)缺乏人才培訓,擔心後繼無人。
    四、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對於發展困境的因應之道為採取知
    難而進的積極性面對,先召開共識營列出社群發展困境並研擬因應策略,之後成立數咖十二人核心小組,對外尋求專業團隊的協助以進行增能訓練,最後順利突破困境並完成轉型為數咖2.0的目標。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個
    案社群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is a case study on the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Math café teachers,aiming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math teachers, the benefit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 teachers, and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it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this study collected data through observati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seven members of the core group in the Math café. After the data collection, furth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form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question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Math café teachers’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background and philosophy of the community” and "community’s key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s”, in which the latter may be separat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common lessons, teachers study, as well as online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2. The benefits of Math café teacher’s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 need of teachers' inner growth".
    3. There are seven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or Math café teachers, which are as follows:
    (1) Lack of supports from the school colleagues; (2) Lack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within the community; (3) Shortage of funds and resources; (4) Shorter rest time for teachers due to the community affairs; (5)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s easily questioned due to the standard of evaluation methods; (6) The organization is not yet formed and the system is not solid enough; (7) Lack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fear of lack of successors.
    4. For the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dilemmas, the Math café teacher’s cross-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hould stay positiv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First, they should hold a consensus meeting to identify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n establish a core group of 12 members in the math café to seek external assistance from professional teams for energy-enhancing training. 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dilemm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th café 2.0 can be smoothly completed.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furthe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to relate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ase commun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es.

    致謝詞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 9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 19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8 第四節 資料整理 50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5 第一節 數學咖啡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成立與發展階段 55 第二節 數學咖啡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 63 第三節 數學咖啡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70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省思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9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22 參考文獻 124 中文部分 124 西文部分 129 附錄 130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30 附錄二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131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32 附錄四 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108新課綱數學領域課程綱要素養導向教學及評 量設計實作工作坊研習回饋單 133

    一、中文部分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中華資訊素養協會(2014,6)。臺灣2012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摘要。取自http://www.cila.org.tw/?p=2858
    史美瑤(2012)。21 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雙月刊,36。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70.aspx
    江健志(2013)。國中國文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百祿(2009)。精進教師教學能力:從教師領導談起。教育研究月刊,
    182,16-26。
    吳采陵、掌慶維(2017)。中學體育教師之理解式教學專業發展—專業學習社群的支持。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2(1),17-38。
    吳明隆(編)( 2001 )。教學行動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吳依純(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建構歷程之個案研究:以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五年級數學科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臺南市。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著行動硏究 : 生活實踐家的硏究錦囊。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清山(2011)。從教師MP3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營造,教師天地,
    169,12-19。
    李子建 ( 2006 ) 。前言:教師領導、專業學習社群和夥伴協作。基礎教育學報,15(2),1-38。
    李爭宜(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研究所,屏東縣。
    李國偉、黃文璋、楊德清、劉柏宏(2013)。教育部提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數學 素養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李美穗(2013)。新北市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設計與實施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惠瓊(2008)。屏東縣國中數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與知識分享之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李源順、林福來(1998)。校內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互動模式。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2),1-23。
    汪蕙芳(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關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臺中市。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志成(2009)。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178,47-57。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市:麗文。
    林進材(2008)。教學評鑑理論與實施。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福來、單維彰、李源順、鄭章華(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研究報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施心梅(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侯仲宸(2015)。臺北市高中英文科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教師領導實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怡君(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佩英(2012)。教師專業發展的第四條路:學習社群實踐的理論轉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2020教育願景(頁307-358)。臺北市:學富文化。
    陳佩英、卯靜儒、鄭毓瓊(2014)。履冰行遠:網絡學習社群的課程協作經驗探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5),61-72。
    陳佳萍、王瑞壎(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以學校文化發展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8,97-112。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棟樑、黃明一、周瓊瑤(2017)。台中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6(特刊1),34-43。
    連安青(2011)。經營數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國立東華大學附小國數社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1,49-60。
    孫志麟(2004)。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孫志麟 (2010) 。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郭妍玲(2014)。高雄市國中校長課程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郭進隆(譯)(2004)。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 : 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市:天下文化。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12)。魅力型領導理論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214/
    教育家部落格(2018,9)。數咖教師研習:打開被恐懼關閉的數學腦。取自https://teachersblog.edu.tw/23/1587
    教育部(2009a)。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 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b,4)。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2600/cp.aspx?n=0723925ABB92D9E4&s=4061A3F0B105B5AE
    教育部(2014,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8,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取自https://www.k12ea.gov.tw/files/class_schema/課綱/12-數學/1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pdf
    梁有義(2008)。數學學習領域小組團隊運作與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家驊(2017)。臺灣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下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運作實施內容、可能困難與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0),1-9。
    張文慈(2011)。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發展需求。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4(2),1-20。
    張素貞(2004)。接軌-課程、教學、評鑑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同路偕行、攜手合作、關注學習、師生雙贏。教師天地,169,20-26。
    張雅鈺(2013)。高中體育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89。
    張德銳、簡賢昌、丁一顧(2006)。中小學優秀校長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149-176。
    郭妍玲(2014)。高雄市國中校長課程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彥博(2017)。校長服務領導策略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之實踐-以一所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研究所,臺北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0,12)。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844/?index=6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乃靜(2012,10)。質性研究。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06/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2019,7)。數學咖啡館:翻轉台灣數學教育——彭甫堅。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4MFOCt3CI
    楊智穎(2000)。從建立合作文化談教師專業成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5), 126-132。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3,12)。學生能力國家排名。取自 http://pisa.nutn.edu.tw/link_rank_tw.htm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4,10)。臺灣 PISA 2012 精簡報告。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data/TaiwanPISA2012ShortReport.PDF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章華、單維彰(2015,12)。素養導向之數學教材初探。取自http://shann.idv.tw/article/FirstMile.pdf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8-19。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親子天下(2017,9)。調查│超過四成國中生沒有學習動機。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
    賴孟俞(2007,11)。教師專業中教師角色之轉變。網路社會學通訊,64。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40.htm
    應尹甄(2013)。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社會網絡形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謝逸勳(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簡茂發(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展之研究。臺北市:李連教育基金會。
    譚欣欣( 2018 )。以生命影響生命—教師實踐社群和專業資本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二版)。臺北市:五南。

    二、西文部分
    Fullan, M. (2006). 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SchoolAdministrator,63(10), 10-14.
    Hord, S. M.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Austin,TX:Southwest Education Development Laboratory.
    Sachs, J. (2003). The activist teaching profession. Pennsylvania,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