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雯詠 Yang, Wen-Yung |
---|---|
論文名稱: |
楊雯詠大提琴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報告暨規劃理念 A Program Notes and Program Designing of Yang, Wen-Yung Cello Master 's Degree Recital |
指導教授: |
戴俐文
Dai, Lee-Wen |
口試委員: |
戴俐文
Dai, Lee-Wen 詹書婷 Jhan, Shu-Ting 鄭伊晴 Cheng, Yi-Ching |
口試日期: | 2024/06/0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 |
中文關鍵詞: | 大提琴 、奏鳴曲 |
英文關鍵詞: | cello, sonata |
研究方法: | 樂曲分析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場學位音樂會以呈現不同作曲家及音樂時期的獨特風格為主軸,選擇布拉姆斯、拉赫曼尼諾夫及孟德爾頌等音樂巨匠的作品。首先,布拉姆斯的《E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三十八展現了其對古典音樂傳統的敬意,同時融入浪漫主義的情感張力與個人風格。作品的三個樂章,從厚重的開篇到輕盈的第二樂章,再到富有技術挑戰的賦格形式,均需要演奏者在詮釋中平衡情感深度與技巧表現,尤其要突出大提琴的中低音域特質。
接續,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以深刻的旋律呈現出濃厚的抒情性與思鄉情懷,作品中大提琴的歌唱性旋律與鋼琴的和聲交織,演奏者需在音色表現上追求如人聲般的柔和與連貫,同時細膩詮釋情感的微妙變化。而孟德爾頌的《D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五十八則是一部結構清晰、節奏輕快的作品,展現了孟德爾頌音樂中典型的優雅與熱情,演奏者需在流暢度與節奏感的掌握中,與鋼琴達成默契,完美詮釋樂曲的輕快與明亮。
這三部作品在音色變換、情感表達與技巧挑戰上均具獨特的難度,透過對作曲家生平與作品背景的深入研究,筆者不僅在演奏技術上獲得提升,也對作品的音樂語言與時代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而過程中,指導教授的悉心指導為我的演奏詮釋與琴藝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能夠順利完成此次音樂會的挑戰,並更接近作曲家原意,精確表達作品的音樂內涵與情感。
This degree recital focuses on presenting the unique styles of different composers and musical periods, featuring works by prominent composers such as Brahms, Rachmaninoff, and Mendelssohn. The recital opens with Brahms’ Cello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38, which demonstrates his respect for classical traditions while integrating emotional intensity and personal style typical of the Romantic era. The three movements of this work, ranging from the dense and powerful opening to the lighter second movement and th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fugal third movement, require the performer to balance emotional depth with technical express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cello’s rich middle and lower registers.
Next, Rachmaninoff’s Vocalise showcases deep lyricism and nostalgia, with the cello’s singing melody interwoven with the piano’s harmonic accompaniment. The performer must focus on producing a smooth, vocal-like tone and delicately interpreting the subtle emotional shifts throughout the piece. Mendelssohn’s Cello Sonata in D Major, Op. 58, is a clearly structured and rhythmically lively work that reflects the composer’s typical elegance and passion. The performer must master both the rhythmic fluency and dynamic balance with the piano to bring out the piece’s lightness and brightness.
These three work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in tone colo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technical execution.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composers’ lives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ir works, the performer not only improves technically but also gain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ical language and period-specific style.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the guidance of my professor has been invaluable in refining my interpretation and technical skills, enabling me to successfully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is recital and faithfully convey the musical essence and emotional depth of each piece.
【中文書目】
Mozelle Moshansky。陳素英譯。《偉大作曲家群像:孟德爾頌》。臺北。足智文化有限公司。2019。
Nathan Milstein,Solomon Volkov。陳涵音譯。《從俄國到西方》。臺北。大呂出版社。1994。
Nancy B.Reich。陳秋萍,游淑峰譯。《克拉拉之死:一位堅毅不屈的傑出鋼琴家》。臺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Paul Holmes。王婉容譯。《偉大作曲家群像:布拉姆斯》。臺北。足智文化有限公司。2022。
Robert Walker。何貴鳳譯。《偉大作曲家群像:拉赫曼尼諾夫》。臺北。足智文化有限公司。2022。
Stanley Sadie,Alison Latham。孟憲福譯。《劍橋音樂入門》。臺北。果實出版。2004。
許鐘榮。《浪漫派的先驅》。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許鐘榮。《浪漫派的巨星》。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邵藝強。《浪漫派樂曲解析》。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音樂之友社。 林勝儀譯。《布拉姆斯》。臺北。美樂出版社。2000。
李近朱。《布拉姆斯–德奧古典主義的晚鐘》。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
尹子。《拉赫曼尼諾夫–不朽的旋律》。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
朱秋華。《西方音樂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許麗雯。《你不可不知道的音樂大師及其名作Ⅰ》。臺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許麗雯。《你不可不知道的音樂大師及其名作Ⅱ》。臺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楊照。《想樂》。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楊照。《想樂第二輯》。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學術倫文】
洪聖哲。〈孟德爾頌《D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58之音樂分析與演奏詮釋〉。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瑋真。〈孟德爾頌《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五十八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6。
蔡涵如。〈布拉姆斯:《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三十八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2014。
蔡千雅。〈布拉姆斯《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三十八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陳勁羽。〈布拉姆斯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2。
林禎治。〈布拉姆斯《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38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西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5。
何心惟。〈何心惟大提琴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報告暨規劃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在職專班書面報告。2020。
林恩慈。〈林恩慈兩場大提琴獨奏音樂會樂曲解說〉。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報告。2022。
許婕庭。〈許婕庭大提琴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報告暨規劃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書面報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