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怡伶
Chou, Yi-Ling
論文名稱: 地方意象的建構與挪用:以土城桐花節為例
指導教授: 譚鴻仁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地方意象地方節慶土城桐花節客家桐花祭文化治理
英文關鍵詞: Place Images, local festivities, Tuche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culture governed, Hakka Tung Season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G.011.2018.A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北市土城區自1997年辦理土城桐花節後,因獲得在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成為土城地方節慶,持續辦理多年少有間斷。客家自2002年開始辦理客家桐花祭後,桐花隨即被納入客家文化體系中,此外,2012年時,土城桐花節在新北市政府的協調下,納入新北市客家桐花祭。然而土城未納入客家桐花祭前,是如何維持自身獨特性辦理節慶,並成功吸引來自臺灣各方遊客前來觀賞桐花,背後支持土城桐花節持續辦理的因素為何。本研究從土城辦理地方節慶的起源與發展歷程開始探討,從中了解土城桐花節如何成為土城地方意象,其地方意象是如何被創造,以及地方居民的認知與想法為何。此外,桐花意象如何被客家文化挪用及本區桐花節慶如何被客家族裔化,且如何傳遞客家文化。最後,討論客家對桐花符號的建構與挪用,土城桐花節地方的回應。
    本研究以文化治理角度探究土城如何以地方節慶辦理來形塑地方意象,並以符號互動論探討土城的符號—桐花,藉由此理論探討桐花如何形成符號,其背後有何意義與價值,甚至符號如何被挪用。故本研究發現為五點:(一)土城桐花節與其他節慶辦理目的不同,行銷地方特色,卻無行銷在地產業(二)更名後的土城桐花節經營目標不變,但內容加入客家元素,故桐花祭期間客家色彩濃厚(三)土城、客家皆透過桐花節慶活動辦理,使桐花成為土城地方意象及客家族群意象。(四)客家為振興傳統文化並增加能見度,擴大辦理桐花祭,許多非客家地區在節慶辦理期間皆形成短暫客家族裔化現象。(五)桐花等於客家,受到主流社會影響觀念,因受到自然環境及文化上形成差異,有關客家還有「北桐花,南夜合」的說法。故除透過符號形構地景、文化,並不能由官方單方面推動,還需獲得客家族群本身的認同,才可以真正達成族群凝聚與認同。

    Since 1997, Tuche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held by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have gained wide acceptance and high praise from local residents in Tucheng area. Tuche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became the common local anniversaries withous suspension every year. Nevertheless, Tuche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were renamed as New Taipei City Hakka Tung Seasons since the Tung blossom anniversary held by the Hakka Committee. How Tuche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pertained their uniqueness that attracted tourists along the island before the renamed event is the topic the author wants to explore. Also, as the vanguard of holding Tung blossom festivals, its “Hakkanize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ucheng is also the target that the author wants to inquire more. Research purposes are as follows: to inquire more about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Tucheng local festivitie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place images of Tucheng were formed and the local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them; to explore how the Hakka culture is known through the Tung Blossom Festivals; compared to Hakka people’s construc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the Tung blossom images, to explore local residents’ responses and adjustment about the renamed festival in Tucheng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ucheng shapes local images through local festivals, and explores the symbols of Tucheng Tung blossm, with the 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It also explores how Tung blossm forms symbols, wh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t has behind, and even how symbols are misused. Therefore, this study found five points: (1) Tucheng Tung blossm Festival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estivals, marke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but no marketing i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2) after the renamed Tucheng Tung blossm Festiv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remain unchanged, but the content of Hakka elements, so during the Tung blossm Festival Hakka colorful Hakka (3) Tucheng, Hakka are through the Tung blossm Festival. The management of festival activities made Tung flower become the image of local city and the image of Hakka ethnic group. (4)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the Hakkas, and to expand the management of Tung blossm Festival, many non-Hakka areas have formed a short-term Hakka ethnic phenomenon during the festival. (5) Tung blossm is the same as Hakk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mainstream societ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there is also a saying about "North Tung blossm, South Coco Magnolia " in Hakka. Therefore, apart from constructing landscapes and cultures through symbols, it can not be unilaterally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needs to be recognized by the Hakka people themselves, so as to truly achieve Ethnic Cohesion and identity.

    摘要 Ⅰ Abstract Ⅲ 目次 IV 表目次 Ⅵ 圖目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桐花」何時變成客家意象?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桐花」地方節慶的意象轉變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地方意象 15 第二節 地方節慶 20 第三節 文化治理 27 第四節 符號學 30 第五節 族裔空間 31 第六節 小結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思維 35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訪談實施 36 第三節 研究區介紹 39 第四節 研究設計 41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3 第四章 桐花節慶的地方意象與空間族裔化 47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發展 47 第二節 土城地方意象的轉變 60 第三節 客家意象與族裔空間的形成 73 第四節 土城桐花節與客家族裔空間 81 第五章 結論 95 第一節 從土城桐花節到新北市客家桐花祭 95 第二節 研究發現 9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9 參考書目 101 附錄一 105

    一、專書
    土城區公所(2011)。土城志修編。新北市,新北市政府。
    王志弘等(2011)。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台北市,一品出版社。
    黃昭國(2009)。油桐花。臺北縣,親親文化事業。
    廖倫光(2011)。新北市板橋土城的客家人。新北縣,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3)。土城樹林,桐花沐林。新北市,新北市政府。
    蔡丁財(1997)。邁向文化造市。臺北縣,土城市公所。
    蔡丁財(2005)。擺接史話。臺北縣,土城市公所。

    二、碩博士論文&期刊
    毛秀容(2002)。臺南縣官田鄉西庄地方感之形塑與轉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佩珊(2013)。臺南白河地區客家聚落空間構成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
    何信華(2015)。旅行者的地方感與空間再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碩士專論,瀏覽日期:2018/05/10,網站:http://fondation.ehosting.com.tw/ P29-03-旅遊者的地方感與空間再現.pdf
    吳信慧(2009)。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吳岡旆(2017)。偏鄉特色遊學的環境教育意涵與地方感形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碩士論文。
    車成緯(2009)。地方依附、社區意識與節慶活動認同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杜綺文(2006)。參與觀察法之國科會例行報告,
    網址:http://solomon.km.nccu.edu.tw/xms/read_attach.php?id=90。
    祝養廉(2011)。從地方治理觀點析探土城桐花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
    林建宇(2011)。地方節慶的文化治理研究─以淡水藝術踩街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林晉緯(2015)。越南籍移工在臺地方感,以彰化縣和美鎮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網站:http://tci.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resource&s=id=%22A96026575%22.&searchmode=basic&tcihsspage=tcisearch_opt1_search。
    林嘉男、許毅璿(2007)人與環境關係之論述:釐清“地方感”、“地方依附”與“社區依附”在環境研究上的角色,《環境教育研究期刊》5(1):41-71。網站: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191889。
    涂昶辰(2001)。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組織績效評估指標建立建立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芷瑋(2012)。是我襲產嗎?--剝皮寮歷史街區造訪者動機、地方意象與襲產認同之關聯研究。臺灣師傅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志維(2012)。地方意象與陸客觀光印象:台東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郭旭芳(2011)。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之文化治理與權力脈絡。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碩士論文。
    湯宗岳(2016)。公私協力失靈與調整之研究:以三峽藍染節與土城桐花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文(2018)。東南亞移民與移工的消費現象:以中平商圈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所碩士論文。
    劉宜嘉(2012)。光復後新北市深坑區的產業發展與地方感形塑。國立臺北市立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倩華(2009)。天母地方意象的建構與轉化:布爾喬亞的記憶與認同。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劉家良(2011)。客家符號建構之研究-以桐花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
    鄭秀玲(2008)。澎湖居民之地方意象、地方依附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觀音亭園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學系碩士論文。
    羅文貞(1998)。生活參與、地方感與社區設計—三重後竹圍公園使用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蘇揚期(2006)。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地區村落意象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三、網站
    土城區公所。認識土城—歷史沿革:昔時今日。
    網址:https://www.tucheng.ntpc.gov.tw/。
    土城區公所(2015)。2015年新北市客家桐花祭資料分析及應用。
    網址:https://www.tucheng.ntpc.gov.tw/。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1361
    日青創藝。南熠樂集臉書專頁。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outhstarmusic/photos/a.142724605816640.37122.134699289952505/998297673592658/?type=3&theater。
    客家委員會網站。客家節慶。
    網址:https://festival.hakka.gov.tw。
    財團法人臺灣工業推廣中心。國家文創禮品館 。
    網址:https://www.giftcenter.tw/zh-tw/about.php?key=2。
    郭偉如(2008)。高市夜合花 表彰勞動女性 形塑客家意象,
    網址:(自立晚報)
    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catid=1&catsid=2&catdid=0&artid=20080528abcd004。
    陳志仁(2018)。新北市客家桐花祭 健行、美食、客家歌舞樣樣有2018。
    網址:(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512/2753052
    曾韋澐(2009)。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網址: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10/05_20.html。
    新北市三芝區公所。桐在三芝雪之旅 。
    網址:http://www.dox.tw/2018tungflower/。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2018客家桐花祭-桐在新店踏青趣。
    網址:https://www.xindian.ntpc.gov.tw/news。
    新北市土城區。桐在土城漫遊趣南天母廣場、桐花公園。
    網址:https://www.tucheng.ntpc.gov.tw/news。
    新北市樹林區公所。2018 新北市客家桐花祭系列活動-「桐在樹林遊山佳」。
    網址:https://www.shulin.ntpc.gov.tw/news。
    新市鶯歌區公所。「桐在鶯歌捏陶趣」圓滿落幕。
    網址:https://www.yingge.ntpc.gov.tw/。
    新北市瑞芳區公所。「桐在瑞芳賞桐趣」 打卡送「桐花運動毛巾」。
    網址:http://www.ruifang.ntpc.gov.tw/。
    新北市客家事務局。藝桐愛新北  2018新北市客家桐花祭5日熱鬧開幕。
    網址:http://www.storm.mg/stylish/434794。
    豐原慈濟宮。三山國王殿。
    網址:http://www.zhujai.org.tw/god_15.aspx。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