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本研究係針對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進行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了解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意涵,其次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現狀。有效樣本共計432份,使用的統計方法有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項目分析等。
茲將本研究獲致的結論臚列如下:
一、桃園地區國中教師之政治態度
受試的 432位桃園地區國中教師,在政治態度總量表上平均每題得分為3.14,顯示出趨於正向、程度中等。
二、個人、社會因素與教師的政治態度相關如下:
(一) 男女教師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齡層的教師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 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四) 不同任教領域的教師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五) 不同任教年資的教師之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六) 不同任教地區的教師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五項政治態度間的相關如下:
(一)國中教師的「民主態度」與「政治功效意識」未達顯著相關;「民主態度」與「公民責任感」呈現顯著正相關;「民主態度」與「政治疏離感」與「政治信任感」呈顯著負相關。
(二)國中教師的「公民責任感」與其他四項政治態度均呈顯著正 相關。
(三)國中教師的「政治功效意識」與「政治疏離感」及「政治信任感」呈顯著正相關。
(四)國中教師的「政治疏離感」與政治信任感呈顯著負相關。
四、桃園地區國中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
本研究之態度量表共計27題。受試的 432位桃園地區國中教師,在政治參與行為總量表上平均每題得分為2.47,顯示出趨於正向、程度中等。
五、個人、社會因素與教師的政治參與行為相關如下:
(一) 男女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間並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齡層的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全量表上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政治參與行為間未達顯著差異。
(四)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間達顯著差異。
(五)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全量表達顯著差異水準。
(六)不同任教地區教師之政治參與行為全量表達顯著差異。
六、五項政治參與行為間的相關如下:
(一)國中教師的「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與「參與壓力團體」、「選舉參與行為」、「其他」等三項均呈顯著正相關。
(二)國中教師的「參與壓力團體」與「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選舉參與行為」、「其他」等三項均呈顯著正相關。
(三)國中教師的「選舉參與行為」與「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參與壓力團體」、「其他」等三項均呈顯著正相關。
(四)國中教師在「其他」政治參與項目中,與另三項政治參與行為均呈顯著正相關。
七、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相關
(一)民主態度與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間僅達較弱正相關;與選舉參與行為及「其他」政治參與行為達顯著正相關。
(二)公民責任感與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參與壓力團體及選舉參與行為均達顯著正相關;與「其他」參與行為如遊行、遊說等,具有較弱程度的正相關。
(三)政治功效意識與選舉參與行為之間具顯著正相關。
(四)政治疏離感與政治訊息閱聽與討論行為、選舉參與行為呈顯著負相關;與參與壓力團體呈較弱負相關。
(五)政治信任感與參與壓力團體、選舉參與行為則呈顯著正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 以供教育單位與教師參考,並為後續研究者斟酌之用。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庭宇 等譯(民75):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台北:桂冠。
中央選舉委員會(民82):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78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王志嫻(民 88):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錦雀(民 84):台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玲(民84):大學女生成就動機、女性角色刻板印象、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意願之關係。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珮琳(民 87):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鎮遠(民82):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民72):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明隆(民91):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岡。
呂亞力(民 80):政治學。台北:三民。
呂亞力譯(民62):政治社會化研究之重心。憲政思潮,24,32-43。
汪曉壽 等譯(民78):難以抉擇。北京:華夏。
易君博(民7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林水波(民62a):政治學習的方法。憲政思潮,24,56-64。
林水波(民62b):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3),13-22。
林火旺(民87):羅爾斯正義論。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山(民8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嘉誠&朱浤源(民81):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
林嘉誠(民78a):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嘉誠(民78b):政治與大眾。台北:國立編譯館。
胡月娟編譯(民80):實用人類發展學。台北:匯華。
胡佛(民87a):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一):方法與理論。台北:三民。
胡佛(民87b):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三):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台北:三民。
袁頌西(民61):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景美研究。思與言,10(4),35-55。
袁頌西(民63):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下)。思與言,11(5)(6),1-12,22-29。
袁頌西(民64):選舉與人民政治參與。人與社會,3(4),22-25。
馬起華(民67):政治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
馬起華(民73):政治學原理。台北:大中國。
國立編譯館(民88):選舉與政治參與。國中公民與道德課本,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明澍譯(民85):公民文化。台北:五南。
張雪君(民84):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沛霖 等譯(民79):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
郭秋永(民81):政治參與的意義:方法論上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1),173-211。
郭秋永(民82):政治參與。台北:幼獅。
郭秋永(民88):強勢民主:新時代的政治參與。問題與研究,38(6),63-93。
郭秋永(民90):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
陳文俊(民87):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3),23 -60。
陳秋燕(民83):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民6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德成。
陳德禹(民71):台灣地區公民的政治態度。社會科學論叢,30,77-143。
陳穆瑩(民91):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錦榮(民85):政治信念、策略抉擇與選舉效能:1994台北市長選舉三個個案之比較分析。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瑜譯(民80):政治文化。台北:桂冠。
彭懷恩(民90):比較政治學。台北:風雲。
曾欣儀(民90):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俊傑(民84):台灣地區專科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呈(民86):競選期間選民投票傾向之研究…八十三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賢(民89):台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佳文(民90):台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添富(民82):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公民訓育學報,3,105-123。
廖天富、劉美慧、董秀蘭(民87):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相關性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7,1-26。
蔡文輝(民78):社會學。台北:三民。
蔡璧煌(民84):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台北:師大書苑。
鄭慧蘭(民90):高中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瑞玉(民78):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Almomd, A. G.(1960).”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Politics”,In G. A. Almond&J. S. Coleman(eds.).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utmann, A. (1987).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awson, R. E. & Prewitt, K.(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Easton, D.(1965).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
Easton, D.& Dennis, J.(1969).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McGraw-Hall Book Company.
Greenstein, I. F.(1968).Personality and Politics. Chicago:Markham Publishing Company.
Hyman, H. H.(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The Free Press.
Ichilov, O.(1990).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Kavanagh, D.(1983).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Behaviour.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Publishers Ltd.
Kymlicka, W.& Norman,W.(2000). “Citizenship in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ies:Issue,Context,Concepts. ” In Will Kymlicka and Wayne Norman(ed.). Citizenship in Diverse Societi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ton, K. P.(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heim, J. B.(1975).The Politics Within:A Primer in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
Milbrath, L. W.& Goel, M. L.(1977). Political Participation:How and Why Do People Get Involoved in Politic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Nie, N. H.& Verba, S.(1975). “Political Participation,”in F. Greenstein, & N. Polsby(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4, 1-74.
Rokeach, M.(1960). The Open and Close Mind. New York :Basic Books.
Sigel, R. S.(1970). Learning aboout Politics. New York:Random House.
Theiss-Morse, E.,Fried, A., Sullivan, J. L. & Dietz, M.(1992). Mixing methods: A multi-stage strategy for studying patriotism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Analysis, 3, 8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