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正平
Chuang, Cheng-Ping
論文名稱: 體育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敘說探究
Narrative Inquiry o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Substitute Teacher
指導教授: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職業社會化經驗敘說流浪教師
英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explanation of experiences, teacher turnover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3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體育代理教師在學校中,常被認為是過客或打雜工,許多沒有人願意擔任的教練或行政工作,可能就落在體育代理老師身上。與其說體育代理教師是置身在工作、生活、教師甄試的不平衡中,更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動態、持續且充滿曲折的社會歷程中。基於此,本研究旨在了解體育代理教師的經驗樣貌,探究其社會化歷程與影響因素,以提供相關啟示。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將體育代理教師的流動經驗、社會化歷程,在詮釋過程中以敘說方式呈現。研究參與者為一位教學年資六年、男性體育代理教師,目前在任職的學校兼任生教組長。研究結果依據文獻探討,將體育代理教師之社會化歷程分為涵化期、專業社會化期、組織社會化期三階段。本研究所得結論:一、涵化期之影響因素主要為個人運動經驗與關鍵他人之影響。二、專業社會期之影響因素為學長制的體育人文化、教學理念、實習經驗。三、組織社會化期之影響因素包含學校文化氣氛、教師的自我調適、教師團體圈的非正式規約。本研究對於體育代理教師的建議為:一、體育代理教師應發揮體育人「動靜皆宜」精神。二、體育代理教師應跳脫暫時性處理原則,而能面對與解決問題。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multi-faceted experien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bstitute teachers, and to glean insight into the issue by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ization. Data collection for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a physical education substitute teachers with the aim of recording his experience of socialization as he relocated from school to school. His experience was compiled, presented and explained through narrative. The single participant in the study was a 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with 6 years of experience.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opic, the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categorized in three phases consisting of acculturation,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including: I. The influences and impacts to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by their experiences in the acculturation phase and from other key figures in their careers. II.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xperiences in th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phase and the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they hold towards their role as teachers. The values they aspired to as educators and how they were affected by the culture of athleticism that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internships and seniority. III.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eachers' experi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phase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ability to adjust to different academic goals and cultural atmospheres. Recommendations were also made at the end of the conclusion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 圖次…………………………………………………………………………………………………………………v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之重要性……………………………………………………………………………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名詞解釋……………………………………………………………………………………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代理教師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教師社會化歷程………………………………………………………………………22 第三節 敘說探究……………………………………………………………………………………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背景…………………………………………………………………42 第三節 研究流程……………………………………………………………………………………44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1 第六節 研究倫理……………………………………………………………………………………54 第肆章 故事的敘說………………………………………………………………………………55 第一節 與運動的邂逅…………………………………………………………………………55 第二節 體育系的點點滴滴…………………………………………………………………59 第三節 流浪生活……………………………………………………………………………………66 第伍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79 第一節 涵化期…………………………………………………………………………………………79 第二節 專業社會化期…………………………………………………………………………83 第三節 組織社會化期…………………………………………………………………………90 第四節 研究者省思………………………………………………………………………………10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8 引用文獻………………………………………………………………………………………………………121 附錄…………………………………………………………………………………………………………………131 附錄一 正式教師人數統計表……………………………………………………………131 附錄二 代理教師人數統計表……………………………………………………………131 附錄三 國、高中教師甄試現況統計表…………………………………………131 附錄四 國、高中體育教師現況統計表…………………………………………132 附錄五 國、高中體育教師甄試現況統計表………………………………133 附錄六 訪談大綱……………………………………………………………………………………134 附錄七 Rain自傳…………………………………………………………………………………135 表 次 表1 代理教師文獻研究方向為「職業經驗」相關研究……………13 表2 代理教師文獻研究方向為「制度與現況」相關研究………16 表3 代理教師文獻研究方向為「生涯發展」相關研究……………18 表4 社會化之定義歸納整理表……………………………………………………………23 表5 教師社會化之定義歸納整理表…………………………………………………25 表6 教師社會化歷程相關研究……………………………………………………………32 表7 體育教師的敘說相關探究……………………………………………………………39 圖 次 圖1 敘說探究中世界—經驗—語言之間的關係………………………………37 圖2 研究架構圖………………………………………………………………………………………41 圖3 研究流程圖………………………………………………………………………………………44 圖4 研究過程中的敘說探究循環………………………………………………………46

    【中文部分】
    尤虔怡 (2013)。高關懷學生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之敘說探究—以獨輪車學習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姿雅 (2008)。儲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錦珍 (1994)。國中實習生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瑞賢 (1993)。教師專業社會化—功能論和辯證論之對話。教育研究資訊,1(6),69-78。
    王澄霞 (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育學刊,3(1),115-137。
    王秋絨 (1989)。教師社會化理論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運用。載於郭為藩(主編),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第三版)(頁697-759)。臺北市:五南。
    王秋絨 (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 (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琬茹 (2014)。風火輪的歲月:敘說劇校特技學習的經驗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呂美慧 (2008)。從攻城到突圍:一位邊緣教師之生命史敘說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6,77-99。
    呂文惠 (2013)。建立代課代理教師支持系統以保障學生受教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4),63-64。
    李榮峰 (2014)。從敘說中建構國小體育教師之實踐知識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俐穎 (2009)。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泓哲 (2008)。一位漂流者的自我發現與成為教師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金鳳 (2005)。彰化縣立國民中學教師代課工作壓力與代課品質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淑卿 (2013)。臺北市及新北市國民小學代理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文惠 (2007)。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境及專業認同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建源 (2012)。國小代理教師對教師專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忠誼 (2005)。運動員的身體故事—「運動人」、「不馴服」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文逸 (2014)。夢想與現實的拉扯:一位籃球專長體育教師的自我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康寧 (1998)。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吳清山 (2012)。教師人力結構嚴重失衡。師友月刊,541,34-38。
    金永恩 (2014)。戰「甄」、砲灰、鬥士–一位布農族體育教師的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義淳 (2009)。追‧尋:一位體育教師生涯發展歷程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 (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小娟 (2010)。一位女性體育教師的成長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昭仁 (2009)。教育界的游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境與適應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清江 (1977)。從社會化歷程論各級教育的重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9,109-128。
    林清江 (1999)。教育社會學(修訂六版)。臺北市:臺灣書店。
    尚衡 (譯) (1989)。性意識史。臺北市:桂冠。(Foucault, M., 1976)。
    周枝妙 (2013)。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心理契約對教學品質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1),71-74。
    周春美、沈健華 (2003)。認知歷程觀點的職業類科實習教師社會化之研究。教育學刊,20,57-58。
    周春美、沈健華 (2007)。師培新制商科實習生專業社會化問題及其影響分析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1),183-209。
    胡崇偉、李明俊、周建智 (2010)。影響大專運動員飲酒行為之因素探究。體育學報,43(3),63-78。
    洪知俊 (2008)。學長制在排球隊中的角色功能—以某大學男子排球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煌佳 (2009)。涵化與傳承:師徒關係對劍道選手組織社會化影響模式建構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秀文 (2013)。國小正式及代理代課教師忠誠度與工作投入程度-以彰化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秉璋 (1985)。社會學理論者。臺北市:三民。
    陳奕安 (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奎憙 (2007)。教育社會學(增訂三版)。臺北市:三民。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嚴 (199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陳添球 (1999)。教育社會學—知識使用取向。高雄市:復文。
    凌明清 (2012)。臺中市國中代理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高強華 (1988)。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強華 (1988)。從教師社會化論師資培育的興革。國立編譯館館刊,17(7),283-298。
    高子卿 (2012)。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情緒經驗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崇溫 (1988)。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臺北市:谷風。
    徐孟婕 (2012)。國小代理教師工作處境之探究-以新竹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馬華維 (2008)。教師社會化過程的影響因素結構探討。應用心理學,14(2),173-179。
    張晏華 (2011)。小學長期代理代課教師生涯抉擇與調適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靜怡 (2008)。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生命出口-中學長期代理教師之生涯觀及生涯調適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芬芬 (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
    張銀富(譯)(1989)。當代教育思潮。臺北市:五南。(Kneller, G. F., 1984)。
    張民杰 (2012)。過渡的日子—代理教師生涯發展困擾之分析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6(2),1-24。
    張民杰 (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民杰 (2010)。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方案的功能—代理教師觀點。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33-60。
    張秀娟、賴念華 (2011)。「出走」與「走出」:從困頓於代課教師到走出一條自我實現的旅程。應用心理研究,50,217-244。
    張淑玲、林福來 (2001)。一位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6(1,2),65-88。
    張綉佳 (2010)。國幼班代理教師壓力型態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莊明憲 (2010)。國民中學代理代課教師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英瑜 (2010)。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工作經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曹雅惠 (2013)。從中小學兼任/代理教師邁向正式教師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梁金都 (2010)。國小代課教師文化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4,1-34。
    游美惠、王百合 (2007)。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探究。教育與社會研究,14,119-152。
    游孟達 (2012)。一位公立國小附設幼稚園代理教師工作心路歷程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程詩嵐 (2011)。國民小學代理教師內外在動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湯梅英 (1996)。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16。
    彭懷恩 (1996)。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風雲論壇。
    賈馥茗(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編譯館。
    溫妃玲 (2013)。新北市板橋區國小長期代課教師與正式教師幸福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嘉雯 (2013)。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壓力與壓力調適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雅嵐 (2008)。偶發事件對流浪教師生涯決定影響之敘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碧珠 (2013)。國小長期代理教師生活處遇與權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家瑜 (2013)。國小代理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7(1),39-55。
    董莉曼 (2012)。科技大學餐旅群學生海外實習組織社會化情形與體驗價值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火生 (1982)。新衝突的開拓者—達倫道夫。臺北市:允晨。
    廖煜文 (2012)。國小代理教師自尊、疏離感與教育專業信念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照順 (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蔡宜靜 (2002)。國蛻變與成長:傳銷商的組織社會化歷程俗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明翰 (2007)。生涯定向的追尋之旅:四名國小流浪教師的生命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燕瑾 (2010)。國中代理代課教師的困境、未來發展與因應之道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 (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 (二版)。臺北市:鼎茂。
    劉先翔 (2010)。教育改革下大學體育教師轉變之敘事探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劉梅貞 (2010)。我不代課了:女性國小代理代課教師生涯轉換之敘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靜鈴 (2007)。學士後國小師資班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欣宜 (2008)。流浪教師的夢與現實─師資培育政策變革後準教師的困境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一民 (1999)。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初版三刷)。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一民 (2005)。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 (1996)。解構師資培育的潛在課程。國民教育,36(3),2-6。
    盧韋儒 (2011)。平凡中見不平凡:一位小學教師的運動生命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蕭奕志 (2005)。校外實習學生專業社會化歷程之研究—以某一所技術學院餐飲系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淑芬 (2013)。國中小教師課稅減課後代理代課教師增加相關問題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0),32-35。
    謝宛廷 (2013)。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壓力、生涯韌性、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高橋 (1997)。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
    謝維和 (200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薛名淳、胡崇偉、鄭家惠、林明佳 (2012)。傅柯觀點:運動中的學長制與權力。運動研究,21(2),59-72。
    顏良益 (2007)。國小代理教師轉換跑道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羅為聰 (2013)。國小代理代課教師社會化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Kokemohr, R.、馮朝霖 (2001)。質性方法中的參照推論分析:傳記研究之案例分析。應用心理研究,12,25-48。

    【英文部分】
    Apple, M. W., & Weis, L. (1983).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schooling: A political and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g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ohen, L. (1973). The impact of college course. In R. E. Lomay (Ed)., The education of teaching in Britain (pp. 401-410). London: John Willey & Sons.
    Connelly, F. M., & Clandinin, D. J. (1999). Shap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ori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Elliot, J. (2005). Using narrative in social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Elkin, F. (1960). The child and society: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Goodson, I. (2005). Learning curriculum and life politics: Selected work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Hansen, A. (2006). Tampering with nature: Nature and the nature in media coverage of genetics and biotechnology.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6), 811-834.
    Hoy, W., & Ress, R. (1977). The Bureaucratic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 teacher.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8(1), 23-26.
    Lawson, H. A. (1983). Toward a Model of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Entry into schools, teacher’s role orientations, and longevity in teaching (Part 2).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5, 107-116.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 London: Methuen.
    Lortie, D. C. (1975). The limits of socialization. In school 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pp. 55-81).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lson, D. (1992). Using oral histories to reconstruct the experience of women teachers in Vermont, 1900-1950. In I. F. Goodson (Ed.)., Studying Teachers’ Lives (pp. 167-186). London, Routledge.
    Polkinghorne, D.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arsons, T. (1952). The social system. Glencoe: Free Press.
    Porter, L. W., Lawler, E. E., & Hackman, J. R. (1975).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Ritchie, J. S., & Wilson, D. E. (2000). Teacher narrative as critical inquiry: Rewriting the script.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Sage.
    Robbins, S. P. (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Zeichner, K., & Gore, J. (1990).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W. R. Houston, R. Howsam, & J. Sikula (Eds.), Hank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 329-348). New York: Macmilla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