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鳳禎
Chen, Feng-Chen
論文名稱: 以中國「舉國體制」模式探析臺灣競技桌球之發展
Elite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in Taiwan: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s "Juguo Tizhi" (Whole Nation System)
指導教授: 湯添進
Tan, Tie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競技桌球中國舉國體制十二項體系政策學習
英文關鍵詞: elite table tennis, the twelve elements of China’s Juguo Tizhi (whole nation system), policy learn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二十一世紀起,中國奧運成績竄升,一舉成為體壇新霸主,尤以桌球最為亮眼。中國競技桌球在過去七屆奧運裡,就曾包攬過四屆奧運金牌,成為各國爭相學習的對象。臺灣競技桌球在國際賽事的成績已較以往有長足的進步,但相對於中國桌球的表現仍有一段差距。我國是否可以借鏡學習中國呢?本研究以中國舉國體制之十二項基本體系為分析依據,探討中國與臺灣競技桌球發展為何,並比較兩國發展的異同點。再以政策學習的概念,瞭解臺灣在競技桌球發球展上,向中國學習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和半結構式訪談法。本研究結果發現:中國競技桌球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統籌管理,對教練選手的支援具全面性,尤其是有關運科人員介入輔助方面。儘管其發展領先各國,仍不斷努力完善體制。而臺灣競技桌球有關單位分工明確,然而因為協會內部派系問題,國家隊的教練、選手和陪練員無法有效整合,致使發展受到阻礙。其在發展上相較具系統性的有後備人才培育和運動員文化知識教育兩部分,當前我國急需加強科學化的培訓方式與科技與訊息的服務。中國與臺灣競技桌球發展有其相同之處,但中國突出而臺灣尚未發展的部分有專業體能訓練師輔助訓練、基礎體能納入青少年比賽評比、設立單項運動訓練中心、舉辦職業聯賽、專業人員協助技戰術分析、獎勵各階段教練和運科等人員。在兩岸體育交流日益頻繁下,某種程度我國競技桌球正在向中國借鏡學習。研究建議未來我國競技桌球優先從尚未發展的部分進行改善,以提升國家隊的競技實力。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has rocketed to the top of the medal count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especially in the ranking of table tennis. In four of the past seven Summer Olympics, China won all the gold medals in table tennis; thus, China has become a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to learn from. As regards the performance of Taiwan’s elite table tennis at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although these years it has progressed by leaps and bounds, in contrast with China’s, gap still exists between the two. Hence, a question arises here: can Taiwan learn lessons from China and improve its development in elite table tennis? Based on the twelve elements of China’s “Juguo Tizhi”, this study explores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table tennis in China and Taiwan. The concept of policy learning is also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ies that Taiwan learns from China in its elite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To fulfill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re used as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elite table tennis is govern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which offers full support, especially the assistance of sports scientists, for coaches and athletes. Although China is the leader in the world of table tennis, the government still works hard and puts icing on the cake to complete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ble tennis 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have clear divisions of labor, while the problems of factions in the Chinese Taipei Table Tennis Association damage the cohesiveness among coaches, athletes, and training partners of the national team, making the development limited. Compared with China, Taiwan has mor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in cultivating reserve talents, and the education of athletes. Presently,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Taiwa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athletes’ cultivation, and the support from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imilaritie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table tennis in Taiwan and China. Nonetheless, aspects which China is much more advanced in are: employment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s, inclusion of the results of basic physical fitness tests in youth games, 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centers and a professional league of table tennis,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tactics by specialists, a reward system for coaches and sports scientists of various levels. With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sport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se years, to some extent, Taiwan is learning lessons from China. It is suggested in this research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ite table tennis in Taiwan need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on th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team.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i 目 次 vii 表 次 x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6 第七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西方競技運動成功因子 8 第二節 中國舉國體制的基本體系 14 第三節 政策學習 18 第四節 競技桌球發展之文獻回顧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程序 34 第六節 研究反思 35 第肆章 中國競技桌球發展 38 第一節 組織領導體系 38 第二節 運動訓練體系 39 第三節 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42 第四節 運動員文化知識教育體系 43 第五節 運動訓練基地體系 44 第六節 運動競賽體系 45 第七節 科技和信息服務體系 46 第八節 反興奮劑體系 47 第九節 對外聯絡體系 47 第十節 激勵獎勵體系 48 第十一節 經費保障體系 49 第十二節 運動員保障體系 50 第十三節 綜合討論 51 第伍章 臺灣競技桌球發展 56 第一節 組織領導體系 56 第二節 運動訓練體系 60 第三節 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63 第四節 運動員文化知識教育體系 66 第五節 運動訓練基地體系 67 第六節 運動競賽體系 68 第七節 科技和信息服務體系 71 第八節 反興奮劑體系 73 第九節 對外聯絡體系 74 第十節 激勵獎勵體系 75 第十一節 經費保障體系 77 第十二節 運動員保障體系 78 第十三節 綜合討論 80 第陸章 中國與臺灣競技桌球的異同點及學習的可能性 84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4 引用文獻 97

    丁玲玲 (2010)。對我國乒乓球舉國體制培養模式的探討。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9(4),85-87。
    中國乒乓球協會 (2003)。國球為何如此輝煌燦爛--中國乒乓長盛思考 (四)。取自中安在線,體育頻道網http://sports.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3/05/16/000338594.shtml
    中國乒乓球協會 (2004)。國際乒聯與中國乒乓球協會。取自中國乒乓球協會官方網站,協會公告網址http://tabletennis.sport.org.cn/xhjs/2004-04-08/6290.html
    中國乒乓球協會 (2011)。全國性少年比賽文化課考試實施辦法 (試行)。取自中國乒乓球協會官方網站,協會公告網址http://tabletennis.sport.org.cn/home/xhgg/2011-04-06/348965.html
    中國乒乓球協會 (2014)。2014年全國少兒乒乓球杯賽總決賽競賽規程。取自中國乒乓球協會官方網站,協會公告網址http://tabletennis.sport.org.cn/home/xhgg/2014-02-14/429612.html
    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 (2013)。中國乒超聯賽運動員註冊、交流實施辦法。取自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聯賽公告網址http://2014cttsl.sports.cn/announcement/2013-05-29/2324288.html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管理中心 (2014)。2014年康得杯中國乒乓球俱樂部甲A比賽 (重慶渝中賽區) 成績冊。北京市:作者。
    中國奧委會 (2004)。袁偉民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的總結講話。取自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政策法規網址http://www.olympic.cn/rule_code/sound/2004-04-26/153414.html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 (2013)。中華民國桌球協會參加2014年第17屆仁川亞洲運動會選手培訓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 (2014)。中華民國桌球協會2014年仁川亞運培訓隊名單 (第二階段)。臺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監察院 (2011)。調查報告。取自中華民國監察院全球資訊網,監察成果網址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8%AA%BF%E6%9F%A5%E5%A0%B1%E5%91%8A/100/100000376%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4%B8%8A%E7%B6%B2%E5%85%AC%E5%B8%83.pdf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2013)。2013年兩岸運科研討會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尤春光、李秀霞 (2007)。我國舉國體制基本理論之探究。山東體育院學報,23 (2),31-35。
    毛烜磊 (2012)。王勵勤願在國際乒聯謀發展 回顧職業生涯無遺憾。取自網易,體育頻道網址http://sports.163.com/12/0327/06/7TJ5GBSD00051CAQ.html
    毛烜磊 (2013)。國際乒聯副主席施之皓:要讓乒乓球成第五大運動。取自中國新聞網,體育新聞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ty/2013/05-30/4871734.shtml
    王怡薇 (2011)。國乒試點外籍體能師 總局開啟奧運備戰新計畫。取自溫州網,體育新聞網址http://news.66wz.com/system/2011/09/14/102680799.shtml
    王怡薇、楊露莎 (2010)。蔡振華:國乒强大因舉國體制非受益乒聯改革。取自騰訊網,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qq.com/a/20100528/001128.htm
    王牧青 (2014)。劉國梁:直通賽絕不任人唯親 選人需要集體智慧。取自中國新聞網,體育新聞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ty/2014/01-30/5799444.shtml
    牛隆光 (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臺北:唐山。
    王鼎華 (1995)。國球長盛考。乒乓世界,3,4-8。
    王鼎華、吳煥群、袁大任 (2002)。乒乓長盛考。體育文化導刊,(5),6-11。
    王慶軍 (2013)。從舉國體制到中國模式:中國體育體制空間的理論訴求——體育體制轉軌與中國體育的未來論壇綜述。體育與科學,34(1),1-7。
    王曉中 (2011)。試論體育舉國體制。體育文化導刊,12,11-14。
    王繼晟 (2013)。乒球全國青年賽單打八強全是橫板 直板打法後繼乏人。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o/2013-11-15/09316885916.shtml
    王繼晟 (2014)。動人生:對決十幾年 朋友一輩子。取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報早讀網址http://cpc.people.com.cn/n/2014/0328/c83083-24760411.html
    史友寬 (2012)。論舉國體制及中國競技體育改革發展方向。瀋陽體育學院學報,31(6),16-20。
    朱昌勇 (1999)。我國企業贊助甲組桌球隊之現況調查研究。大專體育,43,52-57。
    米多多、張凡、邊玉翔 (2007)。你好,無機元年 (上)。乒乓世界,(11),106-10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a)。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體育專輯─體育政策。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b)。中華民國100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中華民國101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江碩涵 (2014)。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今年完工使用。取自聯合新聞網,即時新聞網址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7/8764650.shtml
    何宗陽 (2006)。以政策學習理論探討臺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何金樑、劉婉玲 (2012)。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的意涵及執行簡介。國民體育季刊,41(3),6-11。
    何卓飛、彭臺臨、賴靜婷 (2014)。參加第17屆兩岸奧會體育交流座談會報告。取自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出國報告詳細資料網址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10301090
    吳定 (1998)。自政策學習觀點論政府再造之推動。考銓季刊,16,49-61。
    吳俊鴻 (2012)。「乒」出一片天-探討青少年桌球國手的升學管道與職涯發展。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08。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08/index.htm
    吳紹群 (2002)。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0,47-61。
    吳德成 (2003)。臺灣競技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戰略研究 (博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中國)。取自http://ipub.cqvip.com/Shop/ProductDetail.aspx?id=81284b7930b24a42a9af1767fa6b55b4
    吳德成、許銘華 (2011)。我國世界級桌球教練、選手的成功模式分析。興大體育學刊,11,119-134。
    李大偉 (2007)。中國乒乓球高處不勝寒。體育博覽,7,24。
    李尚儒 (2006)。戰後臺灣桌球運動發展史 (1945~2004)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嘉宇 (2005)。奧運獎牌得牌數影響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真理大學,新北市。
    周資眾、何忠鋒、曾銀助 (2007)。海峽兩岸競技桌球運動員選材特徵之文獻分析與比較。人文與社會學報,1 (10),243-257。
    周資眾、曾銀助 (2008)。從桌球運動發展趨勢探討我國競技桌球發展方向與策略。大專體育,94,124-129。
    官文炎 (2013)。教育部體育署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的發展方向。國民體育季刊,42(1),68-74。
    林宜萱、湯添進 (2012)。競技強國的秘密: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的分析。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學刊,1,7-17。
    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2014)。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简介。取自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基地概況網址http://www.cttazd.com/china/jdgk.html
    法務部 (2013)。國民體育法。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01
    胡幼慧、姚美華 (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頁150-151)。臺北:巨流。
    胡雪蓉 (2014)。國乒舉國體制不動其他國家趕上中國不可能。取自人民網,體育網址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4/0507/c35862-24988383.html
    徐永剛、沈賢 (2009)。淺談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內江科技,12,12。
    徐明 (2013)。徐寅生出點子 推廣全民打乒乓。取自新聞晚報,體壇縱橫網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16/content_17488.htm
    海燕、明昌、王巍、蜀梅、巫偉 (2003)。獨家專訪鄧亞萍:運動員退役也應有所作為。取自人民網,時政頻道網址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10307/10318/20030309/939631.html
    郝勤 (2004)。論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概念、特點與功能。成都體育學院學報,30(1),7-11。
    馬繼前、朱峰 (2004)。大賽在即知己知彼 中國女乒領到詳細“對手檔案”。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s/2004-02-20/0058173255s.shtml
    張矣韻、劉向前 (2011)。劉鳳岩:加強乒乓文化建設 推進項目可持續發展。取自中國乒協乒乓球運動學校,乒乓新聞網址http://www.ctta-edu.com/front/pingpangxinwen/2011/1229/206.html
    張林、戴健、陳融 (2001)。我國職業體育俱樂部的形成與發展。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7(1),1-4。
    張彬彬、梁建平 (2009)。我國優秀運動員長效激勵機制的建立。體育學刊,16(12),36-39。
    張寒 (2012)。國乒奧運陣容獲社會360萬重獎 回贈球臺服裝。取自騰訊網,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qq.com/a/20120908/000420.htm
    張智傑、洪聰敏 (2006)。運動情報的搜集與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5(3),41-44。
    教育部 (2013)。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3a)。教育部體育署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訓輔小組設置要點修正規定。行政院公報,19 (57)。取自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6457
    教育部體育署 (2013b)。教育部體育署辦理優秀運動選手培 (集) 訓課業輔導處理要點。取自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法律內容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803&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體育署 (2013c)。中華民國102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3d)。奧林匹克運動會及亞洲運動會培訓選手補助要點修正規定。行政院公報,19(27)。取自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6457
    教育部體育署 (2013e)。102年兩岸奧會交流熱烈開展 以協助2016年里約奧運奪牌為首要任務。取自教育部體育署全球資訊網,即時新聞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8102&wid=d5f7055e-a9e5-4311-9d7f-6831202fa970&Index=1
    教育部體育署 (2014)。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設置條例」運動競技實力再向上提升。取自教育部電子報,即時新聞網址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2247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a)。組織與業務職掌。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079&ctNode=364&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b)。2014年第17屆仁川亞洲運動會選手培訓計畫。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909&ctNode=381&mp=11&idPath=214_266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c)。浪潮計畫─培育優秀或具潛力運動選手計畫。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65&ctNode=380&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d)。設置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9&ctNode=378&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e)。輔導大專校院及體育高級中學發展特色運動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60&ctNode=379&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f)。獎勵績優教練。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79&ctNode=389&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g)。強化運動選手輔導照顧。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72&ctNode=385&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3h)。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就業。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74&ctNode=387&mp=11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組 (2014)。課業輔導【施政】【補助】。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運動網址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6121&ctNode=818&mp=11
    梁曉龍、鮑明曉、張林 (2005)。舉國體制。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梁曉龍、鮑明曉、張林 (2006)。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基本內容體系。體育科研,27(2),11-23。
    梁燕 (2012)。美國體能訓練AP團隊助陣國乒 蔡振華推崇新舉措。取自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o/2012-02-09/09085935762.shtml
    曹競 (2004)。不讓運動員流汗又流淚 “三金一保”成保障。取自搜狐體育,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ohu.com/2004/01/19/46/news218684664.shtml
    許明禮 (2006)。臺體委恢復亞運教練獎金 最高450萬。取自大紀元,體育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21/n1528671.htm
    許明禮 (2014)。亞運桌球隊 總教練竟遭中國顧問取代。取自Yahoo奇摩,運動網址http://tw.news.yahoo.com/亞運桌球隊-總教練竟遭中國顧問取代-221410333--spt.html
    陳向明 (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宏 (2012)。國乒稱霸世界秘訣解密 沒有它就沒有張繼科大滿貫。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o/2012-12-24/09086350461.shtml
    陳序廷、黃東益 (2011)。為什麼創新先驅成為後進者?臺北市政府的行車倒數計時顯示器政策學習過程。公共行政學報(政大),40,77-110。
    陳志達 (2009)。禁用有機膠水 乒乓球新規定影響巨大。取自大紀元,體育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9/1/8/n2390083.htm
    陳宗弟、張幫軍、王敏武 (2003)。淺談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0(1),54-56。
    陳思婧、惠靜文、宋斐 (2010)。國乒體能訓練劉詩雯邊跑邊哭 男隊員裝病博同情。取自搜狐體育,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ohu.com/20100522/n272274059.shtml
    陳恒鈞 (2000)。政策學習: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法政學報,10,91-117。
    陳昱文、李炳昭、湯添進 (2012)。中國競技乒乓球的蛻變-從乒乓外交走向職業運動(1949-2010)。體育學報,45(1),43-58。
    陳淑滿、蔡秀芬 (2000)。我國桌球運動發展概況之研究。大專體育,49,78-82。
    陳進祥、周資眾 (2010)。綜述臺灣競技桌球發展史。屏東教大體育,13,312-318。
    曾慧青 (2010)。運動選手相關獎勵辦法之研析。取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3/7932
    湯添進 (2009)。競技運動發展模式:一股「全球一致」的競技運動成功因子及策略正在成形。國民體育季刊,38(3),94-101。
    程伊涵、黃美珍 (2013)。臺灣成立職業桌球聯賽之可行性:以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為例。大專體育,124,16-23。
    黃及人 (2013)。每年600萬元 10年6000萬元 鴻海贊助莊智淵球館。取自中時電子報,理財新聞網址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1018000850&cid=1210
    黃東益 (2003)。從政策學習觀點探討臺北經驗的擴散—垃圾不落地政策的個案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東益 (2004) 。全球治理下政府知識管理的新面向:府際政策學習。國家政策研究季刊,3(1),135-153。
    楊大偉 (2013)。劉國梁將榮升國乒總教練 該職務由總局直接任命。取自中國新聞網,體育新聞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ty/2013/02-26/4596386.shtml
    楊旻 (2013)。國乒軍訓彙報4冠軍排頭兵 丁寧:學習部隊奉獻乒球。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o/2013-12-21/14226946334.shtml
    楊樹安、張曉蓬 (2000)。對中國乒乓球隊科學訓練的思考。體育科學,20 (2),30-33。
    詹貴惠 (2012)。我國參加倫敦奧運選手科研與輔導機制–營養。國民體育季刊,170,34-36。
    蔡廷川、魏嘉陵 (2009)。競技體育舉國體制探索。四川體育科學,27,11-14。
    蔡宗熹、湯添進、林宜萱 (2012)。探索中國舉國體制所蘊含的競技運動關鍵因子。大專體育,121,17-23。
    燕京啤酒 (2012)。傳播奧運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燕京啤酒激勵中國奧運乒乓健兒發揚拼搏精神 為祖國爭光。取自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燕京與奧運網址http://www.yanjing.com.cn/Content.asp?MainId=8&BigClassId=67&SmallClassId=97
    盧元鎮 (2012)。從北京到倫敦:舉國體制如何向前走。體育學刊,19(6),1-4。
    盧元鎮 (2013)。以時代精神考量中國競技體育體制改革。體育與科學,34(1),19-20。
    盧岩 (2011)。王勵勤國際乒聯大家庭任職 高風格讓出主席一職。取自中國新聞網,體育新聞網址http://big5.chinanews.com:89/ty/2011/05-16/3043891.shtml
    戴永冠、羅林 (2012)。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分析——兼論后奧運時期舉國體制發展。體育學刊,19(5),54-58。
    鍾兵 (1999)。中國乒協調整競賽體制。乒乓世界,11,5。
    蘇婭輝 (2011)。乒羽PK天壤之別 乒乓國手豪車無數3月聯賽賺百萬。取自新浪競技風暴,綜合體育網址http://sports.sina.com.cn/o/2011-03-01/10375470508.shtml
    蘇麗 (2014)。優秀運動員保障項目為運動員撐起生命藍天。取自華奧星空,群眾體育網址http://www.sports.cn/mass/all/jc/2014-04-28/2321125.html
    蘭彤 (2006)。中國競技乒乓球後備人才多維度可持續發展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6(1),63-66。
    Bennett, C., & Howlett, M. (1992). The lessons of learning: Reconciling theories of policy learning and policy change. Policy Sciences, 25, 275-294.
    Digel, H. (2002). A comparis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s.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 17 (1), 37-49.
    Dolowitz, D. (2000). Policy transfer and British social policy: Learning from the USA?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Dolowitz, D. P. & Marsh, D. (1996). Who learns what from whom? A review of the policy transfer literature. Political Studies, 44(2), 343–57.
    Dolowitz, D. P., Greenwold, S., & Marsh, D. (1999). Policy transfer: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but why red, white and blue? Parliamentary Affairs, 52 (4), 719–730.
    Green, M., & Houlihan, B. (2005).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Policy learning and political priorities. London, UK: Routledge.
    Houlihan, B., & Green, M. (2008). Comparativ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 structures and public policy. Oxford, UK: Butterworth-Heinemann.
    Houlihan, B., Tan, T. C., & Green, M. (2010). Policy transfer and learning from the West: Elite basketball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34(1), 4-28.
    IOC (2012). Results And Medalists.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website of Olympic movement: http://www.olympic.org/olympic-results
    Oakley, B., & Green, M. (2001). The production of Olympic champion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Management, 8(Special Issue), 83-102.
    UK Sport (2006). Sports policy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London, UK: UK Sport.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