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家新
HUNG, CHIA SHIN
論文名稱: 新冠肺炎對銀髮族海外旅遊阻礙與協商的影響
Impact of COVID-19 Epidemic on Overseas Travel Constraints and Negotiations for the Elderly
指導教授: 林儷蓉
Lin, Li-Jung
口試委員: 湯幸芬 鄭惠萍 林儷蓉
口試日期: 2021/09/1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新冠肺炎銀髮族海外旅遊旅遊阻礙旅遊阻礙協商
英文關鍵詞: COVID-19, elderly, overseas travel, travel constraints, travel constraint negotiation
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64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全球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人口比重大幅提升,對於此族群在旅遊市場上的喜好也逐漸受到重視,在海外旅遊人數日益成長的趨勢之下,爆發了新冠肺炎此種新興傳染疾病,在2020 年造成全世界大規模的感染,截至2020年6月底為止,新冠肺炎已造成全世界1,030萬餘人感染、50萬4千多人死亡,由於疫情的蔓延各國皆實施邊境封鎖政策,對旅遊造成很大的影響,本研究即為了調查在目前新冠肺炎發生期間,銀髮族在海外旅行時可能遇到的阻礙以及阻礙協商效益模式為何。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時間為30-60分鐘,以滾雪球方式尋找8位65歲以上且曾有海外旅遊經驗的銀族族,但因為疫情取消或是暫緩旅遊計畫者。研究發現面對疫情期間的旅遊阻礙最主要的是旅遊禁令,還有內心對於疫情傳播的恐懼以及身邊親友的不支持等,但是面對這些阻礙並不會馬上放棄,而是希望透過協商策略持續地進行旅遊活動,使用較多的協商策略是「持續恢復力與承諾」及「注意其他目標」,都是對於自己來說變化最少,並耗能最少且依靠他人協助可完成的活動,像是轉為國內旅遊或是親友聚餐等,然而在「發現新技能」與「改變態度」及「突破自我的策略」則較少被使用。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未來若有發生類似新興傳染疾病,以及相關業者或政府機關作為政策參考的指標。

    As the coming of aged society is a global trend and the older popula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elderly travel preferences become important in tourism market. However,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epidemic in 2020 caused more than 10.3million infected and 504,000 deaths until June, 2020. As a result, many countries border have been closed to all non-essential travel, which impacts international tourism severe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straint and negotiation for the elderly travelling oversea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This study appli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It takes 30-60 minutes to interview eight subjects selected by snowball sampling. The participants are over 65 years old and have been travelling overseas, but cancelled or postponed their travel plan due to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result revealed the travel constraints for the elderly are the travel ban, fear of the epidemic and families’ opposition. Most of them would rather conduct negotiations to continue resilience and commitment or pay attention to other goals than discover capacity, change attitude and achieve self-goals. They plan domestic tour or diner together with friends as concessions, which is completed easily by others assistanc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industry and policy-making if there is the worldwide epidemic.

    目 次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銀髮族 7 第二節 銀髮族海外旅遊特性 14 第三節 旅遊阻礙 18 第四節 新冠肺炎對旅遊的影響 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問題 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31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1 第七節 信實度檢驗 32 第肆章 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介紹 36 第二節 疫情影響的旅遊阻礙 55 第三節 旅遊阻礙的阻礙協商效益模式 67 第四節 討論 74 第伍章 結論、建議與反思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4 第三節 研究反思 85 參考文獻 88

    王保山、柯獻欽、鄭高珍 (2020)。新冠肺炎之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診斷。內科學誌,31(4),234-238。
    王熙哲、許惠詅 (2012)。銀髮族旅遊服務需求之探索。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1(1),107-118。
    台灣觀光協會 (2020)。WTTC預測疫情對2020年全球觀光產業的影響。取自http://www.tva.org.tw/Trends_detail/ac269a7acac646338ddd7dbb5561fd0c
    吳守從 (2018)。城鄉銀髮族休閒偏好、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6(1),141-152。
    吳肖琪 (2016)。完善高齡者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提升之整合性照顧服務。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1),43-52。
    吳武忠、陳振聲 (2004)。臺北市銀髮族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團體國外旅遊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0(3),23-36。
    呂寶靜 (2003)。老人社區照顧服務之評估研究-以居家服務方案為例 (計畫編號:NSC 89-2412-H-004-026-SSS)。臺北市:國科會。
    李宗派 (2007)。老化概念 (Ⅱ)行為科學之老化理論與老化理論研究趨勢。臺灣老人保健學刊,3(2),25-61。
    李新民、高敏惠 (2014)。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和成功老化相關之初探。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0(1),97-122。
    周文玲、梁景筑、許政堂 (2020)。新冠病毒對觀光產業衝擊之研究-以郵輪產業為例。全球管理與經濟,16(2),29-46。
    林佳蓉 (2002),臺灣地區老人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59-76。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邱莉燕 (2021)。疫情攪局!國旅大爆發 旅行社坦言「惡補」臺灣。經濟日報。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150047
    洪崇彬、王慧媚 (2012)。銀髮族休閒旅遊動機之分析-以彰化市老人會為例。南開學報,9(2),57-68。
    洪瑄曼、陳桂敏 (2008)。關注高齡者之身心變化。榮總護理,25(1),1-5。
    徐震、李明政、莊秀美 (2000)。社會問題。臺北市:學富。
    翁廷碩 (2001)。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高雅玲 (2014)。全球高齡化商機與挑戰。經濟前瞻,(155),8-13。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 (2020至2070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許順旺 (2006)。SARS 期間臺灣觀光旅館之公司政策、SARS知識與員工心理焦慮之關係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3(4),493-516。
    郭念洛、陳建和 (2014)。銀髮族無接縫旅遊之移動需求。管理資訊計算,(3),33-45。
    郭彥谷、楊牧寰、魏筱昀、王俊豪、田寒光、郭彥麟、郭宗賢、姚安琪 (2019)。高齡旅客旅遊動機、知覺價值與活躍老化之研究。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7(2),129-138。
    陳于晴 (2020)。國旅市場大爆發 今年旅遊人次估達2.1億 創近10年新高。鉅亨新聞。取自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32934
    陳怡君、劉元安 (2018)臺灣老年人旅遊之文獻回顧與展望。臺灣老人保健學刊,14(1&2),67-82。
    陳勁甫、吳劍秋 (2005)。銀髮族海外旅遊動機與市場區隔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5(1),1-16。
    陳相訓、羅玉潔、林佳蓉、曾瑞君 (1997)。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對餐旅業之影響及應變措施分析。觀光餐旅評論,1(1),105-129。
    陳美芬,鍾全勝,蔡必焜 (2010)。銀髮族的養生認知與旅遊需求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5),117-126。
    陳英仁 (2005)。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雪蘭、陳建和 (2014)。銀髮族海外旅遊安全需求。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2(特刊),44-59。
    曾能芳、陳定國 (2007)。臺灣銀髮族海外旅遊人次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國統計學報,45(3),299-319。Doi: http://dx.doi.org/10.29973/JCSA.200707.0005
    湯幸芬、楊明青、黃詩閔 (2010)。「老年休閒」:繪畫題材、休閒生活型態、動機與效益。旅遊健康學刊,9(1),25-40。doi:10.29863/JTHS.201012.0002
    馮祥勇 (2020)。危機就是轉機—新冠肺炎後的觀光規劃與發展。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8(特刊),46-55。
    馮觀富 (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臺北市:心理。
    黃意瑄 (2016)。中高齡者觀點探討團體套裝旅遊行程參與經驗與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黃榮鵬、蔡憲唐 (2002)。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1(2),79-100。
    樊祖燁、陳明郁、潘博宇、陳柏仲、林湘凌 (2018)。「銀」得快樂,「遊」出生活-臺灣景點趴趴走App行銷企劃案。大仁學報,(52),75-93。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新北市:心理。
    蔡岡廷、蘇世斌、翁子 (2011)。高齡勞工的健康與工作能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8(4),239-246。
    賴偉文 (2020)。新冠肺炎下新工作模式的轉變。經濟前瞻,(189),25-30。
    錢銘貴 (2019)。銀髮族休閒阻礙、休閒動機及休閒參與關係之探討-以南部地區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7(4),31-46。
    謝淑芬、周宜欣 (2016)。中高齡者之海外旅遊阻礙及阻礙協商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4(1),49-59。
    謝碧容、曾馨慧、張芷綺、鍾秉宏、蔡承翰 (2020)。探討中年人對於在地樂活老化策略的需求意圖:整合計畫行為理論及健康信念模型。商略學報,12(1),17-32。
    鍾政偉、張鈞婷、李薏青、黃怡嘉 (2011)。建構銀髮族旅遊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4(3),63-84。
    簡春安、鄒平儀 (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 (修訂版)。臺北市:巨流。
    Armila, P., Rannikko, A., & Torvinen, P. (2018). You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sport as a leisure activity: Notions from the Finnish welfare society. Leisure Studies, 37(3), 295-306.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de Melo, S. N., Pereira, D. V., Andresen, M. A., & Matias, L. F. (2018).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crime: A routin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62(7), 1967-1991.
    Erikson, E. H.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A review. New York, NY: Norton.
    Gumus, H., & Isik, O. (2018). The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leisure motiv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didat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14(5), 22-32.
    Hooyman, N. R., & Kiyak, H. A. (2008).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Boston, MA: Person Education.
    Kleiber, D., McGuire, F. A., Aybar-Damali, B., & Norman, W. (2008). Having more by doing less: The paradox of leisure constraints in later lif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0(3), 343-359.
    Lei, J., & Hu, G. (2019). Doctoral Candidates' dual role as student and expert scholarly writer: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54, 62-74.
    Lincoln, Y. S., & C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Torkfar, A., Education, S. B., Shirazinejad, R., Jahromi, N. N., & Branch, J. (2017).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predictions based on social, cultural, personal, family factors, and facilities in the city pasargad. Jurnal Fikrah, 2(8), 181-195.
    Vygotsky, L. (1978).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