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尹嚴
Chang, Yin-Yen
論文名稱: 臺灣監獄島:特殊分子考管制度的建置及運作(1950 - 1990s)
Taiwan as a Prison Island: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risoner Monitoring System (1950 - 1990s)
指導教授: 陳翠蓮
Chen, Tsui-Lien
許佩賢
Hsu, Pei-Hsien
口試委員: 陳翠蓮
Chen, Tsui-Lien
許佩賢
Hsu, Pei-Hsien
陳進金
Chen, Chin-ching
蘇慶軒
Su, Ching-Hsuan
口試日期: 2023/07/1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特殊分子政治犯監控制度社會控制國民黨情治機關
英文關鍵詞: political prisoners,, the secret police, surveillance system, social control, Kuomintang (KMT), intelligence agency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69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6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情治體系的研究成果豐碩,然而普遍被稱為「政治犯監控」的特殊分子考管制度,影響政治犯生活甚鉅,卻少有相關討論。本文透過分析官方檔案及口述歷史,梳理特殊分子考管制度的建置與運作情況,探究情治機關、基層執法者以及特殊份子三者間的互動關係,以此說明國家權力滲透基層社會的過程及其阻礙,以及威權體制下的受監控者如何應對國家暴力的侵害。
    本文從制度、體制及行動者三種面向進行分析。國民黨政府為了防止已現身的國家敵人再度犯案,自1950年起陸續將「自首分子」、「新生分子」、「特殊家屬」及「登記分子」劃定為監控對象,在1963年時合稱為「特殊分子」,並利用監視控制、輔導教化等手段,進行收編或鎮壓。警備總部透過理性的制度規劃與統計分析,計算著監控人數、強化情治分工能力,嘗試國家權力延伸至基層社會,也確立了考管體系的運作。
    然而,考管工作的執行情形卻不如情治單位所預期。在敵體化社會氛圍下,為維持鎮壓的正當性,國家必須鞏固敵人的狡詐形象,卻也因此陷於執法上的矛盾,加劇對國家安全的需求。情治單位間組織理性的衝突,也使得考管工作不斷出現偏失。在有限的執法資源下,龐大的業務需求導致執法者在執行業務時多感困難,也難以換取民間社會的協力。上級機關僅能將業務壓力轉嫁給執法者,最終造成執法者的失序、教化與監視效果不彰。
    基層執法者由於業務繁重,常利用上級難以直接監督的特性,透過怠惰、虛應等方式應付考管工作,更有人利用逼迫特殊分子失業或遷居推卸監控責任,因而加深國家暴力的侵害;特殊分子則常利用日常抵抗的形式應付執法者監視,利用欺瞞、交涉或甚至衝撞界線等方式,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並且團結彼此,奠定解嚴前後政治受難者團體紛起的社會基礎,顯示受難者未屈服於威權統治。
    在考管成效的評估上,情治單位僅能勉強達成人身動態與表面活動的監控,而轉變思想或吸收運用則有所侷限。不過在執法者頻繁濫權執法下,同時製造著恐懼的氛圍,反倒因此實現預防再犯的效果。這也解釋了為何「情治體系認為監控不如預期,受難者卻認為監控無所不在」的現象。
    考管制度於1970年代末,受美國人權外交政策與臺灣國內民主運動影響,執法手段日趨緩和。然而,執法密度卻也更為嚴密。直至威權統治接近尾聲之際,情治機關仍希望延續考管制度,顯示著並未放棄對於特殊分子的監控,甚至政黨輪替前仍有相關監控紀錄。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risoners(特殊分子) surveillance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oral histories. It delves into the interrelated dynamics among intelligence agencies,the secret police, and political prisoners. The goal of the study is to shed light on how state power infiltrated grassroots society, the obstacles it encountered, and the responses of those under surveillance to state violence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analysis is structured along three dimensions: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systemic structure, and agents' actions. First, it explains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which included surveillance, control, and educational indoctrination. These measures were designed to suppress or assimilate political prisoners, with the goal of preventing any recurrence of their activities. Taiwan Garrison Command(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through rationalized institutional plann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sought to extend state authority into the grassroots level.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rveillance did not align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lligence entities. To maintain the legitimacy of suppression, the state found itself compelled to reinforce the enemies' deceptive image, which led to an unbridled pursuit of 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conflicts among intelligence agencies also generated persistent problems in surveillance operations. Constrained by limited resources,the secret police struggled to comply with higher directives and effectively collaborate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result was disorganization among the secret police and an ineffective outcome of indoctrination and surveillance.
    As a result, the secret police often transgressed legal boundaries, exacerbating state violence. Political prisoners engaged in everyday forms of resistance, utilizing deception, negotiation, and solidarity to contend with the secret police. This demonstrates the resilience of those subjected to authoritarian rule. In evaluating surveillance efforts, intelligence agencies succeeded in monitoring physical dynamics and superficial activities, yet faced challenges in reshaping the ideological belief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Amidst a climate of rampant abuses of authority by the secret police, a prevailing atmosphere of fear inadvertently achieved a deterrent effect on political prisoners.
    In the late 197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S. human rights diplomacy and Taiwan's democratic movement, the level of enforcement within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has gradually declined, but the intensity has increased. As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neared its end,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still sought to prolong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 9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考管體系的建置與分工 13 第一節 考管法規的建立 13 第二節 從「各類分子」到「特殊分子」 24 第三節 考管體系的建置及其分工 36 第三章 考管體系的運作及控制能力 46 第一節 考管制度的運行流程及其管制成效 46 第二節 敵體化社會的矛盾與情治體系的侷限 72 第三節 考管體系中基層執法者的行動 89 第四章 特殊分子的應對及考管制度的轉型 105 第一節 特殊分子的應對策略 105 第二節 從「特殊分子」到「輔考對象」 119 第三節 民主轉型下的輔考工作 128 第五章 結論 136 引用書目 140 附錄 152

    一、官方檔案
    〈王家文違法案〉,《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55/1571/1010
    〈安全資料〉,《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55/1353/3040
    〈安全資料〉,《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58/1353/3040
    〈安全資料〉,《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62/1353/3040
    〈安全調查〉,《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69/1353/3040
    〈防諜〉,《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66/1352/1
    〈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沿革史〉,《國防部》,檔號:AA05000000C/0039/12Q02022
    〈匪諜自首案〉,《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39/378.7/7171
    〈陸軍防諜案〉,《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57/1352/7421
    〈新生及歸來〉,《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53/373.2/0292
    〈會議會報〉,《國防部》,檔號:A305000000C/0041/300.7/016
    〈臺灣治安肅防專史〉,《國防部》,檔號:AA05000000C/0036/12I09005。
    〈臺灣警備史(保安之部)〉,《國防部》,檔號:AA05000000C/0034/12I09016/1
    〈王士珍叛亂〉,《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53/278.11/419
    〈前在大陸被迫附匪份子辦理登記辦法及總登記實施綱要〉,《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45/3131331
    〈袁炳南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57/1571/048
    〈陳柏淵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51/3132498/498
    〈鈄冰操叛亂嫌疑〉,《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55/1571/038
    〈戡亂時期防匪諜罪犯再為匪工作實施辦法及管教實施辦法〉,《國防部軍法局》,檔號:B3750347701/0041/3131318
    〈加強偵防工作措施〉,《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68/C280362
    〈防制台獨方案〉,《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47/C300826/1
    〈忠誠專案〉,《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59/C300824/1
    〈拂塵專案第十四卷附件〉,《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37/340.2/5502.3
    〈國內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50/C301558
    〈國家安全局局史〉,《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59/L2706
    〈陳永善(陳映真)〉,《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68/W2E0841CC/1
    〈碩果專案〉,《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57/C061003/1
    〈輔考對象輔導考察工作綱要〉,《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71/C301257
    〈磐安會報〉,《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64/C301252/1
    〈磐安會報〉,《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65/C301252/1
    〈磐安會報〉,《國家安全局》,檔號:A803000000A/0066/C301252/1/
    〈可疑分子考管-吳民孚案〉,《內政部警政署》,檔號:AA01010000C/0040/304.1/1372
    〈可疑分子考管-南投縣居民許諸立案〉,《內政部警政署》,檔號:AA01010000C/0040/301.6/0023
    〈可疑分子考管-康鳴球案〉,《內政部警政署》,檔號:AA01010000C/0040/307.9/1601
    〈可疑分子親眷調查:黃溫恭案〉,《內政部警政署》,檔號:AA0101000 0C/0048/307.9/2304
    〈五九年至六十年重要備查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9/206-01/00069/0001/virtual001/0033
    〈六二年特殊份子考管業務督導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1/206-01/00638
    〈六十四年度特殊分子清查文件名冊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3/2/37548
    〈七十年特殊份子清查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70/2/40469
    〈七十二年輔考對象、考查分子清查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72/206-01/01154
    〈安全局交辦特殊份子攷管運用名冊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1/FD2-1/00083
    〈考運案件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0/3/55156
    〈考管運用工作現況檢討〉,《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2/206-01/00698
    〈自首人名冊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0/FD2-1/00015
    〈自首案法資料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0/3/18531
    〈吳祖型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38/301/08167
    〈特殊份子考管工作改進方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2/206-01/00692
    〈特殊份子考管工作講習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6/206-01/00825
    〈特殊份子考管協調座談會專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2/3/18519
    〈特殊份子清查鑑定等級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6/206-01/00894
    〈特殊攷管份子檢討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3/FD2-1/00085
    〈秦秉倫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7/301/00129/0001
    〈統一考管清查視導小組計劃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8/2/14840
    〈許昭榮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9/301/04745
    〈楊威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61/301/02622。
    〈楊蔚(濟德)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55/301/06648
    〈葉榮富自首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0/FD1.1/00100
    〈廖正雄自首案〉,《法務部調查局》,檔號:AA11010000F/0040/FD1.1/00099
    〈戡亂時期特殊份子管理辦法草案及輔導實施細則草案〉,《行政院》,檔號:AA00000000A/0046/1-1-8-10-1/12
    〈柯旗化案〉,《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檔號:A383130000C/0074/222/004
    〈陳三興案〉,《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檔號:A383130000C/0064/222/036
    〈臺灣政治受難者聯誼會〉《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檔號:A383130000C/0075/215/073
    〈保防工作及保密措施〉,《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檔號:A387130000C/0056/B001813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一三○冊五五六至五五七〉,《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157-002。
    〈蔣經國演講稿(十七)〉,《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503-00017-014
    〈蔣經國與各界往來函札(二)〉,《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502-00015-009

    二、史料彙編
    何鳳嬌編2022 《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四):逮捕與偵訊》,臺北:國史館。
    李宣鋒編1998 〈臺灣地區戒嚴時期五0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二)-個案資料〉,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三、政府公報、報紙
    《中央日報》,1950、1973、1977年。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0、1958、1959年。
    《聯合晚報》,1988、1990年
    《聯合報》,1988年。

    四、政府出版品
    李郁華、田驤龍1970 《警察勤務》臺北:中央警官學校
    周至柔、李立柏1957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八年工作概況》,臺北:臺灣省保安司令部。
    姚愷如撰、莊心田增訂1969 《國家安全警察學》,臺北市:中央警官學校編印。
    軍管區司令部編印1993 《警備總部與國家》,臺北:軍管區司令部。
    國家安全局編印1964 《怎麼考管特殊份子》,臺北:國家安全局。
    臺灣省警務處編印1954 《臺灣警務》,臺北:省警務處。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62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一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70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二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77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三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79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四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81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五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85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六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86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七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87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八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89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九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90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十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編1991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十一輯》,臺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蔣中正1941 《行政三聯制大綱》,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五、專書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申昀晏譯2022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臺北:麥田出版社。
    松田康博著、黃偉修譯2019 《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臺北:政大出版社。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2016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明通1995 《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新自然主義。
    陳翠蓮2017 《重構二二八》,臺北:衛城。
    陳儀深2022 《戰後臺灣對外關係史論》,臺北:政大出版社。
    凱薩琳.韋德瑞著、梁永安譯2022 《他們說我是間諜:人類學家與她的祕密警察監控檔案》,臺北:衛城出版。
    黃金麟2009 《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臺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臺北:聯經出版。
    楊翠2016 《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臺北:蔚藍出版。
    蘇瑞鏘2014 《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臺北:稻鄉。
    龔宜君1998 《「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社會基礎的形成》,臺北:稻鄉出版社。

    六、口述歷史、回憶錄
    王歡1999 《烈火的青春: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證言》,臺北:人間出版社。
    李石城2015 《鹿窟風雲.八十憶往:李石城回憶錄》,臺北:白象文化。
    季季2015 《行走的樹:追懷我與「民主台灣聯盟」案的時代》,臺北:印刻。
    胡子丹2015 〈離開綠島,我是怎樣走過來的-「白色恐怖」紀事之三十〉,《傳記文學》第105卷6期。
    姜天陸2001 《南瀛白色恐怖誌》,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柯旗化2002 《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1995 《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
    張炎憲、高淑媛訪問1995 《諸羅山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主編1995 《嘉義平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陳鳳華著2000 《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張炎憲主編2015 《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臺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主編2000 《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臺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曹欽榮、陳銘城、楊淑媛、潘忠政採訪2015 〈重生與愛:桃園縣人權歷史口述文集〉,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曹欽榮主編2020 《白色記憶: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訪談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曹欽榮等訪問、鄭南榕基金會策劃2012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臺北:書林。
    許雪姬、楊麗祝主編2020 《話當年父兄蒙難:受難者家屬記憶中的白色恐怖》,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中研院臺史所。
    許雪姬主編2014 《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陳彥斌編、楊翠總顧問2016 《黯到盡處,看見光:臺中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訪紀錄》,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陳英泰2018 《回憶2:由改坐大牢至平反之路》,臺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陳儀深訪問,彭孟濤、林東璟、潘彥蓉紀錄2021 《活著說出真相:蔡寬裕先生訪談錄》,頁184。
    陳儀深訪問、林東璟紀錄2000 〈顏錦福先生訪問紀錄〉,收於《口述歷史》,第10期。
    陳儀深訪問、周維朋紀錄2004 〈蔡有全先生訪問紀錄〉,收於《口述歷史:美麗島事件專輯》,第12期。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策劃2015 《走過長夜-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輯三﹞:喚不回的青春》,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曾永賢口述,張炎憲、許瑞浩訪問2009 《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曾品滄、許瑞浩訪問2004 《一九六0年代的獨立運動: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事件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黃旭初主編2014 《禁錮的青春,我的夢: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2》,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春暉出版社。
    黃克武、呂芳上等訪問1999 《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楊碧川主編2013 《停格的情書: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高雄: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葉石濤2015 《一個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劃編輯2011 《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盧兆麟等口述,2003 《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白色封印》,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薛化元主編2020 《走過白色幽曖:1960、197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薛化元主編2020 《穿過白色濃霧:195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七、期刊論文
    吳俊瑩2019 〈白色恐怖下的蔡懋棠:以1971年政治犯名單外洩案為中心〉,《臺灣風物》,第69卷第4期,頁95–140。
    李禎祥2015〈白色恐怖下的家庭悲劇:複合式人權侵害案件之考察(1949–1992)〉,《臺灣風物》第65卷第1期,頁71–117。
    林正慧2009 〈1950年代左翼政治案件探討──以省工委會及臺盟相關案件為中心〉,《臺灣文獻》,第60卷第1期,頁395-477。。
    林正慧2021 〈1950 年代保安司令部諜報組的組織佈建與偵防行動〉,《臺灣史研究》,第28卷第4期,頁201–254。
    侯坤宏2007 〈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2期,頁139-203。
    陳宜安2010 〈臺灣威權體制與警政發展—以 1950 年代為範圍〉,《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40 卷第6期,頁31 - 59。
    陳昱齊2019 〈獄外之囚:白色恐怖時期對政治犯及其家屬的監控機制〉,《臺灣文獻》。第70卷3期,頁127–163。
    陳純瑩2007 〈我國威權體制建構初期之警政(1949-1958)〉,《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頁45 - 72。
    陳翠蓮 2021 〈王昇與「劉少康辦公室」:1980年代臺灣威權體制末期的權力震盪〉,《國史館館刊》,第69期,頁121–172。
    黃克先 2022 〈跨國宗教與受限制的黨國:從監控檔案再探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臺灣社會學刊》,第70期,頁 1 - 76。
    劉明憲 2018 〈政治犯思想改造-白色恐怖時期感化教育初探〉,《通識論叢》,第21期,頁59 – 81。
    劉熙明 1999 〈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臺灣史研究》第6期第2卷,頁139 - 187。
    蘇瑞鏘2013 〈強人威權黨國體制與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輔仁歷史學報》第30期,頁167 - 213。
    蘇慶軒2013 〈國民黨國家機器在臺灣的政治秩序起源:白色恐怖中對左翼勢力的整肅(1948-1954)〉,《政治科學論叢》,第57期,頁115-145。
    蘇慶軒2015 〈國民黨政府的戰爭規劃與威權統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的戰時職能及其威權控制的作用(1958-1972)〉,《政治科學論叢》第64期,頁137-167。
    蘇慶軒2021 〈監控下的黨外活動:以國家安全局檔案中的陳菊動態為中心(1978-1979)〉,《國史館館刊》,第69期,頁275–311。

    八、專書論文
    吳俊瑩2015 〈戒嚴體制下的臺灣(1949–1960s)〉,收入呂芳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國史館。
    吳俊瑩2023 〈李登輝與獨台會案〉,收於莊瑞琳總編輯,《春山文藝李登輝100年專輯》,臺北:春山文藝。
    李筱峰2010 〈臺灣戒嚴時期政治犯的遭遇與處境:政治受難者的經驗見證〉,收於張炎憲、陳儀深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
    李禎祥2015 〈附錄三:國家的敵人與充滿敵人的國家〉,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編,《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上)》,臺北:衛城出版社。
    林正慧2020 〈二二八事件中的情治機關及其角色〉,收於陳儀深、薛化元主編,《二二八事件與轉型正義報告稿》,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林正慧2020 〈秋後算賬?——從官方角度看二二八與白恐的歷史連結〉,收於薛化元等編,《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林正慧2021 〈蔡孝乾案:投降的中共地下黨領袖〉,收於陳進金、陳翠蓮等著,《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臺北:春山出版社。
    汪宏倫2014 〈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收於汪宏倫主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社。
    姚人多2014 〈社會是戰爭的延續: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國家的敵人」之歷史考察〉,收於汪宏倫主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社。
    陳翠蓮2010 〈臺灣戒嚴時期的特務統治與白色恐怖氛圍〉,收於張炎憲、陳儀深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
    陳翠蓮2020 〈地方選舉、省籍關係與反對黨:美國政府對1950–1960臺灣政治發展的主張〉,收入吳淑鳳、張世瑛、蕭李居、林映汝執行編輯,《臺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黃崇憲2008 〈利維坦的生成與傾頹:台灣國家研究範例的批判性回顧,1945-2005〉,收入謝國雄主編,《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台北:群學出版。
    葉怡君2021 〈白堊記憶:一群五〇年代「老同學」戰鬥的故事〉,收於胡淑雯、童偉格主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二 地下燃燒》,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春山出版。
    九、學位論文
    李宛蓓2008 〈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柯蔡阿李女士生命故事探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冠瑜2013 〈戰後臺灣政治犯救援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惠鈴2016 〈1950 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生命歷程探討:以苗栗縣南庄鄉黃昌祥家庭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泓叡2019 〈與「敵人」共存:臺灣威權統治晚期的新生份子監控體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蔣尚彤2022 《自首與自新──1962年反共自覺運動之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蕭伶伃2009 〈走進「白色家庭」:一九五O年代政治受難者家屬生命歷程探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佩珊2015 〈國民黨自新政策與自新人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頁64-78。
    羅宜芬2012 〈臺灣政治案件平反與轉型正義--以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為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慶軒2008 〈國家建制與白色恐怖:五○年代初期臺灣政治案件形成之原因〉,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十、研究報告
    林國明主持2021 《「 威權統治時期校園與社會 監控之研究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
    黃克先主持2021 《「威權統治時期宗教團體監控之研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第二部 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端:壓迫體制及其圖像〉《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蘇慶軒2020 〈監視怎麼做?以《青谷專案》中陳菊的動態為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
    李炳南、馬秀如、余騰芳、趙榮耀2014 〈監察院44年完成孫立人將軍調查報告,認郭廷亮是否涉及匪諜與該孫案無關。今獲『郭廷亮自白書(44年6月14日)』,其中有若干疑點,應有釐清之必要案〉,監察院調查報告。

    十一、研討會論文
    林正慧2022 〈化敵為友:由重整省工委案看調查局對 自首自新份子之運用〉,發表於:「解讀檔案·書寫歷史──國史館 2022 年學術討論會」。

    十二、英文文獻
    Michael Mann1993 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 The Rise of Classes and Nation-states, 1760-1914,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u, Nai-Teh.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十三、網路資料
    〈促轉會:政治監控直到首次政黨輪替前才結束〉,《中央社》,2020/11/11,下載日期:2022年9月15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110136.asp×
    「釋字第567號」,〈憲法法庭〉,下載日期:2023年6月10日,網址: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748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資料庫〉,下載日期:2023年4月6日,網址:https://sheethub.com/billy3321/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page/236
    李禎祥,〈1960年代台大人的異彩:謝世佳、盧華棟與鈄冰操〉,《民報》,2017/01/22,下載日期:2023年5月15日,網址:https://www.peoplemedia.tw/news/fec315c7-1a16-476f-b0df-c36905fb9d68。
    毛扶正口述、林瑞珠紀錄,〈出獄離開綠島 初識台灣〉,《上報upmedia》,2020/1/9,下載日期:2022年9月15日,網址: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7884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