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嘉淇
Chang, Chia-Chi
論文名稱: 桃園市音樂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核心素養認知與認同之調查研究
A Survey on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Music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指導教授: 陳曉雰
Chen, Hsiao-Fen
口試委員: 潘宇文
Pan, Yu-Wen
蔡永文
Tsai, Yung-Wen
口試日期: 2021/07/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核心素養認知認同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
英文關鍵詞: core competencies, cognition, acceptanc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arts area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8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音樂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之認知與認同,以問卷調查法針對桃園市139所國民小學、53所國民中學、15所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正式音樂教師進行調查。研究者發出207 份問卷,回收173份(83.57%),有效問卷166份(95.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分配、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進行統計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大部分桃園市音樂教師皆了解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三教育階段中以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程度最高;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最低。
    二、大部分桃園市音樂教師皆認同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三教育階段中以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認同程度最高;國民中學教師最低。
    三、不同性別的音樂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的認知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音樂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的認同無顯著差異。
    五、桃園市音樂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核心素養認知與認同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對音樂教師、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music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The survey distributed 207 questionnaires to teachers representing 139 elementary schools, 53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15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A total of 173 questionnaires were responded(83.57%). There were 16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95.95%). The acquir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percentag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music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understood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thes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ed the highest congnition, and the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wed the lowest cognition.
    2. Most of the music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agreed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these, the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wed the highest accecptance, and the jo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wed the lowest acceptance.
    3.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music teachers.
    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ceptance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among music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5. The result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usic teachers’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arts area.
    Finall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music teacher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之意涵11 第二節 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與認知、認同之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65 第四節 研究流程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個人背景資料之分析73 第二節 桃園市音樂教師對核心素養認知與認同之情形75 第三節 不同變項之桃園市音樂教師對核心素養認知與認同之差異情形 95 第四節 桃園市音樂教師對核心素養認知與認同之相關情形103 第五節 開放題意見彙整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3 參考文獻116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修正意見彙整表127 附錄二 國民小學音樂教師正式問卷135 附錄三 國民中學音樂教師正式問卷140 附錄四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音樂教師正式問卷145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20)。教育研究法(第十九版)。臺北市:五南。
    王竹梅、丁一顧(2020)。國中小素養導向評量實施之困境與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1-7。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白郁瑜(2015)。高雄市國中數學教師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白雲霞(2020)。素養導向學習評量的要素與設計。師友雙月刊,623,31-38。
    江欣庭(2019)。技術型高中集中式特殊教育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知覺與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佳雨(2013)。十二年國教政策下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於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和堂(2016)。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第五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隆、涂金堂(2014)。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宜臻(2018)。臺中市國小教師對數學領域核心素養的課程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吳清山(2010)。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新北市:Airiti Press.
    吳清山(2017)。邁向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變革。師友月刊,595,9-15。
    吳姿瑩(2020)。桃園市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認知度與認同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子建(1998)。香港小學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同感:目標為本課程與常識科的比較。課程論壇,7(2),71-83。
    李子建、尹弘飈(2005)。教師對課程變革的認同感和關注:實施研究的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107-128。
    李幸真(2021)。臺中市國小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綱素養導向教學之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坤崇(2009)。認知技能情意教育目標分類及其在評量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書文(2003)。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堅萍(2000)。Simpson、Harrow與Goldberger心理動作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百理(2001)。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易城(2019)。國民中學教師對素養導向教學認知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巫蕙芬(2016)。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機與電子群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技能領域之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韻如(2014)。臺北市國中國文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馨儀(2002)。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7。
    林永豐(2018)。延續或斷裂?從能力到素養的課程改革意涵。課程研究,13(2),1-20。
    林政逸(2017)。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8-29。
    林芬妃(2013)。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之研究—以竹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嘉慧(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十二年國教政策與適性輔導知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曉薇(2018)。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程綱要應用於國民小學四年級音樂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詠善(2016)。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探討音樂教學之特色與實踐。國教新知,63(2),3-18。
    洪詠善、范信賢(主編)(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006/51171/2e43a379-fee8-43a3-a027-0f98bb59cabb.pdf
    洪毓章(2020)。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度與認同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徐翊鳳(2017)。以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為依據設計音樂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袁之琦、游恒山(主編)(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高級中等教育法(2021年05月26日)。
    張尹慈(2019)。淺談十二年國教之音樂教學走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5),160-163。
    張玉珠(2015)。十二年國教政策下臺中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及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張河賓(2014)。利害關係人對十二年國教政策宣導了解及認同感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二刷)。臺北市 : 東華。
    張芬芬(2019)。素養是師生共構融會貫通的活知識:108課綱知識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1-5。
    張梅英(2014)。臺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理念認同與關注階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張偉志(2014)。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與認同與政策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張惠博(2015)。臺灣好教育:從九年國教、九年一貫到12年國教。取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11
    張瀞文(主編)(2018)。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指引。取自
    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020c0d22a5c0fad366f0f5ab1cf3b2a7.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十二年國教課程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取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1040722核心素養發展手冊.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課程手冊。取自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067/藝術領域課程手冊.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總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20a)。109學年度國民小學學校名錄。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school/108/e1_new.xls
    教育部(2020b)。109學年度國民中學學校名錄。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school/108/j1_new.xls
    教育部(2020c)。10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名錄。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school/108/high.xls
    莊秀鳳(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雅雯(2014)。十二年國教政策下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於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曹博盛(2012)。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的修訂版應用於數學領域之命題實例。中等教育,63(4),38-65。doi : 10.6249/SE.2012.63.4.03
    單文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認知與態度以及研習的效應。教育研究資訊,11(3),23-46。
    曾文龍(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初芳(2002)。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如、鄭鈞鴻(2018)。十二年國教下的教師角色轉變:以核心素養視角出發。載於張芬芬、謝金枝(主編),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實施與問題因應(頁79-100)。臺北市:五南。
    陳國泰(2016)。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要素:析論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國民教育學報,13,21-44。
    陳雅欣(2020)。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英語領域素養導向課程了解與看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琦媛(2017)。運用Rubrics評量核心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87-90。
    陳慈君(2018)。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英語課綱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嘉君(2015)。國小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政策認同、 政策滿意度與政策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陳曉雰(2018)。臺灣高中音樂課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陳瓊花(2017)。美感素養導向教學之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75,18-33。
    閔詩紜(2018)。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黃希庭(主編)(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國家。
    黃琇屏(2017)。淺談核心素養與評鑑概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91-94。
    黃鈺媚(2019)。以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為依據的五年級音樂課程與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郁珊(2014)。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推行認知度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
    黃靜美(2015)。高雄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與自我效能、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重新(2017)。教育研究法(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楊智穎(2017)。核心素養評鑑的設計與問題探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0-23。
    楊俊鴻(2011)。世界主義課程論述—理念、模式及實際。中正教育研究,10(2),1-30。
    楊俊鴻(2016)。導讀:《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教育脈動,5,1-5。
    楊俊鴻、張茵倩、張淑惠(2019)。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郭諭陵(1994)。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妍妤(2020)。技術型高中餐旅群教師素養導向教學能力之需求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美慧、楊俊鴻(2013)。十二年國教課程的連貫與統整之擬議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整合型研究(NAER-101-13-A-1-01-02-1-07)。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49/NAER-101-13-A-1-01-02-1-07.pdf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姝彣(2014)。國民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教之了解程度、看法和態度─以臺中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潘慧玲、黃曬莉、陳文彥、鄭淑惠(2020)。學校準備好了嗎?國高中教育人員實施 108課綱的變革準備度。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6(1),65-100。
    謝明津(2012)。桃園縣高中職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教相關問題看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在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中的可能角色。教育研究月刊,242,139-153。doi: 10.3966/168063602014060242009
    蔡清田(2015)。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9)。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第一版六刷)。臺北市:五南。
    鄭章華(2017)。核心素養在知覺課程與運作課程的轉化初探:以國小數學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75,64-80。
    鄭蕙如、林世華(2004)。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
    羅媛琦(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 Hill, W. H., & Krathwohl, D. R. (1983)。教育目標的分類方法(黃光雄,主譯)。高雄市:復文。(原著出版於1956年)
    DeLamater, J. D., Myers, D. J., & Collett J. L. (2019)。社會心理學(陳增穎,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2018年)
    Reber, A. S. (2002)。心理學辭典(李伯黍、楊爾衢、孫名之、陳澤川、袁軍、張榮華、顧海根,譯)。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1985年)
    Trilling, B., & Fadel, C. (2012)。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劉曉樺,譯)。臺北市:大雁。(原著出版於2009年)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ngman.
    Bloom, B. S. (Ed.)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Longman.
    Bloom, B. S. (1994). Reflections o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taxonomy. In L. W. Anderson & L. A . Sosniak (Eds.),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A forty-years retrospective (pp.1-8).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lors, J., Mufti, I. A., Amagi, I., Carneiro, R., Chung, F., Geremek, B. et al.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Franc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0/001095/109590eo.pdf
    European Commission. (2007). The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 European framework. Luxembourg, Belgium: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sites/default/files/youth-in-action-keycomp-en.pdf
    Fishbein, M., & Ajzen, I. (1974). Attitudes towards objects as predictor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behavioral criteria. Psychological Review, 81(1), 59-74.
    Katz, E. H., Dalton, S., & Giaquinta, J. B.(1994). Status risk and receptivity of home economics teachers to a statewide curriculum innovation.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2(4), 401-421.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 B. (1964). 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 Handbook II: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McKay.
    Nunnally,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Operario, D., & Fiske, S.T., (1999). Social cognition permeates social psychology: Motivated mental processes guide the study of human social behavior.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1), 63-78.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2030. Paris, France: Author.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York: Basic Books.
    Pinsonneault, A., & Kraemer K. L. (1993). Survey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assess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0(2), 75-105.
    Punch, K. F., & McAtee, W. A. (1979). Accounting for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chan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7(2), 171-182.
    Tawil, S., & Cougoureux, M. (2013). Revisiting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Franc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2/002200/220050e.pdf
    Trier, U. P. (2001). 12 countries contributing to DeSeCo − A summary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deseco.ch/bfs/deseco/en/index/05.parsys.1992.downloadList.41429.DownloadFile.tmp/sfsodesecoccpsummaryreport.pdf
    Trilling, B., & Fadel, C. (2009). 21st century skills: Learning for life in our times.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uie/pdf/MTS.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