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孟桓
論文名稱: Windows創作論述
指導教授: 黃進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Windows>系列採取了許多社會現象來做探討,消費文化、網路文化、道德及信仰的觀點等,都是自己在生活週遭事物現象常會去思考的問題,面對流行文化帶來的事物和價值觀轉變,是順流或逆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跟不上時代,藉著準備畫展找了許多這方面的書籍,雖然不算找到了答案,但對這些現象和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畫時選擇使用色塊、畫刀、大面渲染和保留手稿等在過去很少使用的技法,也因此在作品呈現出的效果上難免有些生澀不成熟,但在過程中是一個享受、尋找自己的作畫遊戲,就像回到兒時塗鴉的心境,又像康德的審美判斷所提到的「是主觀無利害的快感」,以達到所謂「無目的的合目的性」。這次畫展雖然是畢業展不如說是對未來繪畫方向作一個起點工作更為恰當。

    壹、緒論 2 一、前言 2 二、創作動機與目的 3 三、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 6 貳、創作之思想及理論基礎 12 一、西洋美術中的理性與浪漫 12 二、動力均衡的美感 18 三、多元消費文化 25 參、繪畫的形式、技法及材料 33 一、錯置 33 二、渲染及潑灑 35 三、素描性 37 肆、作品範例解說 38 一、牢窗系列 38 二、櫥窗系列 44 三、視窗系列 53 四、心窗系列 58 伍、結語 62 陸、參考書目 65

    高宣揚(1999)<後現代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宣揚(1996)<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市:唐山
    羅青(1989)<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市:學生書局
    原著/史蒂文˙貝斯特(Steven Best)道格拉斯˙凱爾納(Douglas Kellner)
    翻譯/朱元鴻 馬彥彬 方孝鼎 張崇熙 李世明(199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 台北市:巨流
    汪亞明 葉志良 王文杰 管建新 鄭祥福 洪偉 孟樊(1997)<後現代學科與理論>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原著/星野克美等 譯/黃恆正 <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編/傳播90’研究集團 譯/東正德<傳播媒體的變貌>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楊語芸(1997)<九○年代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劉思量(1992) <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潘橎(2001)<新古典與浪漫主義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著/亞諾豪斯 譯/邱彰(1987)<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台北市:雄獅美術
    謝孝德(1986)<浪漫主義與現代繪畫>台北市:正揚出版社
    鄭漢禕論文<聯結於安迪沃霍爾之群化美學於重複圖像並置表現形式之應用>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