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湯舒伃
Tang, Shu-Yu
論文名稱: 牛埔社區居民「遊覽」活動之研究
The Study of Sightseeing Activity of Niu-Pu Community Residents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遊覽宗教觀光社區休閒文化人類學
英文關鍵詞: Sightseeing, Religious Tourism, Cultural Anthrop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臺灣,「遊覽」是一項蔚為風尚的活動。浸於民間信仰普遍的氛圍下,這類活動多半含有宗教觀光成分在內。一般大眾則依其宗教特性,將遊覽活動泛稱為進香團,並予以老人、三跪九叩、鑽轎底等刻板印象。本文以文化人類學角度為基礎,透過田野文本分析、實際參與牛埔社區居民的遊覽活動、與參與者進行對談,深描遊覽活動的風貌並勾勒出社區居民與遊覽間的關係。最後發現,遊覽並不為進香,而是基於共享的信仰價值、地緣、血緣關係,透過人際網絡串聯聚集而成,且富有社交性質的休閒活動;活動中的宗教活動,僅作為穿針引線的線頭,牽動遊覽活動的舉辦,帶出牛埔社區居民相互友愛的關懷之情,形塑出這群人的集體意識,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交流往來,不僅豐富彼此的心靈,更成為牛埔社區居民樂此不疲的休閒形式。

    In Taiwan, Sightseeing Activity is a popular leisure. Owing to folk religion, this kind of activities is composed of religion and leisure. Most of people always consider that the activity is equal to pilgrimage activity, and giving some stereotypes of elderly people, grand kowtow and so on.
    This study based on Cultural Anthropology.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I used the text analysis,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depth interviews. Attempts to record the Sightseeing activity and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dents of Niu-Pu community and sightseeing activity.
    As a result, sightseeing activity is a social activity, not a pilgrimage activity. Base on shared belief,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and blood relationship, they get together by social network and desire to find social support and self-value. Religion is just a medium, let the residents of Niu-Pu could join the sightseeing activity, then interact with other people and construct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medium. Sightseeing activity becomes a form of leisure to people who lives in Niu-Pu community.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 誌iii 目 次iv 圖 次vi 表 次viii 第壹章 導言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6 第三節 研究方法15 第貳章 田野地介紹19 第一節 牛埔社區的昔與今19 第二節 作伙去「遊覽」25 第叁章 遊覽活動的意涵46 第一節 相揪來「𨑨迌」48 第二節 遊覽車上的你、我、他54 第三節 有拜有保庇64 第四節 工商服務時間─活動的經濟基礎76 第五節 不只是想像的共同體80 第六節 小結83 第肆章 結論86 第一節 三位一體的遊覽活動8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93 參考書目94

    丁仁傑 (2012) (譯) 。漢人的社會邏輯。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 Steven Sangren, 2000)
    內政部統計處 (2000) 。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
    內政部統計處 (2009) 。中華民國98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http://openepaper.nat.gov.tw/OpenFront/gpnet_detail.jspx?gpn=1009904303
    內政部統計處 (2012) 。內政部統計年報。台北。
    http://www.moi.gov.tw/stat/year.aspx
    文建會 (1998) 。文化白皮書。台北。
    http://web.cca.gov.tw/intro/1998YellowBook/index.htm
    何若維 (2011) 。老人靈性健康與宗教旅遊意願相關性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余幸娟 (2000)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吳鄭重、王伯仁 (2011) 。節慶之島的現代奇觀:臺灣新興節慶活動的現象淺描與理論初探。地理研究,54,p.69-95。
    吳叡人 (1999) (譯)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市:時報文化。 (Benedict Anderson, 1982)
    李文環、林怡君 (2012) 。圖解臺灣民俗。臺中市:好讀出版。
    汪珍宜、何翠萍 (1989) (譯) 。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台北市:遠流。 (Marcel Mauss, 1984)
    汪寧生 (1996) 。文化人類學調查─正確認識社會的方法。中國:文物出版社。
    沈進成、謝金燕 (2003) 。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旅遊管理研究,3 (1) ,p.79-95。
    阮慧娟 (2009) 。南投縣退休銀髮族休閒生活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尚憶薇 (2000) 。推廣臺灣老年休閒活動-以YMCA 的老年人休閒活動設計為借鏡之研究。中華體育,14 (1),p.77-83。
    林文琪 (2006) (譯) 。《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 (Kathryn Woodward et al, 1997)
    林日輝、戴靖惠 (2004) (譯)。社會人類學:他們的世界。台北市:弘智。 (Joy Hendry, 1999)
    林芬郁、沈佳姍、蔡蕙頻 (2012) 。沒有電視的時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台北市:貓頭鷹。
    林美容 (2008) 。祭祀圈與地方社會。新北市:博揚文化。
    邱俊村 (2000) 。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市。
    洪于婷、謝琦強、張鈺曼 (2012) 。宗教觀光不同參與者之認知分析。嘉南學報,38,p.366-376。
    洪櫻純 (2005)。新部落主義與美學社群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8,p.248-253。
    孫治本 (2004) 。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臺北市:唐山。
    徐雨村 (2005) (譯) 。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新北市:桂冠圖書。 (Conrad P. Kottak, 1974)
    徐震 (1992) 。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震 (2005) 。社會問題。台北:學富文化。
    康箏、田松 (2000) (譯) 。你生命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Geoffrey Godbey, 1994)
    張人傑 (2006) 。臺灣社會生活史:休閒遊憩、日常生活與現代性。台北市:稻鄉。
    張伯鋒、陳國川 (2010) 。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地理研究,53,p.49-70。
    張君玫 (2000) (譯) 。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市:弘智。 (Norman K. Denzin, 1989)
    張君玫 (2007) (譯) 。社會學概念與應用。台北市:巨流。 (Jonathan H. Turner, 1994)
    張育銓 (2011) 。臺灣的宗教觀光及其研究:方法論與本質論的探索。育達科大學報,27,p.65-84。
    張俊一 (2008) 。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概念探索老年人的休閒經驗:一個質性的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 (3) ,p.41-55。
    張苙雲 (2011) 。社會學實證研究中的脈絡效應。傳播研究與實踐,1(2),p.49-55。
    張恭啟、于嘉雲 (1999) (譯) 。文化人類學。台北市:巨流。 (Kessing, R., 1976)
    張珣 (2003) 。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彩鳳 (2014) 。三月瘋媽祖 大甲媽繞境4縣21鄉鎮 百萬信徒追隨求平安。國語日報。
    張雅媜 (2010) 。宗教觀光旅遊動機、目的地吸引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南鯤鯓代天府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張鳴珊、王怜雅 (2006) 。由遊客觀點探討媽祖繞境文化與休閒之研究。嘉南學報, 32,p.744-757。
    梅陳玉嬋、齊銥、徐玲 (2004) 。老人學。臺北市 : 五南。
    郭玲君、李學愚、陳信泰 (2006) 。從宗教旅遊品質重視度建構台南地區進香團遊程規畫—以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團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 (4) ,p.55-65。
    郭淑玲 (2011) 。宗教觀光旅遊目的地意象、動機、及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郭禎麟、吳意琳、黃宛瑜、金家琦、呂環延、方怡潔、黃恩霖 (2010) (譯) 。歡迎光臨人類學。台北市:群學。 (Luke Eric Lassiter, 2009)
    陳文德、黃應貴 (2004) 。「社群」研究的省思。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光棻 (2007) (譯) 。可愛力量大。台北市:天下文化。 (四方田犬彥, 2006)
    陳建廷、蘇慧慈、李壽展 (2011) 。老年人休閒生活之探討-以民間宗教活動為範疇。屏東教大體育,14,p.524 -532。
    黃聿恆 (2004) 。臺灣地區中老年人與老年人休閒活動差異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台中市。
    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 (2000)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 (3) ,p.23-48。
    董芳苑 (1996) 。探索臺灣民間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
    董芳苑 (2008) 。臺灣宗教大觀。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臺北縣中和市公所 (2005) 。中和市誌 (上) 。新北市:北縣中和市公所。
    臺北縣中和市公所 (2005) 。中和市誌 (下) 。新北市:北縣中和市公所。
    趙冉 (2002) (譯) 。走向自由。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Kelly, J.R., 1990)
    趙紅梅 (2009) (譯) 。人類學與旅遊時代 。中國大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Nelson Graburn, 2007)
    劉森堯 (2003) (譯) 。閒暇:文化的基礎。新北市:立緒。(Josef Pieper, 1947)
    劉維公 (2006) 。風格社會。台北市:天下雜誌。
    劉還月 (2000) 。臺灣人的祀神與祭禮。臺灣:常民文化。
    潘慧玲 (2003) 。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 (1) ,p.115-143。
    蔡宏進 (2004) 。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賴文福 (2000) (譯) 。民族誌學。台北市:弘智。(David M. Fetterman, 1998)
    謝世忠 (1994) 。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詮釋。臺灣:自立晚報。
    Adler, J. (1989). Origins of Sightsee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6, 7-29.
    Cohen, E. (1998). Tourism and relig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acific Tourism Review, 2, 1-10.
    Hanisch, A. (1994). Reasons people retire and their relations to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in retir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ehavior, 45, 1-16.
    Huang, L., & Tsai, H. T. (2003).The study of senior traveler behavior in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4, 561-574.
    Lefeuvre, A. (1980). Vatican City: Pontifical commission on the pastoral care of migrants and tourists. 10, 80-81.
    McGuire, F. A., Uysal, M., & McDonald, C. (1988). Attracting the older traveler. Tourism Management, 9(2), 161-164.
    Nolan, M. L., & Nolan, S. (1992). Religious sites as tourism attractions in Europ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1), 68-78.
    Rinschede, G. (1992). Forms of Religious Tourism, An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1), 51-67.
    Smith, V. L. (1989).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2nd ed.).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Vukonic, B. (1996). Tourism and Religion. U.K.: Elsevier Science Ltd.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