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梅
Chen Hsiu-Mei
論文名稱: 跳繩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個案研究
The Effects of Rope Skipping on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in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Case Study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跳繩智能障礙健康體適能認知
英文關鍵詞: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ope Skipping,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Cognitiv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3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跳繩活動是一項簡單,沒有場地、器材、天候限制的一項休閒活動,適合培養體能,增進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以及學習情形之影響。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一名國三女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在跳繩活動前後實施健康體適能測驗,教學期間透過學習單、教學日誌和訪談,探討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改變與學習情形。課程內容為體適能介紹、熱身影片帶動、音樂配合跳繩動作技能教學及跳繩遊戲,教學設計以考量學生能力程度,課程由簡而繁,循序漸進,內容以多樣化、樂趣化為原則。本研究共計七週21節課,研究資料蒐集採量與質並重方式,量的部份以健康體適能前後測數據比較;質性資料以學習評量表、教學日誌、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以內容分析法將文字資料加以分類、整理、歸納。研究結果(一)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各方面皆呈現進步狀態,BMI從31.24改善為29.64,心肺耐力從911m進步為1030m,肌肉適能從130cm進步為140cm,柔軟度從30cm進步為35cm,證實透過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提升有所幫助;(二) 從學習評量表、教學日誌、訪談、等資料分析得知,智能障礙學生對課程認知、接受度及從事體育課程的意願,皆有提升效果。本研究發現,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提升與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Abstract

    Rope skipping is a simple leisure activity with no prerequisite of specialized places, facilities and weather condition. It is an activity suitable in enhancing one’s physical fitnes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ope skipping on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and learning in student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participant was a female student in her 3rd year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aipei city. The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rope skipping teaching. Changes in student’s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knowledg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worksheets, teaching diaries and interviews. Contents of the rope skipping lesson included introduction to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warm-up videos, rope skipping skills teaching and games with music. Lesson plan designs vari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disability with the principle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with fun. The study consisted of 21 lessons and lasted for 7 weeks. The prior and post physical fitness test data were analyzed to make comparison. The Qualitative data from worksheets, teaching diaries and interviews were summarized and categoriz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ere overall progress in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for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BMI decreased from 31.24 to 29.64, Cardiovascular endurance improved from 911m to 1030m, muscular endurance improved from 130cm to 140cm, and flexibility improved from 30cm to 35cm, giving evidence to rope skipping in its contribution to raise physical fitness in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2) Analysis on worksheets, teaching diaries and interview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 had improved cognitively and the level of acceptance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ducation was greatly rais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rope skipping in raising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and learning in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跳繩活動------------------------------------------ 10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的涵意----------------------------------- 16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的內涵----------------------------------- 28 第四節 跳繩課程對健康體適能之成效-------------------------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56 第二節 智能障礙學生跳繩課程學習情形--------------------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74 二、英文部分---------------------------------------------- 82 附錄 附錄一 家長(監護人)同意書------------------------------- 85 附錄二 個案基本資料--------------------------------------- 86 附錄三 個案評量記錄--------------------------------------- 87 附錄四 個案能力現況描述----------------------------------- 88 附錄五 個案學習特性及需求綜合摘要------------------------- 89 附錄六 個案教育安置與服務方式----------------------------- 90 附錄七 訪談大綱------------------------------------------- 91 附錄八 學習評量表----------------------------------------- 93 附錄九 教學日誌------------------------------------------- 94 附錄十 教學活動設計--------------------------------------- 95 附錄十一 教案專家名單------------------------------------- 137 附錄十二 教案專家效度審查修正概況------------------------- 138 附錄十三 體適能檢測方式---------------------------------- 142 附錄十四 Physical Best體適能常模對照表---------------------- 146 表次 表1 智能障礙的分類 -------------------------------------- 18 表2 智能障礙者身體活動與體適能相關之研究------------------------- 27 表 3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比較表------------------------------------- 30 表4身體活動與運動介入對健康體適能影響的相關研究--------- 36 表 5 跳繩活動對健康體適能成效之相關文獻探討-------------- 41 表6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46 表 7 教學活動內容及時間分配表------------------------------------------ 48 表 8 研究的資料分類表------------------------------------------------------ 55 表 9 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檢測成績紀錄表(前測及後測)-------- 57 表 10 上課前心情指數分析---------------------------------- 62 表 11 課程內容滿意度票數分析----------------------------- 65 表 12 自我表現滿意度指數分析----------------------------- 67 圖次 圖1 研究架構圖------------------------------------------- 51 圖2 研究流程圖------------------------------------------- 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文貞 (2001)。肥胖與非肥胖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方進隆 (1997)。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
    方進隆 (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9 (3),62-64。
    王文科 (1999)。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心理。
    方淑卿 (2007)。快走運動對國小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內政部統計處 (2008)。97年第34週內政統計通報。97年11月30日
    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戶政司 (2008)。97年11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97年11月30日
    取自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
    臺灣省教育廳 (1991)。國民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教材。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北市立體育場 (1991)。台北市民俗體育。臺北市立體育場編製。
    石井藤吉郎 (1990)。跳繩教室。臺北市:廣聯。
    行政院衛生署(2002)。 97年2月
    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SEARCH_RESULT.aspx
    行政院衛生署 (1993)。國民保健計畫。臺北: 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 (1998)。促進國民健康體適能指引導本。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李政諭 (2008)。排球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效益分析--以雲林縣鎮南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小娟 (2007)。健走運動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沈樹林 (2000)。跳繩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沈建國 (2001)。不同頻率之新式健康操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杜正治 (1997)。智能障礙學生之心理特質與生理特徵。八十七學年度智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 (頁59-6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何國華 (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何國華 (1998)。啟智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呂香珠 (1999)。健康體能理論與實際。教育部八十八年度提升學生體能計劃研討會,55-56。教育部。
    吳重貴 (2002)。不同運動訓練對國中女生心肺功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義弘 (2006)。跳繩訓練頻率差異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正常 (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師大體研中心。
    林曼蕙 (1997)。從體育運動指導的觀點談智能障礙兒童的特質。八十七學年度智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 (頁10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林裕川 (2003)。不同型式的跳躍訓練探討對垂直跳爆發力與落地衝擊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貴福、盧淑雲 (1998)。認識健康體能。臺北市:師大書苑。
    卓俊辰 (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卓俊伶 (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師大體研中心。
    林素華 (2004)。身體活動訓練課程對智能障礙學齡兒童之健康體適能及相關表現成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林仁政 (2004)。慢跑訓練方案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孟輝 (2003)。臺南市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怡君 (2001)。建構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概念應用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漢龍 (2008)。跳繩訓練對國小田徑選手運動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洪維振 (2003)。運動介入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香港體育教學網 (2008)。「跳繩強心」97年11月,取自香港體育教學網
    網址:http://www.jumprope.org.hk/f05.htm
    翁志成 (2006)。游泳教材教學與訓練。臺北縣:易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發展中心(2003)。Physical Best與失能者:融合式體適能檢測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發展中心(2000)。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臺北市:教育部。
    郭為藩、陳榮華 (198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心理。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 (2000)。健康體適能。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陳榮華 (1992)。智能不足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仲義 (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鶴芳 (1980)。圖解跳繩大全。臺北市:大林。
    陳明木 (2006)。跳繩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心肺適能及爆發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俊忠 (1996)。體適能與疾病預防。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86-99頁,教育部。
    陳怡君 (2008)。步行運動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心肺耐力及步行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義雄 (1996)。體適能與生命品質。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22-31頁,教育部。
    許靜純 (2004)。智能障礙學生體能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 (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市:五南。
    許月娥 (2004)。跑走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教育部 (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民國95年9月29日修正),2008年11月1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content.asp?SEQ=1713
    教育部 (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
    教育部 (199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臺捷。
    教育部 (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民俗體育--跳繩。教育部體育教學媒體系列。
    黃壽南 (1989)。國民小學啟智教育之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黃永任 (1998)。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國民體育季刊,27 (2),5-13。
    黃任楷 (2003)。不同運動訓練對學童平衡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國庭 (2004)。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亦清 (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師大體研中心。
    傅秀媚 (2001)。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
    鈕文英 ( 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市:五南。
    曾文俊(2008)。六週不同型式跳繩訓練對大學生無氧動力、心肺耐力與身
    體組成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馮道正 (2007)。跳繩訓練對國中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桃園縣立迴龍國中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廖介佑 (2004)。跳繩運動對國小羽球選手在基本體能上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趙振平 (2002)。從小玩跳繩。臺北市:國家。
    蔡佳良、相子元 (2000)。籃球訓練對國小學童體適能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 卷,1 期,151 一162 。
    蔡阿鶴 (1989)。父母如何幫助智障兒童成長與學習。特教園丁,4 (4),1-7。
    蔡阿鶴 (1997)。智障學生之學習心理與輔導。八十五學年度智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 (頁103-10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鄭昭英 (1995)。體適能和健康促進。一九九五年國際體適能研討會報告書(頁77-7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賴金鑫 (1992)。運動醫學講座。臺北市:健康世界雜誌社。
    賴秋進 (2005)。適應體育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順正 (2007)。跳繩運動訓練對體重過重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闕月清 (2002)。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提升學生體適能專案計畫-智障類學生體適能現況之調查計劃」研究報告。
    謝淑芳 (2003)。有氧舞蹈訓練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男生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曉龍、林明珠 (2001)。五專學生心肺功能的分析與探討。嘉南學報,27 ,195-202。
    體育委員會 (1998)。陽光健身方案執行情形報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印。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1995). ACSM i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xting and prescription. 5th ed. Baltimore : Williams, & Wilkins., 153-176.
    Corbin, C. B. (1991). 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 Wm. C. Browm.
    Dunn, L. M. (1968). Special education for the mildly retarded-is mush of it justifiable? Execptional Children, 35, pp5-22.
    Fait, H. F. (1978).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 Adapted corrective developmental (pp.209-227). W. B. Saunders Company.
    Fernhall, B., Tymeson, G. T., & Webster, G. E. (1998). Cardiovascular Fitness of mentally retarded individuals.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5,12-28.
    Ha, A. S., Wong, S. H., Chan, D. W., & Fishburne, G. (2006). Effects of a Skipp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Hong Kong . Journalof ICHPER.SD. 42 (1), p14-19.
    Heyward, V. H. (1997). Advanced fitness assessment & exercise prescription (3rd ed.).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Pitrelli, J., &O’Shea, P. (1986). Sports performance series: Rope jumping: the biomechanic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to athletic conditioning.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 8 (4), p60-61.
    Masterson, G. L. (1993). Effects of weigheted rope jump training on power performance tests in collgian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7 (2), p108-114.
    Moreno, B. (1988). Get a jump on fitness. American Fitness, 6 (7), p10-13
    Rowland, T. W. (1990). Exercise and children’s health .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Whittle, R. C. (1998). The effect of heavy ropes and plyometricson selected physical parameters in female athletes. Applied research in coaching and athletics. 13, p64-76.
    Winnick, J. P. (1979). Early movement experiences and development : Habilitation and remediation. W. B. Saunders Compan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68). Meeting of investigators on exercise tests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WHO Technical Repor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388.

    Wsetling, D. L & Fox, L (2000).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N.J :

    Prentice-Hall.

    Ysseldyke, J. E. & Algozzine, B. (1996).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4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