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美慧
Li Mei-Hui
論文名稱: 現代漢語雙重否定結構之初探
Double negation in Chinese
指導教授: 鄧守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否定雙重否定語用教學語法
英文關鍵詞: negation, double negation, pragmatics, Pedagogical Gramma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7下載:1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說明本論文的動機及名詞定義,並簡單說明本論文各章內容。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的部份,在此章中,陳述過去學者對於否定的概念及型式的分類,以及幾位學者對於中文否定標誌的討論,並以此做為筆者分析雙重否定結構的基礎。第三章為筆者採用clause negation、local negation及predication negation的概念,來分析雙重否定的表面結構。第四章為雙重否定結構的語義分析,看看單一否定標誌兩兩結合為雙重否定結構之後,在語義上會有哪些變化。第五章為語用的部份,看看雙重否定結構會在哪些語境使用,以及使用雙重否定結構所要傳達的意思為何。第六章為教學語法的部份,希望對雙重否定結構的教學排序提出建議。第七章為本研究之結論,並說明本論文的研究限制之處,希望能為後續的研究及教學提供建議。
在本論文的研究中,雙重否定的結構,在結構上多數為一個句子否定包含一個謂語否定;少數為一個句子否定包含一個限域否定;每個否定標誌仍保有它的語義功能。在語用層面方面,因為語境的不同,雙重否定有時是一種強調的表現,有時又是一種委婉的表現,有時則是表示一種意願上的被迫。在教學語法方面,本論文認為需在學生已充份掌握單一否定標誌的前提之上,才能進行雙重否定的教學。

第一章 緒論 - 1 -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 1.2 名詞定義 - 2 - 1.2.1 否定標誌(negator) - 2 - 1.2.2 雙重否定(double negation) - 2 - 1.3 本文架構 - 3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 2.1 否定的概念與結構 - 5 - 2.1.1 Jespersen(1924) - 6 - 2.1.2 Quirk(1985) - 9 - 2.1.3 Ton van der Wouden(1994) - 13 - 2.2 現代漢語的否定標誌 - 14 - 2.2.1 不 - 15 - 2.2.2 沒(有) - 17 - 2.2.3 不是 - 19 - 2.3 現代漢語雙重否定的探究 - 22 - 2.3.1 丁聲樹(1963) - 23 - 2.3.2 周小兵(1998) - 24 - 2.4 小結 - 25 - 第三章 現代漢語否定的型式 - 27 - 3.1 句子否定(CLAUSE NEGATION) - 27 - 3.1.1 漢語clause negation的語法結構 - 28 - 3.1.2 漢語clause negation的否定範圍與焦點 - 29 - 3.2 限域否定(LOCAL NEGATION) - 31 - 3.2.1 漢語local negation的語法結構 - 31 - 3.2.2 漢語local negation的否定範圍與焦點 - 32 - 3.3 謂語否定(PREDICATION NEGATION) - 33 - 3.3.1 漢語Predication negation的語法結構 - 34 - 3.3.2 漢語Predication negation的否定範圍與焦點 - 34 - 3.4 雙重否定(DOUBLE NEGATION) - 35 - 3.4.1 漢語Double negation的語法結構 - 37 - 3.4.2 漢語Double negation的否定範圍與焦點 - 50 - 3.4.3 小結 - 51 - 第四章 漢語雙重否定結構的語義功能 - 54 - 4.1 雙重否定的邏輯思維 - 56 - 4.2 雙重否定中兩個否定標誌之功能 - 58 - 4.2.1 沒有+不 - 61 - 4.2.2 沒有+不是 - 63 - 4.2.3 不1+能願動詞+不2+動詞 - 64 - 4.2.4 不+能願動詞+沒有 - 66 - 4.2.5 不是+不 - 67 - 4.2.6 不是+沒有 - 68 - 4.3 小結 - 70 - 第五章 雙重否定的語用策略分析 - 71 - 5.1 語境與句子的信息量 - 72 - 5.2 語用原則(PRAGMATIC PRINCIPLES) - 73 - 5.3 雙重否定的語用策略 - 78 - 5.3.1 沒有+不 - 79 - 5.3.2 沒有+不是 - 80 - 5.3.3 不+能願動詞+不 - 81 - 5.3.4 不+能願動詞+沒有 - 86 - 5.3.5 不是+不 - 88 - 5.3.6 不是+沒有 - 94 - 5.4 小結 - 97 - 第六章 雙重否定的教學語法 - 99 - 6.1 教學語法架構的建立 - 100 - 6.1.1 母語者使用情形 - 100 - 6.1.2 偏誤分析 - 103 - 6.1.3 教材檢視 - 105 - 6.2 教學語法規則內容 - 107 - 6.2.1 教學語法點之排序重點 - 107 - 6.2.2 否定結構之習得順序及教學排序 - 109 - 6.3 雙重否定結構的教學語法及教學建議 - 114 - 6.3 雙重否定結構的教學語法及教學建議 - 115 - 6.3.1 「不+能願動詞+不/沒有」的教學語法內容 - 117 - 6.3.2 「不是+不/沒有」的教學語法內容 - 118 - 6.3.3 「沒有+不/不是」的教學語法內容 - 119 - 6.3.4 教學建議 - 120 - 第七章 結論 - 121 - 7.1 研究結論 - 121 - 7.2 研究限制 - 122 - 7.3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122 - 參考文獻 - 123 - 附錄 126

中文書籍
丁聲樹等. 1963.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 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建勤主編. 1997.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得研究》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史有為主編. 2002. 《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2001.《肯定與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朱永生、嚴世清. 2002. 《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 1982. 《語法講義》.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 1983. 《現代漢語八百詞》. 香港:商務印書館。
周小兵. 1998. 〈兩種雙重否定句式的語用分析〉. 於《李新魁教授紀念文集》.pp308-311. 北京:中華書局。
房玉清. 2001. 《實用漢語語法》(修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屈承熹. 1999. 《漢語認知功能語法》. 台北:文鶴。
索振羽. 2000. 《語用學教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 1999. 《實用視聽華語》. 台北:正中書局。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 1996.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曉云. 2004. 《現代漢語語尾助詞「呢」的教學語法初探》. 碩士論文口試本.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陳立芬. 2003. 《現代漢語「才」與「就」之教學語法》. 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陳怡靜. 2004. 《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分之語法教學教學排序》. 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張斌. 2000. 〈談談句子的信息量〉. 於《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湯廷池. 1994. 《漢語詞法句法五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程美珍主編. 1997. 《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黃郁純. 1999. 《漢語能願動詞之語義研究》.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葉盼云、吳中偉. 1999. 《外國人學漢語難點釋疑》.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葉德明主編. 2001. 《遠東生活華語》. 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劉月華、潘文娛和故韡. 1996.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灣版). 台北:師大書苑。
鄧守信. 2002. 《鄧守信教授近年發表之「漢語教學語法」論文集》(上課講義).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鄧守信. 2003. 〈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 於《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 北京: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pp102-111。
盧福波.2000.《對外漢語常用詞語對比例釋》.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中文期刊
白荃. 2000. 〈”不”、”沒(有)”教學和研究上的誤區〉.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pp21-25。
李瑛. 1992. 〈”不”的否定意義〉.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pp61-70。
周靜. 2001. 〈漢語肯定和否定研究的新特點〉. 於《現代中國語研究》第3期,pp102-110。
郎桂青. 1989. 〈雙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條件〉. 於《語文研究》第1期,pp26。
袁毓林. 2000. 〈論否定句的焦點、預設轄域歧義〉. 於《中國語文》第2期,pp99-108。
戴耀晶. 2000. 〈試論現代漢語的否定範疇〉. 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pp45-49。
聶仁發. 2001. 〈否定詞”不”與”沒有”的語義徵徵及其時間意義〉. 於《漢語學習》第1期,pp21-27。
英文書籍
Grundy,Peter.2000.Doing Pragmat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rn,Laurence,1989.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espersen,Otto,.1924.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New York:Norton.
Lyons,John.1977.Semantic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Jacob.1993.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Combridge:Blackwell Publishers.
Mey.L.,Jacob 1993.Pragmatics.UK:Blackwell Publishers.
Odlin,Tetence.1994.Per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rk,Randolph.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 &New York:Longman.
Wu Guo.1998.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hinese.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英文期刊
Hsieh,Miao-ling.1996.On the functions of three forms of negation in Chinese.NACCL.8-1:1.88-102.
Teng,Shou-Hsin.1974.Negation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2.2.125-140。
Teng,Shou-Hsin.1978.Negation in Chinese:Mandatin and Amo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98.1.50-60.
Teng,Shou-hsin.2001.Accessing Syntactic Difficultnes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香港:中文教學語法研討會。
Yeh,Ling-hsia.1995.Focus,Metalinguistic Negation and Contrastive Negatio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23.2. 42-75。
工具書及資料庫
1.《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2.Google搜尋引擎. Http://www.google.com
3.華語小說語料庫
4.Robyn Casston.Metalinguistic Negation And Echoic Use. Http://www.phon.ucl.ac.uk/home/robyn/pdf/metanegachoic.pdf
5.Ton van der Wouden.1994.Negative Contexts.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cache:fVZtZWmIu1YJ:odur.let.rug.nl/~vdwouden/docs/dissertation.ps++%22predicate+negation%22+%22Quirk%22&hl=zh-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