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金枝
論文名稱: 客家語賽夏通婚的涵化現象
Hakkas saisiyat intermarriage with the phenomenon of acculturation
指導教授: 李勤岸
Li, Khin-Huann
范文芳
Fam, Wen-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入婚同化客家涵化賽夏
英文關鍵詞: matrilocal marriage, assimilation, Hakka, acculturation, Saisiya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33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的原住民有十四族,其中賽夏族依地理位置分為南賽夏與北賽夏,南賽夏分布在苗栗縣南庄鄉與北賽夏在新竹縣五峰鄉是血緣同源的民族,現在總人口僅剩不到六千人 ,1911~1946年日治期間成長緩慢 ,光復後1946~1964人口快速增加,到1964之後又逐漸下降,近十年來賽夏族人口嚴重遞減中,在這不到六千人口中,會說賽夏語的人口有多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密碼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沒有語言就瀕臨滅絕,苗栗縣南庄鄉的賽夏族人說客家話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賽夏族人口的凋零是否涵化、同化、融合在客家民族中?
    本論文擬自1905年日治時期至今,以苗栗縣中港溪上游的兩岸方緣十里內,沿溪順流而下到內灣左右為界,站在公平對等的立場,解說賽夏族的入婚習俗,賽夏與客家之通婚是否加速語言的消長?文化的融合?從家族親屬、生活習慣、宗教、祭祀、歌謠等層面來探討,本論文採質性研究,藉著文獻探討和田野調查、深度訪談與比較研究法,來還原長時間外民族對賽夏民族的傳說與述說,期望能揭開神密的面紗,從新的視角與觀察賽夏與客家通婚所造成之影響。

    There are 14 indigenous peoples in Taiwan, among whom, the Saisiyat people are composed of southern Saisiyat and northern Saisiyat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positions. Southern Saisiyat people distributed in Nanzhuang Township, Miaoli County and the northern Saisiyat people distributed in Wufong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are of the same blood relationship. Till now, the population is less than 6,000. The population grew slowly under the Japanese rule from 1911 to 1946, greatly increased from 1946 to 1964 when the Japanese rule ended,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since 1964.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aisiyat population was in serious decline. How many people among the less than 6,000 population can speak Saisiyat language?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s well as the password. Without language, there will be no culture; without language, the people shall b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It’s a rather common phenomenon for Saisiyat people in Nanzhuang Township, Miaoli County to speak Hakka, but whether the decline of the Saisiyat population is acculturated, assimilated or integrated into the Hakka?
    Based on the period from 1905 when it was under the Japanese rule till now and taking a fair stand,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matrilocal marriage of the Saisiyat people in the region extending from the 10-li (about 5 kilometers) river sides at the upper stream of Zhonggang Stream, Miaoli County all the way down to Neiwan, and analyzes whether the intermarriage of the Saisiyat people and the Hakka would accelerate the growth or decline of the language or the blending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mily & relatives, lifestyle, religion, worship and songs, the author adop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restores foreign peoples’ long-term legend and depiction of the Saisiyat people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in-depth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aiming to uncover Saisiyat’smysterious veil and observe the intermarriage of the Saisiyat people to the Hakka from a brand-new perspective.

    摘要 .....................................................................................................................................ii Abstract .................................................................................................................................iii 致謝 .…………………………………………………………………………………V 目錄 ................................................................................................................................... vii 表次.....................................................................................................................................viii 圖次............................................................................................................................ ...........x 圖表次…………………………………………………………………………………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5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關鍵字詞釋義…………………………………………………………8 第五節 斗煥坪與南庄地區的歷史源流……………………………………...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使用語言……….……………………………………………………..23 第二節 族群通婚.……………………………………………………………..26 第三節 婚姻相關文獻探討………………………………………………….. 29 第四節 音樂戲曲與歌謠……………………………………………………...34 第三章 賽夏與客家的涵化 第一節 入婚的背景…………………………………………………………..54 第二節 族群遷移....................................................................................................61 第三節 官方政策 ……………………………………………………………67 第四節 生活接觸與互動........................................................................................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身分與居住的分析 …………………………………………………72 第二節 使用語言的分析 ……………………………………………………74 第三節 最能代表客家的分析...............................................................................79 第四節 最能代表賽夏的分析...............................................................................80 第五節 生命禮俗 … …………………………………………………………82 第六節 歲時祭典…………....................................................................................93 第七節 最喜歡最常吃的食物……………………………………………….101 第八節 歌謠音樂.……………………………………………………………10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7 第二節 研究後心得.…………………………………………………………111 第三節 後續研究.……………………………………………………………113 參考文獻............................................................................................................................115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124 附錄二:訪談題綱 …………………………………………………………125 附錄三:訪談資料……………………………………………………………125 表次 表1-1:斗煥坪、南庄大紀事………………………………………………………15 表2-1:賽夏語的6個元音………………………………………………………….24 表2-2:客家語的8個元音…………………………………………………………..24 表2-3:賽夏語的17個輔音…………………………………………………………24 表2-4:客家語的24個輔音…………………………………………………………25 表2-5:客家語的聲調符號.…………………………………………………………26 表2-6:國民各族群三世代通婚結構..……………………………………………..27 表2-7:國民各族群三世代內婚比例………………………………………………27 表2-8:苗栗縣清領時期之聚落……………………………………………………28 表3-1:竹南郡人口…………………………………………………………………62 表3-2:頭份庄人口…………………………………………………………………63 表3-3:三灣庄人口…………………………………………………………………64 表3-4:南庄人口……………………………………………………………………..65 表3-5:新竹蕃社戶口……………………………………………………………….66 表3-6:南庄蕃………………………………………………………………………..66 表3-7:南庄蕃社戶口……………………………………………………………….67 表4-1:A組客家女性與賽夏男性年齡、居住地………………………………….71 表4-2:B組賽夏女與客家男……………………………………………………….73 表4-3:C組客家男與客家女………………………………………………………..73 表4-4:D組賽夏男與賽夏女………………………………………………………74 表4-5:A組客家女與賽夏男……………………………………………………….76 表4-6:B組賽夏女與客家男……………………………………………………….77 表4-7:C組客家男與客家女………………………………………………………..77 表4-8:D組賽夏男與賽夏女……………………………………………………….77 表4-9:受訪者語言使用比例……………………………………………………….78 表4-10:語言使用統計……………………………………………………………….78 表4-11:在家庭中孩子使用語言的表現…………………………………………….79 表4-12:最能代表客家………………………………………………………………79 表4-13:最能代表賽夏………………………………………………………………80 表4-14:生育…………………………………………………………………………84 表4-15:婚姻………………………………………………………………………….86 表4-16:喪葬………………………………………………………………………...88 表4-17:節慶………………………………………………………………………...96 表4-18:年俗.………………………………………………………………………98 表4-19:信仰.………………………………………………………………………99 表4-20:飲食……………………………………………………………………….101 表4-21:最熟悉的歌謠音樂………………………………………………………..103 圖次 圖1-1:研究範圍……………………………………………………………………….5 圖1-2:研究範圍………………………………………………………………………6 圖3-1:番社采風圖 迎婦……………………………………………………………54 圖4-1:賽夏臀鈴...……………………………………………………………………81 圖4-2:賽夏圖騰……………………………………………………………………..81 圖5-1:南庄國中〈翔飛獅鼓陣〉………………………………………………….108 圖表次 圖表3-1:頭份庄人口………………………………………………………………63 圖表3-2:三灣庄人口……………………………………………………………….64 圖表3-3:南庄人口…………………………………………………………………66 圖表4-1:A、B、C、D組年齡曲線圖…………………………………………….74 圖表4-2:受訪者語言使用比例…………………………………………………….78 圖表4-3:孩子使用語言的比例…………………………………………………….79

    大衛∙克里斯托著 2001 周蔚譯《語言的死亡》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公孫龍策 2002《台灣人的革命故事》基隆市:亞細亞出版社。
    文獻會 1999《苗栗縣鄉土史料》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片岡嚴 1921《台灣風俗誌》台灣日日新報社。
    王雅萍 2004〈戰後台灣的賽夏族研究回顧〉《論文選集:賽夏學概論》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
    王雅萍、黃季平 2002《苗栗縣南庄鄊賽夏田野調查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丘彥貴、吳中杰 2002《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古國順 1997《臺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古野清人、葉婉奇譯 2000《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 》台北市:原民文化出版。
    伊能嘉矩 2007《台灣踏查日記上》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朱仁貴 2011《賽夏族異聞錄》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出版。
    朱鳳生 1995《賽夏人》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祭典管理委員會出版。
    朱鳳生 2011《導論賽夏族》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何佩珊 2001《口咽癌流行病學研究》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宛憶 2008《抗爭與回歸 —原住民自辦刊物「原報」「獵人文化」的文本分析》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密察 監修 遠流臺灣館 編著 2000《臺灣史小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吳學明 2003《臺灣歷史》臺北市:謳馨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吳學明 2007<移墾開發篇>,收錄自《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李亦園 1992。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亦園 2004《文化的圖像(上)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彥樺 2010《從「客」人到家人-客家女性在非客家家庭之調適歷程敘說》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李雅婷 2009《1987-2008年臺灣客家議題發展之研究:以客家雜誌為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李勤岸 2004《李勤岸文學選》台南縣:台南縣政府。
    李勤岸 2010《流•土地•戀 台語文學選》台南市: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沈曉瑩 2011《從客家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周茂春 2011《日治初期台灣土地調查之研究(1898~1905)》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周錦宏 2005 <十九世紀苗栗內山族群關係史料﹥收錄自《苗栗文獻》第33期改版季刊第19期,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周錦宏 2005 <南庄人精華文選﹥收錄自《苗栗文獻》第31期改版季刊第17期,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周錦宏 2005 <賽夏族文化專刊﹥收錄自《苗栗文獻》第34期改版季刊第20期,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林明義 2006《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修澈 2000《臺灣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修澈 2006《賽夏學概論 論文選集》苗栗縣: 苗栗縣文化局
    林修澈 2007《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南庄事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行政院原住民委原會。
    林振豐 2007 <重現古苗栗風華﹥收錄自《苗栗文獻》第40期改版季刊第26期,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林振豐 2007<重現古苗栗風華﹥收錄自《苗栗文獻》第42期改版季刊第28期,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林淑慧 2009《禮俗•記憶與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市:台灣學生出版。
    林曉英 2007《打八音•唱北管:林祺振、謝旺龍與和成八音團》桃園縣文化局。
    邱春美 2003《台灣客家說唱文學「傳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
    姚漢秋 1992《台灣婚俗古今談》台北市: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施添福 2001《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 》新竹縣文化局出版。
    珍妮薇・傅雷絲著鄧雨丹譯 2003《兩性的衝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范文芳 1998《頭前溪的故事》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范良貞 2007《獅山勸化堂與南庄的地方社會》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孫大川 2012《原住民族》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徐正光 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正中書局出版。
    徐正光 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 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彭欽清、范振乾、賴旭貞、鄭力軒 2002《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徐正光、劉斌雄、胡台麗、黃智慧 1998《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 賽夏族》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錦輝 2008《臺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泰德・費雪曼、黃煜文 譯 2011《當世界又老又窮》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張光宇 2003《閩客方言史槁》台北市:南天書局出版。
    張志遠文化工作室 1997《賽夏文化彙編:傳統與變遷》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出版。
    張秀美 2005《從苗栗發聲苗栗縣泰雅族、賽夏族原住民部落歌謠》苗栗縣文化局。
    張祖基 1986《客家舊禮俗》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 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 臺灣客家運動20年》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莫渝、林豐明、郭成義、黃恆秋、張芳慈、李長青、張信吉 2007《笠詩刊/雙月刊258期》笠詩刊社。
    莫渝、林豐明、郭成義、黃恆秋、張芳慈、李長青、張信吉 2007《笠詩刊/雙月刊259期》笠詩刊社。
    莊英章 1998《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許雪姬 總策畫 2004《臺灣麗史辭典》台北市:文建會。
    郭玉霞 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出版。
    陳千武 譯述 1999《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北市: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臺原出版。
    陳仕賢 2007《台灣的古墓》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出版。
    陳正茂 2004《台灣史綱》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
    陳佳誼 2000《”大隘”的前世今生--比較賽夏與客家的歷史記憶與遺忘》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 2007《山歌好韻滋味長:賴碧霞與她的客家民歌天地》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陳冠學 2009《台灣四大革命》台北市:前衛出版。
    陳柔森 1999《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台北市:原民文化事業出版。
    陳運棟 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臺原出版。
    陳運棟 等撰稿 1998《斗葛族人:道卡斯族研究導論》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陳運棟 總編 2002《頭份鎮誌》苗栗:頭份鎮公所。
    陳運棟 總編輯 2009《南庄鄉志 上冊》苗栗縣:南庄鄉公所出版。
    陳雷 2008《鄉史補記》台南市: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陳漢光 1972<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第23 卷第1 期。
    陳龍廷 2010《庶民生活與歌謠 台灣北海岸的褒歌考察》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曾先枝、鄭榮興 2009《客家三腳採茶戲選讀》台北市:臺灣戲曲學院出版。
    曾妤珊 2008《他者與主體-臺灣原住民醫療健康論述之研究》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旺萊 2001《台灣抗日秘辛蕭壠走番仔反》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
    曾秋仁 2010《山茶花》台北:宏信文具印刷有限公司。
    鈕則誠 2008《殯葬倫理學》台北縣:威仕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卓權 2008《進出客鄉 鄉土史田野與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出版。
    黃智慧 1998《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榮洛 2004《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楊二車娜姆 2003《走婚愛情》台北市:布克文化出版。
    楊士範 2008《飄流的部落》台北市:唐山出版。
    楊惠如 2009《臺灣客家獅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碧川 1983《台灣歷史年表》臺北市:台灣文藝雜誌社出版。
    葉美利 2000《賽夏語參考語法》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賈德・戴蒙著 王道還、廖月娟譯 2011 初版45刷《槍炮、病菌與鋼鐵》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達西烏拉彎∙畢馬 (田哲益)2001《臺灣的原住民 ─賽夏族 》臺原出版社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鈴木清一郎著 馮作民譯 1994《增訂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市:眾文圖書。
    鈴木質、林川夫 1991《臺灣蕃人風俗誌 探尋原住民的歷史》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漢 許慎 清 段玉裁注 1998《說文解字注》台北市:宏葉文化事業出版。
    趙正山 張致遠、陳運棟、等 2000《南庄鄉風土誌》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出版。
    趙正貴 2009《賽夏族的歷史文化與變遷》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劉峰松、王學新、張菁萍 2004《總督府檔案專題翻譯(十九)原住民系列之三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附圖集》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劉發岑。2010《人類婚姻史概論》四川: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劉澤民 2002《平埔百社古文書》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劉還月 1995《尋訪台灣平埔族》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劉還月 2001《尋訪台灣平埔族》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增田福太郎 原著 江燦騰 主編 黃有興 中譯 2005《臺灣宗教信仰》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 1996《辭源 大陸版》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 2003《台灣平埔族》臺北市•前衛出版。
    蔡培慧、陳怡慧、陳柏州 2004《台灣的舊地名》台北:遠足文化出版。
    論文彙編 2010《客家語言與文學研討會 》台北市:台北市客家事務局。
    鄭政誠 2005《臺灣大調查》台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榮興 2000《苗栗地區客家八音音樂發展史》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
    鄭榮興 2001《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鄭榮興 2004《台灣客家音樂》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賴松蓬萊米 2011 <苗栗縣南庄鄉南庄國中 賽夏語泰雅語客家語 三語並肩走>《原教界41號》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賴盈秀 2004《誰是賽夏族》台北縣:向日葵文化出版。
    戴寶村 2006《藍布衫 油紙傘 臺灣客家歷史文化》台北市:日創社文化出版。
    鍾佳玲 2007《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清水 2011《被遺忘的外省客家移民-戰後河婆客的集體記憶與認同之分析》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新珠 1995《打開新港人的相簿》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羅烈師 2001《大湖口的歷史人類學探討》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出版。
    羅肇錦 2007《重修苗栗縣志》苗栗縣政府。
    羅肇錦、莊英章 2011《客家研究 第四卷第二期研究論文-地景與認同形塑:以苗栗北獅潭員客聚落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藤井志津枝 1997《理蕃》台北市:文英堂出版社。
    蘇冰・魏林 1994《中國婚姻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Brewer, R. M. 1993. “Theorizing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S. M. James and A. P. A.
    Busia(eds). Theorizing Black Feminisms: The Visionary Pragmatism of Black
    Women. London: Routledge.
    Davis, A. 1981. Women, Race and Cla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Giddings, P. 1984. When and Where I Enter…: The Impact of Black Women on Race
    and Sex in America.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Kobayashi, A. and Peake, L. 1994. “Unnatural discourse: race and gender in
    geography.” Journal of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Lin M, Chu CC, Lee HL, Chang SL, Ohashi J, Tokunaga K, Akaza T, Juji T (2000) Heterogeneity of Taiwan's indigenous population: possible relation to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s. Tissue Antigens 55:1–9.
    Lin M, Chu CC, Chang SL, Lee HL, Loo JH, Akaza T, Juji T, Ohashi J, Tokunaga K (2001) The origin of Minnan and Hakka, the so-called "Taiwanese", inferred by HLA study. Tissue Antigens 57:192-9.
    Malson, M. R., Mudimbe-Boyi, E., O’Barr. J. F. and Wyer, M. (eds) 1990. Black
    Women in Americ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cDowell, Linda,徐苔玲、王志弘合譯,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
    地理學概說》Gender, Identity &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台北:群學出版。
    Mirza, H. S. (ed.) 1997. Black British Feminism. London: Routledge
    Peake, L. 1993. “Race and sexuality: challenging the patriarchal structuring of urban
    social spa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C•E•S《被遺忘的台灣》;Campbell"Formoso under Dutch"。
    林瑪利2006《科學人特刊〈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第4 號),頁122-127。
    林瑪利2007《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

    論文
    蔡宜娟2007《母女間的親密與衝突:新世代客家女性的婚姻態度》(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如2009《客家獅》(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鐘佳玲2007《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王明美2011《歌謠、歌仔冊、歌仔戲:安童歌買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范良貞2007《獅山勸化堂與南庄的地方社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吳昭亮2010《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李雅婷2009《1987-2008年臺灣客家議題發展之研究:以客家雜誌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
    丁嘉品2007《臺灣族群婚配模式及其與婚姻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碩士論文)。
    邱曉玲,2007《臺灣高屏六堆客家傳統婚禮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電子資料庫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http://210.240.134.48/default.asp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資訊網http://www.apc.gov.tw/portal/
    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tm_2007/hypage.cgi?HYPAGE=index.htm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ascc.net/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shuo-wen-jie-zi/zh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http://www.digital.ntu.edu.tw/#
    語言公平網站http://mail.tku.edu.tw/cfshih/ln/paper16.htm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hakka.gov.tw/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http://www.ianthro.tw/p/39
    人類發展指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A%BA%E9%A1%9E%E7%99%BC%E5%B1%95%E6%8C%87%E6%95%B8
    臺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http://www.sight-native.taipei.gov.tw/mp.asp?mp=cb0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