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温笙銘
wen sheng ming
論文名稱: 新、舊型排球差異性之比較
指導教授: 張恩崇
Chang, En-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2
中文關鍵詞: 球體飛行軌跡摩擦係數反彈係數
英文關鍵詞: Sphere, Flight path, Frictional coefficient, Collision coeffici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8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新型排球及舊型排球在相同空間中不同球皮紋路對飛行軌跡的影響。不同材質球皮的摩擦係數差異。不同材質下的反彈係數差異。方法:飛行軌跡由雙軌發球機將球發出以2D高速攝影機攝錄經tracker分析飛行路徑。摩擦係數由指針式拉壓力計扣在球皮,球皮上方壓重量測出摩擦係數差異。反彈係數是將球體放置80公分高台落下,以2D高速攝影機攝錄經tracker分析反彈高度差異。結果:飛行軌跡(新型排球362cm)(舊型排球333cm);摩擦係數(新型排球0.846)(舊型排球0.841);反彈係數(新型排球0.778)(舊型排球0.789)。結論:相同空間不同球皮紋路會造成球體最高點出現的時間不同,新型排球出現最高點快,舊型排球出現較慢。新型排球有2mm小洞,所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好,舊型排球屬光滑面,接觸的摩擦力較低。反彈差異不大,新型排球為雙層材質再避震效果比舊型排球來的好,在舊型排球與地板碰撞後反彈的高度比新型排球來的好一點,如能加上真實選手測試,對於排球訓練有一定的幫助。

    Purpose: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volleyball and the newly designed one. Several goals have been proposed at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is, flight path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texture of the balls at the same space. The second is the difference of frictional coefficient between various textures. The third is the difference of colli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arious textures. Approach: Flight path is processed by using dual track volleyball serve machine to serve the ball and recording the process, and using “tracker” to do analysis. Frictional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by the means of pressure gauge, which is used to fix the ball and to add some weight on the ball. Collision coefficient is analyzed by falling the ball from 80-cm place and using “tracker” to analyze the video, which is recorded by 2D high speed camera.Result: Flight path is 362cm and 333cm, frictional coefficient is 0.846 and 0.841, and collision coefficient is 0.778 and 0.789,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newly designed volleyball and the conventional one. Conclusion: Time when the ball flies to the highest altitude would be varied by the different textures. The newly designed ball flies to the highest altitude faster the conventional one. The newly designed ball has bigger frictional, since it has 2mm hole spread on the surface. Collision is not so different.

    Keywords: Sphere, Flight path, Frictional coefficient, Collision coefficient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致謝……………………………………………………………………IV 目錄……………………………………………………………………V 圖次……………………………………………………………………VIII 表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問題背景…………………………………………………3 第三節 研究動機…………………………………………………4 第四節 研究目的…………………………………………………5 第五節 研究假設…………………………………………………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6 第八節 新、舊球差異對照表……………………………………7 第九節 研究架構圖………………………………………………8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排球球體演進……………………………………………9 第二節 排球及其他球體改變之影響……………………………11 第三節 摩擦係數…………………………………………………14 第四節 球體飛行軌跡……………………………………………16 第五節 球體反彈係數……………………………………………18 第六節 本章總結…………………………………………………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20 第一節 研究對象…………………………………………………20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20 第三節 實驗方法與步驟…………………………………………20 第四節 統計分析…………………………………………………24 第五節 實驗流程圖………………………………………………2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26 第一節 結果………………………………………………………26 第二節 討論………………………………………………………3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32 第一節 結論………………………………………………………32 第二節 建議………………………………………………………34 引用文獻………………………………………………………………35 附錄一、指針式拉壓力計……………………………………………37 附錄二、雙軌發球機……………………………………………………37 附錄三、Caiso EX-F1高速攝影機……………………………………38 附錄四、排球球體外觀的演變…………………………………………38 附錄五、球皮結構層立體圖……………………………………………38 附錄六、8組球的飛行軌跡路線………………………………………39 附錄七、新、舊型排球飛行軌跡獨立樣本t檢定……………………39 附錄八、新、舊型排球摩擦係數平均數………………………………40 附錄九、新、舊型排球摩差係數獨立樣本t檢定……………………40 附錄十、新、舊型排球反彈係數平均數………………………………41 附錄十一、新、舊型排球反彈係數獨立樣本t檢定…………………41 作者個人小傳……………………………………………………………42 圖次 圖1-1 Mikasa MVP200…………………………………………………7 圖1-2 Mikasa MVA200…………………………………………………7 圖 1-3 研究架構圖……………………………………………………8 圖 3-1飛行軌跡場地佈置圖…………………………………………21 圖 3-2 摩擦係數場地佈置圖…………………………………………22 圖 3-3 反彈係數場地佈置圖…………………………………………23 圖 3-4 實驗流程圖……………………………………………………25 表次 表1-1 新、舊球差異對照表…………………………………………7 表4-1飛行軌跡、摩擦係數、反彈係數之描述統計………………27 表4-2飛行軌跡、摩擦係數、反彈係數之T檢定統計……………29

    丁麗芬、林寶成(2004)。高爾夫球桿桿身重量與擊球準確度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6卷(1期),213-224。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2009)。國際排球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邱宗志(2003)。保齡球球性的物理要素與球道敷油狀況之探討。中華體育,17卷(1期),31-38。
    邱靖華、許銘華(2001)。不同直徑桌球之高旋轉球力學分析。大專體育學刊,3卷(1期),147-158。
    胡佳欣(2008)。不同材質壘球在不同環境下對壘球恢復係數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高英傑、江昆達(2008)。棒球縫線對飛行軌跡與球速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卷 (1期),99-109。
    唐東陽、陳春龍(2007)。乒乓球與球拍之間的摩擦。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1卷(7期),56-58。
    陳明煒(2010)。新型排球MVA200之物理特性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建利(2002)。不同球體桌球比賽對技戰術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承功(1999)。三色球運動行銷-新花樣、新革命。中華排球,83期,23-25。
    陳儷勻(1998)。對新訂排球規則“自由球員”與“彩色球”之我見。中華體育季刊,12卷(3期),21-26。
    陳曉冏(1991)。設計的色彩計畫。台北市:大陸書局。
    黃德壽、吳茂昌(2007)。排球運動發展之軌跡。台北市:全壘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詹迪光、相子元(1998)。籃球運動表面功能測試分析。大專體育,40期,93-100。
    謝文堂(2005)。不同直徑桌球對短顆粒近檯快攻打法比賽技能表現之影響(以劉國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縣。
    鍾秉樞(1997)。排球為何減壓。中國排球,3,47。
    藍于青(2001)。高爾夫球桿桿身與球頭在不同揮桿速度對球速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http://www.mikasasports.co.jp/e/sports/MVA200_01.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