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正皋
Chen, Cheng-Kao
論文名稱: 中華職棒大聯盟退役球員社會流動之研究
A Study of Social Mobility of Retired Players within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職棒球員社會階層社會流動
英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 social stratification, social mobil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華職棒大聯盟退役球員社會流動情形與成因,研究對象是曾經在中華職棒大聯盟元年至21年擔任職棒球員者,共462位含(臺灣大聯盟)。本研究同時採用問卷調查法與深度訪談法,以郵寄與親自遞送方式發放問卷,受限於取得職棒退役球員聯絡方式的困難,因此回收了211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02份,有效問卷率達96%。另外透過深度訪談法,採立意抽樣方式,依職業階層不同,訪談10位受訪者。研究結果發現:平行流動,即位於第四職業階層者最多,共有142位(70%),其中106位擔任教練,32位擔任城市棒球隊球員,另外4位擔任業務員;向下流動人數次之,共38位(19%),即位於第三、第二、與第一職業階層者次之,分別有2位、20位與16位,向下流動者主要擔任勞工,35位任職於臺北市工務局,另3位擔任辦公室事務;向上流動,即位於第五職業階層者最少,共22位(11%),其中擔任教職者有18位,擔任雇主者2位,私人公司董事與里長各1位。此外,在比較原住民與漢人職棒退役球員流動情形後,發現重要他人都是二者取得工作主因,而漢人職棒退役球員在流動情形、目前家庭經濟狀況與目前教育程度上都較原住民職棒退役球員佳。在流動因素上,造成職棒退役球員向上流動的原因為生涯規劃、個人努力與重要他人幫助,而平行流動的原因為生涯規劃、政府政策、教育程度、重要他人幫助與追求安定的工作,導致他們向下流動的原因則為學歷不足與缺乏職場所需的工作能力。另外,政府以參加比賽獲獎績效為導向的就業與升學輔導辦法,也是影響職棒退役球員流動的因素。本研究建議如下:一、主管機關應把在校成績做為學生棒球球員參與賽事的門檻;二、未來研究者可研究「要求學生球員參加棒球賽事需有學業成績門檻限制」的可行性;三、未來研究者可研究職棒退役球員代間流動情形。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conditions and factors of social mobility of retired players within Chine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and the total 462 players who retired between 1990 and 2010 were subject in this study. Besid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were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 then researcher posted and sent questionnaires personally. Because it was uneasy to connect each retired player, researcher conducted 211 questionnaires back only, and 202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the percentage was 96%.In other side, researcher used depth interview to interview 10 respond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eer rank. The results were below: 1. horizontal mobility condition which the fourth career level is included, the amount were 142 (70%). In these 142 retired players, there are 106 baseball coaches, another 32 are amateur city baseball team players, the other were sales. The downward mobility that the amount were 38 (19%), which the third, the second and the first career level are included. In these 38 retired players, there are 35 members work in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of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nd the others work in different company. The upward mobility was the less that the amount members were 22 (11%) members which the fifth career level is included. In these 22 retired players, there are 20 teachers, and the employer and the director has 1 separately. Researcher found the upward mobility reason are career planning, important others and own efforts. Besides, the horizontal mobility reason ar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al degree important others, own efforts and the will of seeking steady job. Then, the downward mobility reason are lacking of educational degree and working ability. However, government policy is another reason that affecting mobility of retired player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were as follows: 1. government should limit frequency that student baseball athletes attend competition by regulating standard academic achievement; 2.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investigate if the last forth is appropriate;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investigate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status of professional baseball athletes.

    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i 目 次 viii 表 次 x 圖 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社會階層化 4 第二節 社會流動理論 9 第三節 社會流動影響因素 16 第四節 職棒球員與社會流動相關研究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工具 2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29 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六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3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2 第一節 中華職棒大聯盟退役球員社會流動情形 32 第二節 第五職業階層職棒退役球員社會流動分析 37 第三節 第四職業階層職棒退役球員社會流動分析 44 第四節 第二職業階層之職棒退役球員社會流動分析 55 第五節 第一職業階層之職棒退役球員社會流動分析 59 第六節 原住民與漢人職棒退役球員社會流動情形差異 63 第七節 綜合討論 7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附 錄 11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1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112 附錄三 NCAA各級對參賽學生學業成績要求表 129 附錄四 中華職棒大聯盟退役球員問卷 130 附錄五 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辦法 137 附錄六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 138 附錄七 各級學校運動教練訓練或績效評量指標表 139 附錄八 臺灣之大學逐年升學率 141

    一、中文部分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2010)。歷史背景。2010年12月15日,取自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cpbl.com.tw/News/CpblEvent.asp。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0)。中國概況。2010年12月15日,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網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8/10/content_21507.htm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聯盟(2011)。報名資訊查詢。2010年12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ctsbf.edu.tw/ReportServer?/SFM014_3&rs:Command=Render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11)。100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2011年5月25日,取自參賽隊伍網址http://www.ctba.org.tw/team.php?id=&game_id=156
    王彩鸝(2011)。90.44%大學錄取率 近6年新低。聯合報,B3版。
    王茜穎(2009)。你未來職場需要的七大能力。商業週刊,1113,46。
    王俊(譯)(2005)。社會分層。中國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David, B., Grusky, 2001)
    行政院核定員額裁減 各機關「出缺不補」。(2002,5月22日),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2/5/22/n191607.htm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a)。法規檢索。2010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law.sac.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33999&KeyWordHL=&StyleTyp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b)。法規檢索。2010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sac.gov.tw/News/NewsDetail.aspx?wmid=345&typeid=4&No=121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c)。法規檢索。2010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sac.gov.tw/News/NewsDetail.aspx?wmid=345&typeid=4&No=121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d)。法規檢索。2010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sac.gov.tw/News/NewsDetail.aspx?wmid=345&typeid=4&No=121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中華民國99年運動統計。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主計處(2010)。人口靜態統計。2010年12月15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8&CtNode=4594&mp=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原住民族分佈。2010年5月25日,取自網址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朱文增、王宗吉(2007)。臺灣職業棒球球員職業聲望之調查研究。運動文化研究,2,27-63。
    江澤明(2005)。中華職棒球員表現、球團收益與薪資決定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a)。國民體育法。2011年5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0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b)。勞動基準法。2011年5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c)。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2011年5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3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d)。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2011年5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3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e)。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組織及審議準則。2011年5月25日,取自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48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f)。專任運動教練輔導與管理辦法。2011年5月25日,取自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1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g)。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辦法。2011年5月1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3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h)。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2011年5月1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22
    何寄澎(2007)。「如昔」是可能的。聯合報,E7版。
    吳耀明(2004)。從再製理論看學校教育的角色。屏東師院學報,21,217-242。
    呂碧琴(2004)。大專院校體育教師之社會地位與階級認同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2),43-55。
    李英明(1990)。馬克思社會衝突論,臺北市:時報。
    李國彥(1997,1月23日)。四小天王系列,吳俊良老爸趕貨,只為讓他滿足。聯合報,24版。

    李 明(譯)(1990)。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流動。臺北市:桂冠。 (Matras, Judah, 1975)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Earl Babbie, 2001)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Earl Babbie, 2001)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臺北:心理出版社。
    邱韋誠(2003)。是鎖鍊還是羽翼:原住民棒球選手的運動之路。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林伯修、朱自敏(2009)。花東學生棒球與原住民。運動文化研究,9,67-108。
    林清江(1999)。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譯)(1984)。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書局。(Olive Banks, 1978)
    林以君(2009,2月15日)。唯一太魯閣族投手 何聖文慢曲球 完封南英。聯合報,AA3版。
    林玟漣(2002)。原住民教育的論述分析:以四本專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3,133-166。
    洪鎌德(1997)。馬克思。臺北市:東大。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載於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81-126)。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徐展元(2002,1月31日)。人物搶鮮看,張誌家投出人生好球。聯合報,36版。
    徐展元(2007)。職棒球員在國際比賽與國內職棒例行賽表現落差原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孫智綺(譯)(2005)。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城邦文化。(Patrice Bonnewitz, 1997)
    徐延輝、陳陽(2005)。體育從業人員職業聲望評價研究。瀋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3(4),412-413。
    翁榮銅(2006)。中央、地方與學校在執行教育優先區計畫成效之探討與批判。現代教育論壇,15,322-338。
    高藺莎(2008)。論教育對個體向上社會流動的作用。繼續教育研究,10,162-163。
    教育部體育司(2011)。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2011年5月18日,取自網站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04
    教育部統計處(2011)。文宣刊物內容。2011年5月15日,取自網站
    http://www.edu.tw/statistics/publication.aspx?publication_sn=1709
    張錦華(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John Fiske, 1990)
    張弦(譯)(2004)。當代日本社會分層。中國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高坂健次,1994)
    張苙雲、廖培珊(2008)。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三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張華葆(1987)。社會階層。臺北市:三民。
    張維唐(2009)。桃園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
    莊珮琪(2009)。職棒球員身體資本之形成及其轉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嘉猷(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臺北市:三民書局。
    許馨文(2008)。我國教育人員之運動教練任用制度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渠 東(譯)(2002)。社會分工論。臺北縣:左岸文化。 (Emile Durkheim, 1902)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崑福(2010,4月4日)。「棒球是我們改變未來唯一的『夢』」。聯合報,A4版。
    陳五洲(譯)(2003)。運動研究法。臺中市:華格納。 (Jerry, R., Thomas, & Jack, Nelson, 1990)
    陳啟發(2006)。退役職業棒球選手生涯規劃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寬政、劉正(2004)。臺灣的教育發展與教育流動:結構流動的分析。人口學刊,29,71-94。
    婁靖平(2009)。保障薪資草案 林家緯薪資3.3萬變7萬。聯合報,B3版。
    曾淑芬(2001)。技能與社會階層流動之初探。資訊社會研究,1,179-200。
    黃金柱(2009)。體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Thomas, Jerry R. & Nelson, Jack K. & Silverman, Stephen J., 2005)
    黃德祥、林重岑、薛秀宜(譯)(2007)。教育社學會。臺北市:心理。(Jeanne H.Ballantine, 2001)
    黃光雄(1996)。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春木(2007)。台灣社會升學主義的發展與解決對策(1945-2007)。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杉楹(2010)。臺灣職業棒球選手職業生涯轉換因素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26-40。
    黃國正(2008)。圖書館員職業聲望及其前景之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2,83-107。
    黃瑞祺、張維安(譯)(1986)。古典社會學理論。臺北市:桂冠。 (Coser Lewis, 1976)
    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黃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良表」之建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51-160。
    張維安、黃毅志(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楊朝祥(1990)。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劉得梭(2006)。「我的球會轉彎」:一位奧運棒球投手生涯轉換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鶴群、房智慧(譯)(2005)。社會學。臺北市:巨流。(Richard, T. Schaefer, 2004)
    臺灣區代表忠欣股份有限公司(2010)。About SAT。2010年12月15日,取自網址
    http://www.sat-taiwan.com.tw/aboutsat.htm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文山(2005)。臺灣高中職與大學升學機制之教育社會學探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147-161。
    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3版)。臺北市:三民。
    蔡淑鈴(1997)。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比較臺灣男性的族群差異。臺灣社會學,1,65-111。
    蔡文輝、李紹嶸(1999)。社會學概論。臺北市:三民。
    譚光鼎(1996)。探討少數民族教育成就的理論模式。花師學院學報,6,25-72。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文獻

    Douglas, H. (2007). Rethinking the relas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race in American culture: golden ghettos and contested terrain.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7, 229-253.
    George H.S. (2005). Racial Inequality and Sport. In D.E. Stanley (Ed), Spor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p.266-275). U.S.A, Colorado : Paradigm.
    Kingsley, D., & Wilbert, E. M. (1945). Some principles of stratifi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0 (2), 242-249.
    MLBPA (2011). Draft Order.2011,8,19, Retrieved
    From Draft FAQ Web site: http://mlb.mlb.com/mlb/draftday/faq.jsp

    NCAA (2011). Academics. Retrieved from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website: http://www.ncaa.org/wps/wcm/connect/public/NCAA/Academics
    OECD. (1998).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aris, F.R.: OECD.

    Pitirim S. (1927). Social mobility. New York, NY: Harper & Brothers.
    Samuel O. R. (2009). Chasing lost causes: sport and social justice.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36(3), 363-373.
    Wilson, W. J. (2001). The Declining Significance of Race: Blacks and Changing American Institutions. Ellis Cashmore & James Jennings (Eds), .Racism essential readings (pp. 188-208).Thousands oaks, CA: Sage.
    Wilbert, M. L. (1998).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port (5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William, C. (1962). Asylum: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 and other inmates. America Journal of Sociology, 68 (3), 366-369. Retrieved December 15, 2010, from Jstor Website:http://www.jstor.org/stable/2774235?seq=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