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志豪 |
---|---|
論文名稱: |
中國國民黨青年政治組織之研究--以國民黨青年團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中國國民黨 、青年團 、青年政治組織 、人才甄補 |
英文關鍵詞: | KMT, young KMT,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political recruit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中國國民黨的青年政治組織為探討方向,並以2006年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成立之青年團為分析重點,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提出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流程等寫作基礎,並首對青年團、人才甄補等概念作一界定,並整理歷年來之相關研究成果,略述國民黨與青年族群之關係,及青年政治組織的功能及角色。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青年政治組織的發展與現況。本章先討論國民黨內青年政治組織的成立、演變或沿革;其次,討論各時期青年組織的背景與角色;最後,探討青年團成立的時空背景以及成立之後的組織定位。
第三章國民黨青年團工作內容與成效。本章將青年團的工作成效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總團長的黨內身分與工作成效;再者針對青年團選舉時期所發揮的動員、宣傳力量進行整理;最後分析在選舉時期之外的其他時間,青年團能提供那些社會、公益等活動,來凝聚國民黨的青年力量。
第四章青年團政治甄補之探究。本章首先闡述政治甄補的重要性,並藉由時序性的整理,梳理了從孫中山總理開始到現今的馬英九主席,各時期的政治背景以及人才甄補的思想與管道,並發現各領導人皆有其政治甄補的想法與方式,而青年團則肩負了國民黨現階段世代交替之重要任務。
第五章結論。本章綜合各章所論,希冀藉由上述的討論,系統性呈現2006年到2012年間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的工作成效,除略述青年團當前趨勢與發展,並針對國民黨及青年團兩者給予研究建議,以及提供未來研究之展望。
The main discussion of thesis is talking about KMT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taking the timing when Ma Ying-jeou roled as the chairman of young KMT in 2006.
Chapters are set up as below: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point out the basic writing, such as
motivations, purposes, methods, structures and the process. Besides, this article
firstly defines some concept such as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al
recruitment. Moreover, it outl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MT and the young
people and it also talks about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s character and function
through referencing some related research recently.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KMT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First of all,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beginning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in KMT. Second, it talks about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haracters of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Finally, we prob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tuation of young KMT. Also, the thesis
discuss the miss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young KMT.
The third chapter: Young KMT’s job and achievement. This chapter divides
young KMT job into three parts. In the beginning, it talks about chairman’s position
in KMT and its working effects. Second, we discuss young KMT’s mobilization and
propaganda during the campaign. In the end, this chapter point out what can
young KMT do for our society and charity except for the elec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the exploration of political recruitment in political young
organization. In the beginning, we elaborate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recruitment.
This chapter also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thoughts and access of political
recruitment from the age of Sun Yat-sen to Ma Ying-jeou through sequential
research, and we therefore find out that the thoughts and methods are different
from every leader while there is one thing remain unchanged, young KMT
shoulder a important mission, the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in KMT.
The fifth chapter: Conclusion. This chapter combines every point in different
chapter, hoping to show the working achievement of young KMT from2006-2012
through the discussion in this thesis. Except of stating young KMT’s developing
trend, this chapter also want to give KMT and young KMT some research
proposals and furthermore give some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
ㄧ、中文文獻:
ETtoday新聞網(2012/02/27),〈年輕人的反省 國青團設「青醒牆」紀念二二八〉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227/27910.htm#ixzz1p4FRoZUS
王力行、汪士淳(1997),《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臺北:天下文化
王名騄(2005),《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第五屆女性立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良卿(1995),《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唯至(2004),《網站介面設計之評估指標研究—以2004年總統大選候選人競選網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佩玲(2000),《環境演化與救國團之組織變遷-救國團1987年至2001年》,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寰(1996),《誰統治臺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出版社。
王泰俐,(2000),〈總統網站大閱兵—解析「連宋扁李許」的網路行銷策略〉,《數位時代週刊》,10期,頁248-259
王姵雯(2008/7/29),〈青年軍正妹 人氣勝小馬哥〉,《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0798555/IssueID/20080729/applesearch/
王皓平(2009),〈政黨「青年人才」參與管道建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6267
王寓中、彭顯鈞(2011/08/15),〈藍步調將加快 要決戰南台灣〉,《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5/today-fo2.htm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6.3/225.6,〈革命實踐研究院計畫大綱〉。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66),〈本團成立訓詞41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重要文獻》。臺北:救國團總團部
今日新聞網(2010/08/24),〈國民黨青年團競選 傳參選人遭追殺?〉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10/08/24/91-2639473.htm瀏覽日期:2011/05/12
今日新聞網(2009/08/15),〈八八究責/民調慘兮兮 馬施政滿意度僅剩16趴〉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9/08/19/91-2494289.htm#ixzz1nk9ssRd8瀏覽日期:2011/04/12
北京新浪網(2007/12/10),〈國民黨三大武器專攻“80後”─專訪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黃執中〉網址:http://news.sina.com瀏覽日期:2011/12/12
石振國(1994),《由組織理論研析政黨式微現象》,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道中(1984),《中國青年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個案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振昌(1981),《中國大陸青年民主運動之探討》,台北:幼獅文化。
江廣平編(2008),《青年與國際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江廣平編(2008),《聯合國青年事務》,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編著(1999),《共青團在北大》,北京:學苑出版社。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編著(2004),《北京青年運動紀事(1919 ─ 2004)》,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高影(1991),《三民主義青年團之研究(1938-1947)國府爭取青年運動主導權之努力及其挫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福春(2007),《中國複合型社團研究:以中國共青團的職能變遷為個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何懿玲,(1984),〈中國國民黨與青年工作〉,《中國國民黨的服務工作》,臺北:正中,頁159~187
李功勤(2000),《蔣介石臺灣時代的政治菁英(一九五O 年~一九七五年)─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內閣成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偉松(2005),《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賢(2009/10/20)。〈馬主席第一刀 鍘 2 中常委黨務改革重要指標 楊吉雄、江達隆被控送鹹魚、紅酒 恐遭停權 國民黨史頭一回 〉。《聯合報》,A1
李胤茜、李燁,(2007/8/23)。〈專訪黃執中:從最佳辯手到國民黨最年輕中常委〉。《國際先驅導報》http://big5.chinanews.com.cn:89/gate/big5/www.chinanews.com/tw/twyw/news/2007/08-23/1008788.shtml
李閔超(2011/08/31),〈馬辦推第二波選讚營,週末走訪新竹黃金水鄉〉,《yam蕃薯藤新聞》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108/20110831500381.html
李淑華(2011/11/27),〈柿可殺不可辱 藍青年團聲援〉,《中央社》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111270110&q=%e9%9d%92%e5%b9%b4%e5%9c%98
李淑華(2011/11/10),〈招募青年 馬總部選讚台北登場〉,《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111100368.aspx
李淑華(2011/04/10),〈貼近本土 藍青年團揪團瘋媽祖〉,《中央社》
林水波主編(1999),《組織理論》,台北:智盛
林蔭庭(1998),《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
林光夏(1987),《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之研究(1920-1925)》,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龍(1999),〈解釋臺灣的民主化:政體類型與菁英的策略選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社,頁87-152
金石允(1986),《從依存關係探討救國團組織特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鴻(1991),《組織權力理論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繼祥(2009年5月),「孫中山與蔣經國:關於人才的甄補」,《孫學研究》第6期,頁121~142
周曉波、張華(2009),《共青團工作常識300問》,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周育仁(2010),〈立法院運作應落實政黨政治與多數決原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7080
易君博(200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出版社。
倪鴻祥(2007/7/28),〈國民黨中常委改選 青年團黃執中率先當選〉,《今日新聞網》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7/07/28/10844-2133116.htm 瀏覽日期:2011/10/11
洪宜嫃(2007),《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飛騰(2003),《學習型組織建立之研究-以中國國民黨地方鄉鎮黨部為例》,國立成功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凌嘉、李明賢(2008/12/21),〈選戰搶票學歐巴馬 藍秘訓網路教官 攻綠票倉〉,《聯合報》A4
星島環球網(2006/03/29),〈林益世當選國民党青年團總團長 馬:盼落實政見〉網址:http://www.stnn.cc:82/global/taiwan/t20060329_178010.html 瀏覽日期:2011/12/08
唐勃(1985),《中共共青團之研究》,台北:幼獅出版社。
高嘉甫(2011/12/15),〈凱道封街打躲避球 諷蔡閃避宇昌案〉,《TVBS新聞台》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111225194737
秦富珍(2005-11-08),〈新舊勢力拔河 成立青年團不撤青年部〉,《聯合晚報》4版
秦蕙媛、蔡日雲、林竺筠(2004/4/28),〈藍新生代促承認敗選〉。《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40428/892781
孫中山著a,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1989),第四冊《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著b,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1989),第三冊《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中山著c,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1989),第九冊《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莊伯仲(2000),〈網路選戰在台灣—1998年三合一大選個案研究〉,《廣告學研究》,14期,頁31 - 52
莊伯仲、鄭自隆(1996),〈競選文宣新媒介:台灣政治性資訊網路現況研究〉,《廣告學研究》,7期,,頁85-119
莊伯仲(2007),《網路選戰—台灣案例研究》,臺北:米羅文化。
郭曉平編(1997),《中國共青團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大德(2005),《非營利組織經營與管理模式之研究-以中國青年和平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偉(1987),《中國大陸社會變遷中政治秩序與青年理念》,台北:幼獅文化。
陳恆光(2007/7/15),〈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選舉候選人名單出爐〉,《中央日報網路版》網址: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7&docid=100116964 瀏覽日期:2011/10/11
陳薇如(2010/05/11),〈拚五都勝選 國民黨下令「不許登陸」〉,《TVBS》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100508120249
寇健文(2001年5月),「中共『幹部年輕化』與政治繼承」,《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5期,頁1~18。
寇健文(2004年9月),「中共菁英政治的研究途徑與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3期,頁1~28。
寇健文(2001年9月),「共青團與中共政治精英的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9期,頁1~26。
寇健文(2000年3月),「政治繼承與共黨政權結構穩定性的比較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頁57~7
寇健文(2005),《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 ── 2004》,台北:五南圖書。
黃淑芳(2006),《政黨的政治社會化與政治甄補功能之研究-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為個案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秀端(1995),〈縣市菁英對衝突的認知〉,《東吳政治學報》,第4 期,頁85-114
黃信豪(2010),〈有限活化的中共菁英循環:黨政領導菁英組成的跨時考察〉,《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4期,頁1-33
黃名璽(2012/03/09),〈藍青年團論壇 培養同理心〉,《中央社》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3090054&q=%e5%90%8c%e7%90%86%e5%bf%83
黃名璽(2012/02/27),〈紀念228 國青團打造青醒牆〉,《中央社》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2270163&q=%e9%9d%92%e5%b9%b4%e5%9c%98
黃名璽(2011/11/30),〈助農民 藍青年團賣甜柿〉,《中央社》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111300090&q=%e9%9d%92%e5%b9%b4%e5%9c%98
黃維助(2004/04/12),〈國民黨內傳出世代交替呼聲〉,《自由時報》
費拓中(1991),《當前中共「青年工作」政策之研究(1978-1990)》,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子仁(2008/7/31)。〈梁靧:政策正確比民調重要,對馬政府有信心〉。《中國評論通信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0/7/9/100707929.html?coluid=97&kindid=2934&docid=100707929
鄒景雯(2008/01/20),〈制衡一黨獨大 綠力拚安全閥〉,《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0/today-fo1-2.htm
華視新聞網(2010/08/27),〈藍青年總團長 10人候選〉網址:news.cts.com.tw/cna/politics/201008/201008270549954.html瀏覽日期:2011/12/12
傅忠道、楊堅康主編(2001),《共青團基礎知識1000問》,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陶涵Jay Taylor,林添貴譯(2009),《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時報
彭文賢(1983),《組織理論》,台北:三民
彭顯鈞(2010/03/04),〈申請加入國民黨青年團 馬蕭青年軍不滿遭刁難〉,《自由時報》網址http://n.yam.com/tlt/politics/201003/20100304821050.html瀏覽日期:2011/12/12
彭懷恩(1985),《中華民國的政治精英- 行政院會議成員的分析(1950-1985)》。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瑞鴛(2002),《2000年總統大選競選組織策略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芳(2008/01/08),〈經濟差立委選情冷淡 婦女年輕人憂心未來〉,《中央廣播電台》http://n.yam.com/rti/politics/200801/20080108216268.html
張立勳(2012/2/15)。〈尚青大黨鞭 林益世滑鐵盧〉。《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6829/112012011500316.html
賀新民(1991),《當前中共青年組織工作之研究(1978-1990)》,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芃、陳岳威(2011/08/12),〈搶攻年輕選票 馬辦挺進綠營票倉〉,《華視新聞》http://news.cts.com.tw/cts/politics/201108/201108120799178.html
楊鎮全(2006/3/27),〈國民黨青年團網路投票 可以作弊〉,《TVBS新聞網》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lili20060327192300 瀏覽日期:2011/12/05
趙達中,李敖編著(1989),〈蔣經國用人「天威難測」〉,《論定蔣經國》,臺北:李敖出版社
趙永茂(1986),《台灣省基層政治精英之民主價值取向─鄉鎮(市)長、民意代表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趙容萱、鄭文正(2005/07/10),〈馬擬讓年輕人當副主席〉,《聯合晚報》02
廖達琪(1998),〈台海兩岸地方菁英民主理念之比較-對政治參與、經濟平等、衝突妥協的看法〉,《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第3期,頁61-109
蒼開強(2004),《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之探討-以中國青年救國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蔣中正(1986),《先總統蔣公對青年的訓示》,臺北:正中書局。
蔣中正(1938),《蔣委員長告全國青年書》,臺北: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
蔣經國a(1982),第八冊《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臺北:黎明文化
蔣經國b(1982),第九冊《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臺北:黎明文化
蔣經國c(1982),第十一冊《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臺北:黎明文化
鄭文勛(2007),《蔣經國與黨政高層人事本土化(1970~1988)》。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鄭自隆(2004),《競選傳播與台灣社會》,臺北:揚智文化。
鄭維鈞 (2004) ,《婦運脈絡下看政黨外圍婦女組織的限制與突破——以民進黨水噹噹助選團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世林(1993),《當前中共「青年工作」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劉明煌(1996),《中央與地方政治權力關係之轉變-國民黨威權政體的鞏固與轉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樊中原(1985),《抗戰時期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大專院校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惠萍(2009/08/10),〈初估20橋斷裂 比921更慘〉,《聯合報》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067817.shtml
錢師霖(1988),《救國團社會團務義務幹部政治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名倫(2009),《政黨菁英甄補之研究-以國民黨中常委為例(1993-2008)》,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錦宏(2006/12/15),〈兩岸青年論壇 今開跑〉,《聯合報》A15
蕭旭岑(2006/01/23),〈仿共青團 三月底成立國青團 馬英九盼出個胡錦濤〉,《中國時報》
盧賢秀、蔡宗勳、林國賢、陳燦坤(2008/01/26),〈蘇貞昌︰一黨獨大 加速靠向中國〉,《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6/today-p4.htm
韓珊珊(2009),《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青年工作之研究(1997-2007)》,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聯合晚報(1999/08/27),〈社論 國民黨中生代很焦慮〉02版
聯合晚報(2000/03/21),〈周六大遊行,要求李主席與李總統同進退〉03版
鍾任琴(1990),《救國團基層社會團務組織氣氛與義務工作同志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志岳(2011/09/26),〈捲起衣袖做領袖—決戰擂台:第六屆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甄選總決選〉,《中央日報》
蘋果日報(2006/01/27),〈挨批 馬:未讚美胡錦濤〉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2364753/IssueID/20060127/applesearch/
顧名儀、張愛晶(2008/3/9),〈辣妹拼人氣 馬營選美女後援會長〉,《TVBS新聞網》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80309122631
二、英文部分: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Czudnowski , M.M.(1983), Political Elites and Social Change.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Duverger, M.(1959), Political Partir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s.New York: Jonh Wiley & Sons
French ,W. C. Bell & R. Zawacki(1989),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Homewood, Illinois : Richard. D. Irwin. Inc
Garratt, B.(1990),Creating A Learing Organriatoion ,N.Y:Institute Of Directors
Galer, G. & van der Heijden,K. (1992)“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How Planners Create Organization Learning “,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Vol.10, No.6
Garvin, D.A.(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iy-August
Lasswell, Harold D., Daniel Lerner & C. Eastern Rothwell.(195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s: An Introduction and Bibliograph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quardt, Michael J. & Reynolds, Angus,(1994) The glob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Burr Ridge
M. J. Marquardt,(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system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New York:McGraw-Hill
Panebianco, A.(1988) Political Partires : Organization 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tnam, Robert D.(1977). Elite Transformation in advance Industrial Societi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Theory of Technocracy, i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10,No.3, 383-411.
Sartori, G. (1976), Partires and Party System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ligman, Lester G. (1968). Elite Recruitment and Political Develpoment. in Jason L. Finkle and Richard W.Gable ed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32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