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再添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楊思偉
Yang, Szu-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7
中文關鍵詞: 教師評鑑教師評鑑標準
英文關鍵詞: teacher assessment, teacher assessment criter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的一些看法,及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性,藉由教師參與過程中所呈現的觀點加以分析,以供爾後實施教師評鑑之參考。
      本研究首先搜集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分析並建立研究架構;再進行研究工具的編定,完成正式問卷,內含教師評鑑目的、規準、人員、方式、程序、資料搜集和結果的應用等,並以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組長、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取樣方式抽取樣本,共計抽取37校419人為施測對象,回收有效問卷342份,回收有效問卷率為81.6%,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等進行統計分析,並輔以訪談所獲得資料,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 整體教師認為實施教師評鑑目的應首重專業成長優於績效考核。
    二、 教師評鑑目的會隨職務、服務年資、擔任教師評審委員、擔任考績委員、學校規模等而有顯著差異性。
    三、 研究發現班級經營、良好品德、熱忱與愛心是教師評鑑非常重要的三項規準。
    四、 教師評鑑規準會隨職務、服務年資、學歷、擔任教師評審委員、擔任考績委員、學校規模等而有顯著差異。
    五、 實施教師評鑑人員應慎選具有經驗之教師、校長擔任,評鑑方式其相對重要性前三項依序為教師「自我評鑑」、「同儕評鑑」、「學校評鑑小組評鑑」。
    六、 實施教師評鑑過程應嚴守評鑑的正當程序、評鑑資料的來源應多元,其重要性前三項依序為「自我檢核收集資料」、「訪談」、「教師教學檔案」。
    七、 教師評鑑人員、方式、程序、資料來源會隨性別、職務、服務年資、擔任教評會委、擔任考績委員、學校規模等不同背景變項而產生顯著性差異。
    八、 對評鑑結果欠佳教師,研究發現其相對重要性前三項依序為「限期改進並複評」、「強制進修並輔導」、「適當的調整職務」。
    九、 重視社會性增強、積極鼓勵評鑑績優教師,研究發現其相對重要性前三項為「推薦為優良教師」、「嘉奬或公開表揚」、「擔任實習老師之輔導老師」。
    十、 重視師資培育構品質管控和倡導在職教師積極參與臺北市推動的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
    建議:
    一、 中央應儘速將教師評鑑納入教師法,以確立推動之法源基礎。
    二、 教師評鑑目的應具體明確,以專業成長為主,績效責任為輔。
    三、 重視班級經營和品德修為的教師評鑑規準。
    四、 中央應成立教師評鑑規劃小組,妥適規劃周延的評鑑系統。
    五、 實施教師評鑑的人員應包括第一線教師和有經驗的校長,評鑑的方式應兼重「內部評鑑」與「外部評鑑」。
    六、 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應嚴謹而完備,資料來源力求多元,重視自我檢核與訪談。
    七、 實施過程應加強溝通與宣導,多召開座談會、公聽會等,藉以化解疑慮與抗拒。
    八、 善用社會性增強,如推薦優良教師、嘉獎或公開表揚、擔任實習老師之輔導老師等,以激勵績優教師之尊榮感。
    九、 訂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強化教師專業素養,重視師資培育機構品質管控,和在職教師的進修,如「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等。

    A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som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variab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It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viewpoint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 participation, and proposes as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in the future.
      The first step is to collect relevant documents to discuss, analyze and establish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n edit research instrument to complete formal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 the purpose, criterion, personnel, method, process, data collection and result applic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the principals, directors, group leader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It is sampl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419 testees from 34 schools are selected. 342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returned with valid return rate 81.6%. Th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 Method are applied for statistic analysis and supplement by interview data to conclude as followings:
    1. All teachers consider the purpose of teacher assessment should focus on the growth of specialty rather than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2. The purpose of teacher assessment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position, seniority, serving as teacher reviewing commissioner and scale of school.
    3. It is discovered that class management, good morality, and enthusiasm & love are three very important criterions of teacher assessment.
    4. The criterions of teacher assessment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position, seniority, education background, serving as teacher reviewing commissioner, serving as merit commissioner and scale of school.
    5. Personnel that implement teacher assessment should select carefully from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with experience and the first three important assessment methods in turn are teacher’s “Self-assessment”, “Assessment by the colleague”, and “Assessment by the assessment group of school”.
    6. The process of teacher assessment shall observe proper assessment procedure and the data source for assessment shall be diversified. The first three important criterions in turn are “Self-review of collected data”, “Interview” and “Teaching files”.
    7. Personnel, method, procedure and data source of teacher assessment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variabl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like gender, position, seniority, serving as teacher assessment commissioner, serving as merit commissioner and scale of school.
    8. For teacher with bad assessment result, it is discovered the first three important criterions in turn are “Improve and re-assess in a limit period of time”, “Compelling to have further education and assistant”, and “Adjusting position properly”.
    9. Value the increased sociality and encourage teacher with good assessment positively, it is discovered the first three important criterions are “Recommending good teacher”, “Praising or commend in public”, and “Serving as the instructor of practice teacher”.
    10. Emphasize on teacher cultiv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and propose on-service teachers to join the Developmental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System promoted in Taipei City actively.

    Suggestions:
    1. The authorities should include teacher assessment to Teachers Law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et up the legal basis for promotion.
    2. The purpose of teacher assessment shall be specific, base on the growth of specialty and supplement by performance responsibility.
    3. Teacher assessment criterion shall emphasize on class management and morality.
    4. The authorities should set up teacher assessment planning team to design the assessment system properly and carefully.
    5. Personnel that implement teacher assessment shall include teachers in the first line and principals with experiences, the assessment method shall focus on both “internal assessment” and “external assessment”.
    6. Procedu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assessment shall be exact and complete, make every effort to diversify data source, emphasize self-review, interview, and teacher’s teaching file;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still has its necessity.
    7.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shall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propaganda; convene more seminars and public meetings to solve doubts and resistance.
    8. Take the advantage of increasing sociality, such as recommending good teachers, praise or commend in public, serve as the instructor of practice teacher, to inspire the sense of honor in teacher with good performance.
    9. Establishing complete guiding policies, enhancing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teacher, emphasizing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eacher cultivation institution and channel for on-service teacher’s furt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Developmental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System” actively.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教師評鑑的意義、目的、規準………………………… 15 第二節 教師評鑑的人員、方式、程序、資料來源與應用……… 26 第三節 國外有關之教師評鑑制度……………………………… 42 第四節 我國實施之教師評鑑制度………………………………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歷程………………………………………… 8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6 第四節 研究實施………………………………………………… 10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5 第一節 問卷分析與討論………………………………………… 105 第二節 訪談分析與討論………………………………………… 2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41 第一節 結論……………………………………………………… 241 第二節 建議……………………………………………………… 175 參考文獻 …………………………………………………………… 251 壹、 中文部份………………………………………………… 251 貳、 英文部份………………………………………………… 256 附 錄 …………………………………………………………… 259 附錄一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問卷……… 259 附錄二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訪談說明函 265 附錄三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訪談同意函 266 附錄四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訪談手札… 267 附錄五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訪談大綱… 268 附錄六 問卷專家效度名錄(依姓氏筆劃排列)……………… 270 附錄七 教師評鑑訪談紀錄之一………………………………… 271 附錄八 2006年「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學校成績考核辦法」… 278 表 次 表2- 1 國內外學者有關教師評鑑彙整表………………………… 29 表2- 2 英國教師評鑑制度沿革…………………………………… 43 表2- 3 美國教師評鑑制度沿革…………………………………… 49 表3- 1 受訪對象背景資料………………………………………… 83 表3- 2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量表預試之抽樣摘要表…………………………………………………… 84 表3- 3 不同規模學校問卷施測對象數量……………………… 85 表3- 4 不同規模學校隨機抽樣的樣本數一覽表………………… 85 表3- 5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專家效度表…………………………………………………………… 87 表3- 6 「教師評鑑目的」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1 表3- 7 「教師評鑑的規準」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1 表3- 8 「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2 表3- 9 「教師評鑑的方式」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3 表3- 10 「教師評鑑的程序」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3 表3- 11 「教師評鑑的資料來源」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4 表3- 12 「教師評鑑結果欠佳的教師處理方式」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4 表3- 13 「教師評鑑結果績優的教師處理方式」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5 表3- 14 「教師評鑑結果的結果的應用」分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96 表3-15 「教師評鑑的目的量表」因素分析之因素構面及負荷量結果………………………………………………………… 97 表3-16 問卷題目構成內容分配情形表…………………………… 99 表3-17 訪談代號說明……………………………………………… 104 表4- 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108 表4- 2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量表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109 表4- 3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量表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110 表4- 4 不同職務對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1 表4- 5 不同職務對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12 表4- 6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3 表4- 7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13 表4- 8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4 表4- 9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15 表4-10 是否曾任或現任成績考核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 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16 表4-11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上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116 表4-12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目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 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17 表4-13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項目題目中各題得分情形 摘要表……………………………………………………… 118 表4-14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 情形摘要表………………………………………………… 119 表4-15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21 表4-16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 較分析摘要表……………………………………………… 122 表4-17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24 表4-18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 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25 表4-19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26 表4-20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 較分析摘要表……………………………………………… 127 表4-21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獨 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29 表4-22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之獨 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30 表4-23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項目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31 表4-24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量表中各題得 分情形摘要表……………………………………………… 133 表4-25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之獨立樣本t檢定 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33 表4-26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上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35 表4-27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之單因子變異數及 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36 表4-28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上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37 表4-29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之單因子變異 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38 表4-30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上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39 表4-31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之單因子變異數及 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40 表4-32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 員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41 表4-33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成績考核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 鑑人員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42 表4-34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上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43 表4-35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量表中各題得分情 形摘要表…………………………………………………… 144 表4-36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人員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45 表4-37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6 表4-38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 比較分析摘要表…………………………………………… 147 表4-39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48 表4-40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 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49 表4-41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150 表4-42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 比較分析摘要表…………………………………………… 150 表4-43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之 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51 表4-44 是否曾任或現任考績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之獨立 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52 表4-45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52 表4-46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量表中各題得分情 形摘要表…………………………………………………… 153 表4-47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54 表4-48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6 表4-49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 比較分析摘要表…………………………………………… 157 表4-50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程序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9 表4-51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 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60 表4-52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程序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62 表4-53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 比較分析摘要表…………………………………………… 163 表4-54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 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64 表4-55 是否曾任或現任成績考核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 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65 表4-56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上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167 表4-57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程序之單因子變異數及 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68 表4-58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量表中各 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170 表4-59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之獨立樣本t 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71 表4-60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72 表4-61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之單因子變異 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73 表4-62 不同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74 表4-63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之單因子 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75 表4-64 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上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176 表4-65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之單因子變異 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77 表4-66 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 源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78 表4-67 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 源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80 表4-68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上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81 表4-69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評鑑資料來源之單因子 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82 表4-70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對於結果欠佳老師的處理 方式量表中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184 表4-71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老師的處理方式之獨 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85 表4-72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老師的處理方式上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87 表4-73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之單因子變 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88 表4-74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90 表4-75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之單因 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91 表4-76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92 表4-77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之單因子變 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93 表4-78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 處理方式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95 表4-79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 處理方式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197 表4-80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98 表4-81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欠佳處理方式之單因 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199 表4-82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量表中 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200 表4-83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之獨立樣本 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01 表4-84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績優處理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203 表4-85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之單因子變 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04 表4-86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06 表4-87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之單因 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07 表4-88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績優處理方式上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208 表4-89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績優處理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 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09 表4-90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 處理方式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11 表4-91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 處理方式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12 表4-92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14 表4-93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對於結果績優處理方式之 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15 表4-94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量表中各 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216 表4-95 不同性別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之獨立樣本t 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17 表4-96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上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218 表4-97 不同職務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政策果的應用之單因子變異 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19 表4-98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上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21 表4-99 不同服務年資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之單因子 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22 表4-100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上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223 表4-101 不同學歷對實施教師評鑑結果政策的應用之單因子變異 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24 表4-102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後結果政 策應用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26 表4-103 是否曾任或現任教師評審委員對實施教師評鑑後結果政 策應用之獨立樣本t檢定上差異情形摘要表…………… 227 表4-104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後結果政策應用上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29 表4-105 不同學校規模對實施教師評鑑後結果政策應用之單因子 變異數及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230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82 圖3-2 研究流程圖………………………………………………… 102

    參 考 文 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7)。「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簡評。現代教育,4(6),21-26。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朱淑雅(199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政達(1998)。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0)。臨床視導在教育實習上的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185-200)。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呂木琳(1995)。臨床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與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頁263-313)。臺北:師大書苑。
    呂木琳(1999)。教師評鑑發展系統-DeTEK。論文發表於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呂木琳、張德銳合譯(1992)。教師發展評鑑系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63)。
    林江河(2002)。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寶山編譯(1983)。國家在危機之中──美國的教育改革計畫。高雄市:復文圖書。
    柯嚴賀(2001)。國民小學教師考績制度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美惠、高薰芳(1996)。重視教師評鑑落實「教評會」功能。臺灣教育,544,11-19。
    徐敏榮(200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徐敏榮(2001)。教師評鑑行不行─教師評鑑問題之探討與因應之道。師友,403,46-49。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高強華(1995)。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臺北:師大書苑。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評鑑試行要點。高雄教育簡訊,20,1-2。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教師評鑑。港都文教簡訊,38,1-15。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1)。高雄市教師專業評鑑實施之成效評估。高雄市:高雄市教育局。
    張民曉(2004)。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
    張德銳(1994)。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國小教師專業評鑑系統。教育改革,195-238。
    張德銳(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德銳(1999)。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檢討與展望。師友,381,5-8。
    張德銳(2002)。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蔡美錦(2004)。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手冊簡易版。2006年7月15日取自:http://diss.tjps.tp.edu.tw/main.htm
    張慧淳(1988)。教師考核辦法支檢討及改進。現代教育,3(3),107-118。
    教育部(1971)。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教育部60年7月21日臺(60)參字第16486號公布。
    教育部(1991)。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教育部80年7月10日臺(80)參字第35480號令公布。
    教育部(2002)。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建議大會結論寄建議資料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教育部2006年3月13日臺(95)參字第950032314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參考資料。2006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E-publish/950616.htm
    莊碧雲(1994)。現行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實際問題與改進。載於臺中市政府編印,台中市政府市政革新研究發展優良報告選輯第二輯,(頁240-376)。台中:台中市政府。
    陳玉鳳(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美博(2000)。國民小學教師公民教育觀點之質性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73-308)。臺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文經(1996)。美國教學專業報酬制度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301-325)。臺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5)。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29-246)。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裕城(1983)。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耀輝(2002)。臺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麗錦(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文輝(2001)。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寶貴(2002)。我國高職教師評鑑實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陽教(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戴佑全(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諶啟標(1998)。英美教師評價制度的比較。教育資料文摘,244,52-59。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1993)。教職員考績制度之探討。教師天地,64,32-36。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8-22。
    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22-30。
    羅清水(1999)。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1-16。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羅嘉珍(1994)。英國教師考評制度的內涵與實施。國立教育資料館管管訊,30,3-6。
    鐘禮章(2003)。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Barber, L.W.(1990). Self-assessment.In J.Millman & L.Darling- 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216-228).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Bollington, R., Hopkins, D., & West, M.(1990). An introduction to teacher appraisal :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 London: Cassell.
    Brighton, S. F. (1965). Increasing your accuracy in teachers evalu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righton, S.F.(1974). Handbook of successful school administr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wyer,C.A., & Stufflebeam, D.(1996). Teacher evaluation. In Berliner, D. C., & Calfee,R.C.(Ed.).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p. 35-94). New York,NY: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Follman, J. (1995).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upil rating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Child Study Journal, 25(1) , 57-58.
    Goodison, M. (1985). Pros and cons of paper and pencil for teacher assess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76747.
    Greene, J.E. (1971). Schoo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Radnor, PA: Chilton Book Company.
    Harris, B. (1986). Development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rris,B.M. ,& Hill, J.(1982).The DeTEK handbook. Nat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rs, Inc.
    Iwanicki,E. 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Millman & Darling-Hammond, L.(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158-174).Newbury Park, California : Sage Publications.
    Madaus, G., & Mehrens, W.A. (1991). Conventional tests for licensuer.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257-277).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McColskey, W. ,&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grow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7.662).
    McGreal, T.L.(1983).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Alexandria, Virginia: ASCD.
    Redfern, G.B.(1980).Evaluating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A performance objective approach.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
    Shannon, D.M. (l994). An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Institute. Tennessee: Gatlinburg.
    Stake , R. E. (1989).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Simons & J. Elliott (Eds.), 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pp.13-19).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Valentine, J. W.(1992).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