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亭羽 Liao, Ting-Yu |
---|---|
論文名稱: |
「雜」學校—國中實習教師文化之研究 ‘Mixed’ school - A study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tern teachers’ culture |
指導教授: |
許殷宏
Hsu, Yin-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實習教師 、教師文化 |
英文關鍵詞: | intern teacher, teacher culture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44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5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實習作為師資培育的必經階段,幫助實習教師從實務現場中學習與成
長,對實習教師來說為一大重要時期。因此本研究欲以實習教師文化為核心,
了解國中實習教師文化的樣貌。
本研究以北部地區一所國中(化名為平安國中)為研究場域,採取質性研
究取徑,運用焦點團體訪談、個別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了解平安國中實習
教師文化的樣貌。藉由焦點團體訪談先初步了解平安國中實習教師的實習生活樣貌、其人際關係以及相關處境等,再從個別訪談中挖掘更深入之資料,並輔以實習教師與學校提供文件之檢閱,檢證訪談後分析所得並理解平安國中實習教師之觀點,進而提取實習教師文化所蘊含之信念與行動。
本研究結果呈現國中實習教師文化樣貌,說明實習教師在教育實習中歷經
適應與探索、衝擊與茁壯、成型與選擇三階段,並且點出實習教師文化之主要特徵,包含多變的角色、學做人的修行與正向成長的團體,亦分析影響實習教師文化之因素與實習教師之能動性,並說明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漸趨務實,最後針對教育實務與研究提供相關建議與反思。
Educational internship is an indispensable stage for intern teachers. Helping intern teachers to learn and grow from the practical scene, educational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intern teacher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ltu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 intern teachers.
This study takes a junior high school named Ping-An junior high school (pseudonym)as the research area.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Ping-An junior high school’s intern teachers, I u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lik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make the research more stable.
This study shows the result of the culture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tern teachers and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 teacher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ducational internship. Also I point ou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 teachers’ cultu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n teachers’ culture and the agency of the intern teachers are also analyzed. At last, I provide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advi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第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向倩瑢(2009)。實習教師的自我復原力、創造性轉化和實習感受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李家締(2018)。論述實習教師人際關係、專業成長及生涯規劃—以新手教師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林怡君(2009)。實習教師在國小課室現場之實習歷程與學習重點—以數學教學與班級經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美君(2007)。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林靜宜(2009)。台灣光復後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高鳳遙(2008)。國中小儲備教師現象下—教師個人與國家因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師資培育法(2014)。
師資培育法(2017)。
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2014)。
師資培育之大學及教育實習機構辦理教育實習辦法(2018)。
教育部(2017)。106 年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民杰(2008)。實習老師不是真正的老師?從案例分析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中等教育,59(3),104-113。
張芬芬(1991)。師範生教育實習課程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春興、蘇育秀(2003)。師範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專訪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張春興。教育研究月刊,105,12-13。
黃益中(2015)。教育血汗勞工—實習教師的悲慘世界。取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143/1133150
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鴻文(2005)。如何從事學生文化的詮釋性研究:幾個方法問題的討論。中等教育,56(5),6-8。
邱素珠(2001)。台北市國小實習教師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馮朝霖(1998)。教師文化的轉化。社教雙月刊,87,5-7。
楊雅妃(2012)。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郭丁熒(1990)。從教師的角色與地位淺談教師文化。教師天地,44,23-28。
郭丁熒(1998)。教學。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207-250)。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葉淑花(1998)。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陳文俊(2001)。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易芬(2009)。國小實習教師關切事項之探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2),51-76。
潘慧玲(2003)。教育論文格式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鍾宜君(2016)。一般大學中等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教師困境及其因應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鄭文鵬(2005)。山中猶有讀書聲-國民中學教師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譚光鼎(2011)。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學富。
二、英文部分
Acker, S. (1990). Teachers culture in an English primary school: Continuity and chang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1(3), 257-273.
Acker, S. (1999). The realities of teachers’ work: Never a dull moment. London, UK: Cassell.
Becker, H. S., Geer, B., Hughes, E. C., & Strauss, A. L. (1961). Boys in white: Student culture in medical school.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2n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Geertz, C. (1973). The inter-rel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Hargreaves, A. (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 UK: Cassell.
Hargreaves, A. (1997). Teaching, realities of. In L. J. Saha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717-721). Oxford, UK: Elsievier Science.
Hargreaves, D. H. (1972). Interpre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 Kegan Paul.
Hargreaves, D. H. (1980). The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teachers. In P. Woods (Ed.), Teacher strategies (pp. 125-148). London, UK: Croom Helm.
Kitzinger, J. (1994). The methodology of focus group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arch participants. Sociology of Health, 16(1), 103-121.
Lortie, D. 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s. Suffolk, UK: Methuen & Co Ltd.
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Tylor, S. E. B. (1958). Primitive culture: Vol. 1. New York, NY: Harper Torchbooks.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Williams, R. (1961). The long revolution. London, UK: Chatto & Win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