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彥妤
LAI, YAN YU
論文名稱: 禮法過渡-以荻生徂徠「習熟論」為中心
The Transition of Concept from Etiquette and Law - A Study Based on Ogyū Sorai's “Syūjuku” Theory
指導教授: 張崑將
Chang, Kun-C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荻生徂徠習熟論禮法過渡禮樂邢政荀子
英文關鍵詞: Ogyū Sorai, Syūjuku, li-fa-guo-du, li-yue-xing-zheng, Xun Zi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荻生徂徠( 1666-1728)為日本江戶時代(1600-1868)著名的思想家,
    其學說涵蓋了政治、經濟及教育各領域。徂徠推崇中國周代至先秦時期的學術思想,認為學習必須遵循先王之道、聖人之教,是以非常看重傳承先王思想的「六經」,另外徂徠又特別受到荀子學說的影響,使徂徠思想中處處可見著荀學的「禮樂刑政」思想,徂徠的學說是為了向當時德川幕府的政治與社會走向提出解決之道,是以綜觀徂徠思想可發現其特色在於提倡封建復古、強調經世致用之學。
    徂徠教育論中的「習熟」思想正反映其實學特色,習熟為「學而習之,默而識之」之意,強調「身體」對於「事物」的熟悉進而能將所學的事物內化於自
    我之中,而當徂徠欲以「習熟」之法來推行其「禮樂刑政」思想及政治理念時,會有何種發展走向?本論文將以徂徠教育論中的「習熟」為中心,探究以「習熟」進入「禮樂刑政」思想後所帶來的「禮法過渡」現象及影響。
    本論文將以荻生徂徠之《讀荀子》、《讀韓非子》、《論語徵》等專著為
    底本,耙梳徂徠著作中對於先秦各家學術有關禮與法、先王之道等評論,透過比較中日兩方文本整理釐清徂徠思想中的「禮」、「法」與「習熟論」之關係。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探討徂徠如何看待荀子、韓非「性情論」,並探討「性情論」對「習熟」產生哪些影響;第三章探究習熟論中的身體實踐思想,剖析「習熟」與「身」、「心」之間的關係,以及習熟的政治效用;第四章則進入本論文主旨,探究習熟論所展開的禮法過渡現象,分析徂徠對於「禮」與「法」的態度及用習熟進入「禮樂刑政」思想所帶來的影響;第五章為概括總結本論文之結論。

    Ogyū Sorai(1666-1728) is a renowned Japanese philosopher in edo
    period. His thoughts contai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Sorai
    appreciates th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s of pre – Qin period, thinking learning
    should follow the doctrines of previous kings and saints. Thus, he takes Six
    Classics, the books with previous thoughts, as important reference. Besides,
    Sorai is influenced by Xun Ziʼs thoughts, so it is clear to see Xun Ziʼs “li-yuexing-
    zheng”(Etiquette, Music, Criminal Laws and Politics) in Soraiʼs thoughts.
    Soraiʼs thoughts provide an instruction for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rend in
    tokugawa shogunate. We can see idea of feudalism returning of the ancients
    and economic thoughts as Soraiʼs feature.
    ! The educational theory “Syūjuku” reflects his property. “Syūjuku” means
    “To commit knowledge to memory quietly, to study tirelessly”. It emphasize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thing you learn with all your senses and to internalize it.
    This thesis temps to discover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when “Syūjuku” is taken
    to promote “li-yue-xing-zheng”, the and its influence.
    ! This these takes Soriaʼs Reading Xun Zi, Reading Han Fei Zi, Notes of
    Confucian Analects as basis to analyze how Sorai comments on Pre-Qin
    thoughts of Etiquette and Criminal Law. By comparing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ext, I tr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iquette, Criminal Law
    and Syūjuku. Chapter one points out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purpo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hodology. Chapter two discusses how Sorai
    understands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of Xun Zi and Han-Fei Zi and how the
    theory influences Syūjuku.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aspect of
    Syūjuku,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ūjuku” “body” and “mind”, and
    the political effect of Syūjuku. Chapter four gets into the main focus of this
    thesis, the transition of “li-fa-guo-du”(transition of Etiquette and Criminal Law),
    analyzing Soraiʼs attitude to Etiquette and Criminal Law and the influence of
    Syūjuku merging into “li-yue-xing-zheng”(Etiquette, Music, Criminal Laws and
    Politics). Chapter five concludes this thesis.

    目錄……………………………………………………………………… i 誌謝……………………………………………………………………… iii 摘要……………………………………………………………………… iv Abstract……………………………………………………………………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一、中文文獻……………………………………………………4 二、日文文獻……………………………………………………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13 一、研究範圍………………………………………………… 13 二、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與荀韓性情論對話的習熟論………………………………… 16 第一節 荀韓禮法觀中的性情論……………………………………16 一、荀子性情論……………………………………………… 16 二、韓非性情論……………………………………………… 20 第二節 徂徠性情論所涉及的習熟論………………………………22 一、徂來性情論與無用之辯………………………………… 22 二、作為反制性情論的習熟論……………………………… 24 第三節 習熟論於徂徠教育思想中的功效…………………………27 一、人才養成………………………………………………… 27 二、區別職分………………………………………………… 29 第三章 習熟論中的身體實踐思想…………………………………… 33 第一節 「真積力久則入」與「習熟」……………………………33 一、「禮教」與「思慮」的先後關係……………………… 33 二、「化性」與「潛移默化」的學習方針………………… 37 第二節 習熟的身體觀………………………………………………41 一、 徂徠思想中身體/主體的形成與完成……………………41 二、 作為聯結禮儀與身體的習熟…………………………… 43 第三節 習熟論的政治效用…………………………………………46 一、作為建構封建體制的位階關係………………………… 46 二、壓抑階級流動的可能性………………………………… 50 第四章 習熟論所展開的禮法過渡…………………………………… 54 第一節 禮法之別與習熟……………………………………………54 一、徂徠思想中的禮法之別………………………………… 54 二、習熟對象的區分-從禮教到刑政……………………… 56 第二節 禮法過渡的推力與橋樑……………………………………58 一、習熟作為過渡的「推力」……………………………… 58 二、制度作為過渡的「橋樑」……………………………… 64 第三節 從習熟看徂徠政治理念的矛盾……………………………70 第五章 結論-復古的兩種結果……………………………………… 75 參考文獻…………………………………………………………………78

    壹、中文研究
    一、專書
    王曉波:《儒法思想論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6年。
    王靜芝:《韓非思想體系》,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88年。
    白奚:《稷下學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辻本雅史著,張崑將、田世民譯:《日本德川時代的教育思想與媒體》,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朱心怡:《秦法家思想之發展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李哲賢:《荀子之核心思想-「禮義之統」及其時代意義》,臺北:文津出版
    社,1994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林宏星(東方朔):《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
    心,2011年。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二版。
    馬國瑤:《荀子政治理論與實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學禮學規》,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陳昭瑛:《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陸建華:《荀子禮學研究》,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先秦諸子禮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張崑將:《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
    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
    ────《德川日本儒學思想的特質:神道、徂徠學與陽明學》,臺北:臺大出
    版中心,2007年。
    黃俊傑:《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年。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年。
    楊儒賓、何乏筆主編:《身體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
    韓東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二、期刊論文
    佐藤將之:〈二十世紀日本荀子研究之回顧〉,《國際荀子研究專號》,國立政
    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一期(2003年12月,臺北),頁39-84。
    ─────〈作為共生理念之基礎價值的荀子「禮」概念〉,《共生の哲学のた
    めに》,東京大學グローバル Booklet, Vol.13(2009年,東京),頁23-41。
    赤塚忠:〈荀子研究的若干問題〉,《國際荀子研究專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
    學報第十一期(2003年12月,臺北),頁85-110。
    菅本大二:〈荀子對法家思想的接納:由「禮」的結構來考察〉,《國際荀子研
    究專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一期(2003年12月,臺北),頁
    111-136。
    陳福濱:〈荀子的禮論思想及其價值〉,《哲學與文化》,第卅五卷第十期
    (2008年10月,臺北),頁25-44。
    貳、中國古典文獻
    〔晉〕杜預、〔唐〕孔穎達:《十三經注疏‧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955年。
    〔唐〕楊倞:《荀子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明〕虞九章、〔清〕王震亨:《荀子註訂正》,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83年。
    〔清〕汪中:《荀卿子年表》,收錄於《先秦諸子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
    版社,2004年。
    參、日文研究
    一、專書
    岩橋遵成:《徂徠研究》,東京:關書院,1934年。
    今中寬司:《徂徠学の基礎的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66年。
    ─────《徂徠学の史的研究》,京都:思文閣,1992年。
    内山俊彦:《荀子》,東京:講談社,1999年。
    河原国男:《徂徠学の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広島:溪水社,2004年。
    衣笠安喜:《近世儒学思想史の研究》,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87年。
    小島康敬:《徂徠学と反徂徠》[增補版],東京:ぺりかん社,1994年。
    小島毅:《中国近世における禮の言說》,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
    子安宣邦:《江戸思想史講義》,東京:岩波書店,1998年。
    ─────《「事件」としての徂徠学》,東京:筑摩書房,2000年。
    相良亨:《日本の思想》,東京:ぺりかん社,1989年。
    ────《日本の儒教 I》,東京:ぺりかん社,1992年。
    田原嗣郎:《徂徠学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
    辻本雅史:《近世教育思想史の研究-日本における「公教育」思想の源流》,
    京都:思文閣,1992年。
    ─────《「学び」の復権-模倣と習熟》,東京:宮田製本所,2002年。
    野口武彦:《荻生徂徠》,東京:中公新書,1993年。
    藤川正數:《荀子注釈史上における邦儒の活動》,東京:風間書房,1980年。
    日野龍夫:《江戸の儒学》,東京:ぺりかん社,2005年。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52年。 中譯本
    為王中江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二、期刊論文
    菅本大二:〈荻生徂徠の「読荀子」と「礼」〉,《筑波哲学》通号4(1993年,
    茨城),頁129-139。
    徳重公美:〈荻生徂徠における道徳の意義-「中」の概念をめぐって〉,《人
    間文化創成科学論叢》卷號11(2008年11月,東京),頁4-1-4-7。
    ─────〈荻生徂徠の「公私」に見る人間観〉,《道徳と教育》卷號 54、通
    号328(2010年,東京),頁138-147。
    吉岡孝:〈荻生徂徠『政談』の構想と社会的実践の可能性〉,《國學院雜誌》
    卷號112(4)、通号1248(2011年4月,東京),頁1-14。
    肆、日本古典文獻
    荻生徂徠:《論語徵》,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日本東洋圖書刊行會排印本影
    印),1966年。
    ─────《學則》、《辨名》、《辨道》、《太平策》、《政談》、《徂徠
    集》,收錄於吉川幸次郎、丸山真男、西田太一郎、辻達也編《荻生徂
    徠》,日本思想大系36,東京:岩波書店,1973年。
    ─────《大學解》、《中庸解》,收錄於今中寬司、奈良本辰也編《荻生徂
    徠全集》第三卷,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78年。
    ─────《讀荀子》、《讀韓非子》,收錄於今中寬司、奈良本辰也編《荻生
    徂徠全集》第三卷,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75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