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慧貞
論文名稱: 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希望感
英文關鍵詞: school life adjust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hop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5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立意取樣,共抽取新北市新莊區三所公立社區型高中之高一、高二男女生,男320人,女294人,有效樣本共61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預期量表」及「希望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進進行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分層面間達顯著相關。
    二、高中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在性別、年級、組別及入學管道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高中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及組別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在年級、入學管道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高中生希望感之意志力、方法分層面,在年級、組別上有顯著差異,且高一自然組得分高於高二自然組。高中生之希望感分層面及整體在性別、年級上,性別達主要效果,在其他背景變項上無顯著差異。
    五、高中生之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對整體希望感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能力與人格自我評量」對整體希望感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高中生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 life Adjust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Hope
    Chien Hui-Ch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among school life adjust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hop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 also examin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school life adjustment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to hop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nts were 614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320 males and 294 females) from three senior high school in Xinzhua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The instruments applied were School Life Adjustment Scale, Career Self-efficacy Scale, and Children’ s Hope Scale. The obtain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 one-way MANOVA, two-way MANOVA, and forwar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 life adjust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hope were significant.
    2.The school life adjust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grade, major subjects, and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multiple-entrance way.
    3.The career self-efficacy of senior high school vair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and major subjects, but not grade and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multiple-entrance way.
    4.Grade and major subjects hav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on hope. Gender and grade hav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on hope,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 in terms of gender.
    5.The predictabilities of school life adjustment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on hope were significant. Among which the self-assessment of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is the most predictable.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for career guidance and future researches were disussed and proposed.

    誌謝詞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校生活適應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22 第三節 希望感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與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及討論 63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差異分析 6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的差異分析 7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希望感之交互作用分析 80 第四節 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迴歸分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101 中文部分 101 英文部分 110 附錄 115 附錄一 115 附錄二 119 附錄三 124

    中文部分
    于曉平(民96)。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關聯及角色楷模課程實驗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日惠季(民100)。文本討論提昇國中學生學業希望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玉珍(民87)。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二女學生職業建構系統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玉珍(民96)。國中直升高中學生的生活適應探究:阻礙與因應。教育心理學報, 2,195-216 。
    王全益(民93)。私立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王沂釗(民94)。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4,106-117。
    王怡澄(民97)。大學生的完美主義、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蓁蓁(民88)。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史家瑄(民97)。國中生的自我調節、壓力因應策略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田秀蘭(民92)。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47-266。
    白莉芳(民100)。不同入學管道之高中學生學習成效比較研究—以新北市樹林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任俊(民95)。積極心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何宜純(民99)。高中生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心怡(民96)。國中生的父母親職效能與子女知覺的親子依附、自我效能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秀華(民94)。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宗弘(民98)。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結構、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吳怡君(民89)。高中新生的生涯困擾與實施團體輔導之改變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忠基(民100)。都市原住民國中生族群文化認同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清山、高家斌(民96)。臺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4
    李杏芬(民99)。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正向心理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佳諭(民101)。優勢取向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中女生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秉禎(民100)。新北市立高級中學學生入學方式與學校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李若瑜(民98)。大學生希望感、建設性思考與情緒創造力對創造風格影響之路徑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振賢(民86)。多元方式入學的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新民(民99)。正向心理學在學校教育的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懿娟(民98)。臺灣地區學生就讀馬祖高中學校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以九八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汪佳佩(民96)。臺北縣市技專校院二技部應屆畢業生生涯自我效能、自我認定狀態與生涯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怡吟(民99)。國中學生生活壓力、自尊與希望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文欽(民79)。臺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易霖(民99)。青少年學生知識信念、完美主義與希望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周雨虹(民101)。國中生之生活事件、希望感及主觀安適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文聰(民93)。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民99)。生涯輔導。臺北市:心理。
    林怡慧(民95)。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香君(民81)。生涯未定向類型與團體諮商策略交互作用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清江(民72)。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臺北:五南。
    邱卉綺(民93)。高中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焦慮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邵惠玲(民96)。青少年復原力量表編製與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圓惠(民96)。自我探索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金樹人(民100)。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市:東華。
    侯伃珊(民100)。高中職學生正向思考、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施周明(民96)。國小學童學校生活希望感量表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于婷(民101)。臺灣都會地區國中生希望感與情緒智力之關聯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洪怡菁(民97)。HIV感染受刑人的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希望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明炎(民91)。公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多元入學實施成效及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偉瑜(民100)。焦點解決生涯團體諮商介入策略對高中生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媺惠、賴裕和、張明揚(民96)。續發性經痛婦女的經痛經驗與希望感之相關探討。長庚護理,2,147-155
    胡業成、黃木泉(民94)。花東地區高中職運動員成績優良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165-179。
    唐淑華(民93)。希望感的提昇-另一個進行情意教育的取向(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92-2413-H-259-001)。
    唐淑華(民94)。希望感的提昇-另一個進行情意教育的取向(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93-2413-H-259-002)。
    唐淑華(民99)。從希望感模式論學業挫折之調適與因應—正向心理學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臺北市:心理。
    唐澄暐(民101)。12年國教系列專題(1):超額比序 強化軍備競賽。台灣立報。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3277
    翁若雲(民100)。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成熟與心理幸福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高犁雀(民100)。高中生生活適應、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沉迷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委員會(民100)。新北市101學年度各公立高中社區生免試入學招生區劃分表。取自http://entrance.ntpc.edu.tw/ezfiles/7/1007/attach/30/pta_737_2030674_05300.pdf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委員會(民101)。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招生簡章。取自http://entrance.ntpc.edu.tw/ezfiles/7/1007/attach/30/pta_737_2030674_05300.pdf
    康力文(民96)。高中生學習學習幸福感、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文馨(民100)。大專運動員心理資本、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崔光宙、饒見維主編(民97)。情緒轉化—美學生正向心理學的饗宴。臺北市:五南。
    張佳晏(民93)。大學女生之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成熟、生涯阻隔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82)。青年的煩惱與出路。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8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8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美麗(民94)。國中學生性別角色、同儕關係與性別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益勤(民101)。繁星放榜,社區高中大放異彩。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網站 http://www.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33571
    教育部(民100)。高中新生就近入學率--按學校所在縣市別分。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教育部(民100)。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取自 http://comm.tchcvs.tc.edu.tw/index_1.asp
    教育部(民101a)。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招生辦法。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24835
    教育部(民101b)。國中教育會考摺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bctest.ntnu.edu.tw/documents/101CAP_brochure.pdf
    教育部(民95)。97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民意調查報告。取自http://comm.tchcvs.tc.edu.tw/comm/index.htm
    教育部(民98)。高中職社區化宣導手冊。取自 http://comm.tchcvs.tc.edu.tw/
    許芳菱(民99)。應用希望感理論體重控制團體對女大學生生理指標及身體意象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崇明(民90)。最新英漢辭典。臺南市:建利。
    許淑穗(民87)。生涯自我效能、個人變項、與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生涯選擇之路徑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瑞蘭(民90)。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又華(民97)。高中生人際吸引力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文香(民97)。比較延遲診斷組與未延遲診斷組之乳癌婦女其希望感變化(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君武(民101)。新北市發展後期中等教育相關配套及策略之初探報告。取自 http://www.kljh.ntpc.edu.tw/mediafile/748/.../2011-3-10-7-53-31-nf1.doc
    陳李綢、蔡順良(民95)。中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個人特質、自我效能及生活適應測量指標研究成果報告。『邁向卓越教育研討會-教育指標與學習評鑑師資培育政策』發表之成果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佩菁(民95)。生涯規劃課程對高一男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及決策型態之實驗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依璇(民101)。不同背景國中學生的學校希望感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怡蒹(民96)。希望理論融入生涯輔導方案以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概念望感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市。
    陳金定(民76)。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貞夙(民87)。生涯團體輔導對犯罪青少年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輔導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蓓蓉(民96)。臺北市高中生生涯自我概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慧芬(民100)。希望理論在提升國小六年級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靜宜(民95)。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嬿如(民100)。外籍配偶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嬿如(民100)。外籍配偶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彭滋萍(民98)。高中職生家庭環境、生涯自我概念對其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彭滋萍、張高賓(民99)。高中職生家庭環境、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9,33-60。
    程小蘋、林杏足(民92)國中輔導教師對青少年個案身心特徵、晤談問題及諮商作法之知覺分析。彰師師大輔導學報,25,133-174。
    黃怡瑾(民91)。生涯規劃。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明華(民97)。國中生家庭氣氛、學校適應與網路沉迷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炤容(民89)。生涯探索團體方案對高職二年級女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珮書(民101)。Snyder希望理論應用於大學生心理諮商效果之研究—大學生生活目標量表與團體諮商方案發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瑞雯(民89)。繼親家庭青少年之生活適應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德祥、謝龍卿、薛秀宜、洪佩圓(民92)。國小、國中與高中學生希望、樂觀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5,33-61。
    楊依雯(民99)。高中生之生涯發展準備度、學校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溫桂君(民95)。青少年憂鬱情緒與不適應行為的性別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董文章(民100)。完全中學直升學生學業成就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高中職登記分發區之中投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葉和滿(民91)。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怡伶(民100)。高中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人格特質與生涯定向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姸綾(民95)。高中職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國兆(民98)。國中生的學校生活適應策略與同儕文化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67-185。
    劉焜輝(民73)。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臺北市:天馬。
    蔡秀芬(民90)。癌症病患病情告知與否及健康控制信念與希望程度之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醫學院,臺北市。
    蔡佳男(民99)。南部地區大學生正向情緒、樂觀傾向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蔣宜玫(民98)。高中生家庭支持、親子依附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以嘉南地區普通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幸芳(民95)。國中學生知覺教師即時行為之運用、自尊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蔣桂嫚(民81)。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順良(民97)。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編製與驗證。教育心理學報,測驗與評量專刊,105-126。
    鄭朝陽(民102)。新北4高中試辦轉學考,各3-5個名額。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57135
    鄭照順(民88)。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賴英娟、巫博瀚(民98)。希望理論的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研習資訊,4,71-78。
    賴英娟、陸偉明、董旭英(民100)。以結構方程式探討臺灣大學生自尊、生活目標、希望感及校園人際關係對憂鬱情緒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677-700
    錢靜怡(民94)。自殺企圖者人格特質與希望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駱芳美、郭國禎(民100)。從希望著手:希望理論在諮商上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戴禎儀(民100)。大學生就讀科系挫折、復原力與生涯希望感之關係-以臺灣北部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薛秀宜(民97)。中小學教師希望、樂觀、情緒智力及職涯期望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薛凱方(民93)。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薛靜如(民95)。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雅如(民100)。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雅棻(民98)。高中職獨生子女學生知覺父母支持、生涯自我效能、自我認定與生涯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韓彤珍(民91)。食道癌病人的希望狀態對疾病預後的影響:以前瞻性研究方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縣。
    簡献儒(民99)。臺北市國小高年級生幽默感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浩誠(民85)。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知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羅婉麗(民90)。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羅緹瀅(民100)。高職學生校園霸凌相關經驗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俞筱鈞(譯)(民85)。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原作者:Powell, D. H.)。臺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83)
    洪蘭(譯)(民92)。真實的快樂(原作者:Seligman, Martin E.P.)。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2)
    孫佳曆、華意蓉(譯)(民75)。兒童心理學(原作者:Piaget, J. & Inhelder, B.)。臺北市:五洲。(原著出版年:1969)
    張慧芝(譯)(民90)。人類發展—兒理心理學(原作者:Papalia, D. E., Olds, S. W. & Feldman, R. D. )。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2001)
    趙可式、沈錦惠(譯)(民97)。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原作者:Frankl, V. E.)。臺北市:光啟文化。(原著出版年:1963)
    環宇出版社(譯)(民60)。希望的革命(原作者:Fromm, E.)。臺北市:環宇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71)
    簡文英、彭天福、李佩珊、王美玲、楊雅惠(譯)(民99)。生理論與實務工作:案例學習(原作者姓名:Swanson, J. L. & Fouad, N. A.)。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9)
    羅惠筠、陳秀珍(譯)(民83)。現代心理學:生活適應與人生成長(原作者:Morris, C. G. )。臺北市:美亞書版。(原著出版年:1992)
    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1977b).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77c).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ryant, F. B., & Cvengros, J. A. (2004). Distinguishing hope and optimism: Two sides of a coin, or two separate coin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3(2), 273-302.
    Chang, E. C. (2003). A critical appraisal and extension of hope theory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s it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agency and pathways componen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2(2), 121-143.
    Cheavens, J. S., Feldman, D. B., Woodward, J. T., & Snyder, C. R. (2006). Hope in Cognitive psychotherapies: On working with client strength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20(2), 135-145.
    Crites, J. O. (1965). The measure of vocational maturity in adolescence: The attitude test of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79(2), 1-34.
    Flavell, J. H., Miller, P. H., & Miller, S. A. (1993). Cognitive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Frank, J. (1968). The role of hope in psycho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5(5), 383-395.
    Gilman R., Dooley J., & Florell, D.(2006). Relative levels of hop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indicatiors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5(2), 166-178.
    Hackett, G., & Betz, N. E. (1981). A self-effic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326-339.
    Irving, L. M., Snyder, C. R., & Crowson, J. J. (1998). Hope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ancer facts by college 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6, 195-214.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New York: McGaw-Hill.
    Kwon, P. (2002). Hope, defense mechanisms, and adjustment: Implications for false hope and defensive hopeless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0, 207-231.
    Lackaye T., Margalit M., Ziv O., & Ziman T. (2006). Comparisons of Self-Efficacy, Mood, Effort, and Hope Betwee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ir Non-LD-Matched Peer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21(2), 111–121
    Lopez, S.J., Floyd, R.K., Ulven, J. C. & Snyder, C. R. (2000). Hope therapy: helping clients build a house of hope. In C. R. Snyder (Ed.),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 and applications (pp123-150).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Luzzo, D., & Taylor, M.(1994). Effects of verbal persuasion on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freshmen.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4, 31-34.
    MCdermont, D., & Snyder, C. R. (1999). Making hope happen: A workbook for turning possibilities into reality. Oakland, CA: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McDermott, D., & Snyder, C.R. (2000). The great big book of hope. Oakland, CA: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Paulsen, A. M., & Betz, N. E.(2004). Basic confidence predictor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2 (4), 354-362.
    Piaget, J. (1997). The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 New York : Free Press.
    Quinn, C. M. (2007). Hope Theory: A Formula for Succes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ledo). Retrieved from http://www.utoledo.edu/library/
    Snyder, C. R. (1994). The psychology of hope: You can get there from here. New York: Free Press.
    Snyder, C. R. (1995).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nurturing hope.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3, 355-360.
    Snyder, C. R. (2000).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s, & application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Snyder, C. 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4), 249-275.
    Snyder, C. R., Harris, C., Anderson, J. R., Holleran, S. A., Irving, L. M., Sigmon, S. T., Yoshinobu, L., Gibb, J., Langelle, C., Harney, P.(1991). The will and the way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70-585.
    Snyder, C. R., Hoz, B., Pelham, W.E., Rapoff, M., Ware, L., Danovsky, M., Highberger, L., Rubinstein, H., & Stahl, K. J. (1997).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ldren’s hope scale.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2(3), 399-421.
    Snyder, C. R., Ilardi, S. S., Cheavens, J., Michael, S. T., Yamhure, L., & Sympson, S. (2000). The role of hope in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ie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4(6), 747-762.
    Snyder, C. R., Lopez, S. J., Shorey, H. S., Rand, K. L., &; Feldman, D. B. (2003). Hope Theory,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o School Psychology.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8, 122-139.
    Snyder, C. R., Lopez, S. J.(2007).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nyder, C. R., Rand, K. L. & Sigmon, D. R.(2002). Hope Theory.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3-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nyder, C. R., & Lopez, S. J. (2007).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nyder, C. R., Susie C. Sympson, Florence C. Ybasco, Tyrone F. Borders, Michael A.Babyak, & Raymond L. Higgins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tate hop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2) , 321-335.
    Snyder, C. R., Sympson, S. C., Ybasco, F. C., Borders, T. F., Babyak, M. A., & Higgins, R. L.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tate hop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 321-335.
    Taylor, K. M., & Betz, N. E. (1983).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 63-81.
    Youngman, M. B. (1979). Assessing behavioral adjustment to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49(3), 258-26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