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莉貞
論文名稱: 穿越迷霧——在國中教師會運作中實踐教師專業自主
指導教授: 劉美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學校教師會教師專業自主學校本位經營敘事探究
英文關鍵詞: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school-based management, narrative inquiry, narrative inqui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56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回溯我的國中教師會會長經驗,乘著敘事探究的羽翼,依據Lieblich等人所提出的「類別-內容」分析模式,重現學校教師會會長處於「學校教師會運作」、「維護教師專業自主」、「參與學校本位經營」三層面交集處的故事,再從其中探討並歸結出學校教師會所實踐的教師專業自主意涵。
    書寫故事以前,自己的學校教師會會長經驗,停留在「忙、盲、茫」的層次,經由自我敘說及兩位研究參與者的相互敘說,找到在學校教師會運作部分,自己促成了會務微改革的勞役均分與分權,營造合作共事的團隊;在維護教師專業自主部分,發現專業的內涵含括:「教學知能」、「班級經營」、「反省實踐」、「進修成長」、「全人發展」、「公民意識」六個要素;在學校本位經營部分,體會到學校認同意識的重要性,及需去除教師冷漠文化的必要性。
    研究文本的生成,重寫出學校教師會及我個人教職生涯的雙重意義,在敘事探究後,學校教師會會長的經驗從薛西弗斯的巨石,化為我手中的一顆「專業雷達」,解答了我當老師以來的種種難題和疑惑,也提供我看待未來教職生涯發展的可能性。最後,以學校教師會局內人的親身體驗,提出呼籲:臺灣獨有的學校教師會存在有其價值,可轉型為專業組織,但不宜廢除。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 my experience of being a director-general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Riding on the wings of narrative inquiry and using categorical-content analysis, I rewrote the story about how a director-general worked among “oper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uphold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nd then probed and concluded the mean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developed by the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Before constructing my director-general experience, I felt lost and confused about my teaching caree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f-narration and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quiry with two research participants, I uncovered that I had promoted divis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work and a cooperative team had been built. As for the part of uphold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six elements were required: pedagogical knowledge, classroom management, reflective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As far as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s concerned,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ident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eliminating teachers’ indifference.
    When I reframed my story to a new, narrative text, the frame-of-seeing had changed. On one hand, the director-general experience reconstructed my knowledge of teachers’ profession,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 had encountered.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d positive possibilities in my future teaching career. Finally, according to my study, I recommended that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s should not be abolished but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professional unions.

    目次 ⅰ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在霧中前進 1 第一節 踏上追尋的起點 1 第二節 我在追尋 4 第三節 路標 5 第二章 文獻地圖 7 第一節 學校教師會具體的運作與功能 7 第二節 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的關係 14 第三節 學校教師會於學校本位經營中的地位與功能 20 第四節 校園權力結構中的學校教師會 26 第三章 重溯來時路 31 第一節 研究場域、研究者與參與者 31 第二節 敘事探究 46 第三節 研究歷程 50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 58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事非經過不知難 64 第一節 我是這樣成為一個老師 64 第二節 不友善校園中的菜鳥組長 68 第三節 教師會與我 72 第四節 踏上第十二屆教師會長之路 77 第五節 維護教師專業自主 92 第六節 參與學校本位經營 107 第五章 那些學校教師會教我的事 131 第一節 學校教師會運作:會務微改革 131 第二節 教師專業自主:一切回歸「專業」這把尺 135 第三節 學校本位經營:校之不存,師將附焉? 142 第四節 也無風雨也無晴 146 第五節 穿越迷霧再出發 149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60 附錄一 研究目的與故事架構表第一版 160 附錄二 研究目的與故事架構表第二版 162 附錄三 小平國中第十二屆教師會會務報告 164

    一、中文部分
    人民團體法(2011)。2011年9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
    LawContent.aspx?PCODE=D0050091
    丁志仁、曾喜城、楊益風、鄭貴立(1997)。教師會手札。臺北市:教育部。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 著。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臺北市:五南。
    王為國(1995)。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麗雲、潘慧玲(2001,6月)。以彰權益能觀點檢核學校教師會運作。載於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學校革新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頁31-49),臺北市。
    王馨羚(2006)。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
    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白世文(199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建德(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漢敦(1996)。一位校長談教師會。北縣教育,15,15-16。
    李新鄉(2003)。教師會組織與學校行政運作互動狀況之實際與省思。現代教育論壇,10,558-571。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71-75。
    吳芝儀(2000)。建構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83-220)。高雄:麗文。
    吳芝儀(譯)(2007)。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著。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台北市:濤石。
    吳美瑤(2013)。朝向「理性化」的學校教師會組織發展:一個功能社會系統理論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79-82。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5)。教師組織的定位與發展。現代教育論壇,2,3-11。
    吳清山(1998)。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
    家長會三者良性互動之探究。現代教育論壇,5,1-18。
    林天祐(1996)。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教育資料與研究,8,
    18-19。
    林志成(2004)。教師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文化。現代教育論壇,10,529-551。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地(2004)。教育行政體系與教師會組織之互動:組織多元分析架構的運用。現代教育論壇,10,523-528。
    林孟皇(2000)。教育主體之權利保障。研習資訊,17(6),64-75。
    林秀珍(2001)。「教育即生活」抑「生活即教育」?杜威觀點的詮釋。教育研究集刊,47,1-16。
    林忠賓(2004)。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會對學校行政決定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香蘭(2004)。台中縣一所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的組織與運作之個案研究。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彩岫(1990)。影響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性的因素。臺中師院學報,5,
    79-92。
    林淑華(2000)。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教師會的功能需求、運作策略與組織滿意之
    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斌(2003)。教師會發展模式之探討—工會主義與專業主義。教育資料與研究,
    51,61-67。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臺北市:心理。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18周淑卿(2004)。我是課程發展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的分析。教育
    資料與研究,57,329-337。
    周善柔(2008)。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素月(2001)。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姜添輝(200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
    1-24。
    姜添輝(2008)。從學校教師會功能與小學教師專業認同的關聯性省思教師組織
    的屬性。教育研究集刊,54(3),65-98。
    姜麗華(2007)。探究教師權力。2011年10月13日,取自 http://2010.cqvip.com/
    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4232193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麗文。
    胡適(1976)。徐志摩全集。台南,王家。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高義展(1998)。學校行政官僚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探討:以學校教師會
    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4),30-47。
    秦夢群、簡正一(2009)。學校實施本位管理之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月刊,184,
    61-72。
    秦夢群、陳清溪、吳政達、郭昭佑(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8,57-84。
    夏林清(2003)。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
    許芳菊(2011)。請重新思考:老師是做什麼的?。親子天下,2011,29。2013年4月20日,
    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881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
    輔導季刊,36(4),17-26。
    許禎元(2008)。權力剩餘論-學校的權力機制與運作。師大政治論叢,9、10期(合輯),85-116。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30,
    14-27。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6)。Corrine Glesne著。質性研究導論(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rrchers: An Introduction)。臺北市:高等教育。
    梁美珠(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
    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基本法(2006)。2011年9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
    LawOldVer_Vaild.aspx?PCODE=H0020045
    教師法(2010)。2011年9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
    LawContent.aspx?PCODE=H0020040
    黃文山(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
    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黃月美(2005)。敘事研究:一種理解課程與教學的新途徑。教育研究,130,
    30-44。
    黃尹竼(2006)。國內實踐學校本位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以喬(2005)。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旭鈞、楊益風(1996)。我國教師組織的困境與突破。現代教育論壇,2,35-40。
    黃嘉雄(2001)。學校本位管理制度比較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德祥、薛秀宜(2004)。世界各國教師會的問題與展望。現代教育論壇,10,
    572-587。
    黃騰(2005)。從「角色」到「自我」:論教師改變的歷史困境與可能。教育研
    究集刊,51(4),89-116。
    陳文彥(2011)。學校權力結構的形構與影響:以一所大型國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67-97。
    陳正泰(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本位管理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志成(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幸仁(2007)。微觀政治學:一個學校行政的新興研究領域。教育行政與評鑑
    學刊,3,67-86。
    陳幸仁(2008)。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分析:一所小學之個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0,23-54。
    陳俊生、林新發(2003)。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實施成效評析。台北師院學報,16
    (1),379-412。
    陳鵬飛(2000)。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會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舒緒緯(2003)。台灣地區教師會組織與運作之探討。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頁397-426)。臺北市:高等教育。
    舒緒緯(2013)。評析學校教師會存在之必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99-102。
    單文經(1992,12月)。美國中小學師資養成教育的課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舉辦之「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頁289-323),臺北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漢良譯(2006)。Albert Camus著。薛西弗斯的神話:闡述荒謬哲學隨筆名作(The Myth of Sisyphus)。台北市:志文。
    張萬億(2008)。臺北縣公立國中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與教師專業自主
    相關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寶丹(2004)。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富源(1998a)。台灣教改新興勢力:學校教師會。教育資料集刊,23,55-78。
    彭富源(1998b)。教師專業自主分析—符合台灣現況之詮釋與建議。研習資訊,
    15(2),66-80。
    湯堯(199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檢討研究。臺北市:
    教育部。
    童江萍,(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淡江大學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楊巧玲(2008)。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認同之影響:五位國中資深教師的探索性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1),25-54。
    解志強等(譯)(2007)。Joy S. Ritchie & David E. Wilson著。以教師敘事進行質疑性探索:重寫劇本(Teaching Narrative as Critical Inquiry: Reviewing the
    Script)。臺北市:文景。
    趙怡婷(2004)。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趙鏡中(2007)。教師專業自主的理念、衝突與實踐。研習資訊,24(5),113-120。
    潘慧玲(2001)。學校革新研究的構思與作法。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學校革新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頁1-9)。臺北市。
    劉世閔(2007)。學校行政:校園權力觀。教育研究月刊,154,155-158。
    劉春榮(1998)。教師專業自主。教育資料集刊,23,25-38。
    劉國兆(2005)。教育改革與教師主體性地位之論述與批判。新好教師,41,18-24。
    蔡金田(2011)。從教師組織的發展探究我國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月刊,203,28-39。
    蔡俊傑(2002)。從企業管理談教育改革後的辦學理念。現代教育論壇,10,322-330。
    蔡敏玲、余小雯(譯)(2003)。D. Jean Clandinin &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市:心理。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臺北市:心理。
    羅能熙(2003)。國民中小學學校教師會運作狀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
    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習資訊,15(6),1-8。
    羅德水、劉梅君(2005)。讓教師工會引領進步。2011年9月1日,取自
    http://blog.udn.com/loteshui/2076696
    謝文全(2002)。學校本位管理的實施與困境。教育研究集刊,48(2),1-36。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謝義鄉(2005)。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學報,18(1),63-94。
    饒邦安(2007)。我國教師組織定位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蘇進棻(2004)。學校教師會組織的理念、影響與展望。研習資訊,21(6),46-55。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
    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頁231-256)。臺北市:高等教育。
    二、西文部分
    Anderson, L. W. (1987). The decline of teacher autonomy: Tears or che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33, 357-373.
    Carlson, R.V. (1996). Reframing and reform: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and school change. NY: Longman.
    Clandinin, D. J., & Huber, J. (2005). Interrupting school stories and stories of school:
    Deepening narrative understandings of school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1), 43-61.
    De Grauwe, A. (2004)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Does it improve quality?
    Background paper for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5. The quality
    imperative: UNESCO. Retrieved Septemper 30, 2011, from
    http://www.moe.gov.bh/conferences/con22/146639e_8.pdf
    Hanson, E. M. (200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0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Wallace, R. C., Engel, D. E., & Mooney, J. E. (1997). The learning school: A guide to
    Vision-based leadership. CA: Corwin Press.
    Weick, K. (1976).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1, 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