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薏潔
Tseng,I-Chieh
論文名稱: 擁抱卡巴迪─尋見生命的暖陽與藍天
Holding Kabaddi to Get the Sunshine from the Clouds of Sorrow in Life-a Study of Self-narrative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卡巴迪運動悲傷療癒
英文關鍵詞: Kabaddi sports, Grief, Heal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5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研究者透過自我生命敘說與現場筆記方式的研究方法,將失去幼子的傷痛與再度懷孕失敗到接觸卡巴迪運動後,如何從身心失落的痛苦經由卡巴迪運動中透過擁抱與身體接觸、吶喊、團隊凝聚、成就感、目標設定、歡樂的氛圍、永不放棄的信念、啟動保護模式等,發洩過度壓抑的情感與參與卡巴迪運動後心情的轉換、注意力轉移,並重新尋回生活的重心與活下去的勇氣,終能坦然面對生命中的不完美。在伴侶及親朋好友相互支持、安慰、陪伴及鼓勵下,漸能凝聚正面能量,繼續追尋學生時代未能參與亞奧運的夢想,雖然年過四十,但仍積極參與卡巴迪女子亞運第二階段培訓,歷經身體上的磨難與家人分離的感傷,再度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人生。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透過以回溯敘說的方式,描述研究者如何經由卡巴迪運動與重要他人及鼓勵支持下渡過生命難關,也希望藉由個人生命故事的分享,以鼓勵在同樣遭遇到重大傷痛的朋友,亦能勇敢面對生命的難處,繼續活出希望的人生,開創生命新契機。

    In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er adoptedself-study methods and life narrative field notes as well, to express how Kabaddihas helped her to get through the painof losingher baby son and the failure of conceiving baby again in her body and mind. By the movements of Kabaddi, such as:hugging , shouting , team cohesion ,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 goalsetting, convivial atmosphere , belief of never-give-up ,and initiatingprotection mode .…..et al., she can vent repressed emotions and focus onparticipating in Kabaddi to face the imperfection and to regain the courage oflife.Besides, with the support of spouse and relatives, friends,she gradually turned to gather positive energy to make her dream come true in herathletic student sta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Olympics or Asiagames. Although,in herforty more age, she overcame the laboring of body and the sufferingof the departure with family to participate bravely the second phase of training for the Asian Woman Kabaddi.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statehow the researcher received encouragementfrom Kabaddi and supportfrom her significantothers to overcomethe major difficulties inher life. Furthermore, by sharing her personal life stories to encourage those who have suffered great griefs in life continuing their lives with hope and courage and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序章…………………………………………………………………………….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課題…………………………………………………………...…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9 第五節 名詞解釋………………………………………...……………………………23 第一章 人生際遇…………...………………………………………………24 第一節 從小志願………………………………………………...……………………24 第二節 相知相惜 懷孕真難…………………………………….…..………………26 第三節 人生轉捩點……………………………………………...……………………31 第二章 巧遇卡巴迪運動………………………………………………36 第一節 認識卡巴迪………………………………………………………36 第二節 家庭運動日 共同的目標……………………………………………39 第三節 為卡巴迪運動而奮鬥……………………………………..…...……………42 第三章 擁抱卡巴迪………………………………………………………50 第一節 失去與擁抱………………………………………………………………50 第二節 悲傷與療癒………………………………………………………………58 第三節 尋求與瓶頸………………………………………………………………62 第四節 夢想與實現………………………………………………………………70 結章……………………………………………………………………………76 第一節 回首來時路…………………………………………………………76 第二節 開創人生新契機…………………………………………………………78 後記……………………………………………………………………………82 參考文獻……………………………………………………………………84 中文部分……………………………………………………………………84 英文部分……………………………………………………………………90

    參考文獻

    一、專書

    Kenneth J. Doka著,《與悲傷共渡-走出親人遽逝的喪慟》(許玉來譯),臺北:心理,2004。

    王志鈞,《林書豪教給年輕人的17堂成功課》,臺北:漢湘文化,2012。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The 8th Habit: 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 》(殷文譯),臺北:遠見,2013。

    吉美.廷禮(Jigmi Y. Thiniey)著,《幸福是什麼? (Happiness:A Shared Global Vision) 》(陳俊銘譯),臺北:全佛文化,2012。

    李玉嬋,《人際關係教戰手冊》,臺北:天馬文化,2007。

    林正常,《運動生理學》,臺北:師大書苑,2011。

    吳若權,《活出生命能量:Q得不一樣》,臺北:時報文化,1999。

    約翰‧麥斯威爾(John.Maxwell)著,《思考的黃金法則 (Thinking for A Change) 》(顏湘如譯),臺北:遠見,2013。

    約翰.詹姆斯、(John.W.James)羅素.傳里曼(Russell Friedman)著,《一個人的療癒 (The Grief Recovery Handbook) 》(林錦慧譯),臺北:大是文化,2011。

    約翰‧瑞提、艾瑞克‧海格曼(John J.Ratey,Eric Hagerman)著,《運動改造大腦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 》(謝維玲譯),臺北:野人文化,2009。

    迪讓.克蘭迪寧(D. Jean Clandinin)、邁克爾.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2003。

    彭明輝,《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論現實與理想》,臺北:聯經,2013。

    殷允芃,《「中學生」放眼天下勵志文選》,臺北:天下雜誌,2011。

    幾米,《擁抱》,臺北:大塊文化,2012。

    楊瑞濱,《用心過每一天》,臺北:國語日報,1997。

    傅佩榮,《生命的精采由自己決定》,臺北:九歌,2006。

    愛斯特‧希克斯、傑瑞‧希克斯(Esther and Jerry Hicks)著,《情緒的驚人力量 (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 》(丘羽先、謝明憲譯),臺北:天下遠見,2008。

    胡天玫,《運動技藝:運動英雄與運動哲學》,臺北:師大書苑,2007。

    劉一民,《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2005。

    劉一民,《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臺北:師大書苑,2007。

    盧蘇偉,《這是我要的人生嗎?-其實,你可以活得更篤定》,臺北:寶瓶文化,2010。

    戴晨志,《讓你成功的100個信念》,臺北:時報,2006。

    蘇明進,《讓孩子潛能大大發光》,臺北:寶瓶文化,2010。

    二、學位論文

    吳百騏,〈跑出生命的樂章:二位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生命故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

    李瑞琴,〈傀儡尪仔的蛻變-一位客家女教師的自我敘說〉,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稚園教師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沈雅琪,〈一位遲緩兒母親照顧經驗之生命敘說研究〉,臺北: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周怡玲,〈國中導師工作之負面情緒的來源及調適方式研究-以花蓮縣為焦點〉,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林志男,〈永不止息的小羚羊:一位田徑教練的自我敘說〉,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07。

    林佩瑩,〈系統性護理指導對診斷期先天性心臟病童母親不確定感影響之探討〉,臺北: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胡定凡,〈尋找生命的位子:一位國小男性教師生命敘說之探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學系碩士論文,2005。

    范衷慈,〈從生命回顧敘說觀老人存在於老境-以某市立安養護機構長者為例〉,臺北: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張詩涓,〈當櫻花盛開.落下.重生~從母女依附的生命中尋找自我主體之敘說探究〉,新竹: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11。

    許素玉,〈罹癌兒童家庭傷慟與復原之探-以周大觀家庭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2006。

    陳伊芳,〈「蛻變」:一位表演藝術教師的生命敘說〉,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系碩士論文,2010。

    陳佳靖,〈聾家長為聾子女抉擇人工電子耳植入術其因應與調適歷程之敘說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宥澐,〈滿懷恩典:走過懷孕失落的悲傷療癒旅程之自我敘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0。

    陳雅雯,〈用心傾聽一段永不停止的關係-一位大學傑出教師與學生關係之敘說〉,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曾慶台,〈面面俱到?處處保留?~一個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說〉,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碩士論文,1999。

    黃伊帆,〈視框的改變:「米樂」國中羽球隊家長之經驗敘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

    黃智宏,〈我國卡巴迪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11。

    黃雅微,〈不只是妹妹~一位身心障礙手足的生命故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黃瑩瑩,〈說妳,說我,說我們求子的故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鄭筱澐,〈尋找運動訓練的實踐之路—一位羽球菜鳥教練的生命成長故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

    柯雅惠,〈喪親兒童的悲傷經驗探究~以四位喪父兒童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4。

    藍淑芬,〈先天性心臟病童家庭面臨心臟手術之決策過程的生活經驗〉,臺北: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學系碩士論文,2002。

    顏伽如,〈浴火鳳凰舞春風-顏損者肚皮舞展演之身體意象及意義建構歷程〉,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13。

    魏文君,〈追尋完整自己--一位國小初任女教師卸下生命框架的自我敘說〉,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顧淑華,〈Why Me?~一位女性幼稚園教師生命敘說的過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學系碩士論文,2007。

    三、期刋論文

    王靖雅、袁瑚璟,〈臺灣新興運動之推展-以卡巴迪運動為例〉,《2011年運動產業經營暨運動產品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2011),1-14。

    李玉嬋,〈讓「悲」不再「傷」的悲傷調適學習〉,《學生輔導季刊》,108(臺北,2010.8):26-37。

    陳政見,〈擁抱治療法的理論與應用〉,《雲嘉特教》,18(嘉義,2013.11):1-3。

    張育瑋,〈全國女子卡巴迪運動優秀選手參與動機-以廣州亞運女子國手選拔為例〉,《交 大體育學刊》,2(新竹,2011.12):44-55。

    張銘麟、廖宏哲、聶喬齡,〈陌生的亞運項目-卡巴迪〉,《大專體育》,114(臺北,2011.6):5-12。

    陸炎,〈卡巴迪運動推廣策略的研究〉,《江蘇教育學院體育教研室健身俱樂部~理論研 究》,3.1(江蘇,2009.2):73-75。

    曾薏潔、黃威榮,〈亞洲女子卡巴迪運動現況分析-以2012世界盃與中日韓泰卡巴迪女子錦標賽為例〉,《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2012年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2012。

    楊張傳、吳永杰,〈遊戲運動“卡巴迪”的文化解讀與推廣價值研究〉,《河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30.2〈河南,2011.4):51-52。

    葉條鳳,〈從廣州運動會看中國卡巴迪項目的發展及對策研究〉,《安徽體育科技》,32.3(安徽,2011.6):14-16。

    劉一民,〈以遊戲為鏡-體貼教育的貼心〉,《臺灣師範大學焦點話題休閒輔導》,60(臺北,1999.1):32-40。

    劉一民,〈生命和學問的對話-遇見運動質性研究〉,《國民體育季刊》,36.4(臺北 2007.12):31-37。

    四、引用網路文獻

    2013年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獲獎人得獎感言,http://www.youtube.com/watch?v=Rn7mX83spuc,2013年11月16日檢索

    《KANO》電影故事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KANO,2014年4月22日檢索。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先天性複雜心臟病〉,http://www.ccft.org.tw/know/know_content.asp?KD_ID=50,2013年10月30日檢索。

    李玉嬋的工作世界,〈心靈立可白~人人心中的情緒精靈〉http://140.131.85.13/DEP/ntcndeed/yuhchain/files/heart/doc0002.htm,2013年12月3日檢索。

    良醫健康網,〈寫給我的亡夫林杰樑醫師:我會一直為你美麗〉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FTagList.aspx?key=如何說再見,2014年1月25
    日檢索。

    核磁共振檢查,
    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184590&CtNode=15187&mp=109151,2014年4月25日檢索。

    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http://www.rmhc.org.tw/about/mission.html,2014年4月23日檢索。
      
    國家網路醫院,〈產後憂鬱病〉,http://hospital.kingnet.com.tw/free/quickqa-answer.html?de_id=60&uid=2680,2013年10月30檢索。

    第16屆亞運會官方網站,〈亞運伴我成長〉,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sports.china.com.cn/2010yayun/2010-11/15/content_21346311.htm,2013年11月24日檢索。

    《貼就有效!》學習貼紮第一步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view_article.aspx?id=b104f2f8-4637-4e15-9d0f-ce4bf5673abd,2014年4月25日檢索。

    嘉義長庚婦產科,〈子宮破裂〉,http://www1.cgmh.org.tw/intr/intr5/c6700/OBGYN/%E5%AD%90%E5%AE%AE%E7%A0%B4%E8%,A3%82.htm,2013年10月30檢索。

    擁抱的意涵與文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3%81%E6%8A%B1,2014年4月5日檢索。

    療癒之鄉服務員在痞客邦的小天地,〈療癒之鄉〉,http://hohchinese.pixnet.net/blog/post/64697363-%E4%BD%95%E8%AC%82%E7%99%82%E7%99%92%3F,2013年12月15日檢索。

    蘇絢慧的療癒之邦,〈悲傷療癒講堂第一講悲傷是什麼〉,
    http://gracesusu.pixnet.net/blog/post/15014643-%e3%80%8e%e6%82%b2%e5%82%b7%e7%99%82%e7%99%92%e8%ac%9b%e5%a0%82%e3%80%8f%e7%ac%ac%e4%b8%80%e8%ac%9b--%e6%82%b2%e5%82%b7%e6%98%af%e4%bb%80%e9%ba%bc---,2013年11月24日檢索。

    英文參考文獻

    Alter, J. S. (2000). “Kabaddi, a national sport of India:The international of nationalism and the oreignness of Indianners.” Game, sport and cultures, N. Dyck ed, Oxford, UK: Berg, 2000. 81-116.

    Tseng I-Chieh, The Rise of an Emerging Sport-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Kabaddi in Taiwan, 14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aiwan: Taipei, August, 2013.

    International Kabaddi Federation. Origin,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Kabaddi. Retrieved October 19, 2010, from http://www.kabaddiikf.com/history.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