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碧蓮
論文名稱: 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 顏妙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大學學生事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自我效能
英文關鍵詞: University Student Affairs staff, lifelong learning, self-effica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8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探討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之現況,以及終身學習素養及自我效能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1學年度服務於北區國立大學學生事務處之學務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終身學習素養量表與自我效能量表等三項,正式施測樣本為400份,實得有效樣本為357份,有效回收率為89.25%。施測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現況傾向於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終身學習認知」層面表現最佳。
    二、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現況傾向於中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挫折包容」層面表現最佳。
    三、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呈現顯著中度正相關,終身學習素養感受程度愈高,自我效能的表現愈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供學務人員、學務相關單位、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The staff members serving in the State-run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2 were surveyed by means of a lifelong learning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s some personal background items, as well as a self-efficacy scale. The sample size was 400 of which 357 were effective, with a return rate of 89.25%.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taff tended to have high scores in various sections of lifelong learning survey, and the highest score was with "lifelong learning cognition."
    2. The staff tended to have at least above the average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of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he highest score was with "frustration tolerance."
    3. The staff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felong learning scale responses due to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choices of lifelong learning actions in the past 5 years.
    4. The staff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scale scores due to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choices of lifelong learning actions in the past 5 years.
    5. There was a moderat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the student affairs office and its staff, as well as the authoritie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Affairs staff, lifelong learning, self-efficac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詮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生事務與終身學習之關係 11 第二節 終身學習素養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8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之現況分析 85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之差異分析 95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 115 第四節 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之相關分析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結論 137 第二節 建議 14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47 參考文獻 148 中文部分 148 西文部分 157 附 錄 160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60 附錄二 專家評定與建議修正意見表 17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8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85

    一、中文部分
    丁吉文(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政彥(1996)。終生學習體系的建立。國家政策雙月刊,132,9-11。
    王政彥(1998)。學習社會與成人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211-23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麗蘋(2005)。台中市幼稚園教師終身學習素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田秀蘭(1996)。自我效能預期與女性之生涯發展。諮商與輔導,123,32-33。
    江佳鍹(2009)。臺中縣幼稚園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師效能感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中市。
    江雪齡(1998)。美國終生學習的推展。成人教育雙月刊,44,48-53。
    何進財(1988)。我國台灣地區大學訓育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秀甄(2010)。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吳坤良(2006)。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宗雄(2005)。民中小學學生國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核心技能之研究-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幸宜(1996)。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臺北市:心理。
    吳明烈(2001)。全球化趨勢中成人教育的挑戰與發展方向。知識社會與終身學習論壇-成人教育的機會與挑戰(42-51頁),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清江終身學習中心。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吳明烈(2005)。UNESCO、OECD與歐盟推展終身學習之比較。終身教育,2,29-38。
    吳明烈(2006)。我國成人終身學習的發展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委託專案。臺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吳明隆(2009)。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秉叡(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慧君(2004)。主管領導型態、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某私立醫學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育枝(2010)。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組織學習與工作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育齊(2009)。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宜玲(2005)。南部地區製造業員工參與教育訓練動機與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夢麟、任慶宗、方顯光(2007)。知識經濟環境下之組織焦慮與自我效能對創新績效之研究,華人經濟研究,5(1),108-140。
    卓明仙(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曉虹(譯)(1995)。社會學習理論。(原作者:Albert Bandura)。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77)。
    林玉珮(2006)。大學生應有的素養與能力。天下雜誌,360,84-88。
    林春忠(2003)。終身學習護照制度之研究─以公立大學行政人員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清江(1998)。邁向學習社會。載於教育部主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序。臺北市:教育部。
    林蕙華(2012)。新竹縣國小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學品質關係之研究。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邱竹林(2010)。大學行政人員在職進修意向與工作價值觀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五版)。臺北市:五南。
    柯安南(2004)。國小教師專業能力知覺與自我效能感之研究—教師資格檢定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凱莉(2010)。志工的組織信任、心理契約、服務學習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櫻純(2003)。「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與養成--政大《大學報》做中學的擅變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中宜(2007)。學校社會工作人員參與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實施型態與成效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9(2),149-171。
    胡夢鯨(1997)。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3。
    徐鳳卿(2009)。內外控人格傾向、自我效能與工作滿足感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國民小學人事人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春申(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臺北市:貓頭鷹。
    崔宇華(1999)。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明輝(2003)。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載於「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48頁)。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雲(2003)。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能力與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若蘭(2011)。以創作性戲劇教學提升國小學童肢體動作表達能力與自我效能之行動研究。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素偵(2001)。國民小學階段適齡學生終身學習方案之建構。臺北市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張雪梅(2002)。當前學生事務工作的新職責。學生事務季刊,41(2),9-16。
    張雪梅(2002a)。學生事務是個專業工作嗎?當前大學學生事務工作提昇的策略與展望。載於林至善(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38–54頁)。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張雪梅(2002b)。學生沈淪誰該反省—論新世紀我國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新角色、功能與挑戰。載於林至善(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98-114頁)。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張雪梅(2004)。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張雪梅(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行政與實務。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471-494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嘉怡(2011)。內外控人格特質、自我效能與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雙和分區在職進修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12年9月2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2012年9月2日,取自https://foundation.moe.edu.tw/files/13-1000-939.php
    教育部(2004)。建立終身學習社會五年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學務長百寶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統計處(2013)。大專校院概況統計。2013年2月2日,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higher/101/101higher.htm
    許清林(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專業能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許德發(1999)。專科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生物學科自我效能與其營養健康信念表徵、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志明(2006)。國小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盈潔(2004)。客服員工之自我效能、組織文化與訓練遷移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私立大葉大學工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郁佳(2008)。身心障礙者求職自我效能量表之信效度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蕙蕙(2011)。苗栗縣國小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曾淑芬(2005)。我國中央機關檔案管理人員自我效能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詩婷(2011)。學前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懷萱(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秀琴(2008)。北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能力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黃 玉(2001)。大學生發展理論與應用。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一輯(35-80頁)。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黃 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395-479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黃振恭(2007)。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知覺與教師自我效能和專業表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素貞(2008)。高雄市政府主計人員工作特性、自我效能與教育訓練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淑芳(2010)。國民中學職員組織氣氛知覺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富順(1993)。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摘要。載於教育部社教司主編,成人基本教育研究。臺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黃富順(1996)。終身學習理念的意義、源起與發展。台灣教育,551,10-17。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毓華、鄭英耀(1996)。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279-286。
    楊一鳴(2011)。大學學生事務主管專業領導力及其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芬芳(2012)。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楊國德(2007)。國際終身學習的特色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7,141-158。
    楊國賜(1988)。終身教育體系研究與規劃芻議。社教雙月刊,25,20-22。
    楊國賜(2006)。高等教育的藍海策略。高教簡訊,189,13-14。
    葉至誠(2007)。高等教育人事管理。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葉綉燕(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學務人員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廖正源(2007)。高雄市政府人事人員工作特性、工作價值觀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事業經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子瑜(2006)。高雄市成人志願服務工作者之工作投入與終身學習素養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玉盈(2011)。教師終身學習能力與專業態度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劉佳慧(2008)。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動機與障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財坤(2005)。台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調控學習與終身學習素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惠媛(2010)。我國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建修(2007)。宜蘭縣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學應用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蔡佳旂(2006)。終身學習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94-2815-C-194-031-H),未出版。
    蔡承家(2004)。社區大學整合社區終身學習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培村(1999)。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蔡常文(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清田(2011)。課程改革中的「素養」與「核心素養」。教育研究月刊,206,119-130。
    鄭慧安(2002)。我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實施現況與問題之探討-以北高兩市政府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佳純、胡夢鯨(2007)。影響成人教育工作者知識管理能力因素之跨層次分析。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29,25-60。
    謝寶煖(2006)。決定樣本大小。圖資電子報,33。2006年6月6日取自
    http://www.lis.ntu.edu.tw/~pnhsieh/epapers/no33.htm
    闕瑋娟(2008)。宜蘭縣國民中學學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顏朱吟(2008)。大學校院行政人員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經驗學習與工作競爭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銓志(2007)。臺北市縣國小體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創新接受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市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稚寧(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終身學習行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西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York : Freeman.
    Bandura, A. (1982). Self - 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 37 (2),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97). 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Cropley, A. J.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Some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amburg :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Cross K. P. (1981). Adult as learner.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rick, R. D. (2008). Key competencies for education in a European context: narratives of accountability or care.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7(3), 311-318.
    DeSeCo(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European Commission (2000). A memorandum on lifelong learning. Brussels:Author.
    Gist, M. E., & Mitchell, T.R. (1992).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 183-211.
    Knapper, C. K. & Cropley, A. J. (1985). Lifelong lear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London:Croom Helm.
    Knapper, C. K., & Cropley, A. J. (2000). Lifelong lear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Longworth, N., & Davies, W. (1996). Lifelong learning: New vision, new implications, new roles for people, organizations,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
    Longworth, N. (2003). Lifelong learning in acti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ondon, England: Kogan Page.
    Merkle, H. B., & Artman, R. B. (1983). Staff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process forstudent affairs leaders. NASPA Journal, 21(1), 55-63.
    Miler, T. E., Bender, B. E., & Schub, J. H. (2005). Promoting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Alinging student and institutional views of the college exper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1987). A perspective on student affairs: A statement issued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 NASPA (1989) (Ed.), Points of view (1-15). Washington, DC:NASPA.
    Pajares, F. (1996).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acad emic setting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 548-578.
    Sell, G. R. (1978). A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for classif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r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chunk, D. H. (1985). Self-efficacy and classroom learning.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2, 208-223.
    Truitt, J. W. (1969). Factors underlying the need for in-service development program I student personnel work. East Lansing ,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Lifelong learning and Public policy.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Hamburg: Author.
    Woodard, Hr., D. B., & Komives, S. R. (2003). Shaping the future. In S. R. Kmoives, D.B. Woodard, Jr., & Associates (Ed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4th ed.) (pp.637-65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