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戲曲蝟起,尤以清末花部興起,民間謳歌風靡之盛,甚於前朝。內廷對戲曲的喜愛,亦表現在熱烈頻繁的宮廷演劇中。
戲曲在清代宮廷,非但作為一種娛樂、一種表演藝術,更是節令及慶典儀式的一部分,且往往擔負著政令教化的功能。因著清廷統治者看待戲曲的種種不同心態,使得清代宮廷之演劇,展現了與前朝不同之特色,亦對清代戲曲之變遷發展,給予了推進的力量。
本論文針對清宮演劇展開研究,所謂的「演劇」,其內容應包括:演劇內容(劇目、聲腔等)、演劇人員、演劇組織、演劇場所、演出情形等,除此之外,本論文亦對演劇觀眾兼指導者──清宮帝后──其寄諸演劇之心態予以研究,期盼能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輔以清宮昇平署檔案、曲本、清代歷史文獻、時人筆記資料之運用,針對「清宮演劇」之上述子題,作出更具整合性的研究,以期對清代宮廷演劇有更深入而正確的認識。
經文獻爬梳與相關研究之整合探討,本論文提出清宮演劇的六大特色:一、宮廷與民間演劇交流活絡。二、演劇聲腔由崑、弋腔轉向皮黃腔。三、演劇之儀式性濃厚。四、在選材上較著重歷史劇。五、偏好華麗弘大的舞臺美術風格。六、主政者主導了宮廷演劇之樣貌。而清代統治者以其身分之特殊,宮內演劇的變遷亦在在牽引著清代劇壇的脈動,本論文歸納清宮演劇對清代劇壇的影響如下:一、對元明雜劇傳奇有蒐集保存之功。二、促進了京劇劇本之寫就與保存。三、皇家的提倡促成戲曲之興盛。四、皇家的愛好使得京劇一躍成為劇壇代表劇種。五、皇家對戲曲的重視,提昇了伶人的地位。
(一) 清昇平署藏檔案及清宮曲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108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
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古本戲曲叢刊》第九集,據清內府抄本影印,上海:中華書局,1964。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2001。
(二) 史部類(同一朝代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北齊]魏收、[清]謝啟昆撰:《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宋]王溥撰:《唐會要》,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陳暘:《樂書》,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元]脫脫等撰:《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元]脫脫等撰:《新校本金史並附編七種》,台北:鼎文書局,1976。
[明]沈榜:《宛署雜記》,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五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
[明]宋濂等撰:《新校本元史並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77。
[明]劉辰:《國初事蹟》,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台南:莊嚴文化,1997。
[清]紀昀:《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清]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75。
[清]鄂爾泰、張廷玉編纂:《國朝宮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清]慶桂等編纂:《國朝宮史續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清]張廷玉等撰:《清朝文獻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清]《清朝通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
[清]《欽定宮中現行則例》,收於《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清]徐松纂輯:《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
[清]崑岡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北:啟文出版社,1963。
[清]龍文彬《明會要》,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三) 其他古籍(同一朝代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宋]莊綽《雞肋編》,收於《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9。
[宋]魏泰撰:《齊東野語》,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元]燕南芝庵:《唱論》,收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元]楊瑀:《山居新話》,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明]何良俊:《曲論》,收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明]李開先:《李中麓閒居集》,收於《山東文獻集成》第三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明]沈德潛:《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店,1959。
[明]沈德潛:《萬曆野獲編補遺》,北京:中華書店,1959。
[明]余懷:《板橋雜記》,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5。
[明]徐渭:《南詞敘錄》,收於《中國戲曲論著集成》(三),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明]陳悰:《天啟宮詞百詠》二卷,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台南:莊嚴文化,1997。
[明]都穆撰、[明]陸采輯:《都公譚纂》(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董倫等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實錄附校勘記及附錄》,台北:中央研究院,1964。
[明]劉若愚:《酌中志》,收於《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明97-98,北京:中國書店,2000。
[明]蕭洵:《故宮遺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明]不著撰人《燼宮遺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清]尤侗:《西堂文集》,收於《清代詩文集彙編》冊65,上海:上海古籍,2010。
[清]尤侗:《西堂樂府》,收於《清代詩文集彙編》冊65,上海:上海古籍,2010。
[清]李調元:《劇話》,收於《中國戲曲論著集成》(八),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清]吳慶坻《蕉廊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0。
[清]徐珂:《清稗類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清]昭槤:《嘯亭雜錄.續錄》,台北:廣文書局,1986。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清]紀昀:《繪圖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91。
[清]翁同龢著、陳義傑整理:《翁同龢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3。
[清]焦循:《劇說》卷六,收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清]董含:《蓴鄉贅筆》,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三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楊米人等著,路工編選:《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清]楊恩壽:《詞餘叢話》,收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九),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清]趙翼:《簷曝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清]嚴可均輯:《全後漢文》一百六卷,收於《四部文明》秦漢文明卷,39,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
[清]覺羅勒德洪等修纂:《大清歷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清]顧祿:《清嘉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英]馬戛爾尼著,劉復譯:《乾隆英使覲見記》(收於《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冊27,成都:巴蜀書社,2000。
[韓]朴趾源:《燕巖集》,收於《韓國文集中的清代史料》(九),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四) 近人論著(清宮舞臺美術部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于倬雲主編:《紫禁城宮殿──建築和生活的藝術》,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
王文章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清昇平署戲裝扮像譜》,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元鵬飛:《戲曲與演劇圖像及其他》,北京:中華書局,2007。
北京市文化局編:《北京的古典戲曲與戲樓》,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北京圖書館著:《北京圖書館藏昇平署戲曲人物畫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車文明:《中國神廟劇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周華斌:《京都古戲樓》,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周華斌、朱聯群主編:《中國劇場史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張淑賢主編:《清宮戲曲文物》,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
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羅德胤:《中國古戲臺建築》,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五) 其他近人論著(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汝芹:《清代內廷演戲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丁汝芹編:《京劇歷史文獻匯編.清代卷.清宮文獻》,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么書儀:《晚清戲曲的變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么書儀:《從程長庚到梅蘭芳──晚近京師戲曲的輝煌》,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紅螞蟻圖書經銷,2012。
王芷章:《清代伶官傳》,北京:中華書局,1936。
王芷章:《清昇平署志略》(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王政堯:《清代戲劇文化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王國維著:《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3。
王夢生:《梨園佳話》,收於《民國京崑史料叢書》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新華書店,198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北京故宮博物院掌故部編:《掌故叢編》,台北:國風出版社,1964。
北平國劇學會編:《戲劇叢刊》1-4期,收於《民國京崑史料叢書》第13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
任半塘:《唐戲弄》,台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5。
朱家溍:《故宮退食錄》,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內廷演劇始末考》,北京:中國書店,2007。
吳梅:《顧曲麈談》,臺北:臺灣商務,1988。
周明泰輯:《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周妙中:《清代戲曲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上海:上海書店,2004。
范麗敏:《清代北京戲曲演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徐慕雲:《中國戲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徐蘭沅口述、唐吉記錄整理:《徐蘭沅操琴生活》第一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8。
秦華生、劉文峰主編:《清代戲曲發展史》(上、下卷),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6。
許姬傳:《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張次溪:《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張肖愴:《菊部叢譚》,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4。
張影:《歷代教坊與演劇》,濟南:齊魯書社,2007。
梅蘭芳述,許姬傳、許源來、朱家溍記:《舞台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回憶錄》,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齊如山:《齊如山回憶錄》,收於《齊如山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
傅惜華:《傅惜華戲曲論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趙山林:《中國戲劇學通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趙山林:《中國近代戲曲編年(1840-191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滙編》,濟南:齊魯書社,1989。
劉菊禪:《譚鑫培全集》,收於《民國京崑史料叢書》第9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
戴雲:《勸善金科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六) 單篇論文(昇平署沿革部分)(按作者筆畫排序)
丁汝芹:〈關於道光朝改南府為昇平署〉,《戲曲研究》第56輯,2001,頁214-223。
黃敏學:〈清代宮廷音樂管理體制的時代特徵及其近代轉型〉,《江淮論壇》,2011年06期,頁178-184。
楊常德:〈清宮演劇制度的變革及其意義〉,《戲曲藝術》,24期,1985,頁98-103。
溫顯貴:〈從教坊、南府到昇平署──清代宮廷戲曲管理的三個時期〉,《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頁206-209。
劉政宏:〈清代宮廷皇家劇團管理機構沿革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頁121-127。
(七) 單篇論文(清宮自製大戲部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曉春:〈清宮大戲《忠義璇圖》創編時間考述〉,《四川戲劇》,2011年第1期,頁74-76。
李玫:〈清代宮廷大戲三題〉,《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01期,頁77-81。
李小紅:〈《鼎峙春秋》演出研究〉,《戲曲研究》,2008年02期,頁211-230。
李小紅:〈《鼎峙春秋》與京劇「三國戲」〉,《劇作家》,2011年01期,頁80-87。
胡淳艷:〈清宮「西遊戲」的改編與演出──以《昇平寶筏》為核心〉,《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6年11月,27卷第4期,頁111-116。
康小芬:〈清宮「水滸戲」的傳播──以《忠義璇圖》為核心〉,《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1期,頁58-65。
張春曉:〈《昭代簫韶》對「四郎探母」故事的官方塑造和民間接受〉,《民族文學研究》,2012年04期,頁155-162。
齊曉楓:〈清宮大戲《昭代簫韶》初探—楊家將大破天門陣的舞臺藝術〉,《輔仁國文學報》,2006年增刊,頁415-430。
薛曉金:〈《昭代簫韶》版本辨析〉,《四川戲劇》,2012年05期,頁23-25。
戴雲:〈簡論張照及《勸善金科》〉(上),《戲曲藝術》,1995年03期,頁91-93+103。
戴雲:〈簡論張照及《勸善金科》〉(下),《戲曲藝術》,1995年04期,頁81-84。
戴雲:〈試論康熙舊本《勸善金科》〉,《戲曲研究》,2004年01期,,頁389-401。
(八) 單篇論文(清宮舞臺美術部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朱家溍:〈清代的戲曲服飾史料〉,原載於《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4期,現收於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內廷演劇始末考》,頁113-119。
俞健:〈清宮大戲台與舞台技術〉,《藝術科技》,1999年第2期,頁8-16。
孫召華:〈清代宮廷戲曲行頭〉,《紫禁城》,2013年11期,頁50-69。
孫召華:〈清代宮廷戲曲砌末〉,《紫禁城》,2013年11期,頁96-103。
曹連明:〈清宮戲衣與神魔戲〉,《歷史檔案》,2008年03期,頁120-124。
廖奔:〈清宮劇場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96年4月,頁28-43。
衛崧:〈清宮戲衣上的吉祥圖案〉,《紫禁城》,1999年04期,頁36-40。
龔和德:〈清代宮廷戲曲的舞台美術〉,《戲曲藝術》,1981年02、03期,頁36-47、90-98。
(九) 其他單篇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汝芹:〈清內廷經常上演的劇目〉,《文史知識》,1999年08期,頁80-84。
丁汝芹:〈清宮演出的節慶戲〉,《文史知識》,2002年02期,頁73-77。
丁汝芹:〈同治年間清宮演劇〉,《中華戲曲》,2004年01期,頁75-85。
么書儀:〈晚清宮廷演劇的變革〉,《文學遺產》,2001年05期,頁94-105+144。
么書儀:〈西太后時代的「內廷供奉」〉,《尋根》,2001年03期,頁88-95。
么書儀:〈乾隆皇帝與戲曲〉,《紫禁城》,2005年第6期,頁80-91。
么書儀:〈晚清優伶社會地位的變化〉,《戲曲研究》第68輯,2005,頁140-168。
么書儀:〈清代宮廷戲劇考述──以晚清七十年為中心〉,《嶺南學報》新第三期,2006年9月,頁135-160。
朱希祖:〈整理昇平署檔案記〉,《燕京學報》第十期單行本,1931年12月。
朱家溍:〈昇平署時代「崑腔」「弋腔」與「亂彈」的盛衰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S1期,頁89-96。
朱家溍:〈南府時代的戲曲承應〉,《紫禁城》,1998年03期,頁4-6。
李玫:〈湯顯祖的傳奇折子戲在清代宮廷裡的演出〉,《文藝研究》,2002年第1期,頁93-103。
李玫:〈清代宮廷大戲三題〉,《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01期,頁77-81。
李小紅:〈清宮何以盛行三國戲〉,《文史知識》2008年第1期,頁123-131。
宋俊華:〈《穿戴題綱》與清代宮廷演劇〉,《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頁22-29。
郎秀華:〈清代昇平署沿革〉,《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1期。
徐扶明:〈明清應時戲〉,《元明清戲劇探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1,頁246-264。
陸萼庭:〈典禮背後的世俗心態──讀《翁同龢日記》中的清宮演戲資料〉,《中華戲曲》,2004年01期,頁53-74。
曾凡安:〈試論清宮演劇的禮樂性質〉,《浙江學刊》,2009年02期,頁102-107。
傅惜華:〈內廷普通之承應開場劇〉,《北京畫報》,1931。
傅惜華:〈內廷除夕之承應戲──如願迎新〉,《國劇畫報》1卷,1932。
曾果果、陳芳、袁淵:〈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女樂」問題綜述〉,《科教文滙》2007年12月,頁205-207。
賈英華:〈永和宮戲班〉,《紫禁城》,1993年04期,頁43-44。
葉曉青:〈〈四海昇平〉──乾隆為瑪嘎爾尼所編的朝貢戲〉,《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8年2月號,頁98-106。
蔣晗玉:〈慈禧與京劇〉,《藝海》,2008年第1期,頁34-38。
蔡師孟珍:〈王權與劇運──帝王與戲曲隆衰關係之探討〉,韓國中國學會第33次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主題:「帝國傳統與中國化」,2013,論文集頁275-293。
黎國韜:〈漢唐百戲管理機構考〉,《中華戲曲》2012年01期,頁126-143。
(十) 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卞冀:《清代宮廷承應戲初探》,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11。
李佳:《晚清昇平署與內廷供奉制度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10。
周豐:《歷史衍變下的清宮大戲臺》,上海戲劇學院碩士論文,2007。
苑玉東:《清代宮廷音樂機構與樂官制度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郝成文:《《昭代簫韶》研究》,山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2。
張淨秋:《清代西遊戲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游富凱:《晚清宮廷劇團「普天同慶班」研究》,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論文,2010。
賀留勝:《清代宮廷大戲《昇平寶筏》研究》,安慶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3。
鄭文佩:《清代帝王與戲曲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6。
蕭岸芬:《清代宮廷戲曲研究綜述》,廣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十一) 其他
「昇平署舊址建築圖」,取自愛旅行網,檢索時間:民國103年4月10日:http://www.icce.cn/
「昇平署地盤圖」,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3年4月12日:http://big5.dpm.org.cn/gate/big5/www.dpm.org.cn/shtml/117/@/115537.html
「清代宮廷戲臺簡表」,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3年4月22日:http://www.dpm.org.cn/files/subject/163/table.html
「清代昇平署檔案及曲本書影」,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3年4月:http://www.dpm.org.cn/index1024768.html
「清宮戲臺圖」,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3年4月:http://www.dpm.org.cn/index1024768.html
「紫禁城宮殿及園囿地圖」,取自美景旅遊網「北京旅遊地圖」,檢索時間:民國103年6月1日:http://tw.mjjq.com/travel/index_67.html
趙揚:〈清代宮廷戲曲活動綜述〉,收於《鈞樂天聽──故宮珍藏戲曲文物特展圖錄》,澳門藝術博物館出版,2008。取自澳門藝術博物館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2年12月13日:http://www.mam.gov.mo/main.asp?language=1
「德和園戲樓圖」,取自中國文化研究院網站,檢索時間:民國103年5月3日:http://www.chiculture.net/1208/html/1208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