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孟軒
Wu Meng-Xuan
論文名稱: 應用解模糊法則於技能評量分析
Apply Fuzzy Decomposition in Skill Assessment Analysis
指導教授: 曾煥雯
Tzeng, Huan-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技能評量技能檢定準實驗設計T檢定卡方百分比同質性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英文關鍵詞: Skill Assessment, Skill Tests,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test, Chi-square Test of Homogeneity of Proportions, One-way ANCOV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技能教學是技職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完整的技能教學是培育技術人員的重要基石。從一個完善的電機產品來看,成品不應只看重功能是否正常,應該重視整體性的保固,從如何佈線、如何壓接、如何綁線等,從細部到整體做一個全成詳細的規劃,這樣產品才會達到安全、長久使用的目的。而完整的技能教學也是一樣,應該重視整體性的技能發展,以達到培育一個具備高度專業知識且技術成熟的技術人員。
    但現今高職的技能教學課程受到技能檢定影響,教師在授課時只要求學生考過檢定,過分重視功能的有無,或是只要求學生在時間內完成作品,而忽略了其他應該傳授的相關技能,這不良的習慣在將來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危險。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改善現今過分重視功能的技能教學,強調平衡的技能發展概念,使學生成為能兼顧功能也能做到電路安全,永續使用的技術人才。
    本研究結合技能評量理論、解模糊理論、準實驗設計,發展全新的實驗教學,全體研究樣本共36名,編為實驗組(18名學生)與控制組(18名學生)。本研究以SPSS17.0.1版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百分比同質性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探討變數間之關係。研究獲得初步成果如下:
    (一)學生對工業配線技能細項的看法確實受到授課教師影響
    (二)技能評量實驗教學對技能學習有較好的學習成效
    (三)技能評量實驗教學能改善學生只重視功能的想法
    (四)解模糊工具可幫助技能教學檢討與反思

    Skill Teaching is a crucial link in a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VE) program, and complete Skil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cultivating technological tal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und electric machinery products, finished products should not j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function, but they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warranty of entirety. From details like how to lay out, crimp, and wire-bond, to entirety, an overall planning should be made so that a produc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eing safe and durable. This also applies to Skill Teaching.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skill development of entire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high-level expertise and mature technique.
    But today skill teaching programs at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s have co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kill tests. Teachers only require in teaching that students pass the tests, overstress on function, or require that students complete works within a deadline. But they neglect relevant skills that should also be imparted. This improper approach may lead to consequences in the future.
    As a result,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oriented skill teaching approach today, by emphasizing a balanced skill development concept to let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both function and circuit safety. Only through this way is a sustainable use of technological talent possible.
    This study combined Skill assessment theory, de-fuzzy theory,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velop a brand-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roach. A total of 36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18 students) and a control group (18 students). This study discussed relations between variables by adopting SPSS17.0.1 software package to undertake an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Chi-square test of homogeneity of proportions, one-way ANCOVA. Initial results are provided below:
    (1) Students’ view on industrial wiring skill details was indeed affected.
    (2) Skill assess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positively helpful to learning results.
    (3) Skill assess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ld correct students’ thought of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function.
    (4) De-fuzzy tools may help skill teaching to discuss and reflec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V 圖 目 錄 VIII 表 目 錄 X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詮釋 7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技能評量理論 8 第二節 技能評量的應用 11 第三節 技能檢定發展現況 16 第四節 模糊理論基礎 24 第五節 解模糊方程式法則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55 第一節 研究目的 5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56 第四節 研究設計 5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0 第六節 實驗教學實施流程 68 第七節 研究流程 75 第八節 資料分析 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1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分析 81 第二節 學習成效測驗結果與分析 83 第三節 權重值分佈分析與討論 96 第四節 總結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結論 124 第二節 建議與後續研究 126 參考文獻 128 附 錄 132

    [1]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撰委員會(民74)。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頁1763。
    [2] 田運(民85)。思維辭典(dictionary of thinking science)。上海市:浙江教育出版社,頁73-74,157-157,231-234,254-259。
    [3] 余煥模(民69)。工業職業在校學生參加技能檢定問題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研究碩士論文。
    [4] 吳萬鋒、吳萬釗(民77)。模糊數學與計算機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5] 吳德城(民88)。適應體育教學應有的動作技能評量觀念。學校體育雙月刊,頁42-47。
    [6] 李允中、王小璠、蘇木春(民92)。模糊理論及其應用。台灣:全華科技圖書。
    [7] 林傑斌等(民76)。佛似集合論入門。台北: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8] 孫光天(民87)。模糊理論應運於學習評量之研究。高雄: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358-363。
    [9] 孫宗瀛,楊英魁(民83)。Fuzzy控制:理論、實做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
    [10] 馬健能(民92)。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11] 康自立(民80)。技能檢定職種與工業技術教育類科配合問題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
    [12] 張春興、楊國樞(民72)。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13] 許樹淵(民89)。運動技術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14] 陳正昌、孫志麟、鄭明長、陳秀碧、樊雪春、劉子健、郭俊賢等譯(民85)。教學設計原理。台北:五南出版社。
    [15] 陳陹堃(民69)。工業職業學校實施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問題之研究。台北:師友圖書公司。
    [16] 陳陹堃(民82)。台灣區81學年度高在校生技能檢定實施成效及問題研究。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7] 陳陹堃(民85)。改進職業學校實施在校生技能檢定之研究。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8] 陳陹堃(民89)。技職院校類科課程與職業證照制度配合規劃工作技職體系一貫課程專案研究成果摘要。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9] 曾煥雯(民86)。建立植基於模糊理論之技能評量模式。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 黃光雄編譯(民69)。教學目標與評鑑。台北:復文圖書。
    [21] 黃光雄編譯(民72)。教育目標的分類方法-心理動作領域。台北:復文圖書。
    [22] 黃政傑、李隆盛(民85)。技職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23] 黃啟賢(民88)。技職學校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辦理情況。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24] 黃惠美、任秀娟(民72)。幼兒技能評量。家政教育。第九卷三期,頁30-35。
    [25] 黃煌嘉(民91)。在校生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實習教學影響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研究碩士論文。
    [26] 楊文金(民76)。統整科學過程技能實作評量分析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楊倫標、高英儀(民84)。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8] 楊啟棟(民69)。高工應屆畢業生實施技能檢定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
    [29] 葛蘇林(民74)。模糊子集、模糊關係、模糊映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0] 劉寶貴(民83)。高職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相關問題調查研究。台北: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31] 蕭永和(民96)。技能檢定對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技能學習因素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32] 蕭錫錡(民86)。高職學校實施技能檢定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教育,86年4月,頁6-10。
    [33] 韓正忠(民82)。模糊數學應用。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34] 鐘長生(民84)。高職在校生技能檢定辦理情形及其影響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教育,第十屆,187-194。
    [35] Bloom, B.S., Madaus, G.F., & Hastings, J.T.(1982). Evalu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 Chapter 2, New York: McGraw-Hill.
    [36] Burton, A.W(1998). Movement skill assessment, Champaogn:Human Kinetics.
    [37] Doran, R.L.(1980). Assessment the outcomes of science laboratory activities, Science Education, 62(3), pp.401-409.
    [38] Ganiel, U.H.(1981). Objective and 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Physics Laboratory, Science Education, 66(4), pp.581-591.
    [39] Klir, G.J., & Yuan, B.(2005). Fuzzy sets and fuzzy log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0] Loree, R.M.(1965). Relationships Among Three Domai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Contemporary Issue in Home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41] Negoita, C.V.(1985). Expert System & Fuzzy System, Menlo Park, California:The Benjamin Cum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2] Tang, F.C.(2000). Perturbation techniques for fuzzy matrirx equation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109, Issue: 3, pp.363-369.
    [43] Tzeng, H.W.(2010). Fuzzy Decomposition Method by Mapp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urnal of Fuzzy Systems, Vol.12, pp.33-47.
    [44] Zadeh, L.A.(1965). Fuzzy Se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8, pp.338-353.
    [45] Zimmermann, H.J.(1991). Fuzzy Set Theory & its Application, 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