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曹家嘉
Tsao, Chia-Chia
論文名稱: 島之呼喚-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之教學實踐
The voice of islands-Teaching practice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Matsu
指導教授: 潘裕豐
Pan, Yu-F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教學實踐
英文關鍵詞: Matsu,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61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離島地區受到交通不便、資源不足、人力缺乏等因素,容易導致教育落後、文化不利、城鄉差距等問題。然而,從近年來政府多項計畫與政策、文獻回顧、研究者自身經驗中,研究者體認到離島地區並非僅擁有不利因子,實際上也存在著許多有利因子。
    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與因應,進而彙整出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教學實踐之優勢。本研究採取之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選取四位分別來自於不同學校的特教教師進行深度訪談,藉由教師敘述了解教學實踐之全貌,再進一步蒐集書面資料加以驗證。
    結論為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所能掌握的五個優勢為:一、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行政給予豐沛的協助與經費支持;二、教師擁有充足完善的專業進修機會以縮短城鄉差距;三、特教課程有效地變通與結合以克服環境弱勢;四、教師靠著團隊意識與革命情感透過跨校合作以因應人力不足;五、普通班師生對特殊學生接納性高且學校具備融合教育之理念。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行政機關、特教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Due to traffic inconvenience, resource scarcity, and manpower shortage, offshore islands may have some issues, such as educational backwardness, culture deprivation, and urban-rural divide. However, based on many recent projects, policie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researchers’ personal experience, not only som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offshore islands are noticed, there are actually a lot of 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offshore islan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avorable factors, unfavorable factors, and ac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s in Matsu. Grounded Theor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in Matsu,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ou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four different schools. On top of that, the researcher also verified the opinions by literature research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five advantage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s in Matsu: 1) education authority and schools provide full administrative and financial support; 2)teachers have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3)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can be efficiently acclimated and combined to overcome the environmental disadvantage; 4) Teachers have bonded relationship and cooperate crossing schools to solve manpower shortage problem; 5) General education have high acceptance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and schools are equipped with inclusive education concept. Last but not least,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provided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育機會均等與城鄉教育政策 -7- 第二節 離島地區教育與特殊教育現況 -13- 第三節 馬祖地區特殊教育現況與挑戰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取向 -3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2-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4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5- 第七節 研究流程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教學實踐之有利因素 -48- 第二節 教學實踐之不利因素與因應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文獻 -101-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09- 附錄二 資料分析表 -111- 附錄三 意義單元稿回饋函 -119- 附錄四 三角校正記錄表 -121- 附錄五 省思日記 -12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市:東華。
    王守玉(2012):簡介紮根理論研究法。護理雜誌,59(1),90-94。
    王忠銘(2005):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源整併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金國(2015):遠距協助偏遠學校教師之進修。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8),99-101。
    王家通(1998):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2),118-132 。
    王振德(1999):不同任教年資、專業訓練資優班教師專業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7,33-50。
    王雅玄、陳幸仁(2007):離島教師的偏遠論述-教師社會學分析。高雄師大學報,23,67-90。
    任晟蓀(1996):從學校行政編制論國小小班小校的規畫。國教之聲,29(4),34-42。
    江嘉杰(2016):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之挑戰-偏遠地區國小校長的視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21-25。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2013) :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一):發展脈絡與特色。特殊教育季刊,129,11-18。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原作者:A. Strauss, J. Corbin)。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90, 177-178。
    呂佳玲、林耀榮(2015):教育資源分配公平之探討:Rawls正義論觀點。臺灣教育,695,52-54。
    孟瑛如(2014):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市,五南。

    林平(2002年7月28日):角落的愛--談馬祖特殊教育。馬祖通訊周刊。取自http://www.matsu.idv.tw/board/board_view.php?board=25&pid=5236&link=14588&start=20

    林金炎(1991):馬祖列島記。臺北市:林金炎。
    林家瑜(2006):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玉玲(2006):裁不裁併大有關係。師友月刊,470,40-43。
    侯典谷(2013):桃園縣偏遠地區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之個案研究。幼兒教育,311,51-71。
    洪勝男(2013):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大學,台南市。
    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09-140。
    師資培育法(2014年6月4日)。
    徐易男(2003):偏遠與離島地區教育之困境與生機。國教之友,54(4),67-69。
    徐易男(2005):小型學校整併之可行性分析——以高雄縣為例。學校行政,37,182-195。
    特殊教育法(2014年6月18日)。
    特殊教育通報網(2016a):縣市設置特教班查詢。取自https://www.set.edu.tw/static/clslist.asp
    特殊教育通報網(2016b):年度特教統計。取自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efault.asp
    秦夢群、高延玉(2008):偏遠學校經營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68,95-104。
    馬祖日報(2013):在馬祖特殊教育的難題。取自http://www.matsu-news.gov.tw/2010web/news_detail_101.php?CMD=open&UID=154517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二)。臺北市:文景。
    張建勛(1991):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分析。臺北市:正中。
    張鈿富(1998):1997臺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1(1),1-23。
    張鈿富、葉連祺(2005):2004年臺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8(1),1-24。
    張嘉容(2012):金門縣公立幼稚園教師工作現況與角色壓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8):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評估報告。取自 http://teldap.tw/Files/EN9296RP.pdf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取自
    http://ws.moe.edu.tw/001/Upload/userfiles/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pdf
    教育部(2014):103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結果。取自http://searoc.aide.gov.tw/files/103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結果一覽表.pdf
    教育部(2015a):各級學校資料。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159044407A762F30
    教育部(2015b):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77
    教育部(2016a):104學年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概況。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4學年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概況.pdf
    教育部(2016b):各級學校名錄。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
    教育部(2016c):教育部105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取自http://www.boe.chc.edu.tw/sub/education_02/upfile/undefine1508141453.pdf
    莊宗翰(2012):金門縣幼兒園教師對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隊合作的認知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振家、吳秋慧(2014):偏遠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突破。學校行政雙月刊,90, 108-126。
    許添明、劉貞蘭(2000):原住民學校與家長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太陽國小為例。教育政策論壇, 3(2),99-127。
    陳吉通(2013):離島教師為何留不住?師友月刊,553,63-6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兪琪(2008):我國偏遠地區學校、家庭與社區夥伴關係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奎憙(1996):如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彰化文教,37,4-6 。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啟榮(2006):裁併小班小校教育議題之分析。臺灣教育,638,38-41。
    陳進茂(2008年11月17日):重視離島特教專業服務─以職能訓練談起。國語日報社。取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64
    陳麗珠(1995):小班小校的迷思:談學校最適當經營規模。教育資料文摘,36(4),57-67。
    陳麗珠(2008):弱勢學生照顧政策之檢討與改進。教育研究月刊,172,5-16。
    陳麗穎(2002):特殊教育實習教師實務知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曾世杰(1996):偏遠地區的身心障礙教育-以台東縣爲例。東台灣研究,1,29-45。
    湯蔓娳(2004):花蓮縣小型學校校長學校經營策略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程元鋒(2008):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黃宇仲(2014):從教育市場化探討偏遠地區學校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91,199-210。
    黃信誠(2002):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瑞珍(1993):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心理。
    黃詣翔(2011):我國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現況之調查研究 ──偏遠與一般地區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繼仁(2009):教育機會均等議題與偏遠學校教育資源分配之探究-以一所國中特色課程的發展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2(4),31-62。
    楊志雄(2008):特教老師,你可以更專業:看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策略。中等教育,59(4),78-91。
    楊婷帆(2009):教育優先區的檢討與改革。銘傳教育電子期刊,創刊號,114-125。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麗珠(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董淑婉(2013):金馬離島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知能成長參與情形最高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知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甄炳炫(2002):資源班教師在融合教育趨勢下角色調整與自我期許。屏師特殊教育,3,p50-57。
    甄曉蘭(2003):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甄曉蘭(2007):偏遠地區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6。
    翟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劉明松(2009):台東地區國中小融合教育實施成效及問題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1,31-52。
    劉禮平(2010):馬祖地區教師與家長對資源班教師支援服務需求與滿意度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崇建(1994):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發展的需求評估。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103-117。
    鄭嘉薇(2014):經費VS.鬆綁-離島教育經營與期待。師友月刊,559,26-29。
    蕭建福(2008):連江縣北竿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整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賴永和(2009):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實踐─以一所偏遠小型學校弱勢族群教育的現況與期待為例。學校行政,62,57-79。
    賴怡君(2006):花蓮地區國小教師對身心障礙類資源班的了解與期望。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29-253。
    閻自安(1998):教育優先區-基本精神與選擇指標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2),71-86。
    謝靜怡(2007):國中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偉萍(2009):花蓮縣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龔心怡、林素卿(2008):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模式之建構-以英語科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2(1),99-124。

    貳、英文部分
    Allen, J., & Herman-Wilma, J. (2004). Cultural construction zon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55 (3), 214-226.
    Carlson, R. V., & Buttram, J. L. (2004, April 14). Case studies of rural schools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mode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Diego, CA.
    Coleman, J. S. (1990).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Duke, D. L. (1987).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NY : Random House.
    Glathorn, A.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3), 31-35.
    Grundy, S. (1987). Curriculum: Product or praxis. PA: The Falmer Press.
    Harmon, H. L., Gordanier, J., Henry, L., & George, A. (2007). Changing teaching practices in rural schools. The Rural Educator, 28(2), 8-12.
    Larwood(2005)。A Promising Practice: Low Incidence Teacher Education in Rural and Remote California。Rural Special Education Quarterly,24(3),25-29。
    Robertson, P. J., Wohlstetter, P., & Mohrman, S. A. (1995). Generat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s through school-based management.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1(3), 375-404.
    Sparks, D., & Hirsh, S. (1997). 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 of Qualitatio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