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麗君
論文名稱: 明清飲中八仙圖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麗江
Lin, Li-Chiang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飲中八仙蘇州片酒徒祝壽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8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飲中八仙歌》為唐代杜甫(712-770)的七言古詩,由於該詩體例較為特別,歷代文人騷客喜吟詠,或是書寫詩歌墨跡,但與之相關的圖繪卻非常罕見。似乎是到了晚明清初,繪畫、版畫與陶瓷上突然一致呈現出對於飲中八仙題材之興趣。飲中八仙圖像也藉由各種媒材形式,傳播至日本,引起熱愛中國文化的日本畫家競相模仿、繪製。日本學界已關注到此現象,因而產生一些以個別畫家創作為討論主軸的單篇論文。然而,中國的飲中八仙圖繪,尤其是繪畫作品,卻因大多數為品質欠佳的仿作而遭到忽略,至今仍缺乏相關的研究。
    而本研究即將首先針對流傳至今的《飲中八仙圖》進行研究,除了考察相關的圖文資料外,研究重點將放在其中一群畫面圖式多有高度關聯性,且被冠上仇英、尤求等廣受晚明書畫市場歡迎的畫家之名,可能是職業作坊製作而成的商品畫。希望透過《飲中八仙圖》個案之研究,試圖探討晚明畫作之生產與消費機制。

    緒論 前言 1 第一節、研究回顧 3 第二節、研究架構 8 第一章、文本流傳與圖像表現 第一節、詩文、著錄中的《飲中八仙圖》 11 一、最早以《飲中八仙歌》入畫的時代? 二、《飲中八仙圖》在明清著錄中的狀況 第二節、《飲中八仙歌》的意涵及其在明代的流傳 16 一、《飲中八仙歌》的意涵及歷代評價 二、杜詩與杜甫詩意圖在明代流行的狀況 第三節、傳世《飲中八仙圖》之類型與表現 22 一、著重宴飲歡樂氣氛的「單景雅集式」 二、突出八仙個人形象的「分景肖像式」 第二章、《飲中八仙圖》卷的圖像內容與傳統 第一節、由幾個例子看各本《飲中八仙圖》圖文關係 31 第二節、「醉酒」母題的傳統 39 一、竹林七賢圖 二、醉歸圖 第三節、其他主題元素 45 一、七賢過關圖 二、「蘇晉長齋」與《蕭翼賺蘭亭圖》的關係 第三章、《飲中八仙圖》卷的多元風格 第一節、仿仇英風格 49 一、港藏仇款本 二、香港本 第二節、仿尤求風格 59 一、臺北故宮本 二、廈博本 三、蘇博本 第三節、其他風格 66 一、鍋島本 二、港藏金款本 第四章、從晚明酒文化、慶壽文化看《飲中八仙圖》的使用脈絡 第一節、酒文化中的《飲中八仙圖》 74 一、飲酒、觀畫、賞「癖人」 二、酒令與圖像合一的飲酒遊戲 第二節、慶壽文化中的《飲中八仙圖》85 一、飲中八仙形象的雙重特性 二、作為「祝壽畫」的《飲中八仙圖》 結論 93 附錄 96 參考書目 108 圖版目錄 116 圖版 128

    一、古籍
    1. (唐)李陽冰,《草堂集序》,收入(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臺北:九思出版社,1979),卷三十一。
    2. (唐)杜甫撰; (宋)黃希、黃鶴同注,《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元前至元壬午(十九年,1342)建刊本)。
    3. (晉)劉昫,《舊唐書》(台北:藝文,1957)。
    4. (宋)章淵,《稿簡贅筆》(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5. (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北京:線裝書局,2004)。
    6. (宋)歐陽修,《新唐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7. (宋)釋居簡,《北礀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18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8. (元)張昱,《可閒老人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9.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10. (明)文震亨著; 陳植校注,《長物志校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1984)。
    11.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偉文,1965)。
    12. (明)王世貞輯,《列仙全傳》(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
    13. (明)王嗣奭,《杜臆增校》(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
    14. (明)佚名,《酣酣齋酒牌》,收入鄭振鐸,《中國古代版畫叢刊》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 (明)吳從先,《小窗清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53(濟南:齊魯書社,1995)。
    16. (明)沈沈,《酒概》,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0(台南:莊嚴文化,1995)。
    17.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
    18. (明)徐炬,《酒譜》,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0(台南:莊嚴文化,1995)。
    19. (明)袁宏道,《觴政》,收入氏著,《袁中郎全集》(臺北:文星出版社,1965)。
    20. (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臺北:偉文書局,1976)。
    21. (明)高濂,《雅尚齋遵生八牋》,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雜家類(北京:書目文獻,1988)。
    22. (明)屠隆,《遊具雅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18(台南:莊嚴文化,1995)。
    23. (明)張萱《西園存稿》(清康熙四年序刊本,國家圖書館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24. (明)陳繼儒,《巖棲幽事》,收入《廣百川學海》(臺北:新興書局,1970)。
    25. (明)程羽文,《清閒供》,收入《明清筆記史料叢刊》明36(北京:中國書店,2000)。
    26. (明)程君房,《程氏墨苑》,收入鄭振鐸,《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7. (明)馮時化,《酒史》(台北:藝文,1965)。
    28. (清)仇兆鱉,《杜詩詳注》(藝文印書館四部分類叢書集成三編影印本,1972)。
    29. (清)毛竒齡,《西河集》(臺北:商務,1983-1986)。
    30. (清)余金,《熙朝新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1. (清)宋駿業、王原祁等,《萬壽盛典初集》(臺北:台灣商務,1983-1986)。
    32. (清)杜瑞聯,《古芬閣書畫記》,收入徐娟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33.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香港:中華書局,1977)。
    34. (清)金古良繪,《無雙譜》(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
    35. (清)俞敦培,《酒令叢鈔》(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5)。
    36. (清)徐增,《說唐詩》(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7. (清)張潮(1650-?),〈飲中八仙令〉,《檀几叢書‧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卷下,頁463-464。
    38. (清)楊恩壽,《眼福編》(台北:文史哲,1971)。
    二、近人論著
    (一)中、日文
    1. 小林宏光,《中国の版画—唐代から清代まで》(東京:東信堂,1995),頁107-110。
    2.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藝苑掇英 28》(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3. 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編,《世貌風情 : 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集》(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大石利雄,〈宦南について—正宗寺藏「飲中八仙.西園雅集圖屏風」を中心に—〉,《國華》2(1998.09),頁15-34。
    4. 山曼,《八仙:傳說與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5. 毛文芳,〈花、美女、癖人與遊舫—晚明文人之美感境界與美感經營〉,《中國學術年刊》19(1998.03),頁405-408。
    6. 毛文芳,〈晚明美學之主體體驗的美感型態〉,《國文學誌》2(1998.06),頁335-382。
    7. 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畫風格與意義網路〉,《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5(1998.03),頁85-87。
    8. 王正華,〈女人、物品與感官慾望: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中江南文化的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2002.12),頁1-57。
    9.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社會空間: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2003.09),頁1-85。
    10. 王正華,〈過眼繁華: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研究〉,《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頁1-57。古原宏伸,《中囯画卷の硏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5。
    11. 王政松主編,《清宮珍祕別藏圖錄》(台北:倦勤齋,1999)。
    12. 王漢民,〈八仙戲曲及其文化意蘊〉,《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4:4(2003.11),頁34-39。
    13. 王漢民〈八仙戲劇作品考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8:4(1998.12),頁185-203。
    14. 王耀庭,〈陳洪綬筆下的淵明逸致〉,《故宮文物月刊》8:11(1991.02),頁96-109。
    15. 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編集委員會編,《世界美術大全集 東洋編7 元》(東京都:小學館,1999)。
    16. 古原宏伸,〈陶淵明事蹟圖卷〉,收入古原氏著《中国画卷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2005),頁355-418。
    17. 石守謙,〈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美術史研究集刊》1(1994.03),頁46-47。
    18. 石慢,〈通訊性繪畫—解讀蘇軾、王鞏與王詵〉,《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583-601。
    19. 吉沢忠,〈池大雅筆飲中八仙図屏風〉,《國華》974(1974.11),頁19-24。
    20.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3)。
    21. 西村南岳,〈大雅飲中八仙歌巻〉,《墨美》205(1970.11),頁2-4。
    22. 余佩瑾,〈仇英有關園林繪畫的幾幅作品〉,(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87)。
    23. 余佩瑾,〈從《獨樂園圖》看文徵明與仇英風格的異同〉,《故宮學術季刊》8:4(1991.05),頁85-118。
    24.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台北:中華書局,1969)。
    25. 何傳馨,〈博古、擬古與變化-十六至十八世紀仿古風氣下的繪畫〉,收於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頁290-297。
    26. 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16-55。
    27. 吳同編,《波士頓美術館藏中國古畫精品圖錄 唐至元代》(美國:波士頓美術館,1990)。
    28. 李玉珉,〈神通妙變羅漢畫—羅漢畫特展介紹2〉,《故宮文物月刊》8:8(1990.11),頁74-93。
    29. 林琦妙,《明代蘇州文學與繪畫藝術之交流》(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30. 林業強,〈參古運新—劉源設計瓷樣考〉,收入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編,《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古陶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頁11-24。
    31. 林聖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1994)。
    32. 邱仲麟,〈誕日稱觴—明清社會的慶壽文化〉,《新史學》11:3(2000.09),頁101-156。
    33. 南京博物院,〈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及其磚刻壁畫〉,《文物》8:9(1960),頁37-42。
    34. 洪惟助主編,《崑曲辭典》(宜蘭縣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35. 范宜如,《明代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36. 香港藝術館編,《手卷—虛白齋藏中國書畫藏品目錄》(香港:香港臨時市政局,1999)。
    37. 孫藝秋,〈說杜甫《飲中八仙歌》〉,《文史知識》1984:7(1984.07),頁30-33。
    38. 徐文琴,〈明末清初景德鎮瓷器中市民趣味的興起〉,《故宮學術季刊》7:4(1990.夏),頁81-118。
    39. 徐國能,《歷代杜詩學詩法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40.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明清肖像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41. 浦江清,〈八仙考〉,《清華學報》11:1(1936),頁97。
    42. 脇本十九郎,〈探幽縮圖について〉,《美術研究》4(1932),頁15-21。
    43. 張天健、崔炳楊,〈獨特其篇—杜甫飲中八仙歌試論〉,《杜甫研究學刊》1995:1(1995.01),頁46-49、59
    44. 張月雲,〈述觴政說酒令:密糾察於歡時,鬥森嚴於酒律(上、(下))〉,《故宮文物月刊》3:12、4:1(1986),頁100-109、98-105。
    45. 張孟珠,《「十八學士圖」源流暨圖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46. 張珩,〈怎樣鑒定書畫〉,初刊於《文物》(1964.03),收於藝文印書館編輯,《藝文叢輯》第十八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頁103-104。
    47. 張國標,《徽派版畫》(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8.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4)。
    49. 許文美,〈仙氣飄渺 長樂未央—明仇英〈仙山樓閣〉〉,《故宮文物月刊》282(2006.09),頁66-83。
    50.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一) 仇英的生平與師友〉,《故宮文物月刋》73,7:1(1989.05),頁56-67。
    51.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二)仇英與收藏家的交往〉,《故宮文物月刋》74,7:2(1989.05),頁80-89。
    52.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三)仇英作品賞析〉,《故宮文物月刋》75,7:3(1989.06),頁66-75。
    53.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四)仇英的複本畫及其畫藝品評〉,《故宮文物月刋》76,7:4(1989.06),頁110-117。
    54. 許媛婷,〈託畫以言志—論金古良《南陵無雙譜》版本及其繪編意旨〉,《故宮文物月刊》263,22:11(2005.02),頁48-58。
    55. 郭立誠,〈八仙故事與戲曲小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3(1984.12),頁57-58。
    56. 陳岸峰,〈《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唐詩選」的比較研究〉,《漢學研究》19:2(2001.12),頁400-401。
    57. 陳玲玲,〈八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2(1978.12),頁60。
    58. 陳香吟,〈居上林,登十洲:〈上林圖〉考辨與成畫意涵探析〉,《史物論壇》8(2009.06),頁27-74。
    59. 陳香吟,《明清〈若蘭璇璣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
    60. 陳高華,《元代畫家史料匯編》(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61. 陳階晉,〈故事的真相與意涵(上)(下)—試談元代工藝作品中的幾件人物圖像與當時文學之間的關聯〉,《故宮文物月刊》19:4(2001.07);19:5(2001.08),頁22-34、60-83。
    62. 陳階晉,〈項元汴收藏與千字文編號—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藏品為例〉,《故宮文物月刊》319(2009.09),頁86-102。
    63. 陳瑞農、趙振華,〈鄭擇墓志與李公麟《擁馬醉歸圖》〉,《東方文化》115(1997.01),頁97-99。
    64. 陳葆真,〈蕭翼賺蘭亭—談閻立本〉,《古代畫人談略》(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
    65. 陳韻如,〈吳彬佛教人物畫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66. 麻國鈞,《中國酒令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67. 傅璇琮等,《唐五代人物傳記資料綜合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82)。
    68. 單國強,〈明四家作品的鑑與賞〉,收於氏著,《古書畫史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頁197-199。
    69. 彭喻歆,〈明仇英畫《帝王道統萬年圖》研究〉,《藝術論壇》6(2009.07),頁110-149。
    70. 程千帆,〈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張伯偉編,《程千帆詩論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頁189-204。
    71. 黃秀蘭,〈宮素然《明妃出塞圖》與張踽《文姬歸漢圖》析辨—金元時期昭君故事畫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72. 廈門市博物館編,《廈門市博物館藏品集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73. 楊仁愷,《中國古今書畫真偽圖鑑》(瀋陽:遼寧畫報,1996)。
    74. 楊仁愷,《中國書畫鑑定學稿》(臺北:蘭陽出版社,2002)。
    75. 楊臣彬,〈談明代書畫作偽〉,《文物》1990:8(1990.08),頁72-87,96。
    76. 楊莉萍,〈蘇州古舊假畫價亦高——另眼相看“蘇州片”〉,《藝術市場》(2008.07)。
    77. 趙曉華,〈遼寧省博物館藏《白蓮社圖》卷作者考〉,《文物》1991:07(1991.07),頁72-80。
    78.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中的詩畫關係〉,《藝術學》6(1991.09),頁33-63。
    79. 劉初棠,《中國古代酒令》(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80. 劉芳如,〈仇英筆下的華麗一族—〈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鑑讀〉,《故宮文物月刊》316(2009.07),頁96-111。
    81. 劉芳如,〈古今衣紋十八描〉,《文物光華》3(1989.06),頁250-259。
    82. 劉芳如,〈明中葉人物畫四家(4)-仇英〉,《故宮文物月刊》212,18:8(2000),頁98-131。
    83. 劉金庫,《南畫北渡:清代書畫鑒藏中心研究》(台北:石頭,2007)。
    84. 劉榕峻,《陳洪綬《水滸葉子》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9)。
    85. 蔡瑜,《宋代唐詩學》(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86. 鄭文惠,《明代詩畫對應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
    87. 鄭銀淑,《項元汴之書畫收藏與藝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88. 鄧魁英,〈關於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北京師範大學報(社會科學)》1982:3(1982.03),頁14-24。
    89. 錢志熙,〈杜詩《飲中八仙歌》“逃禪”解〉,《文史知識》2006:11(2006.11),頁115-119。
    90. 錢浚、周公太編,《常熟博物館藏瓷》(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91. 韓春平,〈《飲中八仙歌》的主旨及其藝術「創格」〉,《韶關學院學報》25:10(2004.10),頁20-23。
    92. 簡明勇,《杜甫詩研究》(台北市 : 學海,1984)。
    93. 蘇州博物館編,《蘇州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94. 蘇玟瑄,《從明代官員雅集圖看明代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的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
    95. 鐵源編,《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上)》(北京:朝華出版社,2005)。
    96. 欒保群解說,《酒牌》(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二)西文
    1. Barnhart, Richard. “Figures in Landscape,”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 XLII (1989), pp. 62-70.
    2. Cahill, James. The painter's practice :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3. Cheng, Wen-chien, Images of Happy Farmers in Song China(960-1279): Drunks, Politics, and Social Identity, (Ph.D.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3).pp.254-255.
    4. K. Kent, Richard. “Depictions of the Guardians of the Law: Lohan Painting in China,”in Marsha Weider eds. Latter Days of the Law: Im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850-1850(Kansas: University of Kansas, 1994):196.
    5. Laing, Ellen Johnston. “Ch’iu Ying’s Three Patrons,” Ming Studies, 8(1979 Spring), pp.49-56.
    6. Laing, Ellen Johnston. “Ch’iu Ying’s Two Garden Paintings Belonging to the Chion-in, Kyoto,”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hinese Art Histo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2 vols., (Taipe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92), pp. 375–80.
    7. Laing, Ellen Johnston. “Five Early Paintings by Ch'iu Ying,”《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1997.03),頁223-248。
    8. Laing, Ellen Johnston. “Problems in Reconstructing the Life of Qiu Ying,” Ars Orientalis, vol.29(1999), pp.71-89.
    9. Laing, Ellen Johnston. “Qiu Ying’s Delicate Style,” Ars Orientalis, vol.28(1998). Pp.39-66.
    10. Laing, Ellen Johnston. “Suzhou Pian and Other Dubious Paintings in the Received Oeuvre of Qiu Ying,” Artibus Asiae 59:3/4(2000), pp.265-295. 中文翻譯:〔美〕艾倫‧約翰斯頓‧萊恩,李倍雷譯,〈蘇州片中仇英作品的考證〉,《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2.04),頁29-47。
    11. Laing, Ellen Johnston.“Neo-Taoism and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in Chinese Painting”, Artibus Asiae, Vol. 36, No. 1/2, (1974), pp. 5-54.
    12. Lawton, Thomas, Freer Gallery of Art: Fiftie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II.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73).
    13. Ledderose, Lothar. 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14. Lin, Li-chiang, “The proliferation of images : the ink-stick designs and the printing of the Fang-shih mo-p'u and the Ch'eng-shih mo-yüan,” ( Ph.D.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Princeton ,1998 ).
    15. Little, Stephen, Du Jin, “Tao Cheng, and Shi Zhong:Three Scholar-professional Painters of the Early Ming Dynasty,” (Ph.D.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Yale, New Haven,1987).
    16. Lo, Andrew. “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頁261-267.
    17. Silbergeld, Jerome. “Praise of Government: Chao Yong’s Painting, Noble Steeds, and Late Yuan Politics,” Artibus Asiae 46, 3(1985): 159-202.
    18. Thomsen, Hans Bjarne, “Eight immortals of the wine cup: appropriating and transfiguring Chinese subjects in Kyôka Surimono,” In Carpenter, John T. Reading Surimono: The Interplay of Text and Image in Japanese Prints. (Leiden: Brill; Boston: Hotei Publishing):92-99.
    19. Tung, Yuan- fa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Suchou Painter Li Shih-ta”(M.A. Thesis, University of Oregan, 1981).
    20.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Gallery of Art and Mary Atkins Museum of Fine Arts, 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 :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Cleveland: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1980).
    21. Yuhas, Louise. “Wang Shih-Chen As Patron,” in Chu-tsing Li eds. Artists and Patrons: 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Kansas: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198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