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舒亦
論文名稱: 天台化儀四教研究
指導教授: 王財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化儀四教化法四教五時八教天台宗智者秘密不定判教一音教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天台化儀四教:「頓」、「漸」、「不定」、「祕密」之判決意義與內涵,首先由智顗生平切入,瞭解其修學歷程與思想之形成,並討論智顗之前的各家判教,主要依「南三北七」選取重要之宗判,然後說明天台宗「五時八教」之判教,先說明「五時」與「五味」關係,再探討天台化儀四教之頓、漸、不定、祕密。而在天台與華嚴的頓漸之比較部分,先討論華嚴五教十宗,做一概略說明,其次說明華嚴別較一乘之建立,說明「三乘即一乘」觀點,接著比較天台與華嚴的頓漸,首先處理華嚴「頓教」安立之爭議,並以天台頓教不同於華嚴頓教,說明差異。之後,在回到探討天台化儀四教之討論,首先說明化儀四教之「頓漸五味」,並解讀化儀四教分類的重點,指出智顗化儀四教之教相的判準內涵,點出「約教部」與「約教相」之差異,以此教相之判教智顗判教上的修正與改造的中心思想。然而說明化儀四教「不定教」與「祕密教」是詮釋一音教的重要關鍵,而暢佛之本懷,以補強化法四教之不足,最後則進一步論述化儀四教「不定」與「秘密」之特殊意義,指出「不定」與「秘密」在判教上的重要性與其功能,嘗試從歷來評論之解釋中理出切實之意義。而研究結論,歸結如下:
    一、智顗與前人判教的差異,主要在教部與教相的差異,而在天台化儀四教之判教是以「教相」為依準的中心思想。
    二、天台化儀「頓教」與華嚴「頓教」兩者有所不同,前者依教相判準,有「圓頓」之義,後者則傾向於頓悟教法,而在一音教法上,華嚴以別教一乘,說明「三乘即一乘」,天台化儀則以「不定」與「祕密」來處理。
    三、天台化儀之「不定教」與「祕密」有其特殊意義,一來在「一音教」的立場,它處理了教法相異與相融的問題。二來也考慮了教者與授教者之間的關係,在頓教與漸教之間,它具有過渡與整合的功能。
    四、秘密教,主要依為「祕密不定」之概念,即「同聽異聞,互不相知」。「秘密」也可指向為「無生法忍」,不過,也被解釋與懺法中的陀羅尼咒有關,但是其與日本密教關係,則尚無明確文本可證實。

    章節目錄 ……………………………………………………………………1 表目錄 ………………………………………………………………………2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相關研究之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方向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16 第二章 天台判教之意義與比較 …………………………………………19 第一節 智者生平 …………………………………………………………19 第二節 在智者之前的各家判教 …………………………………………26 第三節 天台宗「五時八教」之判教 ……………………………………37 第四節 天台與華嚴的判教比較 …………………………………………49 第三章 天台化儀四教的探討 ……………………………………………66 第一節 化儀四教之頓、漸 ………………………………………………66 第二節 化儀四教之不定、祕密 …………………………………………75 第三節 化儀四教之分類與解讀 …………………………………………87 第四章 化儀四教之特殊意義剖析 ………………………………………98 第一節 化儀中頓漸與華嚴的頓漸比較 …………………………………98 第二節 化儀四教補足化法四教以暢佛本懷 ……………………………106 第三節 化儀四教「不定」與「秘密」之特殊意義 ……………………110 第五章 結語 ………………………………………………………………121 參考書目 ……………………………………………………………………128 附錄 …………………………………………………………………………132

    一、大藏經
    隋、吉藏,《三論玄義》,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隋、吉藏,《大品經遊意》,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隋、吉藏著,《大乘玄論》,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隋、淨影慧遠,《大乘義章》,大正藏第四十四冊。
    隋、智顗,《今光明經玄義》,大正藏第三十九冊。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隋、智顗,《維摩經玄疏》,大正藏第三十八冊。
    隋、智顗,《摩訶止觀》,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隋、智顗,《觀音玄義》,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隋、僧祐,《出三藏記集》,大正藏第五十五冊。
    隋、灌頂,《天台八教大義》,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隋、灌頂,《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大正藏第五十冊
    唐、法藏,《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三十五冊。
    唐、智儼,《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大正經第四十五冊。
    唐、湛然,《十不二門》,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唐、湛然,《止觀義例》,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唐、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唐、湛然,《始終心要》,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唐、湛然,《法華文句記》,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唐、湛然,《法華玄義釋籤》,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唐、慧苑,《華嚴經略疏刊定記》,續藏經第三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三十五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第三十六冊。
    唐、澄觀,《華嚴經疏注》,續藏經第七冊。
    唐、窺基,《成唯識論料簡》續藏經 第四十八冊。
    宋、志磐,《佛祖統紀》大正藏第四十九冊。
    宋、高麗‧諦觀錄,《天台四教儀》,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明、蕅益智旭《教觀綱宗》,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二、專著
    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王仲堯,《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發行,2000 年。
    牟宗三先生,《佛性與般若》上、下冊,台北:學生書局,1977六月初版,1997五月修訂版六刷。
    佐藤哲英《天台大師の研究》,京都,百華苑,1961年。
    吳汝鈞,《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板本幸男,釋慧嶽譯,《華嚴教學之研究》,臺北:中華佛教文化編撰社,1971年。
    張曼濤,《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陳英善,《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台北:華嚴蓮社,1996年。
    聖嚴法師,《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台北:法鼓出版社,2002年。
    潘桂明,《智顗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藍日昌,《六朝判教論的發展與演變》,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釋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1988年。

    三、期刊:

    冉雲華,〈從智顗的《摩訶止觀》看中華佛教對印度禪學的吸收與改造模式〉,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1990年4月,頁165-183。
    吳可為,〈華嚴判教論辨微〉,中華佛學學報,第20期,2007年,頁 205-225。
    李四龍,〈略論天臺智者的「秘教」思想〉,北京大學「佛教與和諧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頁76-86。
    林志欽,〈天台宗教觀思想體系及其對應關係——兼論化法四教之關係〉,臺大佛學研究,第17期,2009年6月,頁49-118。
    林志欽,〈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中華佛學研究,第5期,2001年7月,頁205-232。
    郭朝順,〈智者的圓頓思想〉,中華佛學學報,第5期,1992年7月,頁121-147。
    陳英善,〈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臺判教體系〉,中華佛學學報,第17期,2004年7月,頁173-213。
    陳英善〈天台智者大師修學心路歷程之探究〉,《獅子吼》,第33卷,第3期,1994年,頁18-25。
    廖明活,〈地論師、攝論師的判教學說〉,中華佛學學報,第7期,1994年7月,頁122-147。
    廖明活,〈窺基的判教思想窺基的判教思想〉,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3期,1998年6月,頁217-241。
    關口真大〈天台止觀的構成和特色〉,出自張曼濤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58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 年,頁21-76。

    四、論文:
    王財貴先生《從天台圓教論儒家心學建立圓教之可能性》,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11月。
    王興煥,《佛典語言的詮釋學問題──以觀詮教的建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明莉,《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林建勳,《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博士論文,2006年。
    葉振興,《華嚴圓教與天台圓教思想之比較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