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宜菁 Wang, Yi-Ji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幽默風格及自尊之探究 A Study on the Humor Styles and Self-esteem of Gifted and Regular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陳美芳
Chen, Mei-F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3 |
中文關鍵詞: | 幽默風格 、自尊 、資優生 |
英文關鍵詞: | humor styles, self-esteem, gifted student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31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中學生若擁有良好的自尊,對自己有正向評價,且適當使用正向幽默來因應外在壓力,則能克服困難、順利發展。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究中學階段不同性別的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幽默風格及自尊的差異;及幽默風格對自尊的預測力。研究樣本取自全台灣北、中、南各地區,共568位國中普通生與資優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幽默風格量表」及「整體自尊量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幽默風格的部分,資優生的親和型幽默顯著高於普通生,而男生在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和攻擊型幽默顯著高於女生
二、在自尊的部分,資優生顯著高於普通生,而男生顯著高於女生
三、不論資優生或普通生,其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和自我貶抑型皆能有效預測自尊,其中自我貶抑型幽默對普通生自尊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而自我提升型幽默則是對資優生自尊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未來研究與教育實務方面的具體建議。
I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eel positive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y also use positive humor when they face external pressures, they can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 smoothly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ifted and regular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humor styles and self-esteem;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humor style to self-esteem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Self-Esteem Scale ".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568 gifted and regular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Gifted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egular student on Affiliative humor. Male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on Affiliative humor, Self-enhancing humor and Aggressive humor.
2.Gifted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egular student on self-esteem. Male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on self-esteem.
3.No matter gifted students or regular students, their Affiliative humor, Self-enhancing humor and Self-defeating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self-esteem. Self-defeating humor has the best ability of prediction for regular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elf-enhancing humor has the best ability of prediction for gifted students'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were proposed.
一、中文文獻
于曉平(2007):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關聯及角色楷模課程實驗之影響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王建雅(2010):八向度幽默風格量表之發展暨其與自尊、人格特
質、依附風格關係之探討(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王文科、李乙明、謝建全、洪榮照、杞昭安、林玉霞、王淑娟、陳政見、吳佳臻、王明泉、侯禎塘、胡永崇、李淑玲、林翠英、林秀錦、柯秋雪(2015):特殊教育導論(二版)。臺灣:五南。
任育瑩(2010):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伍淑玉(2015):國中生自尊、希望感、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安志佩(2013):自閉症學生之幽默風格與其父親與母親依附(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江宜珍、李蘭、吳文琪、邱玉蟬、鄭其嘉、盛慧珊(2011):臺灣青少年幽默測量工具之發展與編製。測驗學刊,58,179-205。
呂玟承(2017):台灣青少年憂鬱情緒發展之潛在成長模式分析(未出版)。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何宜錚、黃鴻程、陳學志、王雅萍、賴惠德(2010):國中生幽默風格與自尊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2),271-304。
何茉如、林世華(2000):國中生幽默感對於生活壓力、身心健康之調節作用。教育心理學報,32(1),123-156。
邱發忠(1999):幽默創造訓練之課程設計及效果評估研究(未出版)。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孟真(2009):研究生人格特質、 幽默風格、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欣怡、張景媛(2000):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教育心理學報,31(2),105-127。
吳昆壽、梁仲容、蘇麗雲(2006):資優行為觀察量表。臺北:教育部。
吳武雄(2005):學前資優教育。資優教育簡訊,28,1-4。
李俋萱(2010):臺北地區國小教師幽默風格、衝突風格與創意教學行為之關係(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岳曉東(2012):幽默心理學: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林小麗(2003):幽默融入國中綜合活動課程對學生幽默感、情緒適應和人際因應之影響(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芸(2018):險阻與蛻變─談男性數理資優生生涯阻礙與生涯自我效能之探索歷程(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水見(2009):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杏足(2003):青少年自尊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學刊,58(2),223-256。
林耀南、朱志忠、林書宇(2012):幽默風格、團體衝突與團體凝聚力之關聯性研究。創造學刊,3(1),71-92。
李佳芸(2016):青少女的身體意象、同儕關係與自尊之相關研究—以桃園市國中女生為例(未出版)。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高振耀(2008):資優青少年的社會情緒問題與發展性的團體諮商。國教之友,61(1),45-53。
高儷萍、劉欣惠(2009):面具後的真相-談資優生的自我發展與輔導。國小特殊教育,47,97-106。
張馨仁(2000):從Dabrowski的理論看資優生的情緒發展。資優
教育季刊,74,6-18。
張恕鳳(2006):國小資優生自我概念、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南。
張梅楓(2008):客觀表現與社會比較對青少年自尊的預測(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班碩士論文,臺北。
張愷倫(2011):臺灣地區國中生自尊與身心症狀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張靖卿(2016):探索資賦優異:淺談資優生的情意特質與自我認同。學生事務與輔導,54(4),67-71。
郭美君(2004):幽默風格量表編製暨其與因應策略關係之探討(未出版)。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郭靜姿(2000):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75,1-6。
郭靜姿、王雅奇、林美和、吳舜文、簡維君、張靖卿、胡寶玉、謝佳男、周佩蓉(2009):五位高中資優班畢業優秀女性之人格特質與生涯發展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4(1),47-73。
郭佩芳(2009):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身體意象與自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許筱茹(2009):國小資優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謝佳蓉(2018):家庭依附與青少年問題行為:自我控制與自尊的作用(未出版)。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學志(1991):幽默理解之認知歷程(未出版)。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陳淑蓉、陳學志(2005):幽默感的定義與測量:多向度幽默感量表之編製。應用心理研究,32,167-187。
陳佳雯(2008):談資優學生的輔導需求與策略。特教通訊,39(1),1-6。
陳鈁嫀(2014):新北市國小資優生自尊、同儕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亦新(2016):國中生外顯與內隱自尊及幽默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蓓莎(2016):青少年自尊與自我傷害行為關聯探討 -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曾蕾頻(2013):自閉症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在幽默理解與欣賞、幽默風格及嘲笑風格之差異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湯佳偉(2012):國中生與其父母幽默風格的相關—以依附關係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黃薌如(2013):國中生幽默風格、知覺導師幽默風格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葉季蓉(2010):國中生幽默欣賞類型、幽默風格與創造能力、創造傾向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葉懿萱(2008):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詹雨臻、陳學志、卓淑玲、Rod A .Martin(2011):區分良善與有害的幽默: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的發展。測驗學刊,58(1),119-145。
劉雅如(2015):幽默理解與社交幽默因應課程對自閉症中學生的幽默理解、幽默風格之影響(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蔡思賢(2009):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韓梅玉(1996):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鄭方媛(2006):國中生自尊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鄭聖敏(2001):資優學生的情意教育—培養幽默感。資優教育季刊,76,26-36。
賴英娟、陸偉明、董旭英(2011):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台灣大學生自尊、生活目標、希望感及校園人際關係對憂鬱情緒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2(4),677-699。
蕭佳純、蘇嘉蓉(2014):青少年自尊成長趨勢及相關影響因素探討。教育研究集刊,60(3),75-110。
蕭颯、王文欽、徐智策(1999):幽默心理分析。臺灣:智慧大學出版社。
羅惠玉(2016):國中生自尊、家庭功能與憂鬱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羅思渝(2017):國小教師情緒勞務、親子關係、幽默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蘇于飛(2015)國小資優生自我概念與領導才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蘇洛、洗塵(1987):天才的心事誰人知-資優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師友月刊,584,1-29。
特殊教育法(2013):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二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20125519B號令發布。
二、英文文獻
Craik, K. H., Lampert, M. D., & Nelson, A. J. (1996). Sense of humor and styles in everyday humorous condu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9, 273-302.
Coopersmith, S. (1967). 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Holt, D. G. (1996). Positively humorous: Teaching gift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use positive humor to cope with stress. Gifted Child Today Magazine, 19 (1), 18-39.
Kazarian, S. S., & Martin, R.A. (2006). Humor styles, culture-related personality, well-being, and family adjustment among Armenians in Lebanon. Humor, 19, 405-423.
Martin, R. A., & Lefcourt, H. M. (1983). Sense of humor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essors and moods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6), 1313-1324.
Martin, R. A., & Lefcourt, H. M. (1984). Situational humor response questionnaire: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sense of hum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1), 145-155.
Martin, R. A. (2000). Humor. In A.E.Kazdin(Eds.), Encyclopdia of psychology (Vol. 4) (pp. 202-204).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R. A., Puhlik-Doris, P., Larsen, G, Gray, J., & Weir, K. (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es of humo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 48-75.
Martin, R. A. (2004). Sense of humor and physical health: Theoretical issue, recent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7(1), 1-19.
Pope, A., McHale, S., & Craighead, W. E. (1988). Self esteem enhancement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Rosenberg, M. (1965).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 Imag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hade, R. (1991). Verbal Humor in Gifted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Comparison of Spontaneous Mirth and Comprehension.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4(2), 134-150.
Shade, R. A. (1999). Humour: A Course of Study for Gifted Learners: Designing a humor curriculum. GIFTED CHILD TODAY MAGAZINE, 22(1), 46-52.
Thorson, J. A., & Powell, F.C. (199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9(1), 13-23.
Tan, C., & Tan, L.S. (2014) The Role of Optimism, Self-Esteem,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Gender in High-Ability Students.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3(3), 621-633.
Veatch, T. C. (1998). A theory of humor.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1(2), 160-215.
Wilson, C. P.(1979).Jokes Form, content, use and function. New York, London:Academic press.
Ziv, A., & Gadish, O.(1990). Humor and giftedness.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3(4), 33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