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俐廷
Shen, Li-Ting
論文名稱: 偏遠地區學校教師校本課程發展的挑戰與回應–以食農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of Schools-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Remote Area: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cused on The Food and Farming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李文富
Lee, Wen-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偏遠地區學校校本課程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英文關鍵詞: Schools in Remote Are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16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許多偏遠地區的學校都面臨到裁併校的問題,而積極發展自己的校本課程,期望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但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員額編制少、教師流動率高,都讓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遇到一些挑戰。本文以回應教師校本課程發展的挑戰為焦點,以臺中市的一所偏遠地區學校為研究對象,運用行動研究的方始來進行,先利用訪談與非正式會議的觀察資料分析教師在校本課程發展上所面臨到的挑戰,並針對挑戰安排不同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活動,觀察並分析整理教師在社群活動中的回應及第二次訪談的內容來進行探討。本研究發現: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在校本課程的教學上常遇到五個挑戰,而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師因機動性強、整合力高、凝聚力佳,可以利用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來回應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在校本課程發展上的挑戰,另外,進行社群活動安排時若能依據教師的需求能讓社群的運作效果更好。依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若能以問題導向來進行活動設計,會容易達到效果,在針對各挑戰所安排的社群活動,應該不只能解決單一的挑戰,因此,安排活動前最好先做全盤的規劃,再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效果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因此社群運作的時間應該要拉長,不要只有一個學期,密集度也不宜過高。

    Many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are facing the issue of “reduction and mergence” and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their ow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the hopes of attracting more students. However, because remote area schools have lower teaching staff quota and a higher turnover rate, they face challenges implementing their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topics of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using a remote area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s research model. To proceed, we begin with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first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interviews and non-formal meetings to analyz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hallenges. Specific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community activites should be arranged to target the different issues then exploring the issue further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feedback and seco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discovered: Teachers in remote area schools often face five challenges implementing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which are improved by the teachers’ high-flexibility, high-integration, strong cohesion and formation of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lso, the result is improved when teachers’ needs are considered while organizing thes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three suggestions are made: First, i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mmunity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to problem-solve it is easi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When desig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ctivities, the focus should not just be on resolving one challenge, hence it is better to proceed with overall planning in min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annot be seen immediately so the operation of these activities need to be over a period of time, not just one semester with the not too high frequen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校本課程 7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2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2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8 第五節 資料搜集與處理方法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陽光國小的食農教育課程說明及其校本課程發展之挑戰分析 31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展開 40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過程與討論 50 第四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效評估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2 第三節 自我省思 75 參考文獻 77 附錄 79 附錄一 陽光國小教師食農教育校本課程訪談大綱 79 附錄二 公開觀課-教學活動設計及學習單 80 附錄三 備課紀錄 82 附錄四 觀課紀錄 84 附錄五 議課紀錄 8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2014)。
    王千倖(2007)多元教材運用於「班級經營」學習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2(2),1-21。
    王為國(2007)。從實務社群談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研究,2(2), 41-63。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高等教育。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理念與實施。靜宜大學師培實習輔導通訊,9,5-7。
    吳慧蘭(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研究所。
    吳培源、徐明和、黃錫培(2005)梅林國小學校本位課程整合規劃與運作之行動研究-以「教材內容」與「教學活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3,311-331。
    林吟霞、王彥方(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69-72。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心理研究,34(2),1-31。
    徐麗棻(200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校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2002)。
    G.D. Borich (2014)。有效教學面面觀〔郝永崴譯〕。學富。(原著出版年:2011年)
    國民教育法(197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 (1998)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2017)。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http://140.126.30.96/upfiles/fileupload/44/downf01251257142.pdf
    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無日期)。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民國109年9月7日,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MAIN/Article/ArticleDetail.aspx?proid=A-1&aid=18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陳淑鈴(2013)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心路歷程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甄曉蘭、鍾靜(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47(1),1-16。
    臺中市市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整併作業要點(2009)。
    廖玉齡(2004)。以情將學習為中心的成人教導與學習。吳鳳學報,12,487-496。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五南。
    蔡清田(2007)。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之道。課程與教學季刊,10(3),75-90。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18,1-20。
    鄭群楷(2015)。以教學效能觀點規劃教學實習課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25-128。
    劉倚禔、吳勁甫(2017)。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6(1),1-101。
    劉美慧(2009)。運用多元文化教材提升學童多元文化素養之成效研究--以臺北縣溪洲國小為例。臺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成果報告,未出版。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五南。
    Hattie, J. & Timperley, H. (2007) The Power of Feedback.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7(1), 81-112.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