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菁惠
Hsiao Ching-hui
論文名稱: 臺灣地區華語語音調查研究--以閩南語區、客語區高中生個案為例
An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Mandarin Phonetic Phenomena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葉德明
Yeh, Teh-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臺灣國語華語語音語言變化語言調查
英文關鍵詞: Taiwan Mandarin, Mandarin Phonetics, Language Change, Language Investig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9下載:1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關鍵字:臺灣國語、華語語音、語言變化、語言調查。

    臺灣地區的共同語-華語, 1949年起將近40年時間因為政治因素以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隔而獨立發展,期間再加上與方言的密切接觸而受影響,在語音、詞彙、語法都已和中國大陸有所不同;是以「臺灣華語」可以被視為華語的變體之一。雖然在語言本質上,各地的語言變體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都應受到尊重,但在從事語言教學時,仍須有一套標準、規範存在;對臺灣地區的華語而言,這個標準絕非一昧遵從北京腔普通話。就語音方面來說,在臺灣不管「國語」說得如何標準,還是會有不同於北京的特色;有些語音現象,只要不涉及辨義,用「特色」稱之會比用「錯誤」好。

    本文以訪談錄音方式從事臺灣地區華語語音方面的調查研究。先參酌數位學者(吳國賢:1984、薛鳳生:1990、洪惟仁:1992、葉德明:1995)所提出的臺灣華語語音現象,再加上作者自己於2000年以來的觀察,整理出臺灣地區目前的華語語音現象;依此初步觀察,設計包含詞組與句子的華語語音唸讀題目。訪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受試者語言背景與語言使用調查;第二部分為開放式問題以取得受試者自然的語音表現;第三部分以設計的華語語音念讀題目檢視受試者在某些特定語音點上的表現。受試者為閩南語區30位、客語區30位共60位高中生,以他們的語音來檢視作者先前的觀察,最後對臺灣地區華語語音特色做分析整理。

    本文嘗試以這樣一個小規模的實際語音調查,提供臺灣地區華語教師在對外華語教學時作為參考,提醒外籍學生在實際世界與臺灣人溝通時會聽到怎樣的華語;同時華語教師也可以檢視自己的華語語音是否帶有文中所提及的這些「臺灣華語」語音特色,雖然不用力求「北京化」,但也不宜帶有會影響辨義的的臺灣腔。期望臺灣地區能早日出現一個專責機構,依語言變化事實來制定適時合宜的語言規範,且能以深遠眼光制定並推動語言政策。

    目錄..........................................iii 表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臺灣地區的語言現況......................2  第三節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語言與方言.............................5  第二節 語言變化...............................7  第三節 國語、閩南語、客語音韻系統比較............8    一、聲母部分..............................9    二、韻母部分 .............................11    三、聲調部分 .............................15  第二節 國語聲韻結合系統.......................18  第四節 由學者觀點檢視臺灣地區國語語音...........20    一、吳國賢...............................20    二、薛鳳生...............................23    三、洪惟仁...............................24    四、葉德明...............................25    五、小結.................................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訪談題目設計...........................29  第二節 取樣..................................32    一、閩南語區與客語區的選擇.................33    二、高中生...............................34    三、性別.................................35  第三節 施測..................................35    一、時間、地點、工具......................35    二、施測步驟 .............................35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37  第一節 受試者語言背景分析 .....................37    一、客語區的受試者........................37    二、閩南語區的受試者......................41    三、閩南語區、客語區受試者的語言背景比較....45  第二節 臺灣地區國語聲母.......................47    一、ㄓㄔㄕㄖ翹舌程度不明顯.................47    二、ㄋ發為ㄌ,或是變得帶有[l]音............49    三、ㄈ發為ㄏ.............................50    四、其他.................................50  第三節 臺灣地區國語韻母.......................51    一、聲隨韻母ㄥ的發音問題...................51    二、韻尾[i]跟[u]的弱化....................55    三、ㄢㄤ混淆 .............................56    四、ㄦ[_]發為[K]音........................57    五、ㄅㄆㄇㄈ加上單韻母ㄛ時會加入介音ㄨ.......57    六、其他.................................58  第四節 臺灣地區國語聲調.......................59    一、關於四聲 .............................59    二、關於輕聲 .............................59    三、關於變調.............................60  第五節 臺灣地區國語的其他特色.................61    一、ㄦ化韻消失............................61    二、代詞「他」的韻母[a]鼻音化而發成[t’a~]...62    三、「啊」字的隨韻衍聲現象不多見.............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4  第一節 臺灣華語語音特色與華語教學...............6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65 附錄一 錄音訪談題目.............................67 附錄二 語料轉錄範例.............................73 參考書目.......................................74

    Aitchison, Jean著、徐家禎譯,1997,《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化?》,北京:語文出版社。
    Crystal, David 著、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Derrida, Jacques 著、王正平譯,2000,《他者的單語主義》,台北:桂冠。
    Holmes, Janet.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New York: Longman.
    王力,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琪,1997,從華語文談起—海峽兩岸國語對比,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何德華、李明傑,1994,華語﹝ㄓ﹞、﹝ㄔ﹞、﹝ㄕ﹞的語音變異研究,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論文,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吳中杰,1999,《臺灣福佬客分布及其語言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東英、許謙文,2000,方言變異還是語體變異?-內地與香港娛樂新聞語篇範疇的差異分析,中國語文2000年第一期:35-41。
    吳英成,2001,同文同種的中國幻想曲:中、臺、新中華語言文化比較研究,文化密碼-語言解碼: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吳國賢,1984,國語發音在臺灣:目前趨勢與一般錯誤之探討,第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吳國賢,1987,對標準華語發音之看法與探討(下),華文世界44期:27-34。
    吳國賢,1987,對標準華語發音之看法與探討(上),華文世界43期:17-22。
    吳國賢,1988,注音符號與發音教學(下),華文世界50期:27-33。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佟秉正,1994,「一國兩語」-從對外華語教學看兩岸標準語的差異,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下冊),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林以通編著,1998,《國音(修訂版)》,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1980年初版)
    姚榮松,1988,「華語文與方言」對比分析,華文世界48期:14-27。
    姚榮松,1989,「華語文與方言」對比分析(之五),華文世界54期:53-62。
    姚榮松,1990,方言與國語對比分析的類型及其教學運用,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下冊),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施玉惠,1986,從社會語言學觀點探討中文男女兩性語言的差異,教學與研究第六期:207-218.。
    柯遜添編著,1987,《國語正音特殊教本(第二版)》,台北市:國語日報社。(1975年第一版)
    洪惟仁,1985,《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台北:自立晚報。
    洪惟仁,1992a,《臺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1992b,《臺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1995,臺灣的語言戰爭及戰略分析,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學編輯委員會(主編),1982,《國音學》,台北:正中書局。
    張振興,1993,《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郭康健、陳誠禮(主編),1998,《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教師會。
    陳美如,1998,《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出版社
    程祥徽主編,1997,《方言與共同語》,香港:海峰出版社。
    葉德明,1995,社會變遷下的台北國語與對外華語教學應用之道,教學科技與媒體19:3-11。
    葉德明,2005,《華語語音學—上篇:語音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編著,1982,《國語注音符號教材》,民71,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董忠司,1991,臺灣地區的閩南方言簡述,詹伯慧《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董忠司,1994,臺灣漢語方言影響下的若干“國語聲母”變體初稿,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分析組論文,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董忠司,1996,《臺灣客家語概論》,台北:臺灣語文學會。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初版)》,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趙金銘主編,1997,《語音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趙智超,1990,有關“帶有「方音」之華語聽力理解教材”編錄進展現況之報告,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上冊),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鄭良偉,1987,《從國語看臺語的發音》,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鄭良偉,1997,《台語的語音與詞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鄭良偉、鄭謝淑娟,1977,《臺灣福建話的語音結構及標音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蕭惠茹,2002,《對外閩南語教學研究-以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鳳生,1980,什麼是“標準國語”?,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上),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薛鳳生,1986,《國語音系解析》,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謝國平,1998,台灣地區年輕人ㄓㄔㄕ與ㄗㄘㄙ真的不分嗎?,華文世界90期:01-07。
    羅肇錦,1992,《國語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