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欣姿
論文名稱: 兩位高中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中專業認同轉變之研究
A Study of Two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 潘慧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專業認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英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3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鑑於世界各國重視教師素質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教育改革趨勢,我國於95年度開始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教師參與評鑑活動的歷程中,專業認同亦隨之逐漸發展,並左右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的重點面向,因此專業認同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間存有重要的聯結。此外,教師處遇的學校脈絡亦對專業認同的轉變存在著有形及無形的巨大影響力,關係著教師專業信念與價值的形構。另外在相關研究中,亦缺乏以高中層級為焦點的研究成果。基於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取徑,邀請曾連續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多年,已獲得較學輔導教師認證的資深公私立高中教師各一位,透過文件資料蒐集、深度訪談及受訪者省思札記,分別探究其擔任教師的背景脈絡、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契機與歷程,及前後的專業認同轉變,最後分析歷程中影響其專業認同改變的相關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教師生命史中重要事件影響其日後教師專業認同之形塑
    貳、教師自省為形構教師專業認同的重要關鍵
    參、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脈絡在教師專業認同形塑中佔有一席之地
    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中的學習經驗、教學經歷、學校氣氛或社會環境皆是影響教師專業認同轉變的因素
    基於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教師、學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9 第二節 教師專業認同 23 第三節 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取徑與資料蒐集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3 第三節 資料蒐集程序 4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4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建維「教師自省是專業認同的基礎」 51 第二節 佳欣「教師需具備高度專業」 72 第三節 綜合討論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2 壹、中文部分 102 貳、西文部分 105 附錄一 文件資料 109 附錄二 訪談指引 111 附錄三 省思札記指引 113 附錄四 訪談時間表 115 附錄五 訪談編碼表 117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3)。教育行政評鑑。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頁324-347)。臺北市:心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張芬芬、林旻俐、黃冠達(200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方案之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91-13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王儷靜、邱淑玫(2002)。成為教師:師院生的專業認同。教育研究月刊,99,58-72。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化取向理念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3)。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 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99-236)。臺北市:高教。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1-32。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慎慎(2002)。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文惠(2006)。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境及專業認同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周淑卿(2004a)。我是課程發展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的分析。現代教育論壇(11),329-337。
    周淑卿(2004b)。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市:高等教育。
    尚榮安(譯)(2001)。Yin, R. K.著。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臺北市:弘智。
    邱憶惠(2007)。教師認同之敘說探究:以一位幼教教師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9,1-34。
    邱憶惠、高忠增(2009)。成為一位幼教教師:教師認同之敘說探究。台南科大學報,28,155-176。
    洪瑞璇(2007)。國中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游走在「結構-能動」之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銘昇(2009)。我國高職教師對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59-89。
    張純子(2009)。教師專業認同之敘說探究:一位男性幼兒教師「找尋」與「轉化」的故事。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81-111。
    張德銳(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3,1-12。
    張德銳、李俊達、周麗華(2010)。國中實施形成性教師評鑑歷程及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3(2),65-94。
    教育部(2001)。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各議題重要結論。2010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349。
    教育部(2003)。2003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實錄。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無日期)。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大事紀(96 年)。2010年11月10日,取自http://140.111.34.34/docdb/files/dma7da03040e1f37013.pdf。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郭丁熒(2006)。是「連續」還是「斷裂」?~臺灣小學教師角色變遷知覺之研究。師大學報,51(1),41-62。
    湯梅英(譯)(2006)。J. F. Soltis著。質性研究的倫理。載於E. W. Eisner, & A. Peshkin(主編),教育領域的質性研究:持續不斷的爭議(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the continuing debate)(頁257-267)。臺北市:文景。
    黃佳敏(2006)。敘說實習教師之教師認同。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彥超(2008)。國小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現況、歷程與困境。2010年9月25日,取自http://163.22.79.129/dyna/data/user/audi/files/200907061602000.pdf
    黃琇屏(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9,71-88。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楊巧玲(2008)。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認同之影響:五位國中資深教師的探索性研究。師大學報,53(1),25-54。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教育概論(頁417-443)。臺北市:師大書苑。
    萬育維(1996)。 專業認同與工作滿意之間的關係探討---以從事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人員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05-332。
    蓋玉珍(2009)。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台南縣某公立高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趙志揚、黃曙東、楊寶琴、江惠真(2009)。「97學年度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成效評估」結案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縣:黎明技術學院。
    趙志揚、黃曙東、楊寶琴、賴虹霖(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成效評估」研究案結論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縣:黎明技術學院。
    趙志揚、楊寶琴、鄭郁霖、黃新發(2010)。高級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認知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3(2),77-128。
    劉春榮(2003)。教師績效評鑑的教育品質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19。
    潘慧玲(2003)。 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2,22-30。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99-236)。臺北市:高教。
    潘慧玲(2005年,5月)。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論文發表於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潘慧玲(2006)。彰權益能評鑑之探析。當代教育研究,14(1),1-24。
    潘慧玲(2008)。緒論。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3-1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潘慧玲、王麗雲、張素貞、吳俊憲、鄭淑惠(2010)。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方案評鑑(II)。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潘慧玲、陳文彥(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6(3),29-65。
    蔡青妤(2004)。教育改革中教師專業論述分析—以政府與全國教師會四個溝通場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文青(2005)。從深層結構論臺灣幼兒園教師專業認同轉化可能性。南大學報,39(2),19-42。
    簡紅珠(2006)。以學習成就為主的教師效能研究與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75-90。
    顏國樑(2003a)。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60-286。
    顏國樑(2003b)。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日期)。2010年10月30日,取自www2.csps.tp.edu.tw/.../taku981216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doc
    饒安邦(2005)。影響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實施的相關因素與推動策略。國立編譯館館刊,33(2),16-28。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西文部分
    Battey, D. & Franke, M. L. (2008). Transforming identities: Understanding teachers acros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35 (3), 127-150.
    Beijaard, D., Meijer, P. C., Verloop, N. (2004).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 107-128.
    Beijaard, D., Verloop N., Vermunt D. J. (2000).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 749-764.
    Cohen, J., I. (2010). Getting recognized: Teacher negoti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s learners through talk.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473-481.
    Danielson, D., & T. McGreal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lexandria, VA: ASCD.
    Dewey. (1933). How we think. New York: D. C. Heath.
    Flores, M. A., & Day, C. (2006). Contexts which shape and reshape new teachers’ identities: A multi-perspective study.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2, 219-232.
    Guskey, T. R. (1995).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Isoré, M. (2009). Teacher evaluation- current practices in OECD countrie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Paris: OECD.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s. No.23)
    Kelchtermans, G. (2000). “Telling dreams: A commentary to Newman from a European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 209-211.
    Kelchtermans, G. (2005).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beyond contract teachers’ sdlf-understanding, bulnerability and reflection. Keynote presented at the Bi-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n Teachers and Teaching(ISATT), Sydney(Australia), July, 2005.
    Newman, C.S. (2000). S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e-service teachers: A study of their dreams and go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 (2), 125-217.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awat, R. S. (1991). Conversation with self and conversations with setting: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teacher empower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8(4), 737-757.
    Stronge, J. H., & Tucker, P. D. (2003). Handbook on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New York : Eye on 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