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的存在,並非新論,自古中西皆有神靈崇拜與行巫以祈福避禍的文化。時至今日,泛靈信仰仍處處可見,乃因「超自然現象」無法因科學昌明而消失,人神中介者行巫已達「天人感應」的「應驗現象」確實存在又不可解。
西方學者與科學家對「靈」與「巫」的玄祕,相繼提出足以取信於「現代人」(以科學眼光看待事物)之論述與實驗,;許許多多的研究證實靈界確實存在。
泛靈思想除了影響原始初民的生活型態外,其巫術性質的聯想與象徵,也提供了藝術創作的養分;即便原始藝術只是儀式化的藝術,其神秘能量也影響現代藝術。
個人有關「山靈」與「心靈」系列作品,以眼來代表山的靈性在技法、材料上沿用了部分傳統的優點,但也為了使作品能更忠實的「訴說」而自然地運用了「新」的成份。在形式上,不論題材的揀取、構圖的安排或筆墨的運用,都因表達意念的需求而有創新之處;作品的內涵既有「山靈」的生命流動,更有個人藉之宣洩的思維和情感。
(Charles F‧Park,)(1976),地球資源,黃春江等譯,台北:新亞出版社
林語堂(1980) ,蘇東坡傳,宋碧雲譯,台北:遠景出版社
弗雷澤(1987),金枝,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鄭凡(1987),震撼心靈的古旋律,四川人民出版社
游乾桂(1988),民俗‧文學‧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呂大吉(1989),宗教學通論,中國:社會出版社
羅世列(1990),秦漢史話,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出版
C.W.Leadbeater(1991),靈界的生活,徐進夫譯,台北:方智出版
姜彬主(1991),中國民間文化(第一集)---民間信仰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藍荻(1991),古今巫術,香港:海峰出版社
易中天(1992),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出版社
劉思亮(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葉朗(1993),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出版
高木森(1993),印度藝術史概論,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發行
彭吉象(1994),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出版社
Herschel B‧ Chipp(1995),現代藝術理論,余珊珊譯,台北:遠流出版
France Sakoian &Louis S.Acker(1995),占星玩家手冊:深度命盤解析,李逸民譯,台北:方智出版社
康丁斯基(1995),藝術的精神性,吳瑪譯,台北:藝術家出版
史宗(1995),二十世紀西方人類學文選,上海:三聯書店。
王煜撰(1997),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出版。
Murray Stein(1999),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出版。
Craig Hamilton Parker with Jane Hamilton Parker (1999),巫女的工作手冊,連毓容譯,台北:海鴿文化。
蔡淙霖(1999),古代玉器通論,台北:蔡淙至出版,淑馨總經銷。
李嗣涔、鄭美玲(2000),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出版。
淺野八郎(2000),科學手相,楊鴻儒譯,台北:大展出版。
Henry Focillon(2001),造形的生命,吳玉成譯,台北:田園城市。
劉其偉(2002),藝術人類學,台北:雄獅出版。
喬治歐‧阿格尼斯、毛利西奧‧雷(2003),古埃及大觀,廖素珊、麥慧芬譯,台北: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安德魯˙紐柏格 、尤金˙達基里 、文斯˙勞斯合(2003),超覺玄祕體驗,鄭清榮譯,台北:時報出版。
何懷碩(2003),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文化。
陳怡魁,蘇逸平(2003),陳怡魁論風水,台北:易學基金會。
圖版目次
1、 何懷碩(2003),橫山大觀,富士山與海,台北:立緒文化,頁56
2、 曾肅良(2002),星月與與杉林的對話,台北:三藝文化,頁78
3、 劉振源(1998) ,馬格利特,風的呼喚,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47
4、 劉振源(1998) ,馬格利特,阿恩漢領地,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195
5、 劉振源(1998) ,馬格利特,庇里牛斯山城堡,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13
6、 劉振源(1998) ,馬格利特,阿爾岡之戰,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19
7、 劉振源(1998) ,埃倫斯特,大森林,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56
8、 劉振源(1998) ,埃倫斯特,沉默的眼,油畫,台北:藝術圖書,頁70
9、李松(1997)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 六—山水 下,台北市:錦年出版,錦繡發行,頁195
10、李松(1997)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四—油畫,台北市:錦年出版,錦繡發行,頁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