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鄒濬智 |
---|---|
論文名稱: |
西漢以前家宅五祀及其相關信仰研究--以楚地簡帛文獻資料為討論焦點 |
指導教授: |
季旭昇
Chi, Hsiu-Sheng 袁國華 Yuen, Kwok-Wa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35 |
中文關鍵詞: | 先秦民間信仰 、出土文獻 、楚簡 、楚辭 、鬼神 、迷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65 下載:6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信仰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是人類理解外在世界時的心理反應。研究信仰的變化,可以了解人類心理世界的種種變化;研究信仰的種類,可以察知人類體會外在世界的種種反應。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陸續發現大批戰國秦漢魏晉時期的簡牘帛書文獻,其中的戰國楚地卜筮祭禱簡帛文獻,為家臣或主人向鬼神卜筮貞問前途、病狀發展、禳祓的記錄,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當時人的迷信思想和信仰系統。因此,本論文擬以楚地簡帛所見宗教信仰資料為基礎,先研究楚人的五祀信仰,並擴大探究西漢以前五祀信仰的來源及變化,以明瞭先秦楚國禮儀風俗的發展與其對後世宗教習俗的影響。
本論文分六章進行討論:
第壹章、緒論
本章針對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題目命題、研究現況、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做出說明。
第貳章、西漢以前家宅五祀信仰的發展條件
為了解五祀在楚國的發展條件,必須先了解楚國的迷信思想背景;為了解楚國迷信思想的發展條件,必須先了解春秋戰國時代的迷信思想狀況;為了春秋戰國時代的迷信承何而來,對秦漢以降有何影響,必須利用本章略為說明西漢以前信仰的發展的所有條件。本章將就楚國民間信仰的發展背景──包括楚人的宇宙觀念、鬼神觀念、宗教觀念,以及促成楚人崇巫尚祀的自然、社會與文化環境進行說明。
第一節、楚人宇宙觀念試說:在討論家宅五祀之前,本論文將依考古資料及傳世典籍如《周易》、《尚書》、《詩經》等,說明東周以前的宇宙觀念,再繼而討論在此一宇宙觀念背景下,《老子》、《莊子》、《山海經》、《楚辭》等傳世典籍與楚地簡帛記錄所呈現出來的東周楚人宇宙觀念的發展,幫助釐清楚人對人、神、鬼活動空間的理解。
第二節、楚人宗教觀念試說:在討論家宅五祀之前,將依《左傳》、《國語》等傳世典籍與出土文獻,說明西漢以前人們對鬼神的看法,再繼而探討在此一鬼神思想背景之下,楚國所發展出來的宗教觀念,最後再說明為何楚國發展出此般宗教觀念的原因。
第三節、楚國崇巫尚祀的特殊環境:從自然、社會與文化環境三個方面,說明有利楚國發展迷信思想的特殊條件。
第參章、西漢以前家宅五祀信仰研究
由於五祀~七祀神祇信仰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因而無法使用「同時性討論」、採比較研究法,針對同時代的五祀~七祀進行說明。又五祀~七祀各別神祇未必同時出現在相同時代的文獻或考古資料當中,這也造成採用「同時性討論」以比較五祀~七祀各神祇的困難。因此本論文在第三、四章中,以單一神祇為討論單位,逐節進行說明。本章主要在討論五祀神祇。討論順序係以家宅為中心,由上到下、由內到外,依照中霤(中央)→灶(西南)→門戶→行(戶外)的順序分節進行論述。
第一節、中霤神信仰研究:確定楚地簡帛所見室、宮室、室中、宮地主、宮后土等即是文獻中的中霤神異名。進而從大地信仰中考察中霤神的由來,再說明楚人祀中霤的原因,最後根據楚地簡帛、傳世文獻與大地信仰推測可能的楚地中霤神祭禮,兼及後世中霤信仰的變化。
第二節、灶神信仰研究:從楚地簡帛所見灶的信仰講起,考察灶神信仰的起源、演變,並探討楚人祭灶的原因,最後根據楚地簡帛、傳世文獻推測可能的楚地灶神祭禮,兼及後世灶神信仰的變化。
第三節、門戶行道諸神信仰研究:從門、戶、行道三者間的密切關聯講起,進而考察門戶、行道神信仰的起源、演變,並探究楚人祭祀門、戶、行道神的原因,最後根據楚地簡帛、傳世文獻推測可能的楚地祭門戶、行道之禮。
第肆章、先秦家宅五祀相關信仰研究
本章主要在討論與五祀相關之七祀司命與厲信仰。討論順序為先天神(司命)後人神、人鬼(厲)。
第一節、司命神信仰研究:從司命神的由來講起,進而確定楚地簡帛所見司命神的神格神職、辨析大小司命之異、考察司命信仰的祭禮,並討論後世司命信仰的變化及其和灶神信仰混淆的原因。
第二節、人神人鬼(厲)信仰研究:先考察中國鬼(靈魂)觀念的由來和祖先崇拜的源流,再定義「厲」並整理與「厲」、「人神」、「人鬼」有關的楚地簡帛記錄,繼而建立楚人所信奉的先祖先公先王先人譜系和人鬼系統,並述及楚人祭祖之禮、禳祓厲鬼之儀與後世鬼魂信仰的變化。
第伍章、餘論──西漢以前楚人信仰譜系試構
將楚人所崇拜的對象譜系置於第二章進行討論、以之作為整本論文的先導式說明,此種安排其實最為理想。但很多傳世文獻與出土材料所見的楚地神祇鬼怪,其規格與由來尚需進一步討論和釐清。而這些規格與由來不確定的神祇鬼怪,有些和本論文所討論五祀~七祀神祇也有所關聯,若提前放到第二章進行辨析和說明,恐將耗去太多篇幅,模糊掉本論文的主題。故本論文先在第三、第四章討論五祀~七祀及與之相關的神祇鬼怪,先為建構楚人信仰譜系做好工作,再於第五章裡將第三及四章未論及的其他神祇鬼怪補入,如此方能在不模糊本論文焦點的情況下建構出較為完整準確的楚人信仰譜系。
本章利用本論文之研究成果及《楚辭》、《山海經》等傳世典籍,延伸討論戰國楚人所崇拜的眾多神祇鬼怪。並依各別屬性予以分類,建構西漢以前楚人的信仰譜系。
第一節、天文氣象神類祭祀對象:說明楚人所信奉的太、大水、諸司神及其他天文氣象神。
第二節、大地季節神類祭祀對象:說明楚人所信奉的地神、山川神、二天子、四時月份諸神及其他大地季節神。
第三節、人神人鬼類祭祀對象:說明楚人所信奉的人神人鬼及其他可能為楚人所信奉的神話、歷史人物。
第陸章、結論
本章主要在總結本論文之研究成果。除利用本論文之研究成果說明五祀何以擴展成七祀外,並進一步探討五祀神祇神格之高低與彼此之間的地位變化。最後說明出土文獻對於新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性,以呼應本論文題目之題旨。
第一節、濃郁巫風與西漢以前家宅五祀信仰:說明楚國巫風不衰的原因及在此氛圍下所發展出來的楚地家宅五祀信仰。同時利用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說明五祀擴展成七祀的可能原因、五祀神祇神格的高低及其變化。
第二節、地上的中國與地下的中國:說明出土文獻對新世紀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以與本論文題目題旨相呼應。
一、傳統典籍
周.青史氏《青史子》(托古),收入今人魯迅《古小說鈎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漢.伏勝《尚書大傳》,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漢.劉安等撰、許慎注《淮南子》,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北宋.王欽若主持重修《道藏》,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19226年。又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收入今人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南宋.羅泌《路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陳澔《禮記集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史玄《舊京遺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
明.閔齋伋輯、清.畢弘述篆訂《訂正六書通》,上海:上海書店,1981年3月
清.于敏中等編《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
清.朱右曾《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
清.阮元整理、今人李學勤等標點之《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清.周柄中《四書典故辨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金鶚《求古錄禮說(十五卷,補遺一卷)》,台北:復興書局,1972年
清.段玉裁撰、今人袁國華編審、鄒濬智等助編《說文解字注》標點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清.秦蕙田《五禮通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
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清.陳尚古《簪雲樓雜說》,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9月
清.顧炎武《日知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今.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今.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
二、近人著述
(一)個人學術著作
1.專書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編《重修緯書集成》卷6,日本:明德出版社,1978年
(日)渡邊欣雄著、周星譯《漢族的民俗宗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日)福井康順等監修、朱越利譯《道教(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法)布留爾《原始思維》,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
(俄)C.A托卡列夫等編《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各族人民》上冊,上海:三聯書店, 1980年
(英)弗雷澤著、徐育新等譯《金枝》,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
(英)約翰.包克著、商戈令譯《死亡的意義》,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英)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英)道森編《出使蒙古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10月1日
(義)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記(中)》,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
(德)J.E.利普斯著、汪寧生譯《事物的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7月
(德)恩格斯《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丁山《中國古化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山曼等《山東民俗》,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8年
戈阿干《東巴骨卜文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文崇一《楚文化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67年
方光華《俎豆馨香──中國祭祀禮俗探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方國瑜《滇史論叢》1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子今《史記的文化發掘》,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子今《門祭與門神崇拜》,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王光鎬《楚文化源流新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84年
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王樹村《華夏諸神.門與門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2月
皮遠長主編《荊楚文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石萬壽主編《永康鄉志》,台南縣:永康鄉公所,1988年
伍新福主編《湖南通史.古代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12月
任騁《中國民俗通志.禁忌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吉成名《中國崇龍習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
后德俊《楚國的礦冶髹漆和玻璃製造》,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安金槐主編《中國考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0月
朱青生《將軍門神起源研究──論誤解與成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江林昌《楚辭與上古歷史文化研究──中國古代太陽循環文化揭秘》,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5月
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艾蘭《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重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5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6月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余也非《中國古代經濟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余英時《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吳慧《中國古代商業史(1)》,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3年2月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呂大吉主編《中國原始宗教資料叢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呂大吉主編《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宋公文、張君《楚國風俗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北京:北京文藝出版社,2001年11月
宋兆麟《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兆麟《會說話的巫圖:遠古民間信仰調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8月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9月
宋鎮豪《中國風俗通史.夏商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1月
巫瑞書《南方民俗與楚文化》,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5月
李允斐等《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年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1月
李景林等譯注《儀禮譯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7年11月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
李零《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年12月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8月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李劍農《中國經濟史稿》,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杜希宙、黃濤《中國歷代祭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9月
汪玢玲、張志立主編《中國民俗文化大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阮昌銳《莊嚴的世界》,台北:文開出版社,1982年
佟克力《錫伯族歷史與文化》,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
周作人《藥堂雜文.關於迎神祭會》,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周聰俊《祼禮考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9月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金景芳、呂紹綱《《尚書.虞夏書》新解》,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
孟默聞《孟默聞輯》,北京:新潮書店,1951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下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2004年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1-4,台北:萬卷樓,2003-2007年
宗力、劉群《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易中天《中國的男人與女人》,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林何《〈九歌〉與沅湘習俗》,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林清源《簡牘帛書標題格式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2月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
俞偉超《古史的考古學探索》,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姜亮夫《楚辭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秋浦《鄂倫春社會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1)》,成都:齊魯大學,1994年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胡雅麗《尊龍尚鳳──楚人的信仰禮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姚孝遂主編、蕭丁副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三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唐善純《中國的神祕文化》,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孫作雲《孫作雲文集》,合肥: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秦照芬《商周時期的祖先崇拜》,台北:蘭台出版社,2003年3月
袁珂《神話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7月
袁珂《山海經校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
袁珂《中國神話史》,台北:時報文化,1991年5月
袁珂《袁珂神話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
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馬書田《華夏諸神.鬼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
馬書田《華夏諸神.俗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7年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馬洪路《人在江湖──古代行路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馬叙倫《莊子義證》,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30年
高國藩《敦煌古俗與民俗流變》,江蘇:河海大學出版社,1992年
高福進《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商承祚編《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11月
張元勳《九歌十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張正明《楚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張正明、劉玉堂《荊楚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張弘《戰國秦漢時期商人和商業資本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6月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年
張光直《古代中國考古學》,南京:江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望山楚簡校錄》,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張軍《楚國神話原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月
張振犁、陳江風《東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話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
張純一注述《墨子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1月
張揚明《老子考證》,台北:黎明文化,1985年5月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聞玉《銅器曆日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曹書杰《后稷傳說與稷祀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郭仁成《楚國經濟史新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郭立誠《行神研究》,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7年
郭物《國之大事──中國古代戰車戰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郭沫若《金文叢考》,日本:株式會社開明堂,1932年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郭沫若《管子集校》,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8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陳子展《楚辭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台北:萬卷樓,2001年5月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3月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12月
陳松長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從漢字史的度考察》,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年
陳紹棣《中國風俗通史.兩周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6月
陳榮富《文化的演進──宗教禮儀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斯鵬《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又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史(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笪浩波《通衢大道──楚國的城市建築與交通》,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傅亞庶《中國上古祭祀文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傅築夫《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傅舉有《馬王堆漢墓文物》,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
彭衛、楊振紅《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
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游國恩《楚辭論文集》,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游國恩主編《離騷纂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湯炳正《楚辭類稿》,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湯璋平《出土文獻與《楚辭.九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賀麟《文化與人生》,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賀靈《錫伯族的原始信仰研究》,內部油印本,1989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楊作龍、韓石萍編《洛陽考古集成.夏商周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10月
楊郁生《雲南甲馬》,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華《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楊福泉《灶與灶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又台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楊權喜《楚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0月
楊堃《楊堃民族研究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葉大兵《中國風俗辭典.喪葬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董增齡《國語正義》,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詹子慶《先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
詹石窗、張秀芳〈火與灶神形象嬗變論〉,《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1期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賈二強《神界鬼域──唐代民間信仰透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賈文忠〈漢代陶灶〉,《古今農業》1996年1期
鄒芙都《楚系銘文綜合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11月
鄒新明《敬天的信仰》,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聞一多撰、田兆元導讀《伏羲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臧振《中國古玉文化》,北京:中國書店,2001年
蒲慕州《追尋一已之福:中國古代信仰的世界》,台北:允晨文化,1995年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3月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趙誠《甲骨文與商代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趙興德修、王鶴齡纂《義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3年
趙德馨《楚國的貨幣》,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劉文英《漫長的歷史源頭──原始思維與原始文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劉玉堂《楚國經濟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劉宗迪《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12月
劉起釪《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劉信芳《荊門郭店竹簡老子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劉信芳《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廈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健明《中國符咒文化大全》,廣州:廣東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
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劉國勝〈楚地出土數術文獻與古宇宙結構理論〉,「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年12月19-20日
劉源《商周祭祖禮研究》,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
劉曉路編《門神人物的傳說》,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
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祭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9月
劉錫誠、宋兆麟、馬昌儀《灶與灶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劉錫誠《灶王爺的傳說》,北京: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4月
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繆文遠《戰國制度通考》,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
蕭兵《楚辭新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蕭兵《楚辭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蕭登福《敦煌俗文學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蕭璠《春秋至兩漢時期中國向南方的發展》,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1973年12月
錢玄《三禮通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駢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台北:萬卷樓,1999年
翼文正搜集整理《西藏民間故事(6)》,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薛壽喜主編《黃河文化叢書.民俗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鍾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藍鴻恩等主編《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年
羅振玉《殷墟書契考釋》,台北:大通書局,1976年
羅運環《楚國八百年》,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6年9月
饒宗頤《楚辭地理考》,北京:商務印書館,1946年
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2.單篇論文
(日)工藤元男〈埋もれいた行神──主として秦簡「日書」による──〉,《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06期,1988年
(日)出石誠彥〈鬼神考〉,《東洋學報》22卷,1955年
(日)池田末利〈中國祖神の原始形態——鬼の來義〉,收入加藤常賢《漢字の起原》,東京:川角書店,1974年
(日)池田末利〈魂魄考──思想の起源と發展〉,《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1981年
(日)池田末利〈中國にぉける灶神の本質〉,《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1981年
(日)狩野直喜〈支那灶神に就ぃて〉,《支那學文藪》,東京:弘文堂,1926年
(日)淺野裕一〈上博楚簡〈恒先〉的道家特色〉,《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3期
丁毅華〈漢代的類宗教迷信和民間信仰〉,《南都學壇》哲社版21卷4期,2001年7月
丁雙雙〈中國古代的門神〉,《華夏文化》,2001年3期
刁生虎〈莊子的宇宙意識〉,《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年2期
刁生虎〈莊子物化「三論」及其相互關係〉,《學術探索》2004年8期
于成龍〈包山二號墓卜筮簡中若干問題的探討〉,《出土文獻研究》5輯,1999年8月
于成龍〈《山海經》祠祭〈嬰〉及楚卜筮簡〈瓔〉字說〉,《古文字研究》2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文廣會〈論楚文化對莊子的影響〉,《江西省團校學報》2001年4期
孔仲溫〈楚簡中有關祭禱的幾個固定字詞試釋〉,《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年。又收入氏著《孔仲溫教授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3月
文波〈楚人祭河考〉,《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1期
文崇一〈九歌中河伯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9輯,1960年
方述鑫〈殷墟卜辭中所見的「尸」〉,《考古與文物》2000年5期
方懌〈從T型帛畫看楚人信仰民俗〉,《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卷3期,2003年9月
方蘊華〈陰陽在宗教祭祀文化中的動態功能〉,《人文雜誌》2006年4期
王子今〈秦人屈肢葬仿象「窋臥」說〉,《考古》1987年12期
王子今〈睡虎地秦《日書》所見行歸宜忌〉,《江漢考古》,1994年2期
王子耀〈《周易》的宇宙觀簡論〉,《延安大學學報》社科版1993年1期
王月喜、東林〈中華門神源於霍州〉,《晉州學刊》2001年2期
王世民〈關於古代禮制的考古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題演講,2005年1月9日
王玉芝〈祖先崇拜與中華文明的連續傳承〉,《紅河學院學報》4卷3期,2006年6月
王利民、沈巡天〈「九天」與「九神」考〉,《雲夢學刊》26卷5期,2005年9月
王廷洽〈荊楚國名考釋〉,《民族論壇》1995年1期
王杰〈殷周至春秋時期神人關係之演進〉,《中共中央黨校學報》4卷3期,2000年8月
王青〈從大汶口到龍山:少昊氏遷移與發展的考古學探索〉,《東岳論叢》2006年3期
王俊〈春秋戰國時期的鬼神思想〉,《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6期
王俊〈略論先秦鬼神思想的演變及歷史地位〉,《文化研究》2006年10期
王思田〈從曲卑兩周墓看魯文化面貌及楚文化對魯國的影響〉,《楚文化研究論集(1)》,武漢:荊楚書社,1987年
王勁〈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綜述〉,《江漢考古》1981年1期
王勁〈楚文化淵源初探〉,《中國考古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王政〈《詩經.雲漢》與瘞埋之祭〉,《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
王政〈《詩經》與路神奉祭考〉,《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2期
王紀潮〈楚人招魂的薩滿教圖式〉,《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1期
王軍〈灶神及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8卷1期,2000年1月
王家鳳〈民間信仰〉,《光華雜誌》1982年9月
王涵〈太陽崇拜與太陽祭禮〉,《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2期
王慎行〈殷周社祭考〉,《中國史研究》1988年3期
王暉、王建科〈出土文字資料與古代神話原型新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1期
王毓彤〈荊門出土一件銅戈〉,《文物》1963年1期
王瑞明〈論楚俗與楚國文化〉,《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5)》,1984年
王劍〈太昊與伏犧〉,《周口師專學報》13卷3期,1996年9月
王磊〈試論龍山文化時代的人殉和人祭〉,《東南文化》1999年4期
王衛東〈桃文化新論──桃文化與上古巫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6卷4期,1999年7月
王澤強〈楚墓竹簡所記神話與〈九歌〉神話之異同及其在楚辭學上的意義〉,《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6卷4期,2006年7月
王穎〈從包山楚簡看戰國中晚期楚國的社會經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4年3期
王鍔〈〈月令〉與農業生產的關係及其成篇年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5期
史樹青〈「陸離」新解〉,《文史(11)》,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田兆元〈中國先秦鬼神崇拜的演進大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5期
田兆元〈雲中君鳳神考〉,《學術月刊》1995年11期
田桂民〈早期中國神仙信仰的形成與演化〉,《南開學報》哲社版2003年6期
田廣林〈論虞夏之際中原文化的北向傳播〉,《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年2期
石瑄〈春秋戰國時期的巫覡信仰〉,《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1年總15-16期
石璋如〈殷墟最近之重要發現,附論小屯地層〉,《中國考古學報(2)》,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47年3月
伊瑪堪〈馬爾托莫口根〉,《黑龍江民間文學》20輯
安金槐〈商代的楚文化遺存及有關問題〉,《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9月
任乃強〈我國黃金鑄幣的歷史考察〉,《社會科學研究》1980年3期
任式楠〈中國史前農業考古的幾個問題(摘要)〉,《農業考古》2005年1期
任軍〈灶神考源〉,《中國史研究》,1999年1期
朱丁〈殷周的宗教信仰變遷與上古神話的走向〉,《人文雜誌》2001年5期
朱丁〈從「上帝」到「天命」的信仰變遷──兼論商周宗教信仰的理性化〉,《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2002年1期
朱歧祥〈殷商自然神考〉,《靜宜人文學報》10期,1998年
朱鳳瀚〈商周時期的天神崇拜〉,《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4期
朱鳳瀚〈商人諸神之權能與其類型〉,《盡心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朱德熙、李家浩〈鄂君啟節考釋(八篇)〉,《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又收入朱德熙《朱德熙文集(5)》,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9月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一、二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江林昌〈〈天問〉宇宙神話的考古印證和文化闡釋〉,《文學遺產》1996年5期
江林昌〈甲骨文四方風與古代宇宙觀〉,《殷都學刊》1997年3期
艾斯翠〈西部苗族的創世記與《聖經》、〈創世記〉之比較〉,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系94學年第2學期博碩士班論文部份章節暨大綱發表會,2006年5月6日
艾蘭〈「亞」形與殷人的宇宙觀〉,《中國文化》1991年1期
艾蘭〈太一、水、郭店老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邢文〈中國簡帛學與二十一世紀〉,《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台北縣:法鼓人文社會學院,2000年12月
何光岳〈荊楚的來源及其遷移〉,《求索》1981年4期
何幼琛〈海經新探〉,《歷史研究》1985年2期
何叔濤〈碧汀怒族的原始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3期
何星亮〈阿爾泰烏梁海人的宗教信仰初探〉,《民族研究》1986年1期
何星亮〈火崇拜略論〉,《內蒙古社會科學》1992年1期
何星亮〈土地神及其崇拜〉,《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4期
何炳棣〈司馬談、遷與老子時代〉,《2001蕭公權學術講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
何浩〈文坪夜君的身份與昭氏的世系〉,《江漢考古》1992年3期
何崇恩〈楚巫散論〉,《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1987年1期
何琳儀〈新蔡竹簡選釋〉,《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8卷3期,2004年5月
何新〈古昆侖──天堂與地獄之山〉,《中國遠古神話與歷史新探》,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何潤坤〈云夢秦簡《日書》「行」及有關秦人社會活動考〉,《江漢考古》,1996年1期
何耀華〈川西南納木依人和拍木依人的宗教信仰述略〉,《中國少數民族宗教初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何耀華〈彝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特點〉,《思想戰線》1982年6期
余和祥〈略論中國的社稷祭祀禮儀〉,《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5期
余蘭〈鳳形象之歷史流變與「楚人崇鳳」〉,《武漢科技學院學報》19卷8期,2006年8月
吳大澂〈權衡度量實驗考〉,收入羅振玉輯《永慕元叢書》,上虞:羅氏影印本,1914年
吳天明〈門神文化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社版22卷3期,2002年5月
吳郁芳〈包山二號楚墓墓主邵佗家譜考〉,《江漢論壇》1992年11期
吳郁芳〈包山楚簡卜禱簡牘釋讀〉,《考古與文物》1996年2期
吳振武〈試釋西周 簋銘文中的「馨」字〉,《文物》2006年11期
吳振武〈范解楚簡「蒿(祭)之」與李解 簋「 馨香」〉,「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2007年11月10-11日
吳澤〈兩周時代的社神崇拜和社祀制度研究──讀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6年4期
呂鵬志〈試論孔子之「道」和老子之「道」的宗教淵源〉,《中化文化論壇》1997年2期
宋全忠〈閼伯台前說火神〉,《河南林業》1997年5期
宋抵〈民俗性迷信的文化功能及其心理特徵淺釋〉,《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6期
宋恩常〈哈尼族宗教信仰的幾個側面〉,《中國少數民族宗教初編》,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
宋恩常等〈景洪縣巴雅、巴奪村基諾族宗教調查〉,《雲南民族民俗和宗教調查》,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4月
宋國定、賈連敏〈新蔡「平夜君成」墓與出土楚簡〉,《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
宋華強〈〈離騷〉「三后」即新蔡簡「三楚先」說——兼論穴熊不屬於「三楚先」〉,《雲夢學刊》2006年2期
李二民〈讀〈太一生水〉札記〉,《簡帛研究二00一(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李大明〈論〈九歌〉及其祭祀特徵〉,《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1990年1期
李小光〈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圖式論略〉,《哲學與文化》34卷1期,2007年1月
李天虹〈新蔡楚簡補釋四則〉,《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2004年4月
李世俊〈論宗教的信仰功能〉,《宗教學研究》2005年1期
李玉潔〈古代的臘祭──兼談臘八節、祭灶祭的來歷〉,《文史知識》1999年2期
李立〈從母神、冢土到五色壇——周人土地神崇拜的演變〉,《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6年4期
李立〈文化價值含量與漢代灶神話傳說的演變〉,《孝感師專學報》1997年3期
李立〈泰山情結——兩漢民間靈魂歸宿傳說的情感揭示〉,《泰安師專學報》21卷1期,1999年1月
李立〈論祖餞詩三題〉,《學術研究》2001年1期
李亦園口述、李宗玲整理〈從鬼看中國人的宇宙觀〉,《光華雜誌》1985年9月
李亦園口述、李光真整理〈李亦園談中國傳統信仰〉,《光華雜誌》1989年12月
李先登、楊英〈論五帝時代〉,《天津師大學報》1999年6期
李存山〈莊子思想中的道、一、氣——比照郭店楚簡《老子》和〈太一生水〉〉,《中國哲學史》2001年4期
李自智〈殷商兩周的車馬殉葬〉,《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李佐棠〈《連山易》等古文獻所體現的炎帝時代的和諧思想〉,《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2卷6期,2007年12月
李見勇〈門神探源〉,《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2期
李春梅〈從門神驅鬼說談年畫習俗藝術的演變〉,《東南文化》2005年6期
李春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宗教習俗〉,《華夏文化》2006年2期
李洪智〈淺議互助縣土觀村土族灶神信仰〉,《青海民族研究》17卷3期,2006年7月
李炳海〈古代的泰山神與〈九歌〉的司命〉,《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年4期
李風〈南崗排瑤族社會調查〉,《連南瑤族自治縣瑤族社會調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李倩〈楚辭、漢賦中所見之巫風〉,《東南文化》1993年3期
李倩〈略論楚國的社會經濟構成〉,《江漢論壇》1997年2期
李娜、王建華〈社神之宅──土地龕〉,《文物世界》2005年3期
李家浩〈包山二六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國學研究》2卷,1994年7月。又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家浩〈再論「兵避太歲」戈〉,《考古與文物》1996年4期
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見楚先祖名及其相關的問題〉,《文史》42輯,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李家浩〈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簡帛研究》3輯,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家浩〈包山祭禱簡研究〉,《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淑惠〈釋中霤、中庭〉,《遼寧師專學報》社科版1999年1期
李紹明〈羌族以白石為中心的多神崇拜〉,《中國少數民族宗教初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李紹曾〈試論楚幣──蚊鼻錢〉,《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中州書畫出版社,1983年
李雲華〈民間信仰與宗教〉,《中國宗教》2004年9期
李新偉〈中國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觀——兼論中國東部史前複雜社會的上層交流網〉,《東南文化》2004年3期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叢考(二)〉,《古漢語研究》1997年1期
李零〈馬王堆漢墓的「神祇圖」應屬避兵圖〉,《考古》1991年10期
李零〈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李零〈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學人》5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
李零〈楚景平王與古多字諡〉,《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6期
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問學社有限公司,1997年
李零〈郭店楚墓竹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17輯,1999年
李零〈秦駰禱病玉版的研究〉,《國學研究》6卷,1999年11月
李零〈郭店楚簡研究中的兩個問題—-美國達慕思學院郭店楚簡《老子》國際學術討論會感想〉,《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銳〈氣是自生──〈恒先〉獨特的宇宙論〉,《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
李學勤〈談祝融八姓〉,《江漢論壇》1980年2期
李學勤〈論楚帛書中的天象〉,《湖南考古輯刊》1輯,長沙:岳麓書社,1982年11月
李學勤〈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觀〉,《楚史論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李學勤〈商代的四風與四時〉,《中州學刊》1985年5期
李學勤〈長沙楚帛書通論〉,《楚文化研究論集(1)》,長沙:荊楚書社,1987年1月
李學勤〈論包山簡中一楚先祖名〉,《文物》1988年8期
李學勤〈「兵避太歲」戈新證〉,《江漢考古》1991年2期
李學勤〈釋郊〉,《文史》36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李學勤〈古越閣所藏青銅兵器選粹〉,《文物》1993年4期
李學勤〈古代中國文明中的宇宙論與科學發展〉,《煙台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1期
李學勤〈《太一生水》的數術解釋〉,《李學勤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
李學勤〈孔孟之間與老莊之間〉,《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6輯,2005年6月
李憲生〈古樸質重、瑰麗奇異──淺談《山海經》神話〉,《河南電大學報》1994年2、3期
李曉東、黃曉芬〈從《日書》看秦人鬼神觀及秦文化特徵〉,《歷史研究》1987年4期
李錦山〈燎祭起源於東部沿海地〉,《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
李錦山〈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中原文物》2004年2期
李龍〈略議炎帝神農氏及其與中原史前農業的關係〉,《華夏文化》2006年4期
李龍章〈下王崗晚二期文化性質及相關問題探討〉,《考古》1987年7期
李豐楙〈道、法信仰習俗與台灣傳統建築〉,《聚落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新史學》,2卷3期,1991年
沈衣食〈論良渚文化琮璧〉,《東南文化》1991年6期
沈建華〈由出土文獻看祝融傳說之起源〉,《東南文化》1998年2期
沈兼士〈「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沈培〈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9月22-24日。又收入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2007年
沈寶春〈論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 」字與匕器的形義發展關係〉,「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2006年9月22-24日。又收入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2007年
京根兒〈北京百姓的眾神相〉,《北京紀事》2007年7期
具聖姬〈漢代的鬼神觀念與巫者的作用〉,《史學集刊》2001年2期
周世榮〈馬王堆漢墓的「神祇圖」帛畫〉,《考古》1990年10期
金榮權〈中國古代神話的歷史化軌跡〉,《中州學刊》1999年3期
周世榮〈馬王堆漢墓聶幣與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帛幣考〉,《古文字研究》21輯,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0月
周東海〈禮門神習俗與民族心態管窺〉,《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4期
周桂鈿〈略論漢代宇宙觀種種──兼與馮憬遠、呂鴻儒二同志商榷〉,《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82年1期
周新芳〈「皇帝」稱號與先秦信仰崇拜〉,《孔子研究》2003年5期
周鳳五〈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台北:楚文化研究會,1999年10月
周鳳五〈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本4分,2001年12月
周聰俊〈禋祀實柴槱燎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9卷1期,2000年6月
周鵲紅〈回龍山的報路神〉,《民俗研究》2001年1期
孟惠英〈鹿神與鹿神信仰〉,《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4期
季旭昇〈從新蔡葛陵簡說「熊」字及其相關問題〉,《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2004年4月
季旭昇〈談《上博三.恆先》的論釋方法〉,「古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論文,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05年3月6日
季旭昇〈說歺及其相關之字〉,《第十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台南縣:嘉南科大通識中心,2008年5月24-25日
林京〈皇宮裡的門神〉,《紫禁城》128期,2005年1月
林紅、孟麗君〈〈九歌〉宗教意識的審美表現〉,《長春大學學報》16卷2期
林素娟〈先秦至漢代禮俗中有關厲鬼的觀念及其因應之道〉,《成大中文學報》13期,2005年12月
林會承〈台灣傳統家屋中的儀式行為及其間所隱含的家屋理念與空間觀〉,《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詹氏書局,1990年
林繼富〈灶神形象演化的歷史軌跡及文化內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1期
林繼富〈珞巴族灶神析論〉,《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2期
邱宜文〈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試論社祭之原型〉,《國文天地》22卷10期,2007年3月
邱東聯〈楚墓中人殉與俑葬及其關係初探〉,《江漢考古》1996年1期
俞偉超〈楚文化的淵源與三苗的考古學推測〉,《文物》1980年10期
俞偉超、李家浩〈論「兵辟太歲」戈〉,《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姜生〈《風俗通義》等文獻所見東漢原始道教信仰〉,《宗教學研究》1998年1期
姚周輝〈論原始先民靈魂、鬼神觀念產生發展的軌跡及其要素〉,《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4卷3期,2003年6月
姚治華〈〈太一生水〉與太乙九宮占〉,《古墓新知》,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姚振黎〈從儺祭至儺戲之文化考察〉,《清雲學報》25卷2期,2005年9月
姚曼波〈打開人類靈性與智慧的大門——莊子小宇宙哲學精髓解讀〉,《鄂州大學學報》13卷5期,2006年9月
姚遠、吳壽鍠、陽兆祥〈《老子》的宇宙空間學說〉,《華夏文化》1997年2期
段塔麗〈中國古代門神信仰的由來與嬗變〉,《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17卷3期,2000年9月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復旦學報》人科版1956年1期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文物》1974年7期
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證〉,《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再版
胡雅麗〈楚人宗教信仰芻議〉,《江漢考古》2001年3期
胡雅麗〈楚人祭祀勾沈〉,《楚文化研究論集(5)》,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范立舟〈宋元以民間信仰為中心的文化風尚及其思想史意義〉,《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5期
郁文倩〈由春秋鬼神概念看孔子的鬼神觀〉,《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5卷3期
倪婉〈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考古學意義〉,《武漢大學學報》人科版2002年6期
凌純聲〈中國古代社之源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7期,1964年
唐世貴〈《山海經》作者及時地再探討〉,《江漢大學學報》人社版22卷5期,2003年10月
唐蘭〈中國有六千年文明史──論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大公報〉在港復刊三十周年紀念文集》,香港:大公報,1987年
夏德安〈戰國時代兵死者的禱辭〉,《簡帛研究譯叢》2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夏曉偉〈從楚墓出土絲織品的色彩看楚人「尚紅」〉,《江漢考古》2003年3期
孫以楷〈莊子楚人考〉,《安徽史學》1996年1期
孫光〈楚辭文學類型的原始宗教背景〉,《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2期
孫作雲〈楚辭九歌之結構及其祠神時神巫的配置方式〉,《文學遺產(增刊)》8輯,1961年
孫作雲〈漢代司命神像的發現〉,《光明日報》,1963年12月4日,史學版275號
孫重恩〈楚始受封者──鬻熊〉,《江漢論壇》1981年4期
孫進、江林昌〈「有物混成」與中國古代宇宙本體論〉,《尋根》,2006年2期
孫關龍〈老子宇宙觀新探〉,《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5卷1期,2006年
院文清〈楚帛書與中國創世紀神話〉,《楚文化研究論集(4)》,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徐小躍〈中國傳統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對中國民間宗教的影響〉,《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2期
徐文武〈楚國巫覡的憑靈與脫魂現象〉,《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2年3期
徐文武〈觀射父的宗教思想〉,《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4年3期
徐文武〈論楚人的山川崇拜〉,《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6年3期
徐吉軍〈宋代的出行風俗〉,《浙江學刊》2002年2期
徐杰舜〈漢族民間信仰特徵論(上)〉,《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4卷1期
徐長菊〈土地神人格化之演變〉,《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1期,
徐國源〈民間神祇:信仰與傳播〉,《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3期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的鬼神信仰〉,《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1月
徐道一〈從《歸藏》發展到《周易》的啟示〉,《殷都學刊》2004年3期
時曉麗、趙岩〈莊子審美化的宇宙觀〉,《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35卷3期,2005年5月
晏昌貴〈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2)》,武漢:湖北育出版社,2005年
晏昌貴〈秦家嘴「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湖北大學學報》2005年1期
晏昌貴〈楚簡所見諸司神考〉,《江漢論壇》2006年9期。又見「湖北省社會科學院」,http://www.hbsky58.net/
晏昌貴〈楚卜筮簡所見神靈雜考(五則)〉,《簡帛》1輯,2006年10月
晁福林〈春秋時期的鬼神觀念及其社會影響〉,《歷史研究》1995年5期
晁福林〈商代的巫與巫術〉,《學術月刊》1996年10期
晁福林〈戰國時期的鬼神觀念及其社會影響〉,《中國史研究》1998年2期
晁福林〈試論先秦時期的「神道設教」〉,《江漢論壇》2006年2期
桂芳〈試析春秋戰國時期的商人階層〉,《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1期
桑耀華〈景頗族的鬼魂崇拜與祭祀〉,《雲南民族民俗和宗教調查》,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
殷滌非〈安徽壽縣新發現的銅牛〉,《文物》1959年4期
殷滌非〈壽縣楚器中的「大府鎬」〉,《文物》1980年8期
索南多杰〈藏族的灶與灶神〉,《西藏民俗》1998年2期
翁銀陶〈《山海經》產於楚地七證〉,《江漢論壇》1984年2期
翁銀陶〈《山海經》作於楚懷王末年考〉,《求索》1987年5期
袁明〈山東泰安發現古代銅器〉,《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7期
袁國華〈江陵望山楚簡「青帝」考釋〉,《華學》5輯,2001年12月
袁國華〈楚簡與《楚辭》訓讀〉,《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10月
馬俊才、衡雲花〈大型車馬坑驚現鄭韓故城──新鄭春秋大型車馬坑發掘的前前後後〉,《尋根》2001年5期
馬曠原〈太歲──土地神話前考〉,《運城高專學報》1994年2期
高至喜〈湖南楚墓出上的天平與砝碼〉,《考古》1972年4期
高至喜〈論我國春秋戰國的玻璃器及有關問題〉,《文物》1985年2期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季刊》30期,2007年3月
高耀亭〈馬王堆一號漢墓隨葬品中供食用的獸類〉,《文物》1973年9期
涂又光〈論帛書本《老子》的社會學說.七〉,《楚史論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涂宗流〈郭店《老子》與今本《老子》的比較研究〉,《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8卷5期,2003年9月
國光紅〈〈九歌〉「司命」探原〉,《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6年3期
宿白君〈顓頊考〉,《留日同學會季刊》5號,北京留日同學會,1943年9月15日
崔世俊〈論〈九歌〉祭祀主體為楚人祖先祭祀〉,《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1卷2期,2004年6月
崔冠華〈從「祭灶」談功利性民俗心理〉,《現代語文》2006年6期
張世強、張世澤〈水井與水神:一個對於中國北方民間宗教物質基礎的觀察〉,《耕莘學報》5期,2007年6月
張正明〈〈鬻熊為文王之師〉辨誤〉,《江漢論壇》1983年9期
張正明〈料器與先秦的楚滇關係和中印交通〉,《江漢論壇》1988年12期
張正明〈楚墓與秦墓的文化比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4期
張永山〈商代軍禮試探〉,《二十一世紀中國考古學——慶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華誕學術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年
張光直〈談「琮」及其在中國古史上的意義〉,《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張京華〈莊子的宇宙定義及其現代意義〉,《中州學刊》2000年4期
張星德〈紅山文化女神像與史前宗教中的土地神〉,《社會科學輯刊》1996年2期
張軍〈司命與灶神沿合考〉,《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論文輯刊
張素卿〈〈觀射父絕地天通〉要義〉,《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1月
張彬〈從門神春聯和門松看中日神靈觀〉,《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7期
張勝林〈春秋時期楚國異族人的來源及其處境〉,《江漢論壇》1984年6期
張富春〈先秦民間祈財信仰研究──以睡虎地秦簡《日書》為中心〉,《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6期
張榮明〈商周時期的祖、帝、天觀念〉,《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漢軍〈從長沙楚帛書看楚文化入湘後湖南地區的文化藝術發展〉,《長江論壇》,2006年4期
張銘洽〈秦簡日書之建除法試析〉,《紀念林劍鳴教授史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
張錦高、袁朝〈荊楚文化縱橫談〉,《荊楚文化的現代價值》,武漢:崇文書局,2005年8月
張顯成〈論簡帛的文獻學研究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1期
曹定雲〈炎帝部落早期圖騰初探〉,《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年1期
曹春茹〈〈少司命〉的文化解讀〉,《現代語文》2006年7期
曹堅〈談上古祭祀用牲的禮儀〉,《安順師專學報》社科版1995年1期
曹智頻〈文化親緣:楚文化與莊子思想〉,《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6卷3期,2000年6月
清波〈哈尼族民間諸神淺析〉,《紅河民族研究》1989年1期
畢旭玲〈桃的驅鬼辟邪功能探源〉,《中文自學指導》2006年5期
莊伯和、田心〈鬼的傳說〉,《光華雜誌》1985年9月
莊萬壽〈太一與水之思想探究──《太一生水》楚簡之初探〉,《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許志剛〈祖道考〉,《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1期
許建崑〈〈國殤〉乃祭祀戰死楚境之敵國軍士考〉,「傳統文學與現代詮釋」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5月31日
許富宏〈〈懷沙〉篇題命名及含義考釋〉,《荊州師專學報》1999年1期
許富宏〈略論二司命的祭祀對象及命名來源〉,《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5卷4期,1999年
許富宏〈漢代祠太一的方位與「東皇太一」名稱的來源〉,《雲夢學刊》29卷1期,2008年1月
許學仁〈包山楚簡所見之楚先公先王考〉,《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1993年
許學仁〈戰國楚簡文字研究的幾個問題──讀戰國楚簡《語叢四》所錄《莊子》語暨漢墓出土《莊子》殘簡瑣記〉,《東華人文學報》3期,2001年7月
許學仁〈楚地出土文獻與《楚辭》研究之「宏觀」「微觀」考察〉,《第四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2005年11月
許錟輝〈《尚書》的經學要義與史學價值〉,《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5期,1997年
許錟輝〈古代帝王嘉言懿行的最早記錄──尚書〉,《國文天地》14卷8期,1999年1月
張燕〈從民間的符咒風俗中探討「符」文化〉,《內蒙古藝術》,2005年1期
連劭名〈曾姬壺銘文所見楚地觀念中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1996年1期
連劭名〈馬王堆帛畫「太一避兵圖」與南方楚墓中的鎮墓神〉,《南方文化》1997年2期
連劭名〈漢晉解除與道家方術〉,《華夏考古》,1998年4期
連劭名〈卜辭所見商代自然崇拜中的火〉,《中原文物》2001年3期
連劭名〈包山簡所見楚地巫禱活動中的神靈〉,《考古》2001年6期
連劭名〈商代祭祀中的「反本歸宗」〉,《殷都學刊》2004年3期
郭仁成〈論楚國社會經濟形態的基本特微〉,《求索》1989年5期
郭沂〈老子的宇宙論與規律論新說〉,《哲學研究》1994年6期
郭沂〈試談楚簡〈太一生水〉及其與簡本《老子》的關係〉,《中國哲學史》1998年4期
郭沫若〈周彝中的傳統思想考〉,《金文叢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
郭沫若〈古代文學之辨證的發展〉,《考古》1972年3期
郭德維〈楚國農業淺論〉,《理論月刊》1993年5期
陳才訓〈嫦娥.蟾蜍.玉兔──月亮文化摭談〉,《江淮論壇》2002年3期
陳永齡等〈青海土族民間信仰〉,《青海土族社會歷史調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陳忠信〈〈太一生水〉渾沌創世初探〉,《鵝湖月刊》26卷10期,2001年4月
陳直〈漢張敬叔朱書陶瓶與張角黃巾教的關係〉,《文史考古論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陳英杰〈兩周金文之「追、享、鄉、孝」正義〉,《北方論叢》2006年1期
陳振裕〈望山一號墓的年代與墓主〉,《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陳偉〈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與包山楚簡相對照〉,《江漢考古》1998年2期
陳偉〈湖北荊門包山卜筮楚簡所見神祇系統與享祭制度〉,《考古》1999年4期
陳偉〈新蔡楚簡零釋〉,《華學》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陳偉〈葛陵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出土文獻研究》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陳偉〈楚人禱祠記錄中的人鬼系統以及相關問題〉,「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9月22-24日。又收入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2007年。又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8/2/7
陳偉武〈戰國楚簡考釋斠義〉,《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97年
陳培禮〈獨步千古的絕唱──《老子》「道」宇宙觀與現代「萬物終極理論」比較論〉,《中州大學學報》23卷3期,2006年7月
陳陸〈灶〉,《中和月刊》1卷2期,1930年2月1日
陳陸〈釋柴〉,《中和月刊》3卷2期,1943年2月1日
陳斯鵬〈楚帛書甲篇的神話構成、性質及其神話學意義〉,《文史哲》2006年第6期。又見《學燈》2007年2期、「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7/4/7
陳斯鵬〈戰國秦漢簡帛中的祝禱文〉,《學燈》2008年1期。又見「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8/1/1
陳景源〈僜人的原始宗教〉,《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4年4期
陳朝雲〈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發展及評價〉,《鄭州大學學報》2002年6期
陳發喜〈桃符文化闡釋──以土家族某些風俗為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4卷3期,2006年3月
陳筱芳〈西周天帝信仰的特點〉,《史學月刊》2005年5期
陳維榮〈老子宇宙本體「道」探源〉,《甘肅高師學報》7卷1期,2002年
陳曉華、吉成名〈中國尚玉習俗起源初探〉,《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7卷6期,2006年6月
陳麗桂〈〈太一生水〉研究綜述及其與《老子》丙的相關問題〉,《漢學研究》23卷2期,2005年12月
陳麗桂〈從出土簡帛文獻看戰國楚道家的道論及其相關問題──以帛書〈道原〉、〈太一生水〉與〈亙先〉為核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期,2006年9月
陳贇〈災難禳解故事中的習俗流傳〉,《尋根》2005年2期
陳騫〈試論《左傳》鬼神觀〉,《玉溪師專學報》社科版12卷1期,1996年
陸勤毅、姚芳〈楚爰金非流通貨幣〉,《楚文化研究論集(4)》,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陶思炎〈祖道軷祭與入山鎮物〉,《民族藝術》2001年4期
章太炎〈文學說例〉,《新民叢報》5、9、15號,1902年
章海榮〈中原的火與周邊的石──灶神與火塘崇拜中生命意蘊的闡釋〉,《中國比較文學》1994年2期
傅斯年〈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安陽發掘報告》2期,1935年
傅楠梓〈儒家思想的宗教性與祭禮的合理化〉,《孔孟月刊》40卷12期,2002年8月
傅舉有〈人物龍鳳帛畫〉,《學習導報》2005年12期
嵇童〈壓抑與安順──厭勝的傳統〉,《歷史月刊》1999年1月號
彭明翰〈四川廣漢三星堆商代祭祀坑為農業祭祀說〉,《農業考古》1994年1期
彭浩〈包山楚簡所反映的楚國法律與司法制度〉,《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曾憲通〈從「 」符之音讀在論古韻東冬的分合〉,《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問學社有限公司,1997年
曾憲通、楊澤生、蕭毅〈秦駰玉版文字初探〉,《考古與文物》2001年1期
曾憲通〈再說「 」符〉,《古文字研究》2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游國恩〈屈原作品介紹〉,《光明日報》1953年6月15日
湯惠生〈北方游牧民族薩滿教中的火神、太陽及光明崇拜〉,《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2期
湯漳平〈再論楚墓祭祀竹簡與《楚辭.九歌》〉,《文學遺產》2001年4期
湯餘惠〈楚璽兩考〉,《江漢考古》1984年2期
湯餘惠〈包山楚簡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93年2期
馮和一〈古神話中的生命吞生信仰〉,《人文新刊》2005年5期
馮紅〈論《詩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學習與探索》2005年4期
馮時〈天文與人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演講,2006年4月1日
馮勝君〈古書中「屯」字訛為「毛」字現象補證〉,《古文字研究》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馮漢驥、童恩正〈記廣漢出土的玉器〉,《文物》1979年2期
馮藝超〈鬼禁忌初探〉,《中華學苑》50期,1997年7月
舒之梅、劉信芳〈望山一號墓竹簡校讀記〉,《饒宗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問學社,1997年11月12日
黃永堂〈司命、灶神與楚人族源〉,《貴陽金築大學學報》綜合版1999年1期
黃永鋒〈灶神信仰芻探〉,《中國道教》2006年5期
黃玉順〈絕地天通──從生活感悟到形上建構〉,《哲學動態》2005年5期
黃宏信〈楚帛畫瑣考〉,《江漢考古》1991年2期
黃康斌、何江鳳〈「太一」源流考──兼論〈太一生水〉中「太一」之涵義〉,《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6期
黃復山〈東漢定型圖讖中的「太一」星考〉,「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漢」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4年11月6~7日
黃景春〈論我國民間神靈信仰的世俗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卷5期,2003年5月
黃雲明、高穎〈論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對文化的不同影響〉,《雲南社會科學》2005年6期
黃毓任〈《莊子》陰陽宇宙觀及其美學特徵〉,《江海學刊》1994年4期
黃毓任〈莊子陰陽宇宙觀考原〉,《學海》2005年6期
黃銘崇〈明堂與中國上古之宇宙觀〉,《城市與設計學報》4期,1998年3月
黃德寬〈新蔡葛陵楚簡所見「穴熊」及相關問題〉,《古籍研究》2005年卷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
黃錫全〈楚簡中的酓、酓與穴酓酓再議〉,《簡帛研究2004》,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黃露生〈〈九歌〉是楚國郊祀的祭歌〉,《第一師範學報》2000年1期
楊子范〈山東泰安發現的戰國銅器〉,《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6期
楊升南〈商代人牲身份的再考察〉,《歷史研究》,1988年1期
楊正勇等〈黔東南部份地區苗族原始宗教與原始文化調查述略〉,《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1期
楊伯達〈巫-玉-神泛論〉,《中原文物》2005年4期
楊明〈試論白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特點〉,《貴州民族研究》1983年4期
楊建芳〈玉琮之研究〉,《考古與文物》1990年2期
楊英〈「禮」對原始宗教的改造考述〉,《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2月
楊海軍、王向輝〈民間土地神信仰的現象分析〉,《商洛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8卷3期,2004年9月
楊琳〈門神的祭祀及演變〉,《民族藝術》2000年2期
楊華〈三峽新石器時代埋葬習俗考古與同時期人類社會發展社會〉,《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2期
楊華〈「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江漢論壇》2004年9期
楊華〈楚禮廟制研究──兼論楚地的「淫祀」〉,《楚文化研究論集(6)》,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楊華〈楚簡中的諸「司」及其經學意義〉,《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1期
楊瑞玲〈論先秦天、神、人地位及關係的演變〉,《遼寧師專學報》社科版2001年6期
楊福泉〈論火神〉,《雲南社會科學》1993年2期
楊寬〈楚帛書的四季神像及其創世神話〉,《文學遺產》1997年4期
楊慶中、張紫娟〈論《周易》宇宙觀的生成邏輯〉,《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3期
楊範中〈論春秋時期楚國興盛的軍事原因〉,《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90年6期
楊蔚〈莊子自由觀的楚文化印記〉,《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6年1期
楊澤林〈漢字與中國古代社會的祭祀與占卜〉,《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2卷1期
楊興華〈從祖先崇拜和楚俗看《山海經》作者的族別〉,《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1期
楊鴻勛〈「周人明堂」的考古學研究:兼及宮室、穴、中霤、奧、屋漏、宧、窔以及「夏后氏世室」與「殷人重屋」〉,《城市與設計學報》2、3期,1997年9月
楊堃〈民俗學與民族學〉,《民族團結》1983年3期
溫杰〈從上古神話的流變看《楚辭》中的神話材料〉,《殷都學刊》1997年1期
葉立青〈論楚巫覡的身份與地位〉,《北華大學學報》社科版7卷1期,2006年2月
葉海煙〈〈太一生水〉與莊子的宇宙觀〉,《哲學與文化》26卷4期,1999年4月
。又見《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葉舒憲〈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掘──兼論華夏「神」概念的發生〉,《民族藝術》1997年3期
葉舒憲〈《山海經》神話政治地理觀〉,《民族藝術》1999年3期
葉貴良〈「歹羊」字考辨〉,《語言研究》2004年3期
葛志毅〈先秦圖騰信仰與楚君熊氏之關聯〉,《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6期
葛志毅〈楚君熊氏發覆〉,《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年2期
董蓮池〈釋戰國楚系文字中從 的幾組字〉,《古文字研究》2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董曉萍〈民間信仰與巫術論綱〉,《民俗研究》1995年2期
董錦、徐青青〈淺析史前漩渦紋樣的藝術性〉,《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卷2期,2006年4月
裘錫圭〈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的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裘錫圭〈先秦宇宙生成論的演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演講,2007年11月7日
裘錫圭〈是「恆先」還是「極」先〉,「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演講,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2007年11月10-11日
賈連敏〈新蔡竹簡中的楚先祖名〉,《華學》7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賈連敏〈戰國文字中的「穴」〉,《楚文化研究論集(6)》,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賈艷紅〈略論古代民間的司命神信仰〉,《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期
賈豔紅〈略論先秦兩漢民間的灶神崇拜〉,《管子研究》2003年3期
鄒芙都、江娟麗〈從出土文物看楚國的商業與商品經濟〉,《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4卷4期
鄒濬智〈從楚簡《周易》「亡」、「喪」二字談到包山簡的「喪客」與望山簡的「祭喪」〉,「第十二屆政治大學中文系系所友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5月
鄒濬智〈宜蘭頭城搶孤儀式的意義及演變〉,《臺灣源流》31期,2005年6月
鄒濬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校注──兼談楚昭王的歷史形象〉,《東方人文學誌》4卷3期,2005年9月
鄒濬智〈讀楚簡困學記得(六題)〉,「第一屆清華中文系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2005年10月5日
鄒濬智、詹今慧、張淑萍〈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及卷後佚書抄錄時代上限考〉,「第一屆清華中文系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2005年11月
鄒濬智〈上博楚竹書〈恆先〉思想體系試構〉,《孔孟月刊》44卷9及10期,2006年6月
鄒濬智〈新材料促成新研究──試談戰國楚地出土簡帛在《楚辭》研究上的可能應用〉,《中國文化月刊》313期,2007年1月
鄒濬智〈《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校讀記〉,《書目季刊》40卷4期,2007年3月
鄒濬智〈楚簡所見楚國人神人鬼信仰系統初探〉,《立德學報》4卷2期,2007年6月
鄒濬智〈楚簡所見楚人山川崇拜試探〉,《慈惠學術專刊》3期,2007年10月
鄒濬智〈《戰國策》辭令辯論學研究〉,《遠東學報》24卷4期,2007年12月
鄒濬智〈灶神來源試究〉,《元培學報》14期,2007年12月
鄒濬智〈原卜--中國先秦「占卜」文化的歷時性透視〉,《景文學報》18卷1期,2007年12月
鄒濬智〈從灶神信仰的起源談戰國楚人祭灶之因〉,《崑山科技大學學報》5期,2007年12月
鄒濬智〈從「敬天保民」到「重人輕鬼」--東周鬼神思想研究〉,《南開學報》4卷4期,2008年
鄒濬智〈秦漢以前行道信仰及其相關儀俗試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4期,2008年
鄒濬智〈從《國語.楚語下》看觀射父的宗教觀〉,《興國學報》7卷,2008年1月
鄒濬智〈台灣原住民神話與中國神話的同質性探討〉,《台灣源流》42期,2008年3月
鄒濬智〈楚簡所見司命神格試究──從楚系簡帛資料說起〉,《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1卷1期,2008年3月
鄒濬智〈戰國楚簡所見楚人祭祖禮研究〉,《興大人文學報》40期,2008年3月
鄒濬智〈從楚國經濟活動看戰國楚人重視行道神的可能原因〉,《萬竅:中華通識教育學報》7期,2008年5月
鄒濬智〈《史記.貨殖列傳》經濟思想體系試構〉,《龍華科技大學學報》25期,2008年6月
鄒濬智〈「鬼」觀念與祖先崇拜試說〉,《稻江學報》3卷1期,2008年6月
鄒濬智〈傳世典籍與出土文獻所見東周楚人宇宙觀念試構〉,《通識教育學報》13期,2008年6月
鄒濬智〈戰國楚人信仰神譜試構──從〈九歌〉及出土簡帛文獻談起〉,《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0卷2期,2008年6月
鄒濬智〈戰國楚簡話「中霤」〉,《長榮大學學報》12卷1期,2008年6月
靳風林〈論中國鬼文化的成因、特徵及其社會作用〉,《中州學刊》1995年1期
廖明君〈動物崇拜與生殖崇拜-—壯族生殖崇拜文化研究(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5年3期
廖寶均〈內田坑瑤族社會調查〉,《連南瑤族自治縣瑤族社會調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
熊傳新〈長沙新發現的戰國國絲織物文物〉,《文物》1975年2期
熊傳新〈對照新舊摹本談楚國人物龍鳳帛畫〉,《江漢論壇》1981年1期
熊瑛子〈帛畫與楚文化〉,《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8卷4期,2006年7月
裴明相〈楚文化在河南發展的歷程〉,《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9月
裴明相〈果品與祭祀──從信陽楚墓出土植物種子遺骸談起〉,《楚文化研究論集(2)》,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管彥波〈穀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以雲南少數民族為例〉,《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3期
聞一多〈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神話與詩》,北京:古籍出版社,1954年。又收入《神話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聞一多〈東皇太一考〉,《文學遺產》1980年1期
聞惠芬〈《連山》考〉,《東南文化》2002年11期
蒲慕州〈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先秦至漢代)〉,台北:中研院史語所民國93年第12次講論會,2004年6月28日
趙世綱〈楚人在河南的活動遺跡〉,《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9月
趙東栓〈〈太一生水〉篇的宇宙圖式及其文化哲學闡釋〉,《齊魯學刊》2001年4期
趙林〈論中國古代文化從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轉化〉,《中州學刊》1995年4期
趙炳清〈楚人先民溯源略論〉,《民族研究》2005年1期
趙德馨〈楚國金屬貨幣幣形〉,《江漢論壇》1983年5期
趙衛東〈〈太一生水〉「神明」新釋〉,《周易研究》2002年5期
趙興彬〈尞祭考〉,《泰安師專學報》11卷1期,1998年3月
劉文英〈關於〈太一生水〉的幾個問題〉,《國際儒學研究》11輯,2001年3月
劉冬穎〈《詩經》祭祀詩中的祭品〉,《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4卷1期,2002年3月
劉玉堂〈楚國的商業都會〉,《理論月刊》1994年8期
劉玉堂〈從考古發現看商業管理機構與職官〉,《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6年6期
劉玉堂、賈繼東〈楚人祭祀禮俗簡論〉,《民族研究》1997年3期
劉玉堂〈楚公族先祖考索〉,《江漢論壇》2000年4期
劉玉堂〈楚國賦稅制度綜議〉,《湖北大學學報》2002年6期
劉仲宇〈物魅、人鬼與神祇──中國原始崇拜體系形成的歷史鉤沉〉,《宗教哲學》3卷3期,1997年7月
劉守華〈論土地爺和灶神的民間傳說〉,《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1年2期
劉成榮、田小中〈墨家的天鬼神觀念淺析〉,《渝西學院學報》21卷2期,2002年6月
劉雨亭〈從農耕信仰到祖先崇拜──《詩經》周人祭歌中文化流變的探源性闡釋〉,《齊魯學刊》1999年2期
劉信芳〈包山楚簡神名與〈九歌〉神祇〉,《文學遺產》1993年5期
劉信芳〈中國最早的物侯月名──楚帛書月名及神祗研究〉,《中華文史論叢》53輯,1994年。又收入氏著《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月
劉信芳〈《日書》驅鬼術發微〉,《文博》1996年4期
劉信芳〈蒿宮、蒿間與蒿里〉,《中國文字》新24期,1998年12月
劉信芳〈新蔡葛陵楚墓的年代以及相關問題〉,《長江大學學報》2004年1期
劉信芳〈楚簡「三楚先」、「楚先」、「荊王」以及相關祀禮〉,《文史》4輯(總73期),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劉申叔先生遺書(1)》,台北:京華書局,1970年
劉泰焰〈「行神」纍祖是黃帝的妻子〉,《文教資料》1998年5期
劉釗〈談秦簡中的鬼怪〉,《文物季刊》1997年2期
劉彬徽、彭浩、胡雅麗、劉祖信〈包山二號楚墓簡牘釋文與考釋〉,《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劉彬徽〈炎黃文化的考古學思考〉,《炎帝與中華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又收入氏著《早期文明與楚文化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
劉偉忠、姜舜源〈一代通儒饒宗頤〉,《光明日報》2007年10月9日
劉敦勵〈古代中國人與馬耶的祈雨與雨神崇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期,1957年
劉源〈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所見禳祓之祭考〉,《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05年11月19-20日
劉瑞明〈灶神神話研究補說〉,《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1期
劉增貴〈天堂與地獄:漢代的泰山信仰〉,《大陸雜誌》,94卷5期,1997年5月
劉增貴〈秦簡《日書》中的出行禮俗信仰〉,《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本3分,2001年9月
劉衛鵬、李朝陽〈咸陽窯店出土的東漢朱書陶瓶〉,《文物》2004年2期
劉樂賢〈睡處地秦簡日書〈詰咎篇〉研究〉,《考古學報》1993年4期
劉樂賢〈讀《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江漢考古》2001年4期
劉曉虹〈《荀子》的神話因素與鬼神觀念〉,《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31卷6期,2005年11月
劉競濤〈我國古代的門神文化〉,原載《中國工商報》367期。後收入《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1期
潘國英〈南方民間的土地神信仰〉,《東南文化》1998年4期
滕維平〈傳承的門神文化〉,《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年3期
蔡文婷〈中國鬼小檔案〉,《光華雜誌》1996年9月
蔡文婷〈山川有神〉,《光華雜誌》1999年4月
蔡正學、石金蘭〈「倒灶」、「倒楣」的文化考釋〉,《辭書研究》2005年2期
蔡成鼎〈從古史傳說的演變中試論楚先祖祝融〉,《湖北文獻》127期,1998年4月10日
蔡運章、戴霖〈論楚簡〈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四川文物》2004年2期
諸葛憶兵〈畏天命、敬鬼神──論孔子的「天命」觀和鬼神觀〉,《雲南社會科學》1995年1期
鄭元慶〈辟邪鎮宅祐平安〉,《光華雜誌》1993年5月
鄭志明〈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鵝湖月刊》26卷7期,2001年1月
鄭金明〈六朝荊楚地區民間鬼神信仰〉,《中興史學》11期,2005年6月
鄭若葵〈試論商代車馬葬〉,《考古》1987年5期
鄭若葵〈20世紀中國車馬坑考古〉,《文物天地》2002年2期
鄭基良〈喪禮與祭祀研究〉,《空大人文學報》10期,2001年12月
鄭憲仁〈古代祭祖立尸制度淺探〉,《孔孟月刊》33卷7期,1995年3月
鄭憲仁〈銅器銘文禘祭研究〉,《大陸雜誌》104卷3期,2002年3月
鄭曉江〈中國民間辟邪文化探幽〉,《尋根》2005年6期
鄭曙斌〈楚墓帛畫、鎮墓獸的魂魄觀念〉,《江漢考古》1996年1期
鄧廷良〈楚裔入巴王蜀說〉,《楚史論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鄧淑蘋〈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卷1期,1988年
鄧福舜、高政銳〈桃木原型及其文學意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31卷1期,2008年1月
魯瑞菁〈論〈九歌〉的二司命〉,《靜宜人文學報》15期,2001年12月
盧軍〈「儺戲」與巫文化〉,《尋根》2004年3期
蕭兵〈〈天問〉的宇宙觀念——《天問新解》引論之一〉,《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79年1期
蕭兵〈引魂之舟──楚帛畫新解〉,《湖南考古輯刊》2期,1984年9月
蕭登福〈后土與地母──試論地土諸神及地母信仰〉,《運城學院學報》23卷1期,2005年2月。又見《道教月刊》15卷,2007年3月
蕭漢明〈論中國古史上的兩次「絕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
蕭漢明〈〈太一生水〉的宇宙論與學派屬性〉,《學術月刊》2001年12期
蕭練武〈試論〈九歌〉的神話特徵〉,《理論界》2004年2期
蕭靜怡〈從周禮天官及地官二篇看周代祭祀問題〉,《孔孟月刊》35卷9期,1997年5月
錢玉趾〈少司命的三角戀《大司命》《少司命》的全新剖解與翻譯〉,《古今藝文》,25卷3期,1999年5月
錢玉趾〈手持斬妖之劍卻與妖孽為伍——表層愛情詩深層政治詩〈少司命〉論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0卷增刊,1999年8月
錢錦宇〈互滲律下的門神信仰與蚩尤「方相」──兼談「法」字的結構〉,《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3期
錢寶琮〈太一考〉,《燕京學報》12期,1932年
戴欣佚〈中國民間門神崇拜源流初探〉,《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19卷4期,2005年12月
戴燕〈祖餞詩的由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4期
薛正昌〈楚民族與楚文化及其演進〉,《衡陽師專學報》社科版1989年3期
鍾亞軍〈土地神之原型——社與社神的形成和發展〉,《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1期
鍾柏生〈卜辭中所見的殷代軍禮之二──殷代的戰爭禮〉,《中國文字》新17期,1993年3月
鍾柏生〈卜辭中所見的尹官〉,《中國文字》新25期,1999年12月
鍾柏生〈殷代卜辭所見殷人宇宙觀初探〉,《古文字與商周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6月
鍾新梅〈民間門神年畫的起源分類及其特徵〉,《邵陽學院學報》社科版4卷4期,2005年8月
鍾煥懈〈「東皇太一」猜想〉,《雲夢學刊》1993年2期
鍾蔚〈從楚人的衣著文化看楚人浪漫主義精神〉,《武漢科技學院學報》19卷8期,2006年8月
韓東育〈《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與《老子》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1999年2期
韓松濤〈天臺山暨浙江區域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宗教學研究》2005年2期
韓湖初〈論我國古代的「北斗崇拜」和太陽神崇拜〉,《復旦學報》社科版1999年3期
韓暉〈〈九歌〉二司命新考〉,《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30卷1期,1994年3月
韓劍南、郝晉陽〈《周家台秦簡》虛詞研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4年4期
簡榮聰〈臺灣民間器物崇拜(2)門神與床公床母〉,《道教月刊》7期,2006年7月
簡榮聰〈臺灣民間器物崇拜(4)井神、倉神與廁神〉,《道教月刊》9期,2006年9月
聶恩彥〈〈天問〉的宇宙理論〉,《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1979年3期
魏女〈從考古資料看史前原始宗教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東南文化》2002年5期
魏女〈從考古資料看中國史前原始宗教向階級宗教的轉變〉,《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32卷4期,2002年10月
羅偉國〈話說灶王〉,《中國道教》2004年6期
羅新慧〈說新蔡楚簡「嬰之以兆玉」及其相關問題〉,《文物》2005年3期
羅新慧〈釋新蔡簡「樂之」、「百之」、「贛之」及其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08年1期
羅勛章〈三《易》首卦與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精神〉,《周易研究》1999年1期
羅運環〈釋包山楚簡 、敔、 三字及相關制度〉,《簡帛研究二00二 二00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10期
蘇建洲〈出土文獻對《楚辭》校詁之貢獻〉,《中國學術年刊》27期,2005年3月
蘇曼如〈從中國封神概念探討「神」觀點的源起〉,《東方人文學誌》1卷3期,2002年9月
饒宗頤〈新文獻的壓力與智識開拓〉,「炎黃文化」研討會發言,香港:浸會大學,2002年12月18-20日
饒龍隼〈先秦諸子神怪思想述略〉,《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5卷1期,2002年1月
蘭甲雲、陳戍國〈〈九歌〉祭祀性質辨析〉,《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43卷3期,2006年5月
顧石生〈對上海地區家庭中蟑螂活動規律的探索及對策〉,《生物學教學》2005年2期
顧頡剛〈三皇考〉,《顧頡剛古史論文集(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龔維英〈顓頊為女姓考〉,《華南師院學報》,1981年3期
龔維英〈〈九歌〉諸神本係女性神考辨〉,《荊州師專學報》社科版1995年1期
龔維英〈古神話和仙話中地祇的變性探研〉,《池州師專學報》1996年1期
龔維英〈《九歌‧雲中君》祀主神格及原型初探〉,《雲夢學刊》1996年2期
龔維英〈土地神的性別衍變及其神格的沉淪〉,《天府新論》1998年1期
3.學位論文
于成龍《楚禮新證──楚簡中的紀時、卜筮與祭禱》,北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論文,2004年5月
尹順《楚辭九歌巫儀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87年6月
王明春《高誘訓詁術語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4月
吳勇冀《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研究》,埔里:暨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吳曉筠《商周時期車馬埋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論文,2003年6月
宋華強《新蔡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年5月
周何《春秋吉禮考辨》,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70年10月
周政賢《台灣民間「地基主」信仰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邴尚白《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埔里:暨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
邴尚白《葛陵楚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年1月
范州成《從殷墟卜辭看血源祖先崇拜的由來》,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孫慶偉《西周墓葬出土玉器研究──兼論西周葬玉制度》,北京: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5月
張書豪《漢武郊祀思想溯源》,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張嘉凌《楚系簡帛字根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關係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1995年4月
張繼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隼、柬大王泊旱》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梁煌儀《周代宗廟祭禮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1986年7月
陳思婷《《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陳茂仁《楚帛書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
陳時聖《從《包山楚簡》看楚國戰國中晚期社會經濟狀況》,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陳筱芳《春秋宗教習俗》,成都: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3月
陶亮《楚國君位繼承制研究》,瀋陽: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章景明《周代祖先祭祀制度》,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73年5月
黃人二《戰國包山卜筮祝禱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6月
黃楚飛《戰國時期楚漆器中的鳳鳥紋飾研究》,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黃儒宣《九店楚簡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楊哲宏《五祀信仰研究》,台北縣: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4年
詹今慧《先秦同形字研究舉隅》,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廖海波《民間灶神信仰與傳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5月
蔡伊達《灶神民間故事類型與灶神形象研究》,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鍾金貴《中國崇鳳習俗初探》,湘潭:湘潭大學史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二)單位研究成果
1.專書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太原晉國趙卿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12月
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山東省博物館《山東文物選集(普查部份)》,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譚其驤主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北京:中華書局,1980-198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198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歷史年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
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內蒙古民族研究所《鄂溫克族研究文集(2)》,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內蒙古自治區編輯組《鄂溫克族社會歷史調查.鄂溫克族自治旗輝素木調查報告》,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文物出版社《長沙楚墓帛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商周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武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員會編、李拴慶主編《武安縣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
武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漢市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3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關沮秦漢墓簡牘.周家台30號秦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北省博物館《隨縣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傣族風俗歌》,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
雲南省編輯委員會《布朗族社會歷史調查(2)》,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黑龍江省圖書館《寶清縣志》,哈爾濱:內部油印本,1964年
雙城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雙城縣志》,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年
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
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1990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
廣州中山大學楚簡整理小組《戰國楚簡研究(3)》,廣州:中山大學,1977年
海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海城縣志》,海城:海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87年
2.單篇論文
中山大學古文字學研究室〈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竹簡考釋〉,《戰國楚簡研究(3)》,廣州:內部油印本,1977年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江陵昭固墓若干問題的探討〉,《中山大學學報》1977年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1年安陽後崗發掘簡報〉,《考古》1972年3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9年安陽後崗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5年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安陽新發現的殷代車馬坑〉,《考古》1972年4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洛陽老城發現四座西周車馬坑〉,《考古》1988年1期
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安陽花園莊殷代車馬坑發掘簡報〉,《華夏考古》1997年2期
安徽阜陽地區展覽館文博組〈安徽鳳台發現楚國「郢大府」銅量〉,《文物》1978年5期
放馬灘秦簡整理小組〈天水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釋文〉,《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
武漢市博物館〈閱馬場五代吳墓〉,《江漢考古》1998年3期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林校西周車馬坑〉,《文物》1999年3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年1期
荊沙鐵路考古隊〈江陵秦家嘴楚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1998年2期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安縣三里村東漢墓葬發掘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7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北考古隊〈陝西綏德小官道龍山文化遺址的發掘〉,《考古與文物》1983年5期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天星觀一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年1期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子彈庫戰國木槨墓〉,《文物》1974年2期
遼寧省考古文物研究所〈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塚群發掘簡報〉,《文物》1986年8期
三、網路及學術軟體資料
「《四庫全書》電子版」,http://140.122.97.200/webacc/account.asp?num=skqs
「《說文解字》全文檢索測試版」,http://www.chinese99.com/xiaozhuan/shuowen
「【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140.122.127.253/dragon/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http://140.109.8.45/cpedia/
「中國文學」,http://edit.ndcnc.gov.cn/
「中國古籍全錄」,http://guji.artx.cn/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hinese.dsturgeon.net/index_gb.html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古錢中國」,http://www.um.u-tokyo.ac.jp/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http://db1.sinica.edu.tw/~textdb/test/rubbing/query.php
「神的文化」,http//203.64.53.9/TeachWeb/89hpcontest/d002-d008/group3/god.htm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http://www.bmy.com.cn/
「荊楚文化」,http://chu.yangtzeu.edu.cn/
「楚文化」,http://big5.xinhuanet.com/
「道教文化資料庫」,http://www.taoism.org.hk/default.htm
「道教學術資訊」,http://www.ctcwri.idv.tw
「電腦漢字字形、異體字及詞彙整合知識庫」,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DB3/index.php
「漢字構形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cdp/
「標點版《古今圖書集成》」,http://140.122.127.253/chinesebookweb/home/
「瀚堂典藏」,http://www.hytung.com.tw/zh-tw/index.aspx
(日)谷中信一〈〈恆先〉宇宙論析義〉,「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8/5/23
丁四新〈楚簡〈恆先〉章句釋義〉,「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後撤稿)
古存雲〈道教諸神〉,「中國大百科」,http://140.109.8.45/cpedia/Default.htm
弗子〈上甲微創建禓五祀〉,「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gnwh/463378.htm
田兆元〈試論春秋時期鬼神祭祀規則的變化及其原因〉,「海上風民族民間文化論壇」,http://www.blogcn.com/user43/windfromsea/blog/35448448.html,2006/6/11
朱天順〈中國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中國大百科」,http://140.109.8.45/cpedia/Default.htm
何有祖〈新蔡簡「百之」試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1/22
何有祖〈孔家坡日書簡所見「雞血社」淺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7/4
吳銳〈神守、社稷守與「儒」及儒家的產生〉,「華夏復興網」,http://www.hxfx.net
宋華強〈試論平夜君成即平夜文君之子〉,「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6/5/17
宋華強〈新蔡簡兩個神靈名簡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7/1
宋華強〈新蔡簡「百之」、「贛之」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8/13
宋華強〈楚簡翌禱新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9/1
宋華強〈楚簡神靈名三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12/12
李天虹〈新蔡楚簡補釋四則〉,「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3/12/17
李天虹〈孔家坡漢簡〈日書〉「星」篇初探〉,「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11/14
李先登〈河洛文化與中國古代文明〉,「河洛文化網」,http://www.heluochina.net,2007/8/15
李飛〈從禘郊到禘祫—試論春戰時期的禘禮〉,「知識學術網」,http://www.zisi.net/
李銳〈〈恆先〉淺釋〉,「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2004/4/23
沈培〈《上博(六).競公瘧》「正」字小議〉,「武漢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7/31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比卦「有孚盈缶」「盈」字考〉,「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8/15
季旭昇〈〈柬大王泊旱〉解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7/2/3
侯乃峰〈說楚簡「 」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11/29
香港商務印書館建置《漢語大詞典》光碟版,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年
施愛東〈早期民俗學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中國民族文學網」,http://iel.cass.cn/,2006/10/3
范常喜〈戰國楚祭禱簡「蒿之」、「百之」補議〉,「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8/24
范常喜〈新蔡楚簡咠禱即翌禱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10/15
徐在國〈新蔡葛楚簡札記(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3/12/17
徐富昌〈莊子傳略〉,「莊風貌上課講義」,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Lao-Chuang-Lecture/
袁金平〈對〈新蔡簡兩個神靈名簡說〉的一點補充〉,「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6/7/12
張得水〈鑿枘於考古與歷史之間—-許順湛先生訪談錄〉,「河南省博物院」,http://www.hawh.cn:82
魏昌〈崇尚巫鬼之風與觀射父的宗教思想〉,「荊楚文化」,http://chu.yangtzeu.edu.cn/chuguoshi/chu9-4.html
曹峰〈《恆先》已發表著作一覽(增補)〉,「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8/5/15
陳文豪編《〈日書〉與戰國秦漢社會(《日書專題研究》)》初稿,http://nuhm.pccu.edu.tw/p2_91_18.htm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武漢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7/9
陳偉〈《景公虐》9號簡中的「物」應指鬼神〉,「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7/30
陳惠玲〈上博六《競公瘧》釋「疥」及「旬又五公乃出見折」〉,「武漢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10/23
陳劍《〈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早〉讀後記〉,「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2/15
陳靜〈〈恒先〉:宇宙生成理論背景下的一種解讀〉,「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8/5/15
馮天瑜〈中國人文傳統論略〉,「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http://www.ricric.org/list.asp?id=398,2004/5/1
楊華〈新蔡簡所見楚地祭禱禮儀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4/8/1。又收入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2)》,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楊華〈戰國秦漢時期的里社與私社〉,「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6/3/26
楊華〈新蔡祭禱簡中的兩個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2/27
劉信芳〈上博藏竹書〈恆先〉試解〉,「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2004/5/16
歐崇敬〈絕地天通時代的科學認知典範之轉變〉,「台北中國哲學研究室」,http://ephilosophy.grow.com.tw/
羅運環〈楚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光明日報」,http://www.gmd.com.cn
龐樸〈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紡輪〉,「哲學在線」,http://www.philosophyol.com
龐樸〈〈恆先〉試讀〉,「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2004/4/26
劉釗〈釋新蔡葛陵楚簡的「 」字〉,「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3/12/28
賈連敏〈新蔡葛陵楚簡中的祭禱文書〉,「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4/1/11
魏宜輝、周言〈再談新蔡楚簡中的「穴熊」〉,「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4/11/8
廖名春〈上博藏楚竹書〈恆先〉簡釋〉,「簡帛研究網」,2004/4/19
廖名春〈讀楚竹書〈內豊〉篇劄記(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2005/2/20
董珊〈楚簡〈恆先〉初探〉,「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org/,2004/5/12
董珊〈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二)〉,「武漢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7/8
蘇建洲〈《上博(六).景公虐》補釋一則〉,「武漢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20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