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汝郡 Lin, Ru-Jyun |
---|---|
論文名稱: |
應用線上桌遊於國小學習障礙讀寫困難學生詞彙學習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Online Tabletop Games on Word Acquisi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
指導教授: |
佘永吉
Sher, Yung-Ji |
口試委員: |
陳介宇
Chen, Chieh-Yu 王曉嵐 Wang, Sharon-Lan 佘永吉 Sher, Yung-Ji |
口試日期: | 2022/02/1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學習障礙 、線上桌遊 、識字 、造詞 、詞彙學習成效 |
英文關鍵詞: | online tabletop games, word acquisition, single subject experiment design, learning disabilities, making vocabulary |
研究方法: | 實驗設計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43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9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識字能力是學習障礙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相當重要且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但他們常因障礙關係在學習詞彙的歷程中遭遇挫折,因此本研究期望找到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其學習成效。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應用桌遊於詞彙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讀寫困難學生識字和造詞能力之學習成效。
研究參與者為三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亞型分別為識字合併書寫困難和識字困難,年齡均為國小三年級,智商得分均為70以上。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法,實驗期間包含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自變項為應用桌遊於詞彙教學方案,依變項為自編識字造詞能力測驗之表現成效。教學活動每週2~3次,每次40分鐘,為期4~5週,共21次課程。研究工具為基本讀寫字測驗、自編識字造詞測驗和應用桌遊於詞彙教學方案–「雲端文字樂」。資料分析為量化資料採視覺分析法,含曲線圖、階段內、階段間分析,並以C統計為輔助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桌遊於詞彙教學方案對三位研究對象的識字能力有改善。應用桌遊於詞彙教學方案對三位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造詞能力有顯著提升且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學習態度亦有正向改變。研究結論為教學建議課程上的設計難度應視受試者進步情形而有所調整;教學時間略顯不足,可增加介入課程教學時間,研究結果或許會更為顯著。
建議後續研究可採不同研究法,針對不同障礙類別之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情境本以學校環境為主,後因疫情關係改為在家中情境以線上教學方式進行,建議可將桌遊之線上教學模式轉移給父母,讓父母在家中也可以線上互動方式進行親子間的交流,增加學生與家長互動、增添趣味性,降低3C產品對學習的負面影響。
Word acquisition is important ability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daily life. But they often felt frustrated with their lack of progress in word acquisition (literacy) and making vocabulary learning becaus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abletop games in promoting “words acqusi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special education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including two boys and one girl, aged from 8 to 9 years old.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 in this research. The formal experiment was split into a baseline period, an intervention period, and a retention perio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is research was the online tabletop games on word acquisition,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teacher-made test about literacy and making vocabulary scores. Forty-minutes of online teaching was given twice per week, and the intervention lasted for 14 sessions in seven weeks per child. The measuring tests included “words test with pronounce” and “oral making vocabulary test”. Quantitative data performed through visual analysis which included curve, data within the phase and between pha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both analyzed. In addition, C statistic was used as an auxiliary analysi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intervention of online tabletop games on word acquisition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literacy and making vocabulary learning of three participants from these result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thre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some conclusions that teacher should design program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terests and choose coincidence content.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try to maintain a long-term and adequate rel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Maybe we can try more researches with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 for more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different settings. Teaching them how can learn words and vocabulary in the future.
壹、 中文部分: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04):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令發布。
方麗娜(2004)。華語詞彙的認知途徑與教學策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139-158。
王立志、張藝闡、何美慧(2011)。從注意力的成分探討學習障礙學生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在鑑定與教學上的迷思。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0,331-360。
王宣惠、洪儷瑜、辜玉旻(2012)。小學中年級學童詞素覺識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1),123-164。
王盈偲、吳勝儒、魏俊華(2017)。繪本結合詞彙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閱讀能力成效之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6,99-122。
王韋鈞、唐榮昌(2015)。意義化識字教學法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探討。雲嘉特教期刊,21,45-52。
王雪紛(2019)。語詞對對碰-中年級識字桌遊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69-78。
王瓊珠(2012)。台灣中文字詞教學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報,44(2),253-272。
石裕惠、蔡文榮(2019)。桌上遊戲於國中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投入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1),127-161。
江雅芬、陳振明(2018)。玩遊戲學語文-談桌遊於特殊教育語文教學。雲嘉特教期刊,27,56-68。
江毓鈞、楊曉玲(2012)。識字教材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學習障礙學童之教學應用。國小特殊教育,53,41-54。
吳宜貞、黃秀霜(2004)。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教育心理學報,36(1),1-12。
吳聖璇(2015)。桌上遊戲教學在國小智能障礙學生互惠式溝通行為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6,7-14。
吳慧聆(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5,1-30。
吳憲政(2009):以文帶字的部首識字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吳靜芬(2011)。詞素覺識,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國小三年級兒童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怡靜(2013)。淺談資源班書寫障礙學生教學與個案實例分享。國小特殊教育,55,55-64。
李芝瑩(2015)。識字桌遊對學前語言環境刺激不足兒童識字萌發之成效(未出版)。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俊仁、柯華葳(2007)。中文閱讀弱讀者的認知功能缺陷:視覺處理或是聲韻覺識?。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4),1-18。
李瑩玓(2004)。寫字困難學生寫字特徵之分析。師大學報:教育類,49(2),43-64。
李雪娥、洪雅惠、陳政見(2021)。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讀寫能力之影響。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5,95-136。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教育部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心理。
孟瑛如(2019):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臺北市:五南。
孟瑛如、吳東光、陳虹君(2013)。國小資源班及普通班教師針對閱讀困難學生使用多媒體閱讀理解網路教材之現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9(2),127-156。
孟瑛如、陳麗如(2002)。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習障礙學生學習行為特徵 之差異研究。特殊教育學刊,23,75-93。
孟瑛如、簡吟文(2014)。由DSM-5的改變談學習障礙未來的鑑定與教學輔導趨勢。輔導季刊,50(4),28-34。
林子媛、陳勇安(2020)。繪本教學對國小輕微認知缺損學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8(2),108-121。
林宜親、李冠慧、宋玟欣、柯華葳、曾志朗、洪蘭、阮啟弘(2011)。以認知神經科學取向探討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和學習之關聯。教育心理學報,42(3),517-541。
林家米、隋翠華(2017)。桌遊於語詞學習之應用研究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196-202。
林展立、賴婉文(2017)。教育型桌遊的設計循環模式之探究。中等教育,68(2),29-42。
邱小芳、詹士宜(2009)。詞彙導向之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表現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0,75-117。
侯惠澤(2015)。愈玩愈愛學,達人教你挑「桌遊」。親子天下,60,208-211。
洪仲俞、陳介宇(2019)。教師評選適用於國小資源班教學之桌上遊戲。雲嘉特教期刊,30,46-57。
洪湘涵、林祐生(2016)。淺談朗讀教學於小學國語文領域課程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101-104。
洪儷瑜(2014)。學習障礙學生鑑定辦法說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取自http://www.ntnu..edu.tw/spe/identify2014/。
洪儷瑜(1992)。從學習障礙定義淺談學習障礙教育的方向。中等教育,43(6),17-22。
洪儷瑜(2005)。學習障礙特學生的教育與輔導。2005年11月20日。取自http://192.192.250.54/liyuhung/chinese/modules/mydownlo/ads/ singlefile.php?lid=36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李瑩玓(2003)。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洪儷瑜、陳秀芬、王瓊珠、張郁雯(2012)。常見字流暢性測驗編製研究。測驗學刊,59(2),247-276。
洪儷瑜、陳淑麗、王瓊珠、方金雅、張郁雯、陳美芳、柯華葳(2009)。閱讀障礙篩選流程的檢驗-篩選或教師轉介之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4(1),1-22。
洪儷瑜、陳淑麗、陳心怡(2003)。學習障礙國中學生的智力特質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8(2),215-238。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
紀姵羽(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臺中市。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教育,3,17-24。
胡永崇(2003)。全語言的理論及其在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應用。屏師特殊教育,5,1-8。
胡永崇(2003)。國小四年級閱讀困難學生識字相關因素及不同識字教學策略之教學成效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9,177-216。
胡永崇(2006)。閱讀的相關因素及學習障礙學生之閱讀補救教學。屏師特教,13,29-37。
胡永崇(2007)。學習障礙學生閱讀流暢度的評量與教學。屏師特殊教育,14,10-19。
胡永崇(2012)。從學習原理檢討幾個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補救教學法的成效。南屏特殊教育,3,23-32。
胡永崇(2013)。從特殊教育的觀點檢討我國學習障礙的定義與鑑定標準。國小特殊教育,56,1-16。
孫宛芝、楊宗仁、梁直青(2007)。基本字帶字電腦教學對學習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個案探討。特教論壇,2,40-55。
特殊教育法(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media=print&pcode=h0080027
秦麗花、吳咸蘭(2000)。建構式語文教學在國小資源班實施之協同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111-127。
秦麗花、許家吉(2000):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一般學生和學障學生識字教學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191-206。
鈕文英、吳文益(2015):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臺北,心理。
張世彗(2009)。學習障礙學生的教學與趨向。國小特殊教育,47,1-13。
張新仁、韓孟蓉(2004)。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22,71-88。
張韶霞、余南瑩(2010)。有無發展協調障礙之寫字困難兒童的寫字表現與原因之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8(1),13-28。
教育部(2020):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教育部。
莊淳如、黃玉枝(2015)。字族文識字教學法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溝通障礙教育,2(2),21-47。
許芷瑋、李芃娟(2018)。應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之學習成效。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4,49-74。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69-71。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介宇、王沐嵐(2018),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iwanbgstudy/home
陳秀芬、洪儷瑜、陳慶順(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讀寫字困難學童基本字讀寫能力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31-60。
陳秀菱(2016)。桌上遊戲結合語言鷹架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達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怡婷(2018)。桌遊於國小三年級國語文造句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明蕾、柯華葳(2013)。學習障礙兒童線上閱讀歷程:來自眼球移動的證據。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8(3),81-103。
陳淑慈(2018)。教師將桌上遊戲於教學之實施意願與影響因素—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18(1),47-63。
黃己娥、王天苗(2007)。迢迢學習路-一位學障學生的學習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1-132。
黃心玫(2013)。桌上遊戲在國小資源班的教學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2,28-41。
黃玉樹(2018)。字詞系聯教學作為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理論基礎和語料庫證據。臺灣華語教學研究,17,59-87。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黃美霖(2017)。「學習好好玩」-桌上遊戲於資源班學科教學經驗分享。雲嘉特教期刊,25,39-53。
黃麗儀(2011)。現代漢語詞彙搭配與以學習者習得認知過程為中心的詞彙教學實踐。中原華語文學報,8,43-57。
新北市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鑑定安置會議處理項目及核定原則(2020):取自新北市特教資訊網https://www.sec.ntpc.edu.tw/
楊秀文、蘇宜芬(2012)。中文讀寫能力低落兒童唸名速度、聲韻處理及處理速度困難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6(2),23-44。
廖晨惠、吳靜芬(2011)。閱讀困難兒童與一般兒童詞素覺識能力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19,13-28。
廖晨惠、李畊緯、曹傑如、白鎧誌(2014)。國小學童詞素覺識、聲韻覺識、字形處理能力與中文字詞認讀能力之相關研究。測驗學刊,61(4),489-508。
廖晨惠、黃忻怡、曹傑如、白鎧鋕(2012)。國小低年級學童聲韻覺識、聲旁表音覺識、造詞能力、斷詞能力、與中文閱讀之縱貫性研究。測驗統計年刊,20,31-65。
歐素惠、王瓊珠(2004)。三種詞彙教學法對閱讀障礙兒童的詞彙學習與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學刊,26,271-292。
蔡佩芬(2015)。「Let's play」課程對提升國小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蔡宛珊(2016),淺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撰寫摘要特徵與摘要策略教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年刊,15,32-37。
鄧秀芸、楊熾康(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教育類),16,269-297。
鄭靜宜(2016)。語音異常兒童的語音區辨及聲學調整對其聽知覺的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3),35-65。
盧家宜、孫淑柔(2006)。結合以詞帶字、視聽提示、重複練習策略之電腦輔助教學方案對中度智障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217-242。
盧綵瑜(2020)。探討桌上遊戲對於提升幼兒於詞彙發展之成效(未出版)。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賴怡萍(2014)。詞素覺識與詞彙教學法。雲嘉特教期刊,19,29-35。
駱羿妏(2016)。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字彙能力之影響(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簡吟文、孟瑛如(2009)。注意力訓練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注意力影響之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0,25-52。
魏民鈞(2019)。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對提升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貳、 英文部分
Alamargot, D., Morin, M. F., & Simard-Dupuis, E. (2020). Handwriting Delay in Dyslexia: Children at the End of Primary School Still Make Numerous Short Pauses When Producing Letter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53(3), 163-175.
Chen, H. Y., Hung, L. Y., Chen, Y. H., Zhu, J., & Keith, T. Z. (2015). Validation of Taiwan WISC-IV by Using Four-and Five-Factor Interpretative Approaches. Bulletin of Special Education, 40(2), 91-110.
Hainey, T., Connolly, T. M., Boyle, E. A., Wilson, A., & Razak, A. (2016).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games-based learning empirical evidence in primary educ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102, 202-223.
Huo, T., & Liu, Z. (2021). Research on online teaching method and practice based on internet plat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4(10), 500-503.
Hellendoorn, J., & Ruijssenaars, W. (2000).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Adjustment of Dutch Adults with Dyslexia.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1(4), 227–239.
Jokisch, M. R., Schmidt, L. I., Doh, M., Marquard, M., & Wahl, H. W. (2020). The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novativeness and technology avoidance in breadth of internet use: Comparing older technology experts and non-exper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11, 9.
Kemper, J. A., Ballantine, P. W., & Hall, C. M. (2020). Sustainability worldviews of marketing academics: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71, 11.
Kerr, J., Harris, L., Glass, E., Golden, T., & Crawford, T. (2020). "I Shall Live and Not Die" Using Monologu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Older African Americans Living With HIV to Address HIV-Related Stigma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in Louisville, Kentucky. Family & Community Health, 43(4), 257-263.
Kim, D., Lee, Y., Leite, W. L., & Huggins-Manley, A. C. (2020). Exploring student and teacher usage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attrition in a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upported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Computers & Education, 156, 14.
Kim, M. K., & Kim, S. M. (2020). Dynamic learner engagement in a wiki-enhanced writing course.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32(3),582-606.
Misulis, K. (1999). Making vocabulary development manageable in content instruc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70(2),25.
Stevens, E. A., Walker, M. A., & Vaughn, S. (2017). The effects of reading fluency interventions on the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of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14.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50(5),576-590.
Steele, M. M. (2004). Making the cas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at risk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32(2),75-79.
Spencer, V. G., & Boon, R. T. (2006). Influenc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let’s ask the student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41(4),244-248.
XingLong, L., ShaoGang, W., & HongMei, Y. (2020). Discussion on the online education + 5g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n post-epidemic era. IETI Transactions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2), 26-31.
Zarzour, H., Bendjaballah, S., & Harirche, H. (2020). Exploring the behavioral patterns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a Facebook-based e-book approach. Computers & Education,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