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游茜婷
You, Chien-Ting
論文名稱: 明清蒙學教材《龍文鞭影》的教育價值與教學應用
The Educational Wort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hild Textbook Long Wen Bian Ying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指導教授: 李玉馨
Li, Yuh-S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明清蒙學教材龍文鞭影
英文關鍵詞: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ld Textbook, Long Wen Bian Yi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93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周朝《史籀篇》開始,中國傳統蒙學教材流傳幾二千多年,對於基礎教育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但由於邁入現代後,受到政治、經濟、教育、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當前對於傳統蒙學教材已不再那麼重視,甚至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明清蒙學教材《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教育中提供了學習識字、對偶押韻、歷史認識、道德教育等功能。為了彰顯其教育價值,本研究透過歷史研究法、內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梳理其成書背景,分析其特色與內涵,並與其它蒙書做比較。研究發現《龍文鞭影》對於現代兒童教育可能具有輔助品格教育、增進批判思考與創造能力、提升語文能力、與增加歷史認識的教育價值。

    Since Chou Dynasty, traditional Chinese child textbooks have prevaile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nd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basic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modern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olitics, economics, education, as well as ideology, they are no longer be valued nowadays and even forgotten by the world. The textbook us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ng Wen Bian Ying, had provided functions such as learning literacy, dual rhyme,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moral training in traditional child educa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educational value, this study adopted 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historical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y were used to explore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and compare it with other child textbooks. It is believed that Long Wen Bian Ying may be of value for supporting character education, improv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improving language ability, and increasing historical knowledge for modern children.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7 第五節 蒙學與兒童界定 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6 第一節 《龍文鞭影》之版本分析 26 第二節 《龍文鞭影》之兩岸研究 30 第三章 《龍文鞭影》的成書背景與編纂特色 44 第一節 《龍文鞭影》之成書背景 45 第二節 《龍文鞭影》編纂特色 53 第三節 《龍文鞭影》之蒙學屬性 76 第四章 《龍文鞭影》的教育價值與教學應用 79 第一節 教育價值 81 第二節 教學應用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融會貫通,以古喻今 103 第二節 建議:增補闕漏,展望未來 104 參考書目 106 附錄 114

    Cordes, C. & Miller, E. (2000). Fool’s gold: A critical look at computers in childhood. New York,NY: Alliance for Childhood
    Margery, D. R. (2011).Gaga for gadgets,Parents, 2, 110-116.
    Myers, G. (1994).Playground and poetry,English Today, 10, 36-40.
    丁淑萍(2004)。明代啟蒙教材分析──以龍文鞭影為例。取自http://www.ed.ntnu.edu.tw/
      ~seph/1029-1.htm
    丁淑萍(2002)。明代社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于興漢(2000)。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編選特色。教育史研究,1,952。
    王三慶(1993)。敦煌類書。高雄市:麗文。
    王充(1990)。論衡。上海市:古籍。
    王守仁(1979)。王文成公全書。臺北市:商務。
    王光龍(1991)。傳統蒙書《龍文鞭影》初探。山西師大學報,18(4),86-90。
    王壽南(1993)。歷史教育的目的。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教學研究(1-12頁)。臺北市:幼獅。
    王衛芬(2014a)。《龍文鞭影》編輯特色及對現代兒童圖書的啟示。中國出版,13,72-74。
    王衛芬(2014b)。《龍文鞭影》文化傳播中的編輯策略。出版科學,5,34-36。
    王應麟(1935)。困學紀聞。北京市:商務。
    天下雜誌(2003)。天下雜誌教育特刊:品格決勝負。臺北市:天下雜誌。
    內政部警政署(2020)。警政統計通報。取自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
    xItem=96479&ctNode=12594&mp=1
    田建榮(2009)。試論古代蒙養教育與科舉。考試研究,5(1),103-120。
    朱美瑰(2007)。看不見的拳頭-高雄市國中生網路霸凌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朱彝尊(1937)。曝書亭集。上海市:國學整理社。
    余心言(1997)。《龍文鞭影》。百科知識,4,51。
    巫秀蓮(2009)。成年人對網路霸凌認知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李少林(主編)(2007)。中國傳統蒙學全書。北京市:中國書店。
    李弘祺(2012)。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香港:中文大學。
    李百藥(1995)。北齊書。長春市:吉林人民。
    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市:中華。
    李素伶(2013)。故事教學對國中生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認知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李國祁(1988)。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1(1),122-128。
    吳天鈞(2016)。《龍文鞭影》的主要內容及當代意義。科學大眾,8,131-132。
    吳哲夫(1989)。明代版畫藝術圖書特展專輯。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
    吳嘉琪(2010)。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吳履平(主編)(2001)。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彙編語文卷。北京市:人民教育。
    呂孟申、岳超、張秀鳳(1986)。龍文鞭影新釋:歷史典故一千例。北京市:展望。
    呂實強(1993)。中國現代史教學的探討。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教學研究(61-72頁)。臺北市:幼獅。
    邱沛羚(2009)。九年一貫課程品德教育融入教科書之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第三階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宋健行(2001)。我國傳統啟蒙教材研究:以臺灣地區為觀察重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花蓮市。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臺北市:文津。
    何琦瑜(2007 a)。教與罰的掙扎。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80-92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7 b)。什麼是品格教育?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45-54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沈添鉦、黃秀文、黃繼仁(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全語課程中的寫作發展之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谷應泰(1994)。明史紀事本末。上海市:古籍。
    周丕顯(1994)。敦煌古鈔《兔園策府》考析。敦煌學輯刊,26(2),17-29。
    周偉娟(2015)。明末清初戲曲家來集之生卒年考辯。取自http://duguoxue.cn/wenxue/
      34781.html
    周愚文(1991)。歷史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03-227頁)。臺北市:師大。
    周愚文(1997)。敦煌寫本「太公家教」初探--校勘與分析。教育研究集刊,38,127-181。
    林文寶(1995)。歷代啓蒙教材初探。臺北市:萬卷樓。
    林月琴(2015)。勿把3C產品當保母。育兒知識家。取自http://www.ibaby.org.tw/content/
    4931
    林邦鈞(1992)。龍文鞭影新注。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林建平(1989)。創意的寫作教室。臺北市:心理。
    林苗苗(2013)。中國十大傳統美德:蒙學經典《龍文鞭影》人物典故新釋。北京市:現代。
    林家正(2007)。國小品德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英雄故事題材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林雅萍、任慶儀(2011)。國中校園學生霸凌現象之個案研究:以丁丁國中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2,247-282。
    武忠森(2001)。默想「龍文鞭影」中的幾個司法案例。全國律師,5(8),119-127。
    竺家寧(1992)。聲韻學。臺北市:五南。
    俞若英(2008)。傳統蒙學教材《龍文鞭影》價值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蘇州市。
    施俊良、張博文、許華孚(2015)。國小校園學童霸凌行為之研究-以某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為例。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7(1),141-205。
    胡鳳麟(2009)。以過去為未來:蒙學教材的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市。
    柴方國(譯)(2001)。全球化與道德重建。(原作者:Schmidt, H)。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徐仁甫(1993)。《龍文鞭影》訂誤。文獻,4,118。
    徐坤(2008)。明清蒙學教材的價值取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長春市。
    徐梓、王雪梅(1991)。蒙學要義。山西省:教育。
    陳安怡(2019)。高中生:早自習如果不考試,全班都在滑手機!作家陳安儀:滑世代只接收訊息嚴重缺乏思考及想像。取自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
    content/index/16181
    陳弘昌(200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伊琳(2015)。歐美國家品德教育發展趨勢與中學概況。中等教育,66(4),18-39。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市:復文。
    陳捷先(1990)。明清史。臺北市:三民。
    陳啟明(2007)。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格教育教育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5,71-82。
    陳勝梅(2011)。品格故事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漢才(1996)。中國古代幼稚教育史。廣州市:廣東高等教育。
    陳嘉陽(2004)。教育概論(下冊)。臺北市:五南。
    陳鑫(2011)。中國古典蒙學教材《龍文鞭影》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研究所,長春市。
    班固(1964)。漢書。北京市:中華。
    班固(1985)。白虎通。北京市:中華。
    班固(1995)。漢書。長春市:吉林人民。
    陸忠發、林家驪、江興祐(注)(1991)。蒙學要覽 : 全注本。杭州市 : 浙江古籍。
    陸養濤(主編)(1995)。中國古代蒙學書大觀。上海市 : 同濟大學。
    張乃仁(2009)。運用故事教學發展高年級學童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張心愷(1999)。明清時代蒙學施教所啟導之文化典範與應世智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臺北市。
    張元濟(主編)(1992)。四部叢刊。上海市:商務。
    張玉法(1993)。歷史教育與人生。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教學研究(13-20頁)。臺北市:幼獅。
    張志公(1962)。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上海市:教育。
    張志公(1992)。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上海市:教育。
    張廷玉(1974)。明史。北京市:中華。
    張育瑋(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國語文教科書品格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偽之、沈起煒、劉德重(1999)。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市:古籍。
    張雪君(2006)。國小教師歷史學科信念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87-117。
    張清榮(1988)。《龍文鞭影》之兒童文學價值探析。臺南師院學報,21,337-360。
    張紹勛(1994)。中國印刷史話。臺北市:商務。
    張湘君(2000)。英文童謠創意教學。臺北市:東西圖書。
    張慧(譯)(2006)。學齡前兒童智力開發的祕密。(原作者:七田真)。北京市:科學技術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1966)。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市: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2013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國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報告。取自http://163.24.137.28/ezfiles/0/1000/attach/24/pta_1299_41393
    17_34855.pdf
    教育部(2013)。教育基本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468
    教育部(2014)。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取自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莊坤良(1999)。兒童文學與英語教學:兒童童謠、圖畫童書、簡易故事書與分享故事書。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284-301)。臺北市:文鶴。
    崔高維(校點)(2000)。禮記。瀋陽市:遼寧教育。
    梁啟超(1967)。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市:中華。
    許瀛鑑(1997)。中國印刷史論叢。臺北市:中國印刷學會。
    傅衣凌(主編)(1999)。明史新編。臺北市:昭明。
    黃光雄(2004)。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
    黃婉琪(2002)。淺談創意教學。台灣教育,641,51-53。
    黃紹筠(1991)。中國第一部經濟史:漢書食貨志。北京市:中國經濟。
    黃景堯(2019)。國中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認知與理解:以國民中學教科書中的「宋高宗與敵議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臺中市。
    黃綉紋(2013)。運用故事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品格教育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縣。
    黃慧紅(2012)。現代語文教育視野下的《龍文鞭影》探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研究所,武漢市。
    黃靜慈(2015)。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國語教材品格教育內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程郁淳(2017)。班級共讀品格故事對批判思考能力之影響:以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程端禮,(1985)。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北京市:中華。
    曾建銘、陳清溪(2009)。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1-38。
    喬桑、宋洪(主編)(1991)。新注詳解蒙學全書。長春市 : 吉林文史。
    葉文美(2013)。國小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容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楊立武、羅波(1993)。龍文鞭影譯評。成都市 : 巴蜀。
    楊寬(1965)。古史新探。北京市:中華。
    萬超(2013)。《龍文鞭影》的教育啟示。文學教育,4,32-33。
    褚人獲(1986)。堅瓠集〈壬卷之三〉。浙江省:浙江人民。
    趙子富(2008)。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市:燕山。
    鄭阿財、朱鳳玉(2002)。敦煌蒙書研究。蘭州市:甘肅教育。
    鄭嘉惠(2004)。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廖秀珍(2014)。「寫作病句中形成語義上用詞不當之因」探析-以大一技職生寫作為例。明新學報,40(2),15-25。
    廖偉民(2004)。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道德教育之內容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廖國良、黃正魁、張仁俊、劉籹君(2012)。臺灣網路霸凌之實證研究。資訊與管理科學,5(1),31-55。
    劉天鳳(2008)。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現代意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曲阜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濟寧市。
    劉松來(2016)。《龍文鞭影》:語文教學的好幫手。中學語文教學,2,1。
    劉昫(1995)。舊唐書。長春市:吉林。
    劉靜芳(2010)。科舉制下的明清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河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河北省。
    蔡麗蘭、蔡美祝、馮秋桂(2000)。《龍文鞭影》初探。語文教育通訊,20,36-52。
    蔡詩欣(2007)。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品格教育內涵之研究:1975至2006(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黎靖德(主編)(1982)。朱子語錄。臺北市,正中。
    蕭良友(主編)(1971)。楊臣諍增訂。李恩授校補。龍文鞭影。臺北市:弘道文化。
    蕭良有(主編)(1849)。新增龍文鞭影。【出版單位不詳】
    蕭良有(主編)(1897)。楊臣諍增訂。新增龍文鞭影。粵東 : 儒林閣。
    蕭良有(主編)(1910)。楊臣諍增訂。李恩授校補。校正龍文鞭影。廣益。
    蕭良有(主編)(1967)。李恩綬、錢黎民校補。龍文鞭影。臺北市:德志。
    蕭良有(主編)(1975)。楊臣諍增訂。李恩授校補。繪圖精校龍文鞭影。臺南市:綜合。
    蕭良有(主編)(1986)。喻嶽衡點校。龍文鞭影。長沙市:岳麓。
    蕭良有(主編)(1990a)。李祚唐校點。龍文鞭影。上海市:古籍。
    蕭良有(主編)(1990b)。劉方元、劉松來注。龍文鞭影新注。南昌市:江西人民。
    蕭良有(主編)(2003)。龍文鞭影。香港:天地。
    蕭良有(主編)(2004)。衛紹生、陸秋玲注解。龍文鞭影。鄭州市:中州古籍。
    蕭憶梅(2009)。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學,14,87-102。
    戴德(1985)。大戴禮記。北京市:中華。
    鎮江市人民政府(2011)。鎮江市志。取自http://szb.zhenjiang.gov.cn/htmA/fangzhi/zj/i65.
      htm
    魏昭偉(主編)(2002)。魏明倫短文。四川省:文藝。
    譚嘉定、楊家駱(主編)(1985)。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下冊。臺北市:世界。
    羅葆善(1993)。提升兒童語文能力的方法。國教世紀,28(5),32-35。
    羅維揚(選)(2008)。現代文言。湖北省:武漢。.
    競鴻(主編)(1997)。歷史曲故篇:龍文鞭影。吉林省:吉林美術。
    蘇美珠(2004)。厚積薄發騁神思——《龍文鞭影》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彰化縣。
    酈承銓(1935)。說文解字敘講疏。上海市:商務。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