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佳慧 Chia-hui, Lin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生命價值教學模式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of Life Value in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張永達
Chang, Yung-T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8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價值 、教學模式 |
英文關鍵詞: | life value, teaching mode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0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政治、教育、經濟等各項改革仍處於進行中的不穩定狀態,且九二一地震後,土石流等天災不斷,使得目前青少年處於經濟衰退、失業率升高等困境,無法適當規劃其個人未來之願景,且當困境來臨時,無法勇於面對之比率升高,因此學生急需重建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觀,使其勇於面對其生命;人類企圖完全征服自然,對環境產生惡性的破壞,使得物種大量遭受毀滅的命運,因此也需要重新建立與生物共存共容的生命價值觀以扭轉這個危機。
本研究選取國一學生共156人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對生命之價值觀、態度及信念;開發生命價值量表;以前測調查學生應改變或加強之生命價值觀、態度與信念;設計可以改變其生命價值觀之融入式教學活動;教學後,以後測評鑑活動實施之成效。研究目的在於開發一個融入式的生命價值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對生命持有正向、積極的態度,並刺激學生審慎思考,以重建適合個人及人類的生命價值觀。
本研究結果所提出融入式生命價值教學模式及生命價值量表等工具有實用性,可供教師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參考。至於教學活動的實施,會影響學生對生命之價值、態度與信念,教學活動之目標越明確且與生命價值量表之施測項目越接近,對學生生命之價值、態度與信念的影響也會明確。
以實際教學的情況來看,額外增加融入式教學活動,在時間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對的會影響實施的成效,所以未來在九年一貫的空白課程中加入這類活動,應可以克服其教學內容及時間被壓縮的問題,此外,班級的學習氣氛影響學習成效,因此必須花時間培養學生勇於發言及參與討論的能力,以提高實施生命價值教學活動之成效。除此之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如果都能提供正面的宣導,應有助於學生建立正向的生命價值、態度及信念。
關鍵字:生命價值、教學模式
Due to governmental innovations are approaching and unstable, and the continuous disaster caused by earthquake and water flood, Taiwan’s teenagers are currently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economy degradation and raising unemployment rate therefore more numbers of teenagers fail to plan personal perspective properly and fail to face the predicament bravely. In order to adjust this situation, the rebuilding of concept on life value is demanded for the teenage students in Taiwan. Besides, the natural species have been seriously destroying since the devastated environment caused by human’s improper attempt on conquering natural. Therefore, the mutualism concept for human and other natural species is also needed for the teenage students for reversing the crisis.
In this research, 156 students in first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e chosen as target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build on value concept, attitude, and belief of life. A questionnaire of life value is developed as the evaluation tool. After the pre-measurement by using the life value questionnaire, concept needs correction or enhancement for life value of the students can be investigated. Following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life value questionnaire,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concept correction and enhancement for the life value or the students are designed and merged into the regular lesson. Finally, post-investigation by using the life value questionnaire is preced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 of the activ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teaching model of life value that can be merged into the regular lesson. With the developed teaching model, the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to have positive and active attitude for life. Also, the students can be triggered to reflect in rebuilding their life value.
The teaching model and tools of the life value questionnaire in this research are practical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teachers in proceeding life value education. The designed teaching activities concern students’ value concept, attitude, and belief of life. More explicit the goal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s, and more clos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the items of life value questionnaire is, will result in more significant concernment by perform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merging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regular lesson are quite restricted in time and affect the expected performance. This problem may be solved by arranging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to the blank lesson planned in the future integrated 9-year education system. The positive instruction provided by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ety education shall be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in building their correct value, attitude, and belief of life..
Key words : life value、teaching model
Allen (2000),科學月刊,371期, 頁930(或參考 www.sciencedaily.com,2000.10.20)
http://wagner.zo.ntu.edu.tw/preserve/cbd/original/延續地球上的生命1206.pdf
毛漢光(1999),生命定位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二。佛光學刊,2期,頁1~47
王秀燕(2001),生命的突破與超越。學生輔導 雙月刊,76期,頁32~37
王佩蓮(2001),在自然科和環境議題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務。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185)~30(214)
王彩鳳(1999),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多層面預測模式。台大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意如(1995),棄犬問題及台北市國民小學環境保護小組成員的態度及教材需求探討。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煥琛 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葳(1986),生命價值之推估。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沛俊(1996),以WTA法分析因交通事故致死之人命價值。交大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愛鈴(1989),台北市國中教師對死亡及死亡教育態度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榮智(2001),孔子的生命教育思想。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81)~14(94)
江順裕(1985),青少年的價值觀。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江麗美譯(1995),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余興全(1990),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環境教育,7期,頁1~16
吳庶深、黃禛貞(2001),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初討。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377)~16(392)
吳清基(2000),前瞻生命教育意義與發展。生命教育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大教育學程中心,專題演講,頁1~8
吳進安(1983),三民主義生命哲學研究-從道德人格與生命態度解析。 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芳綺(1999),生命之光:周大觀。台北:遠流出版
周景勳(1987),孟子的生命哲學。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東籬(1992),以生命為心-愛生哲學與理想村。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林建銘(1998),杜威的生長發展論與教育。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珍(1999),尊重生命 熱愛生命。中等教育,50卷,5期,頁91~93
林進財(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進財(2000),情意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進財(2000),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慶錦(2000),青少年自殺問題初探及再探。載於高強華主編,快樂與希望-創造新生世代,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印行
知愚(2000),為孩子的生命找出口。教學視訊,5期
金武鳳(2000)快樂捐血狗 駐院救活無數狗命 聯合晚報 89.4.30
侯寶美(2000)(17版)剩菜餵野狗 可舉發 聯合報 89.9.1
洪如玉(2000),存在哲學取向的生死教育。中等教育 新世紀新教育,51卷,4期,頁83~94
胡幼鳳(2000),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台北:百巨文化
范昱峰譯(1999),生命的壯闊-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孫邦正(1975),普通教學法-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生命教育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大教育學程中心,頁1~24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27~57
孫寶琛(1998),知識、理性與生命。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校園事件案數統計表 (2000)台北市教育部
張美蘭(2000),國民中學生命教育課程目標之發展。彰師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 雙月刊,39期,頁49~52
張婉君(1998),旅運者肇事生命損失評價之研究。淡江交通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美(1999),震災後的教育省思—論生死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公教資訊季刊,2卷,4期,頁1~14
許文耀 林宜旻(1999),自殺危險性發生模式驗證。中華心理學刊,41卷,1期,頁87~108
郭為藩(1972),價值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4輯,頁39~59
陳玉珊(1999),成績穩定度與能力信念架構的對應。台大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珍德(1995),癌症病人生命意義之研究。彰化師大輔研所,碩士論文
陳盈秀(1991),器官的價格與生命的價值。清大經研所,碩士論文
陳偉(1994),墨子的人生哲學-兼愛人生。台北:揚智文化
陳湘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237)~27(263)
陳瑞萍(2000),青少年發展理論概論。載於高強華主編,快樂與希望-創造新生世代,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印行
彭國棟(1994),毒蛇及蛇類保育。載於邱美蘭編輯,大家一起來保育野生動物:生態保育推廣手冊。南投集集鎮: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曾華源、郭靜晃譯(1998),健康心理管理-跨越生活危機。台北:揚智文化
陽明山國家公園棄養動物與外來種生物對環境影響之研究 2000 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88年度研究報告
黃以育(2001),生命關懷與都市流浪犬問題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有志(2001),從殯葬角度看生命管理。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215)~21(235)
黃振輝(1998),為生命出征-找出生命的意義。台北:森林大學出版社
黃紹祖(1987),從易經探討孔子天人一體的思想。逢甲學報,20期,頁95~112
黃德祥(1998),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期,頁5~10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生命教育與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大教育學程中心,頁103~117
黃錫煌等(2000),如何防止黑道幫派入侵校園。載於高強華主編,快樂與希望-創造新生世代,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印行
楊昌裕(2000),我動故我在-覺察存在意義的思考。學生輔導,68期,頁122~125
楊冠政(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8期,頁3~14
溫淑真譯(1997),我的孩子想自殺。台北:商智文化事業公司
葉力森、石正人(1995),台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台北: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劉芳助譯(2001),用腳飛翔的女孩 : 無臂單腳的奮鬥奇蹟。台北:傳神愛網資訊出版
劉貴傑(1997),試論中西現代生命哲學。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華梵學報,4卷,1期,頁33~44
慧開法師(2001),尊重生命。講義,29卷,3期
歐素汝(1996),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青少年自殺意念發展之研討。台大社研所應用組,碩士論文
鄭石岩(1996),人生路這麼走。台北:遠流公司
鄭和萍(2000),健康狀態相關之生活品質與養有寵物間的關聯性。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暨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建球(2001),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頁1~26
黎雅麗譯(1996),活在當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盧懋萍(2002),動物的道德地位──論辛格的動物倫理。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燕萍(2000),高職學生生命教育課程內容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昭志(2001),探索教育運用於生命教育可行性之探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榮文(1999),心靈捕手之多元思考。中等教育,50卷,5期,頁98~100
錢永鎮(2001),生命教育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 26輯,頁1(317)~37(353)
薛絢譯(1999),生命的價值。台北:正中書局
謝宜錦(1999),舍勒生死觀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尚熹譯(1996),打開心中死結。台北:聯經
鍾昌宏(1999),生命如花籃-教孩子認識生與死。台北:台視文化公司出版
鍾春櫻(1992),死亡教育對護專學生死亡態度之影響。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妤儒(2002),寵物商品化與價值變遷:分析1950年代後犬市場的形成與變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聶雅婷(2000),西藏<<度亡經>>與基督教<<聖經>>生死觀之探討。哲學與文化,27卷,3期,頁228~237
釋傳法(2000)(15版)認養野生動物 不如認養流浪狗 中國時報 89.4.10
釋傳法(2001)(13版)校園流浪犬 自由時報 90.12.17